知識無用化
19世紀的經濟學家提出了邊際遞減效應來解決價格的基本經濟問題,這意味著資源投入達到飽和點後,效益不會繼續成正比增加。例如,人人都需要喝水,但是一個人擁有一整個水庫的水是沒有用的,因為一個人根本無法喝下這麼多水,早已超出其個人需求量,因此整座水庫的效益不如一杯水。現在的知識也是一樣的,網路上各種資訊俯拾即是,人人都能搜尋,因此擁有知識早已不是優勢,能否運用才是重點。
學院閱讀與成人閱讀
學校教育的閱讀方法通常是從頭細讀到尾,因為學生們必須考試,所以整本書都必須閱讀,否則就無法得到好成績。這種分章節、背細目的方式稱為「學院式閱讀」。這種閱讀方式對於讀書考試、學問研究等方面非常有用。然而,在大部分工作中,再也不需要像在學生時期那樣以考試為主要目標,而是應用取向,沒有人會抽考瑣碎的知識,而職場更加關注你是否能夠解決問題。
三張便利貼
有些人有閱讀習慣,喜歡抄下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點。然而,直接原封不動地抄寫是不如用自己的話再說一遍好的,因為這樣可以進行一層思考加工,記憶也能夠加深。就像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從來不記憶和思考那些字典、手冊中已有的東西,我的大腦只用來記憶和思考那些還沒有載入書本的東西。」
只記下知識並不足以令人稱道,而是需要將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中才能夠收穫回報。若僅將筆記存放在Notion中,就像是藏屍,而無法使之復活。同樣地,將知識點存於腦海中,只有在運用時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使人一鳴驚人。
以下是一則實際演練,雖然商業書的應用較為簡單,受眾也比較多,但為了證明沒有不能活用的書,這裡以《地藏菩薩本願經》為例,展示三種便利貼方法。
原文
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第一張便利貼:
用自己的話說一遍將自己的經歷與書中的知識相結合,以自己的話重新解釋該知識點,例如:在商業書中,「主動積極才能擴大影響力」可以轉化為:「如果想要在職場上取得成功,必須積極主動,讓自己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第二張便利貼:
想得到的案例將概念性的知識點轉化為具體的案例,例如地藏菩薩化身的婆羅門女,她在經歷了地獄之旅後發誓,要讓一切有苦的眾生得到解脫,不再受到地獄之苦。因此,我們可以將這段經文的精神應用於自己的生活,想方設法緩解身邊人的痛苦,為社會做出貢獻。
第三張便利貼:
之後的應用將案例轉化為自己生活的問題,並思考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點,例如:為了讓有同樣苦惱的人能夠得到讀書的動力,我要廣讀閱讀法的書籍,寫下書評和摘錄,幫助擁有同樣困境的人。
新時代的閱讀法
乾貨文化的興起,讓人們容易地獲取到大量知識,但也帶來了乾貨危機。因為大量的短文並不能完整呈現知識的全貌,容易造成知識的碎片化,讓人們無法深入理解並應用。此外,許多乾貨的真假難以分辨,容易受到誤導,進而影響學習效果。相較之下,書籍在提供知識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書籍不僅可以提供更完整的知識體系,還能提供具體的案例、引導讀者深入思考,甚至能提供練習題目供讀者實踐。書籍經過嚴謹的編輯和審核,可靠度也更高。
當面對大量的知識時,重點不再是知識的來源,而是能否運用這些知識。對於那些已經掌握了知識點並且能夠運用它們的人來說,無論是閱讀書籍還是看乾貨都會有所裨益。因此,要在海量的知識時代中勝出,重要的不是擁有多少知識,而是能夠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甚至是創造出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