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收集很多但消化很少嗎?克服個人知識管理基礎錯誤,將過度收集轉為深度思考的3個步驟】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過度收集」是每個個人知識管理新手必犯的錯誤。
記得:知識只有在能化為行動才有用!
跟著下面這3大步驟,將過度收集轉為深度思考吧!
  • 步驟1 - 自我反思收集的目的:你是否陷入了無止盡的資訊收集,卻忘記了思考消化呢?每當我將文章收集進我的筆記庫時,我都會至少寫一句「為什麼我想讀這個材料」。如果只是無盡收集,其實都是在做白工。
  • 步驟2 - 提煉收集的內容,成為行動:知識如果沒有改變自己的行動,那也是枉然。所以,每當消化一些材料,心中都去決定要怎麼在日常實踐。例如閱讀到喝水的好處,那麼就開始在生活中建立習慣,例如一天喝10次水。
  • 步驟3 - 落實行動後,紀錄心得與覆盤:當在自己的生活中落實由知識啟發的行動後,一定有的有用有的沒用。用數位筆記把心得記錄下來吧!這些經驗,都會幫助你之後看相關內容時,可以提煉出更有價值的行動指南!我自己實踐Obsidian數位筆記2年了,一路上也是看看人家文章,自己實踐看看效果。現在Obsidian就變成我超強力的數位助手!
你是否也發生過度收集現象呢?分享一下你的經驗,讓我們一起將過度收集轉變為有深度的思考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31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創作最怕靈感枯竭。 但自從我高效利用Obsidian做數位筆記,還真的有寫不完的主題! 下面是我過去23個月使用Obsidian筆記,降低創意工作不確定性,大量產出文章的3個絕佳實踐:
你對事情敏感嗎? 敏感的人其實特別能發現世界的獨特之處。我很敏感,一句話,一個現象,我都能讀出十種百種可能的關聯。而且很意外地,分享這些觀察,還有些人特別喜歡🥰! 在此分享敏感體質者,使用Obsidian凝結洞察力,收集優質素材的3個最佳實踐: 最佳實踐1 - 建立個人洞察筆記庫:敏感體質讓我們更
Obsidian是最棒的數位筆記工具。 其中Obsidian的「連結筆記」功能,解決了過去在紙本筆記中的大問題--「思考的延續性」。想想你還會使用半年前的紙本筆記嗎?我們總在不同時間、不同情景下產生新的想法,「如何讓想法延續」是一直是我們面臨的困難。
你都如何寫筆記呢? 寫筆記如果只是複製,那麼徒勞無功。 寫筆記應該是誘導出自己的想法 。 唯有透過筆記將自己因為閱讀思考而彈出的想法擺在眼前, 那麼才能夠真正看到自己的進步。 下面是我寫過10000+份筆記以後,能夠寫出更具啟發性的筆記,在學習中取得真正成長的3個方法: 方法1 - 不複製,而是轉化
GPT4幫助我連續50天每日發表3篇文章🤯! 我現在每天早上都會花52分鐘與GPT-4一起寫作,把我日常的靈感轉為4篇500字的文章(如同你看到的這篇一樣)🥰! 你也想要利用AI幫忙你寫作嗎?掌握這3個關鍵因素是關鍵!
你都如何管理與分享自己寫出來的文章呢? 這裡3種發表途徑,幫助我在這10個月寫作中,更有效地儲存創作,規劃發表節奏,並且收集讀者的反饋:
創作最怕靈感枯竭。 但自從我高效利用Obsidian做數位筆記,還真的有寫不完的主題! 下面是我過去23個月使用Obsidian筆記,降低創意工作不確定性,大量產出文章的3個絕佳實踐:
你對事情敏感嗎? 敏感的人其實特別能發現世界的獨特之處。我很敏感,一句話,一個現象,我都能讀出十種百種可能的關聯。而且很意外地,分享這些觀察,還有些人特別喜歡🥰! 在此分享敏感體質者,使用Obsidian凝結洞察力,收集優質素材的3個最佳實踐: 最佳實踐1 - 建立個人洞察筆記庫:敏感體質讓我們更
Obsidian是最棒的數位筆記工具。 其中Obsidian的「連結筆記」功能,解決了過去在紙本筆記中的大問題--「思考的延續性」。想想你還會使用半年前的紙本筆記嗎?我們總在不同時間、不同情景下產生新的想法,「如何讓想法延續」是一直是我們面臨的困難。
你都如何寫筆記呢? 寫筆記如果只是複製,那麼徒勞無功。 寫筆記應該是誘導出自己的想法 。 唯有透過筆記將自己因為閱讀思考而彈出的想法擺在眼前, 那麼才能夠真正看到自己的進步。 下面是我寫過10000+份筆記以後,能夠寫出更具啟發性的筆記,在學習中取得真正成長的3個方法: 方法1 - 不複製,而是轉化
GPT4幫助我連續50天每日發表3篇文章🤯! 我現在每天早上都會花52分鐘與GPT-4一起寫作,把我日常的靈感轉為4篇500字的文章(如同你看到的這篇一樣)🥰! 你也想要利用AI幫忙你寫作嗎?掌握這3個關鍵因素是關鍵!
