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與職涯】科技如何影響工作與個人品牌建立之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嗨,大家好,我是夏天不上班的Chill。從畢業以來,我踏上了一個多元而豐富的職業旅程。在這個旅程中,我看見科技如何影響了我個人,不僅改變了我曾經投入工作的組織,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作為一個領導者的身份。當我看見這次徵文的活動,我覺得有許多的經驗和故事可以和大家分享,也希望藉此分享我的旅程,包括我是如何透過反思和提煉我在工作中的經驗,來打造一個具有專業屬性的個人品牌。

過去的我,像是個在陌生環境中打拼的新兵。

工作幾年後,我外派至中國的上海和昆山,投入電子製造公司的營運。當時我是一個年輕的台灣業務經理,面對一個全中國籍的業務團隊(來自中國各地文化也不能一概而論),文化差異以及自身經驗的缺乏導致了一場艱苦的工作旅程。我得學習如何在中國這樣更具攻擊性和競爭性的工作環境中工作。

這段時間往返於台灣、中國、日本間,一開始夾在中國團隊及日本客戶之中的我成了妥妥的文化夾心餅乾。一邊是直來直往領多少錢做多少事的文化,一邊是無論如何都要使命必達不然就要切腹自殺的文化,夾在中間溫良恭儉讓的我陷入了各種危機。

想要請團隊按要求執行,我用了權力及罰則(因為給不了胡蘿蔔),但也引來了不小的反彈,我還記得有一次,我的團隊成員直言不諱地說:「你只是因為是台灣人才能管我們。」那時的我嚇了一跳,但也讓我對領導力有了新的認識,我明白領導力不只是頭銜,而是在行動中展現的能力。

回到台灣的我,轉變成了一位航向數位海洋的航海家。

我加入了一家外商的數據解決方案公司,從一名企業顧問成長為業務總監。在這個數位風潮橫掃全球的時代,與團隊與時俱進,感受著新興網路技術和軟體工具如何重塑我們的銷售策略。以下的工具就是讓現在的業務模式變得不同的原因:

我們很早就開始採用像Microsoft 365(2011年)這類協同辦公軟體,讓團隊能同步共享並編輯文件,從而提升我們的協作效能。

Facebook(2004年)的出現讓我們對企業與客戶互動的方式有了全新的理解,緊接著出現的Twitter(2006年)和LinkedIn(2005年)進一步將社交媒體塑造成為強大的品牌推廣工具。

2006年起,Amazon Web Services (AWS)開始提供雲端服務,隨後的Microsoft Azure(2010年)和Google Cloud Platform(2011年)也紛紛推出。我們隨著全球的步伐,將存儲和分析的數據移至雲端,從而將資源從原先的大型硬體轉移到這些雲端平台。

我們也引入了Salesforce(2016年)這類CRM自動化系統,替換了傳統的手動輸入和追蹤數據方式。這讓我們可以實時取得數據,進一步提升了決策效率和生產力。這也使我和我的團隊能更專注於與客戶的互動和建立關係。

數位通訊工具如Microsoft Teams(2017年)和遠程會議工具Zoom(2011年)的出現,使我們可以遠端工作,再加上2019年新冠疫情的影響,這些工具為我們的業務模式帶來了巨大的變革。

PowerBI(2013年)和Tableau(2010年代)的誕生讓我們可以將大量的數據以視覺化、動態化的方式呈現,這也使企業能更有效地收集、分析、並利用大數據來指導決策。

再者,我們也開始使用UiPath(2016年起)等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工具,使我們能夠自動化一些重複且繁瑣的工作流程,如此一來,不僅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能確保作業過程的準確性。

在這段轉變中,我看到了科技如何讓我們的工作方式經歷脫胎換骨的變化。從協同辦公軟體的實時共享,到社交媒體的全新互動模式,再到雲端服務的大規模應用,以及CRM系統、遠端通訊工具和數據視覺化工具的採用,這一切都讓我們的銷售策略變得更為靈活且有效。

