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是一種負責的表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相信有很多爸媽心裡會和我一樣

曾經都有這些疑問

為何需要培養孩子有自我認同價值?

為何我們需要學習放手?

兩個答案我們可以用簡單的一個問題來思考:

如果明天我就走了

你覺得留給孩子什麼你能安心的走

人生是無解的問題,我選擇面對我能掌控的事

人生是無解的問題,我選擇面對我能掌控的事


也許有人會覺得

留錢、留房子、讓他衣食無虞

但我們可曾想過

以心理層面來說

  • 孩子接下來是否有能力面對至親離開的難過心情
  • 從未自己打理生活的他們是否能適應沒有我們的現實生活


而就現實面來說

突然擁有大筆遺產對孩子來說也許不是件安全的事

理財

人性

慾望

我們確定孩子準備好應對了嗎?

老問題,給他們魚吃還是教他們釣魚🎣

老問題,給他們魚吃還是教他們釣魚🎣


從小我們被教育

要乖、要聽話、不要給人家惹麻煩

有能力書就讀高一點

沒有能力就早點進社會工作

現代因為競爭壓力大

教育則偏向

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

考試考高分是唯一的目標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

唯有不斷的學習才能出人頭地

孩子生得少,各個都是寶

但隨著兩個寶貝慢慢長大

在他們身上看到他們自己的意識開始茁壯時

我漸漸學習尊重個別差異的教育方式

姊妹什麼都走在兩個極端

感覺擺明是衝著媽媽來的😮‍💨

一個自我要求高

一個隨性自在就好

一個自信爆表有主見

一個極度在意別人的眼光樂於安撫、安頓別人

一個體質燥熱

一個體質冷底

一個熱愛麵食

一個熱愛米食

一個愛美

一個方便就好

我怕繼續寫下去大家會太同情我🤣🤣

但你問我這樣一打二帶起來辛苦嗎?

🤔️🤔️🤔️我想~~~

應該是有挑戰性也頗有樂趣的😅

在個別差異上我選擇不同的方式溝通

但不變的是自我認同價值

以及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

====================

自我認同價值的重點

是要幫助孩子能有關注自己內心世界

有些目色很好的孩子

常會因為期待掌聲或害怕被否定

所以總選擇說別人愛聽的話

做別人希望他做的事

這樣的孩子不太會出錯

因為他選擇聽話

但往往自己委屈了自己也不知道

另一個最大的問題是:

這樣的孩子多半來自自信心不足

所以選擇依附在別人的反應下生活

(這就是討好型人格)

另一種自信爆表的孩子

人格特質則是比較能獨處

固執也是他對自己感到自信的一種表現

他們多半不易相信別人

所以也比較不按照別人的安排做事

(和調皮搗蛋的孩子不同,只是比較有自己的看法)

優點是他能誠實面對自己內心的需求

勇敢表達需要什麼幫助

但在老一輩的教育裡會覺得這樣的孩子怎麼這麼不謙虛不合群😅

其實他只是比較醒的孩子

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以上兩種特質是我們家的特有產物

如果你問我:

哪個好呢?

都好

哪個難教呢?

都不容易

要怎麼教呢?

我會:

尊重差異性

因為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

大方向引導微調

引導他們走向他們有把握的領域快樂做自己

不改造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因為他們終究不是我的複製人

爸媽不要你們扛著我們的影子

爸媽不要你們扛著我們的影子


有一天他們還是會離開我們的身邊

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

愈早讓孩子找到自己的特質、肯定自己

他會愈能有自信的面對生活中的各式難題👍

而扎扎實實的讓孩子親手完成照顧自己

是目前孩子最能建立自信的方法

因為它很真實、很實用

它不會讓人有得失心

但卻能讓人有滿滿的成就感

有成就感的孩子面對徬徨無助時

比較不會迷失方向

《人牽毋行 鬼牽溜溜行》

試想沒有自我只能盲從的人

在面對周遭的誘惑時

再加上價值觀偏差

這樣是不是很危險🤔️

以前常聽到有人說

我的孩子都是被帶壞的

他在家沒有那麼壞

其實大家有想過一件事嗎?

一個很「聽話」的孩子

你確定他只會聽你的話嗎?

遇到壓力、挫折、誘惑時

他能有判斷能力拒絕嗎?

