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中的媒體素養(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幾年真的有越來越多高品質的台劇,討論的議題也很多元,甚至同一部劇裡面,就隱含了很多編劇和導演想表達的不同議題。

其中,小編發現很多台劇都會討論到「媒體素養」,不論是新聞從事者的道德,或是媒體對社會的影響,還是我們該怎麼看待媒體生態,不同的戲劇有不同的側重焦點。

raw-image

來看看台劇呈現的媒體議題吧!

人選之人:議題設定

raw-image

什麼是議題設定?

新聞媒體作為將社會發生所發生的事情傳遞給大眾的管道,幕後之人可以選擇「要不要報導」、「該怎麼報導」。透過報導的次數,可以影響閱聽人對於議題的重視程度,呈現方式也將引導閱聽人的解讀和討論方向。

就連媒體之間,也會互相影響。想想看,當許多家媒體都在報導同一事件時,有一家媒體卻默不作聲,會不會引起民眾懷疑?

新聞業裡的最有影響力和公信力的龍頭,報導的內容也被視為更有價值,也就更容易操控資訊。

raw-image

人選之人有哪些「議題設定」的橋段?

在劇中,我們不斷地看到「幕僚想讓大眾看到什麼」,例如不斷地強調孫令賢歧視新住民、林月真支持新住民;不斷地找出並爆料政府對BPL的問題,並有獨厚廠商的嫌疑;發現短時間內大量轉傳的網路文章,懷疑政府花錢買網軍時,將「獨家」新聞推測給記者聽……這些,都是種「議題設定」。希望民眾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討論什麼。

關於《人選之人》其他面向的討論: 《人選之人:造浪者》女性情誼的多元連結

模仿犯:媒體殺人

raw-image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媒體殺人」?

劇中,陳和平透過剪輯影片,達成對自己最有利,同時也最有戲劇張力的影片片段,形成公眾輿論,最後導致被報導者自殺。

raw-image

有很多因為遭受媒體和輿論等等多方面批評而輕生的例子,最有名的大概非普利茲新聞獎《飢餓的蘇丹》莫屬,台灣也曾有駐日大使受假新聞攻擊輕生。

特別要說的是,不論是戲劇中或是現實案例,媒體都不是這些人選擇結束生命的唯一原因,但無疑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raw-image

詳細資訊可查閱
一位駐日文官之死:失智的酸民、失職的媒體、失格的政客,還要多久才會醒?》。換日線。
面對小女孩與禿鷹,你該拯救的是「她」還是社會的「良知」?》。medium。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收藏、留言和贊助,讓我更有更新的動力!

追蹤我們:https://instagram.com/100podcast.2022?igshid=MzNlNGNkZWQ4Mg==
IG:100podcast.2022
文案:Sharon
美宣:亞璇

