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向陽天~劉鳳學生命之旅」特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很感謝高中摯友Serena陪我一起看展,走進紅樹林劇場後發現似乎大部分的訪客都是劉鳳學的老師和友人,雖然我們只局外人,但也能從觀眾的視角,探索劉老師豐富的生命旅程,也是很有收穫。
像是我們興致盎然地翻起,60-70年代的節目手冊,除了覺得從文字排版的方式,如直式書寫,無論直式橫式皆由右到左讀,覺得非常有年代感,而且發現恰好以前中式的閱讀方式跟英文相反,正好做成中英雙面翻閱,也是非常方便。此外書寫方式也很不一樣,像是用說故事的方式來介紹各具特色的團員、用專文介紹舞作的背景,就像是讀沒有照片的雜誌一樣,忍不住嘆道這樣介紹多好,可以更生動的了解舞作和舞團,為什麼現在的節目冊沒有如此呢?Serena馬上回道,「因為現在習慣看圖片,所以文字量減少許多」。對呀! 這也算是印證了不同時代的特性吧。
展覽依照老師的人生歷程與創作,呈現了許多珍貴的照片,還有比字典還大還厚的博士論文,讓我們驚呆了,還有一面桌子還原劉鳳學老師看排練時的工作場景,案上擺放著手寫的文字影本。
接著看了時長1小時的紀錄影片,深獲得啟發,事後回憶筆記如下:
1.向傳統文化致敬。
2.人性的讚揚與鞭撻。
3.吸取多元的文化養分,建構自己的文化思維體系。
4.留下舞蹈的文本。
5.現代的方式呈現古代的故事。
6.「四棵小樹」:創作文本化、唐樂舞重建的文本化、儒家舞蹈的文本化。
雖然自己是初中時第一次看了唐樂舞後,震懾於中國古代樂舞優雅內斂卻又充滿力量的肢體,深深為之著迷,也開啟對雅樂佾舞的興趣。
越了解劉老師的作品越感佩她開放的心胸、實驗挑戰的精神、深厚文化底蘊人性的探索關懷及誠實謙遜等。劉老師種下的樹,是扎根於傳統、廣納汲取多元文化並賦予當代精神的,既具有地方性又具有世界性,可以說是為人類留下獨一無二的資產吧。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會員
3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鈍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時停下腳步會產生不進則退的焦慮,卻忘了休息才是最好的滋養。 放空一下又何妨呢? 讓我在夢境世界展開一段驚奇的旅途吧!
自上市第一天便興沖沖地買了遊戲,一邊追著細品實況,一邊斷斷續續遊玩,總算破關了。整體來說還是挺喜歡《仙劍奇俠傳七》的,能感受到製作團隊的用心,不銳進另闢蹊徑而是穩扎穩打地盡力平衡各方面的需求。這一代的劇情確實相較平淡,但比起硬是要天花亂墜地灑狗血,倒不如實實在在地講好一個不錯的故事,至少讓人玩
因工作機緣第一次參加Openbook好書獎,是很有意思的體驗。《Openbook閱讀誌》為成立於2017年的線上書評平台。
第三部「海嘯過後」,將讀者目光帶到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這是1970年代開始使用「地震矩」(Earthquake Glossary) 規模以來,從未出現過達到九的地震。 這場因為蘇門答臘外海地震所引發的海嘯,撞擊波在沒有阻力的深海,以每小時八百公里的行進速度,沿著地震帶往北,七個小時內巨浪撞擊印
這是本記錄地震後的餘生觀察誌,一打開書便被其獨特的視角所吸引。一般世人對於重大災難多集中於發生災難當下的觸目驚心,鮮少關注災後援助重建、政府與民間的關係、對當地社會的影響、災民的創傷治癒等議題。《日常的中斷》深入採訪三一一海嘯(東日本大震災)、汶川大地震(五一二大地震)、南亞大海嘯(印度洋大地震)
三年多前朋友跟我推薦這首歌,當時一聽便喜歡上那純淨柔和的旋律。 不知為什麼某一天這旋律自動在心中響起,又找出來溫習,再次愛上了這首歌。 最觸動我的莫過於歌曲的純粹,不需要太多綴飾,單單純純地唱出一道希望之星光,微微的溫暖捧起在暗夜中迷失的心。 很喜歡這段歌詞:「我祈禱擁有一顆透明的心靈和會流淚的眼睛
有時停下腳步會產生不進則退的焦慮,卻忘了休息才是最好的滋養。 放空一下又何妨呢? 讓我在夢境世界展開一段驚奇的旅途吧!
