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宮的餐桌》讀中小記

2023/05/2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近幾日翻看《克里姆林宮的餐桌》,看完前三章,包括了沙皇一家令人唏噓的故事、列寧的生平、以及烏克蘭大飢荒。我對沙皇和烏克蘭的故事比較有感,或許是前者的事件有拍成電影《真假公主》,後者則因持續至今的俄烏戰爭,看完後才知道爲什麼烏克蘭這麼痛恨俄羅斯。
作者維克多.沙博爾夫斯基從這些重要領袖的飲食切入政治,從廚師們的角度近身觀察這些我們只在歷史課本中讀到的人物,可以發現號稱「血腥尼古拉」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事實上是個多愁善感的好人,但不幸地碰上了羅曼諾夫王朝史上的最大危機,需要的是個更強有力的統治者,造成政權雪上加霜是由於他完全不了解實際民情。
比如說,在他登基典禮時,五十萬俄國人聚集在練兵場,等著領取免費食物和紀念餐具,結果發生踩踏事件,造成一千多人死亡,而他傍晚卻在舞會上跳舞。這件事使他與人民的鴻溝日漸加深,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最終造成政權崩解,過了一段還算禮遇的時日,然而情況越來越糟,最後被布爾什維克黨人騙至地窖,全家遭到槍決。
罹難者除了沙皇一家,還有沙皇忠心的廚師和皇后的貼身女僕一同殉難。原來,在俄羅斯宮廷的慣例,是讓羅曼諾夫家的孩子與僕從的孩子玩在一起,希望藉由這樣的方式,能夠讓皇室子女認識所謂的平凡生活,因此,沙皇的廚師早在幼年時就是沙皇的玩伴了。
在秘密槍決前,革命黨人有勸說僕從不必那麼忠心,可以自行離開,因爲不忍未成年的小廚子跟著喪命,在槍決前一天騙他出城去和他的叔叔見面,但其實他的叔叔早已離世數周,而小廚子不知。
遭到槍決的沙皇一家,爲了清點他們身上私藏的寶物,革命黨命人扒光了他們的衣物,又爲了不被人辨識出來,革命黨人毀損他們的容貌、打斷他們的骨頭,然後丟棄在沼澤旁的坑洞裡⋯
看著沙皇一家和美的合照,再看到他們的終局,如果不是以後來者的角度來看這些歷史,當時的人又怎麼想得到?就像法國大革命時,被送上斷頭台的路易十六和瑪麗皇后,一定也沒想到那樣的結局。其實,不管是什麼國家體制,離人民的聲音太遠終究沒有好的結果。
🎈小貼士:俄羅斯國王爲什麼叫沙皇?
沙皇(俄語:царь)是部分斯拉夫君主採用的頭銜,此字源於羅馬時期的拉丁語稱號「凱撒」,在中世紀時被視為與「皇帝」一詞擁有類同的地位,即與羅馬皇帝一樣,受他國皇帝或宗教領袖(如羅馬教宗或君士坦丁堡牧首)認許。此頭銜最先為保加利亞君主採用,後來在拜占庭帝國滅亡後由莫斯科公國承襲。在彼得大帝改以為「凱旋將軍與獨裁者」(俄語:Император и Самодержец)為主要稱號後,「沙皇」一詞在官方定義下改與「國王」同等,但民間和國外仍非正式地把俄國君主稱為沙皇。(維基百科)
/
烏克蘭大飢荒的故事,則是從1932與1933交際開始,當時列寧的接班人史達林害超過六百萬烏克蘭人沒食物可吃,約每七分鐘餓死一人。因爲烏克蘭人反對布爾什維克黨,所以史達林故意引發飢荒。飢荒共有三次,而烏克蘭被蘇聯鎮壓了好幾次。當烏克蘭很多人餓死時,蘇聯卻把烏克蘭的穀子載去俄羅斯(當時俄羅斯也有幾百萬人餓死),一些烏克蘭的村莊當時幾乎滅村。
共產主義的農場國有化,從列寧時代就發現生產力不如資本主義時好,列寧百思不解,不懂理想爲何無法在生活中實現,卻還是推行。順帶一提,列寧的生活其實很簡樸,他無法容忍自己住在宮殿裡,即使後來住進沙皇時期莫斯科首長的奢華住處,也因爲覺得住這麼奢侈的地方感到羞恥,要僕人用塑膠布把那些高雅的傢俱罩上,確實是一心只有革命的人。
飢荒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漸漸發生的,肇因就是集體化失敗。能吃的食物越來越少,連農人自種的糧食自己也吃不上,全要上繳,偷農作物被抓到,會受到嚴厲的處分,被其他人開槍打死也是常有的事,畢竟在飢荒時,食物是珍貴的寶物。當時村裡還有特別的委員會,到處檢查有沒有人偷藏食物,每個房間、箱子、鍋子,連爐灶也要檢查,然後把所有能吃的都拿走,包括樺樹皮,甚至是蠟燭。
因爲農場國有化,許多根本不算富農的人,只有一點點土地和一隻公牛,蘇聯人就判定他是富農,然後沒收財產,全家流放去西伯利亞。
因飢荒而造成的悲慘故事,則大都相似,爲了活下去,倫理道德都顧不上,有養少數雞隻、牲畜的人,某天那些動物就被偷了,多半都是同村的人做的。有父親為了一勞永逸解除孩子們飢餓的痛苦,活活悶死他們;有母親餓瘋了,把自己的孩子一個個吃掉,最後自己還是餓死;偷農作物風險太高,人們只好去找囓齒動物的巢穴,偷牠們的存糧吃:樹上剛發出來的新芽,一被人看見就摘下吃了。草、樹葉、樹皮,都成了餐桌上的食物,甚至有人把亞麻製的衣服放到水裡煮湯喝。
每個人都餓得沒什麼力氣,無法替餓死的人收屍,只能讓死者留在原地,等收屍的卡車來載,一起葬進墓園,埋葬後也不會有墓碑。
飢荒倖存者後代在替作者導覽時,帶他走進田裡,要他抓起一點土,那如夜空一般黑,帶點黏性的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黑土,是二戰時德國用火車運回第三帝國的土,但在這樣的土地上,竟然可以有幾百萬人餓死。
年老的倖存者想起小時候沒有聽當廚娘的母親的話,和姐妹們拿了母親偷偷給的三顆甜菜,來不及拿回家等母親下工回來煮湯喝,就餓到在途中躲到田裡把甜菜吃光了,母親回來知道後,痛哭一場。「我今天只要一想起自己吃掉了一顆半的甜菜,心裡就還是很難受。我讓我媽媽失望了,而沒了那三顆甜菜,她更辛苦了。」薇拉老奶奶像是回到當時那個小女孩,不停地哭泣。
俄羅斯對烏克蘭從2014年開始持久性的混合戰爭,到2022年2月的全面戰爭,至今仍沒有結束。看了這篇故事,就能略知烏克蘭悲傷的往事,以及頑強的抵抗力量,但願戰爭早日結束,人民早日得以休生養息。
本書共有十八篇精彩故事,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買書來看喔!
博客來:
這裡收錄我的手繪、手寫作品,以及各類讀書心得,和早期部分極短篇,鋪展出極個人的創作及閱讀之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