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評論=批判思考? 【批判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十二講】批判思考與文學理論概說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賴俊雄教授 著/陳俊榮教授 授課


raw-image

批判思考

批判思考與理論形塑的目的是為大眾、研究者或不同觀點的他人提供思考路徑。

文學理論通常和哲學思考脣齒相依,因為文學承載了當時的社會思想、心理與價值觀等等。文本是鏡子,反映了世界、作者與讀者。

我認為批判思考與哲學密不可分,這些又與社會觀察和反思是共生共存的。有些我們司空見慣的事,卻會引起某些人的懷疑和思考,僅少數人嚴厲地對他們所看到的問題提出批判。

帝國主義盛行時期,大多數人都相信「白種人的負擔」、「社會進化論」,以合理化白種人殘暴的統治行徑,Franz Boas卻認為文化應該是相對論(culture relativism)而非絕對論,需要以該社會文化的眼光觀看,而非外來者的;參與紐倫堡審判的不只Hannah Arendt(漢娜鄂蘭)一人,但只有她在之後提出了「平庸的邪惡」,批判那些在集中營裡只知服從上層命令而不曾思考的人們。

批判思考的訓練,在於傾聽各方意見、學習彙整接收到的資訊,並且也提出自己的看法。更高階一點的,則是要求自己每天練習針對一個議題提出多種看法。賴俊雄教授指出,網路提供了每個人平等的發言權,卻也導致網路上浮濫著各式各樣的言論。有些發言只為了與人爭高下,有些言論會對他人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這些情緒性的發言,並未提供有建設性的思考、實際的數據與例證。因此,在網路上發表酸言酸語,並不是批判思考的展現。
raw-image

媒體殺人

網路上的匿名性,讓部分人認為自已不須為自身言論負責,因而「大放厥詞」;如今速食文化也成就速食新聞,未經確實查證或採用片面的有利資訊就放到網路上散播,媒體也可以殺人。其中最有名的例子應該就是《飢餓的蘇丹》了吧。雖然Kavin Carter自殺的原因很多,包含生活拮据、好友逝世等等,但大眾輿論無疑也是推手之一。

過去也曾談論過媒體殺人的例子,歡迎參考:台劇中的媒體素養(一)

前陣子的新聞,也可以很值得反思「無罪推定」與言論責任。

文學理論

賴教授認為,理論是批判思考的實踐,是人類在世界混沌的黑暗中,「點光」的人性產物。

起源

既然文學理論與哲學彼此依存,如今當道的文學理論與哲學又以西方當道,自然也必須了解西方哲學始祖。

詳細哲學入門認識,歡迎參考:
哲學讀書筆記:歡迎來到人生哲學研究所(上)
哲學讀書筆記:歡迎來到人生哲學研究所(下)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擬仿mimesis,可說是為西方美學與藝術理論奠立準則基礎。

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提出了文學的分類與文學藝術賞析,可以說是提出了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的概念。

不過文學理論反映的是一個時代背景的社會心理與思想,自然也脫離不了哲學理論。傅柯將這樣「某一特定時空的知識形式、方法與是非判斷標準」的概念稱為「知識型」。如果以更白話、更現代的說法解釋,就是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政治正確」。知識型將影響作者、文本與讀者的世界觀,即使當事人從來不曾意識到自己被知識型侷限。

raw-image

從上圖的心智圖可以看到,文學理論最基本的假說就是:「無知的閱讀並不存在

雖然每個人都會有一套自己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或說是思維定式,但就如同常態分佈,68.26%的人都集中中間區段,而極端值僅有不到一成的比例,才會出現特定時空背景的「知識型」。在西方長達兩千年的哲學思考與學術研究都難以跳脫柏拉圖的形上學與二元對立觀念,因此在討論哲學時,總不免俗地會提到他的《對話錄》。

嘗試做xdite筆記......

嘗試做xdite筆記......

過去也曾討論過其中的部分理論,如:國際人權日X展場再現真相=真的?從兩千年前柏拉圖「洞穴預言」看現代媒體再現

典範轉移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經得起各個時代不同思維定式的討論與思辯。如珍.奧斯汀和伯朗特三姊妹的著作,在當時看來可說是相當前衛,可到了後現代女性主義,這些著作仍有明顯父權主義,值得重新反思與批判:《傲慢與偏見》遵守禮教的珍與伊莉莎白獲得有錢紳士的愛慕,而自由追愛的小妹麗莎成為家中的恥辱,並嫁給唯利是圖,出身也相對差的韋克漢;《咆嘯山莊》中,背棄青梅竹馬另嫁他人,但又對初戀念念不忘的凱薩琳,因其「不守婦道」而死於難產......