自上市第一天便興沖沖地買了遊戲,一邊追著細品實況,一邊斷斷續續遊玩,總算破關了。整體來說還是挺喜歡《仙劍奇俠傳七》的,能感受到製作團隊的用心,不銳進另闢蹊徑而是穩扎穩打地盡力平衡各方面的需求。這一代的劇情確實相較平淡,但比起硬是要天花亂墜地灑狗血,倒不如實實在在地講好一個不錯的故事,至少讓人玩
因工作機緣第一次參加Openbook好書獎,是很有意思的體驗。《Openbook閱讀誌》為成立於2017年的線上書評平台。
第三部「海嘯過後」,將讀者目光帶到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這是1970年代開始使用「地震矩」(Earthquake Glossary) 規模以來,從未出現過達到九的地震。 這場因為蘇門答臘外海地震所引發的海嘯,撞擊波在沒有阻力的深海,以每小時八百公里的行進速度,沿著地震帶往北,七個小時內巨浪撞擊印
這是本記錄地震後的餘生觀察誌,一打開書便被其獨特的視角所吸引。一般世人對於重大災難多集中於發生災難當下的觸目驚心,鮮少關注災後援助重建、政府與民間的關係、對當地社會的影響、災民的創傷治癒等議題。《日常的中斷》深入採訪三一一海嘯(東日本大震災)、汶川大地震(五一二大地震)、南亞大海嘯(印度洋大地震)
三年多前朋友跟我推薦這首歌,當時一聽便喜歡上那純淨柔和的旋律。 不知為什麼某一天這旋律自動在心中響起,又找出來溫習,再次愛上了這首歌。 最觸動我的莫過於歌曲的純粹,不需要太多綴飾,單單純純地唱出一道希望之星光,微微的溫暖捧起在暗夜中迷失的心。 很喜歡這段歌詞:「我祈禱擁有一顆透明的心靈和會流淚的眼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女書》是湖南女性獨有的文字,為四百年的女性書寫傳統。中國歷史向來為男人書寫,《女書》的發現,重現了農村婦女在歷史的位置。 女性的一生總是經歷不同的折磨和苦難。糅合傳統和現代舞蹈元素,以女性的苦難書寫,編舞者的感性透過舞者纖細的肢體語言、豐
Thumbnail
從教學流程的設計來講,阿嬤感覺很懂。引起動機、發展活動、問答法、做中學(不示範)。我們插好之後,阿嬤就開始讚美、各種愛語。即使要指正,阿嬤會點一下、叫我們自己弄,她說自己做才會懂。阿嬤也會很直接說學生插花的缺點,不厭其煩地說。……
Thumbnail
我與明華園之緣起 在少女時代,常聽先母提起明華園無敵小生孫翠鳳老師從嫁入明華園戲劇總團才開始學做戲。 那時的我忙於學業、教書、甚至是結婚生子,因此竟到2023年在臺北藝術大學聆聽林茂賢教授、陳亞蘭視帝《雙金的碰撞》演講後,才觀賞到每個人一生至少要觀賞一次的《超炫白蛇傳》片段水淹金山寺。
Thumbnail
老子舞時不須拍,梅花亂插烏巾香。樽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此狂 ~南宋詩人 陸游~ 在我起舞時盡顯狂態,不依節拍的把梅花隨意插在頭巾上,在
看大師級研究者的文章有種感覺:20歲前後看,讚嘆多於領悟,霧裡看花的成分仍舊不少;30歲前後看,讚嘆與領悟並肩,有種「終於讀懂大師好在哪」的敬佩;30歲以後(的我),算是真的看懂了一些書,也能有自己對於典籍的詮釋,這時讀學術作品,就彷彿是大師和你肩走在花園,一路上告訴你哪株花開得美
Thumbnail
2022年陸劇《夢華錄》融合了許多著名詩詞、畫作、戲曲故事所描繪的山川文物,展現北宋時期的生活意境,深受觀眾喜愛。將每一個場景賦予感動與生命,提煉出古典詩詞所蘊含的韻味,融入劇中人物的身分性格,加以烘托渲染,完全的展現文化藝術與思想內涵。
Thumbnail
老師帶著我們一起練習及彩排下週校慶的舞蹈演出,在舞蹈教 室裡我們跟著老師的指令,賣力的舞動著我們的小身軀,用最天真燦爛的笑容,搭配著可愛的舞蹈,老師們都說我們跳得真的很棒唷!下週五就是蒲公英家的慶生會了,期待當天會看見爸爸媽媽們來欣賞我們可愛的演出唷!在開始練習跳舞之前,我們決定先來拉
Thumbnail