我們也認識到,在數位革命的時代,需要不斷學習新的技能和概念,並且迅速適應新的工作方式,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作為一個業務總監,我不斷學習和導引我的團隊,並且鼓勵他們擁抱這些變化。

而現在的我,就像是一名在科技狂潮中馳騁的開拓者。

目前,我是一家新創公司的共同創辨人,主導著一個以AI技術為主軸的項目。這次AI的巨大變革,使我能深入從內部理解科技如何從根本上改變組織結構和策略。

展望未來,我就像一位太空探險家,對新興科技的無窮潛力充滿期待。

我深信第四次工業革命將繼續改變我們的工作景象。我可以看見AI和機器人將會處理日常任務,讓人類可以將時間和技能投資在需要創造力、情緒智能和批判性思考的領域。然而,我也清楚這可能帶來的挑戰,例如工作位移和對教育和培訓模式的重大變革需求。

進行反思,學習從過去的經驗中汲取經驗與智慧。

接下來,我想要分享幾個建立個人專業品牌的方法。

首先,對於自身的核心價值和強項有深刻的了解。這可以通過反思過去的經驗,學習從成功和失敗中吸取教訓。並且需要認識到,建立個人品牌不僅是讓別人知道你的專業能力,更是讓別人明白你的價值觀,你對世界的看法,你的情感智能和創造力等。

其次,不斷學習和創新。在這個變化快速的時代,我們需要持續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不斷提升自己。這並不僅僅是為了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更是為了自我成長和自我實現。對於科技的新進展保持敏感,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新的工具和技術。

再者,積極參與社群和組織。這不僅能擴大你的人脈,更能讓你了解到不同的觀點和經驗。透過分享你的見解和經驗,你可以得到他人的反饋和建議,也可以加深別人對你的了解和認同。

最後,別忘了展示你的個人風格和獨特性。你的個人品牌不僅是你的專業能力,也是你的個性和風格。讓別人看到你的真實面,是建立深度聯繫和建立信任的關鍵。

對我來說,我之所以能夠在科技變革的洪流中不斷成長,靠的就是這些策略。無論在中國、在台灣,或是現在的新創公司,我都在不斷學習和反思,提煉出我自己的專業品牌。而我也想鼓勵你:不要害怕變化,勇於嘗試新的東西,並將這些經驗化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如果你是一名新兵,剛剛踏入職場或是正在尋找人生方向,建議你多嘗試不同的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世界。不要急著給自己設定框架,保持開放的態度,接受各種可能的挑戰和機會。

如果你已經在一個領域深耕多年,並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建議你將這些經驗和知識分享給他人。記得,儘管我們可能已經是某個領域的專家,我們仍然需要保持學習和研究的心態,接受新的知識和技術。這是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正在快速變化,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創新,才能跟上這個時代的步伐。

如果你正在準備開始新的旅程,或者是正在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向,建議你勇敢地接受這個挑戰。即使前面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困難,我們也需要有勇氣去迎接它。記住,每一次的轉變和挑戰,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它們不僅可以讓我們成長,也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強大。

在這個充滿變化的時代,我們都是旅人,我們都在尋找自己的道路。但是,無論我們走到哪裡,無論我們遇到什麼樣的挑戰,我們都不應該忘記我們的初心,那才是你之所以是你的根本。我們的個人品牌不只是我們的工作和經歷,它還包括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目標、和我們對世界的理解。

無論你在職涯的哪一個階段,都鼓勵你去探索、去創造,找出你的價值所在。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這絕對是一個值得的旅程。