不難看出,不同思維定式有不同的關注焦點,因此文學理論也經歷了轉折。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點燃知識火炬,走出資訊洞穴
50會員
193內容數
分享閱讀、旅遊還有數位素養內容
2025/04/24
劃時代工具不是第一次改變人類生活,重要的是讓工具成為自己的助力。
Thumbnail
2025/04/24
劃時代工具不是第一次改變人類生活,重要的是讓工具成為自己的助力。
Thumbnail
2025/04/18
談判是一門藝術,要同理、聆聽和你談判的人,降低對方的防禦心,讓雙方都能獲得想要的。
Thumbnail
2025/04/18
談判是一門藝術,要同理、聆聽和你談判的人,降低對方的防禦心,讓雙方都能獲得想要的。
Thumbnail
2025/02/17
之前已經簡單介紹過這本黃哲斌老師的書,法白的珞亦也很推薦。 如果要說這本書最棒的地方在於,黃哲斌老師並不會一面地給你悲觀的資訊,也會分享樂觀的消息。但我相信,媒體產業未來的走向是樂觀還是悲觀,並不僅是內容生產者的責任,也是每一個閱聽者的責任。
Thumbnail
2025/02/17
之前已經簡單介紹過這本黃哲斌老師的書,法白的珞亦也很推薦。 如果要說這本書最棒的地方在於,黃哲斌老師並不會一面地給你悲觀的資訊,也會分享樂觀的消息。但我相信,媒體產業未來的走向是樂觀還是悲觀,並不僅是內容生產者的責任,也是每一個閱聽者的責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林傳甲所撰的京師大學堂講義對於「文學史」一詞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於中國人撰寫的第一本中國文學史由林傳甲所著,其第一本的地位在1930年代的文學史論述中有著基本共識。  
Thumbnail
歐麗娟:「賦比興也可說是文人內在開拓視野和知識的一種方式。」
Thumbnail
歐麗娟:「賦比興也可說是文人內在開拓視野和知識的一種方式。」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小說反映人生,表現時代與社會,好的小說透過藝術性的敘事手法,引起讀者共鳴,進而思索人生的意義,找到目標與方向,不再迷失徬徨。好的小說,無不蘊含真、善、美的元素。 讀者通常不會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算是好小說。臺灣文學理論
Thumbnail
本文考察五四以來現代文學系統中的抒情散文,探詢它的主體預設、作為「抒情傳統」的現代子裔本身蘊含的倫理預設等等。
Thumbnail
本文考察五四以來現代文學系統中的抒情散文,探詢它的主體預設、作為「抒情傳統」的現代子裔本身蘊含的倫理預設等等。
Thumbnail
歐麗娟:「文學史有重新撰寫的需要,每個時代都對文學有不同的理解。」
Thumbnail
歐麗娟:「文學史有重新撰寫的需要,每個時代都對文學有不同的理解。」
Thumbnail
  本學期閱讀了梁漱溟(1893—1988)的三本著作,分別為《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下稱《東西》)(1921)、《中國文化要義》(下稱《要義》)(1949)及《人心與人生》(下稱《人心》)(1984)。民國初年是思想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後,再一次在極度動盪(內憂外患、軍閥割據)下百花齊放的年代
Thumbnail
  本學期閱讀了梁漱溟(1893—1988)的三本著作,分別為《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下稱《東西》)(1921)、《中國文化要義》(下稱《要義》)(1949)及《人心與人生》(下稱《人心》)(1984)。民國初年是思想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後,再一次在極度動盪(內憂外患、軍閥割據)下百花齊放的年代
Thumbnail
  建築作為藝術的分支,西洋建築從古典主義建築、中世紀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學院派建築、到現代主義建築、功能主義建築、未來主義建築、表現主義建築、國際主義建築、解構主義建築、地域主義建築等,其建築史的背後亦是一套思想的發展。然而,建築理論是如同藝術理論般「起源皆非由作者提出」、「在
Thumbnail
  建築作為藝術的分支,西洋建築從古典主義建築、中世紀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建築、學院派建築、到現代主義建築、功能主義建築、未來主義建築、表現主義建築、國際主義建築、解構主義建築、地域主義建築等,其建築史的背後亦是一套思想的發展。然而,建築理論是如同藝術理論般「起源皆非由作者提出」、「在
Thumbnail
  在哲學家柯靈烏(R. G. Collingwood, 1889-1943)認為的:「歷史就是思想史」之下,藝術史便是「藝術思想」的歷史,建築史則是「建築思想」的歷史。那麼,何謂藝術的思想?本文試圖從西洋藝術史19世紀寫實主義至20世紀現代藝術的發展中,探討藝術理論發展的限制與可能,並藉此
Thumbnail
  在哲學家柯靈烏(R. G. Collingwood, 1889-1943)認為的:「歷史就是思想史」之下,藝術史便是「藝術思想」的歷史,建築史則是「建築思想」的歷史。那麼,何謂藝術的思想?本文試圖從西洋藝術史19世紀寫實主義至20世紀現代藝術的發展中,探討藝術理論發展的限制與可能,並藉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