這次劉墉先生展出的畫作,大多以紙本為主,不過中間有幾幅比較特別的是用絹本,並以「童年的回憶」與「童年的花鳥」為這次展出的主題,而這次展場選在大院子,雖然我是台北人,但我居然不知道還有這地方,我真的是孤陋寡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舞者回憶起自己20歲在倫敦的演出,以及老師對她的影響。文章充滿了感情和回憶,對老師的愛戴之情溢於言表。
Thumbnail
前陣子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出了蘇軾手書的《前赤壁賦》真跡,成為一時話題。妻子說,去看展時聽到許多參觀的民眾一面瞻仰書法,一面回憶著高中時讀過的課文,不禁讓我想到《男人四十》電影中,張學友和梅艷芳去探望病危的高中老師時,用粵語一句一句背誦起前赤壁賦的片段......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女書》是湖南女性獨有的文字,為四百年的女性書寫傳統。中國歷史向來為男人書寫,《女書》的發現,重現了農村婦女在歷史的位置。 女性的一生總是經歷不同的折磨和苦難。糅合傳統和現代舞蹈元素,以女性的苦難書寫,編舞者的感性透過舞者纖細的肢體語言、豐
Thumbnail
從教學流程的設計來講,阿嬤感覺很懂。引起動機、發展活動、問答法、做中學(不示範)。我們插好之後,阿嬤就開始讚美、各種愛語。即使要指正,阿嬤會點一下、叫我們自己弄,她說自己做才會懂。阿嬤也會很直接說學生插花的缺點,不厭其煩地說。……
Thumbnail
我與明華園之緣起 在少女時代,常聽先母提起明華園無敵小生孫翠鳳老師從嫁入明華園戲劇總團才開始學做戲。 那時的我忙於學業、教書、甚至是結婚生子,因此竟到2023年在臺北藝術大學聆聽林茂賢教授、陳亞蘭視帝《雙金的碰撞》演講後,才觀賞到每個人一生至少要觀賞一次的《超炫白蛇傳》片段水淹金山寺。
Thumbnail
老子舞時不須拍,梅花亂插烏巾香。樽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此狂 ~南宋詩人 陸游~ 在我起舞時盡顯狂態,不依節拍的把梅花隨意插在頭巾上,在
看大師級研究者的文章有種感覺:20歲前後看,讚嘆多於領悟,霧裡看花的成分仍舊不少;30歲前後看,讚嘆與領悟並肩,有種「終於讀懂大師好在哪」的敬佩;30歲以後(的我),算是真的看懂了一些書,也能有自己對於典籍的詮釋,這時讀學術作品,就彷彿是大師和你肩走在花園,一路上告訴你哪株花開得美
Thumbnail
2022年陸劇《夢華錄》融合了許多著名詩詞、畫作、戲曲故事所描繪的山川文物,展現北宋時期的生活意境,深受觀眾喜愛。將每一個場景賦予感動與生命,提煉出古典詩詞所蘊含的韻味,融入劇中人物的身分性格,加以烘托渲染,完全的展現文化藝術與思想內涵。
Thumbnail
老師帶著我們一起練習及彩排下週校慶的舞蹈演出,在舞蹈教 室裡我們跟著老師的指令,賣力的舞動著我們的小身軀,用最天真燦爛的笑容,搭配著可愛的舞蹈,老師們都說我們跳得真的很棒唷!下週五就是蒲公英家的慶生會了,期待當天會看見爸爸媽媽們來欣賞我們可愛的演出唷!在開始練習跳舞之前,我們決定先來拉
Thumbnail
這次劉墉先生展出的畫作,大多以紙本為主,不過中間有幾幅比較特別的是用絹本,並以「童年的回憶」與「童年的花鳥」為這次展出的主題,而這次展場選在大院子,雖然我是台北人,但我居然不知道還有這地方,我真的是孤陋寡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舞者回憶起自己20歲在倫敦的演出,以及老師對她的影響。文章充滿了感情和回憶,對老師的愛戴之情溢於言表。
Thumbnail
前陣子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出了蘇軾手書的《前赤壁賦》真跡,成為一時話題。妻子說,去看展時聽到許多參觀的民眾一面瞻仰書法,一面回憶著高中時讀過的課文,不禁讓我想到《男人四十》電影中,張學友和梅艷芳去探望病危的高中老師時,用粵語一句一句背誦起前赤壁賦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