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大學胡佛圖書館「蔣介石日記」 初次閱覽之體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抱著朝聖的心情,緩緩的從厚厚的卷宗裡,翻到第一頁,這是 1917 年「蔣公日記」的起始。要走到這一步,也是經過一番的折騰。首先需要在網上「史丹佛大學」「胡佛圖書館」登記報名,獲准後,再要預約閱覽日期和時間,週一至週五,上下午各四小時為單位。同時選擇「蔣公日記」為要求閱覽文件名稱後,等候調卷時間片刻,所有「日記」目錄會按年代序列出現,並依序將文件分裝於不同的文件盒,每盒分裝若干月份的日記影本卷宗。閱覽者勾選所需(初次以 35 個卷宗為限),確定後送出待核,電郵通知核准後,即可依約前往閱覽。

raw-image


前往圖書館也有技巧,搭乘 Cal Train 火車到 Palo Alto 車站下車,步道向南三分鐘到 P Line 校內免費巴士站, 直達橢圓大草坪(教堂/胡佛塔)下車,步行三分鐘到「胡佛塔」,有方向指示牌引導至圖書館,回程原點上車。「史大」校區停車不易,收費貴且繁複,最好避免。若乘客運車可達火車站,路線相同。

進入圖書館,接待人員態度親切說明詳細,核對駕照辨明身份後,當場照相辦妥借書證,提供所需閱覽書目清單,簽署保密規定,提醒將隨身物品存放置物箱後,引導指定座位,可向「服務櫃台」取得二隻鉛筆和免費紙張,再向「圖書交換櫃台」領取所需閱覽文件(每次一件)。

閱讀的第ㄧ印象不是很好,淡綠色的模造紙,磅數略輕,觸感不佳。影印這日記的原本,是老式日記的格式,上緣印有中外名人的格言,格式中有提要、重點、天氣、溫度等項目,可能是毛邊紙,因為全篇是用毛筆書寫的,字體工整端正,略帶行草,文白並立,詞句多出古典,閱覽全篇會有幾分吃力。另原件大多字句殘缺不全或污染模糊,致多處難以判讀。

蔣公幼年習性正常,不愛唸書,每當放學視為大赦,及長,則深受其母王太夫人教誨。八歲祖父過世,九歲父親病歿,十二歲讀書學做八股文並選讀古文,十五歲聘竺景崧先生為師讀<左傳>,十八歲顧清廉先生教漢文及<曾文正公家書>,十九歲得知袁世凱奏廢科舉特為文讚之,入「鳳麓學堂」學習英文、數算學、地理等,十九歲肄業,求學日本軍校,但因“非中國陸軍部保送而不准”。二十歲報考「保定陸軍學堂」,一千人錄取十四人,保送日本,二十三歲任「日本高田野炮兵」士官後補生,「辛亥革命」成功,夥同陳英士不假歸國。1917 年追隨總司令居正、許崇智擔任參謀長。

蔣公童年生活在日記中記錄甚少,又因多為殘片,僅能在字裡行間捕捉猜測,一個“喉”字令我想到,他在小時候,曾用筷子深入喉嚨,以探求深度之典故,應是事實。此外,看見小魚逆水向上的典故,則是在我遊覽溪口古鎮時,親眼看見同樣的情況,教科書所述屬實並非造神。

蔣公在求學就業初期,時而旅行到日本、香港、廣州,投宿和餐飲時,曾多次受日籍僕役輕視甚至侮辱,氣憤不已而稱之為短視小人,記恨甚深,仇視之心其來有自,不太可能成為”親日派“。

青年時期日記內容多為自我反省,鞭策靈修甚嚴猶如清教徒,而且此等內容是天天寫、月月寫、年年寫,真是有夠累,哪裡會像是年輕人的思維。其他內容則是閱讀中外書籍,包括名人傳記、戰史、戰術教材、楚辭、外文等等。紀錄與友人間的互動,則是少之有少,若非提及偶而與友人打麻將和撲克牌的休閒活動,簡直像是入定的修行老道。