你都如何管理與分享自己寫出來的文章呢? 這裡3種發表途徑,幫助我在這10個月寫作中,更有效地儲存創作,規劃發表節奏,並且收集讀者的反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人一次能理解的資訊是有限的,如果一次嘗試把所有內容都讀進去,很可能因為資訊太多或找不到重點很快就忘記了,導致花了時間卻真正吸收到任何東西。不如一開始先略讀,只要讀到能理解這個概念的必要內容就好,接著就去實踐書中提到的內容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吸收與應用閱讀中的信息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本文探討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筆記方法,包括局部碎片化的九合一讀書筆記、全局概覽的心智圖筆記及結構內化的閱讀心得文章。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記錄和整理信息,還能促進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習者將知識內化為智慧,提升學習效果和實用能力。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隨著資訊被演算法投餵得越來越精準,找到我需要的資源變得越來越容易,很常因為害怕丟失資源,往往選擇第一時間收藏起來而不是當下將他吸收。 漸漸地,這成為了一種吸收資訊的習慣。 隨著保持耐心的時間越來越短,漸漸沒有能力咀嚼完資訊再離開,往往咬了兩口,確認是需要的東西,就把他放在口袋裡,再也拿不出來了。
我們都讀過不少書, 看過不少知識型影片, 成長過程中受到不少科學訓練 我們腦袋裡面其實裝了很多「知識」、「觀念」 包括:如何做筆記、 如何摘要書本重點精華、 如何學好一門知識、 如何讀出文章作者的言外之意、 如何探索自己的情緒與想法、 如何分析當下情況的優劣、 如何做好計畫時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前言 現代人的數位資料真的是非~常多,為了增加容量,常得付費升級手機、雲端、硬碟...等規格,但這真是必要的花費嗎?如果今天有個課程能讓你省下這筆費用且終身受用,你願不願意嘗試呢? 購買課程原因 撰寫文章整理資料時,發現查找照片、檔案不易,即便用搜索功能也因為命名方式沒有系統,跑出結果還是得在耗時篩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人一次能理解的資訊是有限的,如果一次嘗試把所有內容都讀進去,很可能因為資訊太多或找不到重點很快就忘記了,導致花了時間卻真正吸收到任何東西。不如一開始先略讀,只要讀到能理解這個概念的必要內容就好,接著就去實踐書中提到的內容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地吸收與應用閱讀中的信息對學習者來說是一大挑戰。本文探討了三種不同層次的讀書筆記方法,包括局部碎片化的九合一讀書筆記、全局概覽的心智圖筆記及結構內化的閱讀心得文章。這些方法不僅有助於記錄和整理信息,還能促進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習者將知識內化為智慧,提升學習效果和實用能力。
Thumbnail
透過閱讀《超牢記憶法》所學到的提升記憶力的技巧,包括提取練習、間隔學習以及交錯學習等方法。透過自我測試及定期回顧,能有效深化長期記憶,克服記憶力不佳的困擾。這些方法促使作者在學習中取得顯著進步,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隨著資訊被演算法投餵得越來越精準,找到我需要的資源變得越來越容易,很常因為害怕丟失資源,往往選擇第一時間收藏起來而不是當下將他吸收。 漸漸地,這成為了一種吸收資訊的習慣。 隨著保持耐心的時間越來越短,漸漸沒有能力咀嚼完資訊再離開,往往咬了兩口,確認是需要的東西,就把他放在口袋裡,再也拿不出來了。
我們都讀過不少書, 看過不少知識型影片, 成長過程中受到不少科學訓練 我們腦袋裡面其實裝了很多「知識」、「觀念」 包括:如何做筆記、 如何摘要書本重點精華、 如何學好一門知識、 如何讀出文章作者的言外之意、 如何探索自己的情緒與想法、 如何分析當下情況的優劣、 如何做好計畫時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前言 現代人的數位資料真的是非~常多,為了增加容量,常得付費升級手機、雲端、硬碟...等規格,但這真是必要的花費嗎?如果今天有個課程能讓你省下這筆費用且終身受用,你願不願意嘗試呢? 購買課程原因 撰寫文章整理資料時,發現查找照片、檔案不易,即便用搜索功能也因為命名方式沒有系統,跑出結果還是得在耗時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