#職場與職涯 #創新 #學習 #個人成長 #數位轉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夏天不上班的沙龍
56會員
61內容數
關注時事議題並提供深度分析和評論,涵蓋各個領域,包括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科技、文化等。關注世界各地的重要事件和議題,並提供獨立和批判性的分析。
2023/09/08
近年來,有一種普遍觀念在社會中盛行:只要選擇對的行業或「賽道」,便可以達到事業成功和高薪水。無論是矽谷的軟體開發、律師業,還是新興的共享經濟,看似都是不錯的賽道。然而,當大家都一窩蜂地擁進某個產業,真的是好事嗎?
Thumbnail
2023/09/08
近年來,有一種普遍觀念在社會中盛行:只要選擇對的行業或「賽道」,便可以達到事業成功和高薪水。無論是矽谷的軟體開發、律師業,還是新興的共享經濟,看似都是不錯的賽道。然而,當大家都一窩蜂地擁進某個產業,真的是好事嗎?
Thumbnail
2023/09/05
為何郵件溝通如此重要? 在職場中,郵件/Email 是不可或缺的溝通工具。郵件不僅是一個資訊交流的平台,更是一個讓你展示專業素养和人際溝通能力的機會。這篇文章會用實例來說明,如何用郵件有效地留下好印象。 開頭要精確:別讓人家猜你的意思 一個模糊或冗長的開頭,會讓收件人對你的郵件失去興
Thumbnail
2023/09/05
為何郵件溝通如此重要? 在職場中,郵件/Email 是不可或缺的溝通工具。郵件不僅是一個資訊交流的平台,更是一個讓你展示專業素养和人際溝通能力的機會。這篇文章會用實例來說明,如何用郵件有效地留下好印象。 開頭要精確:別讓人家猜你的意思 一個模糊或冗長的開頭,會讓收件人對你的郵件失去興
Thumbnail
2023/08/21
上一篇談到第一份工作的選擇是決定你未來的起點,今天我們要來深入談談如何提升你的職業價值做出正確的選擇。 面對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都知道,對於我們這些深耕於專業領域的人士,提升自身的職業價值和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是非常關鍵的。每一步我們走得夠穩,每一決策我們選得夠妥,都是向前邁進的基石。
Thumbnail
2023/08/21
上一篇談到第一份工作的選擇是決定你未來的起點,今天我們要來深入談談如何提升你的職業價值做出正確的選擇。 面對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都知道,對於我們這些深耕於專業領域的人士,提升自身的職業價值和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是非常關鍵的。每一步我們走得夠穩,每一決策我們選得夠妥,都是向前邁進的基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曾經"是一個不稱職的科技業工程師,因為我最近又"再度"裸辭了,至少在這一個瞬間我就是那個曾經。。。一路從碩士畢業後摸爬滾打、逐水草(高薪)而居(跳槽),最終到了外商的頭部科技公司。今天的主題不是要告訴大家,我是如何這樣胡搞瞎搞到了外商頭部科技公司。是剛好現在科技業的裁員號角不段的響起,想跟大家分
Thumbnail
我"曾經"是一個不稱職的科技業工程師,因為我最近又"再度"裸辭了,至少在這一個瞬間我就是那個曾經。。。一路從碩士畢業後摸爬滾打、逐水草(高薪)而居(跳槽),最終到了外商的頭部科技公司。今天的主題不是要告訴大家,我是如何這樣胡搞瞎搞到了外商頭部科技公司。是剛好現在科技業的裁員號角不段的響起,想跟大家分
Thumbnail
自從2022年底CHATGPT 推出後,整個網路世界到現實社會的巨大轉變,到現在還不到一年,AI 工具一版又一版的推出,文字、圖像、語音以及程式碼都可以快速生成。對於行銷人的我,AI工具更新的速度,漸漸讓我學習不過來,對於90S出生的我們,從網路憧時代變成網路衝擊時代,我們應該如何…
Thumbnail
自從2022年底CHATGPT 推出後,整個網路世界到現實社會的巨大轉變,到現在還不到一年,AI 工具一版又一版的推出,文字、圖像、語音以及程式碼都可以快速生成。對於行銷人的我,AI工具更新的速度,漸漸讓我學習不過來,對於90S出生的我們,從網路憧時代變成網路衝擊時代,我們應該如何…