初入軍旅並不順利,時值二次護國戰爭,南北軍閥林立,中山先生創導國民革命,雖有粵軍、皖軍、浙軍、閩軍支持,內哄不段,戰事膠著,蔣公有志難伸,曾多次請辭。

第一次的閱覽花了八小時,頭昏眼花之餘,總算是我對一代偉人心靈的初次接觸,的確是與我知道的一般人,有不一樣的磨練過程,「見賢當以思齊」也許是安逸慣了,我真的難以效法,還是做我自己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門神的沙龍
17會員
216內容數
蜀山巴客春申子,矽谷呆胞花旗郎,闖蕩江湖一把劍,論談古今紙半張.笑迎天下有緣人,茶代酒來花生香.痛飲三杯不曾醉,秉燭長談夜未央
門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7/28
十一月十一日是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放假一天,若不是美國退伍軍人協會的阿奇兄提醒我,還真不知道就是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紀念日呢!當天各地都有遊行,退伍的老兵也都興奮穿著掛滿勳獎章的戎裝走在隊伍中,是炫耀自己為國家的貢獻?還是緬懷著因公殉職的戰友?此時不是這麼重要了,他們唯一希望,就是這犧牲奉獻的傳承。
Thumbnail
2023/07/28
十一月十一日是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放假一天,若不是美國退伍軍人協會的阿奇兄提醒我,還真不知道就是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紀念日呢!當天各地都有遊行,退伍的老兵也都興奮穿著掛滿勳獎章的戎裝走在隊伍中,是炫耀自己為國家的貢獻?還是緬懷著因公殉職的戰友?此時不是這麼重要了,他們唯一希望,就是這犧牲奉獻的傳承。
Thumbnail
2023/07/09
「虎娃」出生在「四川大邑」的「劉家大院」,那可是四川軍閥「劉氏兄弟」的老宅子,一群娃娃都由一位私塾老師啟蒙,課餘則跟著副官、馬弁習武,幾年下來雖只有石鎖、沙袋、刀棍硬傢伙和鄉野慣用的「長拳」、「北派太極」拳腳功夫,「內家氣功」倒也能用報紙劈斷竹管的真功夫。
Thumbnail
2023/07/09
「虎娃」出生在「四川大邑」的「劉家大院」,那可是四川軍閥「劉氏兄弟」的老宅子,一群娃娃都由一位私塾老師啟蒙,課餘則跟著副官、馬弁習武,幾年下來雖只有石鎖、沙袋、刀棍硬傢伙和鄉野慣用的「長拳」、「北派太極」拳腳功夫,「內家氣功」倒也能用報紙劈斷竹管的真功夫。
Thumbnail
2023/06/25
由於軍事管制和交通不便,一直沒有機會去拿“金馬獎”。倒是退伍近四十年後,因參加“榮民節大會”,會後參觀活動而能躬逢其盛。到了金門,一出機場,就有一排女兵,給我們老兵代表套上花環。小妮子們害羞,老頭子們更是尷尬,還好榮服處主任的簡報,化解了僵局。金門對台灣來說就是前線。
Thumbnail
2023/06/25
由於軍事管制和交通不便,一直沒有機會去拿“金馬獎”。倒是退伍近四十年後,因參加“榮民節大會”,會後參觀活動而能躬逢其盛。到了金門,一出機場,就有一排女兵,給我們老兵代表套上花環。小妮子們害羞,老頭子們更是尷尬,還好榮服處主任的簡報,化解了僵局。金門對台灣來說就是前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蔣經國日記揭密》 作者為黃清龍。 本書是目前唯一台灣能夠看到蔣經國日記的中文書籍。蔣經國日記在去年是歷史學界的熱門話題,當然黃清龍的書也時常被拿出來討論。
Thumbnail
《蔣經國日記揭密》 作者為黃清龍。 本書是目前唯一台灣能夠看到蔣經國日記的中文書籍。蔣經國日記在去年是歷史學界的熱門話題,當然黃清龍的書也時常被拿出來討論。
Thumbnail