其實真的NO🙅‍♀️

因為他沒有自己的想法

他只要跟著指令做

聽話是一件最輕鬆最不用動腦的方式

也是自以為最不用負責的不沾鍋方式

但等到他長大成人仍不知道

自己喜歡什麼

自己討厭什麼

自己想做什麼

自己感覺什麼

這背後代表的是

他對自己沒自信外

無意識所說出的違心論

是因為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哪個自己是真的

他快樂嗎?

他難過嗎?

他生氣嗎?

他喜歡嗎?

結果他的回答是:都可以

現在我們來想想

我們是不是也是都可以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星星知我欣的沙龍
9會員
13內容數
我是語林媽,我在孩子身上看到了我們以前缺乏的獨立思考能力,在過去我們的教育裡,聽話、乖,是好孩子的代號!如今時代改變,如何讓孩子願意友善溝通,換位思考講理,變成我們這一代父母需要學習的課題!在愛的教育下,如何讓孩子不變成寵壞的孩子,這是我的方法!歡迎認同的家長一起來看看我們的方法❤️
2023/06/25
最近和老公聊天 我們常在孩子睡了以後小酌話家常 我們聊到我一路走來 究竟是如何自保的 (避免越矩的騷擾) 我才回想以前為何很少遇到類似問題 甚至也很少被告白😅 我記得當選手時 我就是個不怕孤獨的異類 雖然高中唸女校 但其他學校還是很多人知道 跆拳界有個長的白白淨淨的女生 雖然堪稱漂亮但沒有人追 後
Thumbnail
2023/06/25
最近和老公聊天 我們常在孩子睡了以後小酌話家常 我們聊到我一路走來 究竟是如何自保的 (避免越矩的騷擾) 我才回想以前為何很少遇到類似問題 甚至也很少被告白😅 我記得當選手時 我就是個不怕孤獨的異類 雖然高中唸女校 但其他學校還是很多人知道 跆拳界有個長的白白淨淨的女生 雖然堪稱漂亮但沒有人追 後
Thumbnail
2023/06/12
記得高中後 我常和爸爸在客廳聊天 一聊就是一整個晚上 到天亮才散場的那種
Thumbnail
2023/06/12
記得高中後 我常和爸爸在客廳聊天 一聊就是一整個晚上 到天亮才散場的那種
Thumbnail
2023/06/07
記得從小到大當我們做錯事的時候 爸媽總是要我們趕快跟對方說對不起 說著說著我們也長大了 有些人把將的習慣放在心上 有些人選擇抗拒這樣的習慣 也許~~~~ 我們根本不清楚為何要道歉
Thumbnail
2023/06/07
記得從小到大當我們做錯事的時候 爸媽總是要我們趕快跟對方說對不起 說著說著我們也長大了 有些人把將的習慣放在心上 有些人選擇抗拒這樣的習慣 也許~~~~ 我們根本不清楚為何要道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建立孩子自信與情緒穩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精細動作、粗大動作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能培養社會適應和情緒穩定等能力。父母在孩子的生活自理中可以運用拆解步驟、做好事前準備、瞭解孩子發展、保持正向態度和堅持原則等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Thumbnail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建立孩子自信與情緒穩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精細動作、粗大動作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能培養社會適應和情緒穩定等能力。父母在孩子的生活自理中可以運用拆解步驟、做好事前準備、瞭解孩子發展、保持正向態度和堅持原則等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孩子不是父母所擁有,不能被自私的剝奪生命。父母應該更多地理解和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減少他們的壓力和焦慮。文章提供了一些建議,如運動、呼吸練習、冥想、良好的飲食習慣、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社交關係和培養興趣愛好來幫助孩子減壓。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孩子不是父母所擁有,不能被自私的剝奪生命。父母應該更多地理解和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減少他們的壓力和焦慮。文章提供了一些建議,如運動、呼吸練習、冥想、良好的飲食習慣、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社交關係和培養興趣愛好來幫助孩子減壓。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如何在日常中理解和選擇的重要性。透過一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的小故事,讓孩子從「糾正」到「選擇」,從中感受到自由和責任。文章探討了孩子內在需求和外在影響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良性溝通和引導讓孩子培養自律思考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如何在日常中理解和選擇的重要性。透過一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的小故事,讓孩子從「糾正」到「選擇」,從中感受到自由和責任。文章探討了孩子內在需求和外在影響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良性溝通和引導讓孩子培養自律思考能力。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