Thumbnail
不能變現的知識跟經驗,就沒有競爭力?那麼,文青的熱情跟想像力又算什麼呢!
Thumbnail
不能變現的知識跟經驗,就沒有競爭力?那麼,文青的熱情跟想像力又算什麼呢!
Thumbnail
在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VUCA時代,不僅要有自己的專業領域知識與技能,更要懂得如何行銷宣傳自己,建立自己的特色,打造「你」的這個品牌。運用影響力,加值事業力。
Thumbnail
在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VUCA時代,不僅要有自己的專業領域知識與技能,更要懂得如何行銷宣傳自己,建立自己的特色,打造「你」的這個品牌。運用影響力,加值事業力。
Thumbnail
  各位安好,這一次來參加創作挑戰,然而我為了保持題目並不離題,所以用成七個目錄(都是官方給的) 1.如何透過創作,建立職場、職涯個人品牌?   首先我們先來重新認識「職場」職業場所。亦指就業、任職的處所。   然後要透過“創作”來認識到自已職場是做什麼的又或者是,當時為何選擇那一個職場的。
Thumbnail
  各位安好,這一次來參加創作挑戰,然而我為了保持題目並不離題,所以用成七個目錄(都是官方給的) 1.如何透過創作,建立職場、職涯個人品牌?   首先我們先來重新認識「職場」職業場所。亦指就業、任職的處所。   然後要透過“創作”來認識到自已職場是做什麼的又或者是,當時為何選擇那一個職場的。
Thumbnail
嗨,大家好,我是夏天不上班的Chill。從畢業以來,我踏上了一個多元而豐富的職業旅程。在這個旅程中,我看見科技如何影響了我個人,不僅改變了我曾經投入工作的組織,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作為一個領導者的身份。當我看見這次徵文的活動,覺得有許多的經驗和故事可以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嗨,大家好,我是夏天不上班的Chill。從畢業以來,我踏上了一個多元而豐富的職業旅程。在這個旅程中,我看見科技如何影響了我個人,不僅改變了我曾經投入工作的組織,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作為一個領導者的身份。當我看見這次徵文的活動,覺得有許多的經驗和故事可以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遠距工作,以前的觀念就只知道是自由業者,對遠距工作的模式很模糊,也不會想去了解,其實這種工作模式已經有近半世紀的發展歷史 因疫情的關係,現在很多人被迫在家遠距工作,才慢慢開始知道遠距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的能力,現在工作種類也越來越多元,這模式在未來這將會是一股潮流 現在很多企業在疫情推動下,臉書
Thumbnail
遠距工作,以前的觀念就只知道是自由業者,對遠距工作的模式很模糊,也不會想去了解,其實這種工作模式已經有近半世紀的發展歷史 因疫情的關係,現在很多人被迫在家遠距工作,才慢慢開始知道遠距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的能力,現在工作種類也越來越多元,這模式在未來這將會是一股潮流 現在很多企業在疫情推動下,臉書
Thumbnail
 過去數十年在全球化和資訊快速傳播的影響下 一份工作到退休的概念,仿佛已經成為歷史遺物 對企業或者雇員而言,長期固定職位只會愈來愈少 反之短期合作,以項目為單位的工種將會大幅增加 相比以往的雇傭關係,未來日子會更傾向相互合作關係 每個人都會變為一間公司,將自己打造成為品牌 公司會選擇.......
Thumbnail
 過去數十年在全球化和資訊快速傳播的影響下 一份工作到退休的概念,仿佛已經成為歷史遺物 對企業或者雇員而言,長期固定職位只會愈來愈少 反之短期合作,以項目為單位的工種將會大幅增加 相比以往的雇傭關係,未來日子會更傾向相互合作關係 每個人都會變為一間公司,將自己打造成為品牌 公司會選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