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中的媒體素養(一)

2023/06/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近幾年真的有越來越多高品質的台劇,討論的議題也很多元,甚至同一部劇裡面,就隱含了很多編劇和導演想表達的不同議題。
其中,小編發現很多台劇都會討論到「媒體素養」,不論是新聞從事者的道德,或是媒體對社會的影響,還是我們該怎麼看待媒體生態,不同的戲劇有不同的側重焦點。
來看看台劇呈現的媒體議題吧!

人選之人:議題設定

什麼是議題設定?

新聞媒體作為將社會發生所發生的事情傳遞給大眾的管道,幕後之人可以選擇「要不要報導」、「該怎麼報導」。透過報導的次數,可以影響閱聽人對於議題的重視程度,呈現方式也將引導閱聽人的解讀和討論方向。
就連媒體之間,也會互相影響。想想看,當許多家媒體都在報導同一事件時,有一家媒體卻默不作聲,會不會引起民眾懷疑?
新聞業裡的最有影響力和公信力的龍頭,報導的內容也被視為更有價值,也就更容易操控資訊。

人選之人有哪些「議題設定」的橋段?

在劇中,我們不斷地看到「幕僚想讓大眾看到什麼」,例如不斷地強調孫令賢歧視新住民、林月真支持新住民;不斷地找出並爆料政府對BPL的問題,並有獨厚廠商的嫌疑;發現短時間內大量轉傳的網路文章,懷疑政府花錢買網軍時,將「獨家」新聞推測給記者聽……這些,都是種「議題設定」。希望民眾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討論什麼。
關於《人選之人》其他面向的討論: 《人選之人:造浪者》女性情誼的多元連結

模仿犯:媒體殺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媒體殺人」?
劇中,陳和平透過剪輯影片,達成對自己最有利,同時也最有戲劇張力的影片片段,形成公眾輿論,最後導致被報導者自殺。
有很多因為遭受媒體和輿論等等多方面批評而輕生的例子,最有名的大概非普利茲新聞獎《飢餓的蘇丹》莫屬,台灣也曾有駐日大使受假新聞攻擊輕生。
特別要說的是,不論是戲劇中或是現實案例,媒體都不是這些人選擇結束生命的唯一原因,但無疑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收藏、留言和贊助,讓我更有更新的動力!
追蹤我們:https://instagram.com/100podcast.2022?igshid=MzNlNGNkZWQ4Mg==
IG:100podcast.2022
文案:Sharon
美宣:亞璇

參考資料:
郭宗城、、王忠一(110.5)。〈議程設定:大眾媒體與民意〉。《文官制度》第十三卷第一期。
維基百科蘇啟誠條目。檢索日期:2023.5.23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感於自己跨出舒適圈的懵懂和不安,希望有個地方可以互相交流資訊和鼓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