raw-image

參考資料:
郭宗城、、王忠一(110.5)。〈議程設定:大眾媒體與民意〉。《文官制度》第十三卷第一期。
維基百科蘇啟誠條目。檢索日期:2023.5.2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點燃知識火炬,走出資訊洞穴
50會員
191內容數
分享閱讀、旅遊還有數位素養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Youtuber 錫蘭上週發布了一部長達1個多小時的影片,揭露台灣媒體的問題。造成許多人的討論。(討論模仿犯有談過媒體亂象歷史脈絡) 指出台灣媒體亂象:未經查證的資訊散播、假新聞,以及只為了點擊率而不顧新聞倫理的報導。 為什麼我們總看不見優質媒體? 新聞媒體對民主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Youtuber 錫蘭上週發布了一部長達1個多小時的影片,揭露台灣媒體的問題。造成許多人的討論。(討論模仿犯有談過媒體亂象歷史脈絡) 指出台灣媒體亂象:未經查證的資訊散播、假新聞,以及只為了點擊率而不顧新聞倫理的報導。 為什麼我們總看不見優質媒體? 新聞媒體對民主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近來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好評如潮,這是台灣首部以政黨幕僚為題材的電視劇。據說台灣主要政黨的支持者,不約而同認為《人選之人—造浪者》是「我們黨」的故事,政治立場南轅北轍的觀眾,居然不分黨派一致認同此劇,或因此劇很政治卻又不只是政治,應該算是成功吧。 一套八集篇幅不長。觀眾即使對選舉、台灣政治不感興
Thumbnail
近來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好評如潮,這是台灣首部以政黨幕僚為題材的電視劇。據說台灣主要政黨的支持者,不約而同認為《人選之人—造浪者》是「我們黨」的故事,政治立場南轅北轍的觀眾,居然不分黨派一致認同此劇,或因此劇很政治卻又不只是政治,應該算是成功吧。 一套八集篇幅不長。觀眾即使對選舉、台灣政治不感興
Thumbnail
從台灣近幾年熱播的台劇中,一窺台灣媒體素養問題。
Thumbnail
從台灣近幾年熱播的台劇中,一窺台灣媒體素養問題。
Thumbnail
看完韓劇《造后者》,初時對台劇《造浪者》有點抗拒,選舉戲種差異不大,接連看會膩。台灣友人堅稱不一樣,至少不狗血,主要描述政治幕僚眾生相,是套職場劇,很有本土特色。
Thumbnail
看完韓劇《造后者》,初時對台劇《造浪者》有點抗拒,選舉戲種差異不大,接連看會膩。台灣友人堅稱不一樣,至少不狗血,主要描述政治幕僚眾生相,是套職場劇,很有本土特色。
Thumbnail
電視劇透過總統選戰,雙邊政黨的角力,論述許多價值衝突,民主、死刑、多元成家、性平等,整體表現水準之上。田野調查做得很好,許多對白完全是複製貼上,心有戚戚焉。
Thumbnail
電視劇透過總統選戰,雙邊政黨的角力,論述許多價值衝突,民主、死刑、多元成家、性平等,整體表現水準之上。田野調查做得很好,許多對白完全是複製貼上,心有戚戚焉。
Thumbnail
如同《國際橋牌社2》找了相當眾多的政治人物、名嘴、政經評論者等等政治產業相關人員來客串演出政治人物,那種熟悉跟親切已經不只是在看電視劇本身,更重要牽動了我們時常說台灣政治就只是政黨惡鬥那樣的貶低,卻時常在政論節目的嘴砲中找到身為台灣島民的樂趣。如此公眾又異常私密。
Thumbnail
如同《國際橋牌社2》找了相當眾多的政治人物、名嘴、政經評論者等等政治產業相關人員來客串演出政治人物,那種熟悉跟親切已經不只是在看電視劇本身,更重要牽動了我們時常說台灣政治就只是政黨惡鬥那樣的貶低,卻時常在政論節目的嘴砲中找到身為台灣島民的樂趣。如此公眾又異常私密。
Thumbnail
封面的圖片是我多年前加入媒體行業時,前輩給我看過之後印象很深的圖片,它點出了媒體形成報導的角度將會決定社會對事件的看法;偏頗的報導有可能導致完全與事實不符的結果。社會若充斥著偏頗的報導,就會變得真假難辨、是非不分、族群撕裂。
Thumbnail
封面的圖片是我多年前加入媒體行業時,前輩給我看過之後印象很深的圖片,它點出了媒體形成報導的角度將會決定社會對事件的看法;偏頗的報導有可能導致完全與事實不符的結果。社會若充斥著偏頗的報導,就會變得真假難辨、是非不分、族群撕裂。
Thumbnail
台灣或中國社會不乏對社會有關懷的人,但更多是對這個社會冷眼旁觀的人,《鏡子森林》與其說是探討了記者這項職業,更涉及到社會價值本身的叩問:當你能夠定義出你想要的記者,你才知道你想要怎麼樣的社會。
Thumbnail
台灣或中國社會不乏對社會有關懷的人,但更多是對這個社會冷眼旁觀的人,《鏡子森林》與其說是探討了記者這項職業,更涉及到社會價值本身的叩問:當你能夠定義出你想要的記者,你才知道你想要怎麼樣的社會。
Thumbnail
政府介入電視台的編播有這麼嚴重必須要到罷工的地步嗎?罷工與否,對於觀眾有什麼差別? 最近,韓市長國瑜的新聞、中天新聞與NCC的事情,又能如何從南韓的這件事看透呢?
Thumbnail
政府介入電視台的編播有這麼嚴重必須要到罷工的地步嗎?罷工與否,對於觀眾有什麼差別? 最近,韓市長國瑜的新聞、中天新聞與NCC的事情,又能如何從南韓的這件事看透呢?
Thumbnail
身處在台灣,民眾多少都會知道各大電視台、報紙背後有各自的政治立場。但是明顯偏向單一政黨立場的電視台,到底會不會影響媒體第四權傳遞真相? 
Thumbnail
身處在台灣,民眾多少都會知道各大電視台、報紙背後有各自的政治立場。但是明顯偏向單一政黨立場的電視台,到底會不會影響媒體第四權傳遞真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