小時候我很喜歡看書 家裡有一整套百本的歷史名人傳記! 有貝多芬有達爾文有織田信長 所以我小時候歷史的分數都很好 但很可惜的是我小時候 沒有甚麼介紹台灣名人的書籍 後來因著Freddy.陳定南基金會.鄭南榕基金會 還有 楊斯棓醫師持續推出的閱書心得贈書活動 才知道原來台灣近代歷史中 有這麼多英雄豪
Thumbnail
小時候我很喜歡看書 家裡有一整套百本的歷史名人傳記! 有貝多芬有達爾文有織田信長 所以我小時候歷史的分數都很好 但很可惜的是我小時候 沒有甚麼介紹台灣名人的書籍 後來因著Freddy.陳定南基金會.鄭南榕基金會 還有 楊斯棓醫師持續推出的閱書心得贈書活動 才知道原來台灣近代歷史中 有這麼多英雄豪
Thumbnail
如果拿掉歌功頌德強人統治者的光環,再拿掉權貴階級享受特權的一生,單就一個人的生命紀錄來重新回看蔣經國,回看他所留下的四十多年日記,真的具備太多可以成為影視創作的材料了,可寫實可虛構的,令人唏噓的一生。 歷史重要性先提,蔣介石寫了五十多年的日記(1915-1972),蔣經國寫了四十多年的日記(193
Thumbnail
如果拿掉歌功頌德強人統治者的光環,再拿掉權貴階級享受特權的一生,單就一個人的生命紀錄來重新回看蔣經國,回看他所留下的四十多年日記,真的具備太多可以成為影視創作的材料了,可寫實可虛構的,令人唏噓的一生。 歷史重要性先提,蔣介石寫了五十多年的日記(1915-1972),蔣經國寫了四十多年的日記(193
Thumbnail
  本劇於去年(2021)上映,共43集,豆瓣評分9.3。內容描述民國初年(下稱民初),在歷經袁世凱簽訂接受日本《二十一條》部分條款的「五九國恥」(1915/5/9)後,陳獨秀(于和偉 飾)於同年9月15日在上海創立了《新青年》雜誌,提倡「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以救治中國政治
Thumbnail
  本劇於去年(2021)上映,共43集,豆瓣評分9.3。內容描述民國初年(下稱民初),在歷經袁世凱簽訂接受日本《二十一條》部分條款的「五九國恥」(1915/5/9)後,陳獨秀(于和偉 飾)於同年9月15日在上海創立了《新青年》雜誌,提倡「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以救治中國政治
Thumbnail
司馬遼太郎出生於 1923 年,橫跨過日本殖民台灣的時期以及二戰期間;作為那個年代的日本人,他對台灣的心境很複雜、且懷有鄉愁——此一作品便是 1993 年時他造訪台灣、於1995 年出版的成果。
Thumbnail
司馬遼太郎出生於 1923 年,橫跨過日本殖民台灣的時期以及二戰期間;作為那個年代的日本人,他對台灣的心境很複雜、且懷有鄉愁——此一作品便是 1993 年時他造訪台灣、於1995 年出版的成果。
Thumbnail
歷經十年纏訟,五十九箱暫存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的「兩蔣日記」等文物原件,已於二零二三年九月十四日重返台灣。適逢十月三十一日蔣中正冥誕,《蔣中正日記(1948—1954)》新書發表。
Thumbnail
歷經十年纏訟,五十九箱暫存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的「兩蔣日記」等文物原件,已於二零二三年九月十四日重返台灣。適逢十月三十一日蔣中正冥誕,《蔣中正日記(1948—1954)》新書發表。
Thumbnail
文青時代一種對世界的幻想及浪漫的成長過程。 聽了蔣勳一整集的podcast 記得最清楚的反而是「文青開始變得像是負面的句子」以及「特殊的靈魂有一些對話」
Thumbnail
文青時代一種對世界的幻想及浪漫的成長過程。 聽了蔣勳一整集的podcast 記得最清楚的反而是「文青開始變得像是負面的句子」以及「特殊的靈魂有一些對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