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兵法14-教令】

更新於 2023/06/1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教令之政,謂上為下教也。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為,人之所瞻也。」
教令,過去在《李衛公兵法》第一次讀到,對軍隊而言,簡單說就是「軍隊的規矩」的意思。
國語字典說是「一國元首所頒布的條例」,其實沒有限定的,地方宗師也可以頒布教令。
諸葛亮這邊強調「教」。
這是一個因教而生的令。
上位者的言行,看在所有人的眼裡。不說非法的話,不做無道的事,以自身的行為來教育眾人。
「夫釋己救人,是謂逆政,正己教人,是謂順政。故為君之道,以教令為先,誅罰為後,不教而戰,是謂棄之。」
開頭是《素書.安禮章》的句子。
《素書》傳說是張良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從黃石公所授《三略》中擷取出來的篇章。
原文是「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
對比你就知道,差別只在「釋」跟「正」。
康熙字典云:釋:捨也,解也,散也,消也,廢也,服也。
簡單翻譯的話,就是你放縱自己跟端正自己來「教人」,一逆一正。
古文引用,有些話就要自己觸類旁通。
張良接著說:「逆者難從,順者易行,難從則亂,易行則理。」
諸葛亮這裡的意思其實主要就是說這個。
所以,身為人君,要先以自身為表率,之後才能談懲罰。以身作則啦,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憑甚麼要求別人?
不過接下來回到開頭我們提到的,教令主要的用法,就是軍隊的規矩。
不教而戰,等於捨棄了你的軍隊。
為什麼呢?
「先習士卒用兵之道,其法有五:一曰:使目習其旌旗指麾之變,縱橫之術;二曰:使耳習聞金鼓之聲,動靜行止;三曰:使心習刑罰之嚴,爵賞之利;四曰:使手習五兵之便,鬥戰之備;五曰:使足習周旋走趨之列,進退之宜;故號為五教。」
因為不教,無以成軍。
不是指著一個人的鼻子說「你是軍人」,給他武器裝備,他就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士兵。
即使他熟於戰鬥。
軍隊基本有五教,第一教你看旗號,進退變換陣型,井然有序不能行差踏錯。
第二教你聽金鼓,擊鼓前行鳴金收兵
現代的「單兵基本教練」,只有立正稍息敬禮持槍,但根本精神是一樣的:服從命令,準確動作。
命令只是兩個字,但要做到的內涵很多。
第三教你知道犯錯接受的懲罰有多嚴重,服從命令建立功勳的獎賞有多豐厚。
這是一個相對概念,現代軍隊一樣有啊。
么八假,洞八假。罰你伏地挺身,獎勵你去販賣機投飲料,都是軍法訓練的一環喔。
第四跟第五,就進入了「單兵基本戰鬥教練」。
多了戰鬥兩個字。
熟悉武器裝備的使用保養,行軍,全副武裝五百障礙。還有那些像智障一樣的對答台詞,其實就類似日本在說的「指差呼稱」。
我不知道,像我運動神經不好,跳舞都會在心中默念接下來的動作。
其實都是同一個道理。
這些文字沒有很難,就舉例說明之。
「教令軍陳,各有其道。左教青龍,右教白虎,前教朱雀,後教玄武,中央軒轅。大將軍之所處。」
陳是「陣」。
因為今天諸葛亮是要「教將」,所以接著談布陣。
左青龍右白虎,老牛在腰間,龍頭在胸口,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沒,這邊就是先給個代號。
代號有很多好處,比如說旗幟:青龍旗動就是青龍軍動作。
比如說方向:前後左右是相對位置,但代號是絕對性。當左軍變右的時候,你下左軍前進,到底是誰要走?
青龍就是青龍,繞到哪裡都是青龍。
軒轅就是大將軍,主將之所在,這個要把握準了。
「左矛右戟,前盾後弩,中央旗鼓。旗動俱起,聞鼓則進,聞金則止,隨其指揮,五陳乃理。」
青龍是矛軍,白虎是戟兵。朱雀持盾,玄武射擊預備。
中央自然是指揮部。
事實上除了中央,其他配置並不是「只能這樣」。這也是我們前面常說,後面比較不常講的:此乃阿斗用教科書。
從零開始,從範例開始。
基本這樣設置,旗動齊動,金鼓號令,你就學會了基本布陣跟指揮,可以上戰場了。
這麼簡單?世界上的事情統統都是這麼簡單。
學跑步有什麼難?跑得又快又好才難。
「正陳之法,旗鼓為之主:一鼓,舉其青旗,則為直陳;二鼓,舉其赤旗,則為銳陳;三鼓,舉其黃旗,則為方陳;四鼓,舉其白旗,則為圓陳;五鼓,舉其黑旗,則為曲陳。」
「直陳者,木陳也;銳陳者,火陳也;方陳者,土陳也;圓陳者,金陳也;曲陳者,水陳也。」
這邊要教什麼呢?其實是教「約定暗號」。
五色旗,代表的就是五行。
「此五行之陳,輾轉相生,衝對相勝,相生為救,相勝為戰;相生為助,相勝為敵。」
中國式秘笈的精髓,就是講到你聽不懂。而亮子之所以過於常人,就是講到阿斗也能懂。
基本陣理是這樣的。
你要幫助直陣,要組曲陣。(水生木)
要救援圓陣的友軍,要派方陣。(土生金)
相生的陣型,可以結合。
要抵抗銳陣的敵人,請用曲陣。(水剋火)
要破方陣的防禦,就用直陣。(木剋土)
五行生剋密碼表自己去查。
稍微說一下,直陣就想成從前鋒到後衛的補充速度是穩定的。打圓陣的話,對方從兩翼補充過來的速度,同樣是穩定的,所以木不能剋金。
但打方陣,在轉角那邊遞補會稍微慢一些,這個差異就決定了木剋土。
銳陣不是穩定輸出,而是「先小後大」。而且銳陣其實是「盾前」,殺傷力在後面的兩翼。
所以圓陣的穩定應對,到後面就會被破。是為火剋金。
但對上方陣,你的「後大」會直接跟方陣的兩翼撞上,所以火不能剋土。
要注意的是,亮子沒說:變陣是在交鋒之前才能作的事情。
開打沒人看你旗子啦。
所以誰能決定最佳變陣時機,誰的部隊能在最好的時機反應過來:將軍的指揮跟部隊的素質,相當影響勝負。
不是全部。
「凡結五陣之法,五五相保,五人為一長,五長為一師,五師為一枝,五枝為一火;五火為一撞,五撞為一軍 ,則軍士具矣。」
諸葛亮這邊提出的是「五陣之法」,以五為單位,運用五行生剋,我們來看最小單位即可。
左矛兵為直木,右戟兵為圓金,前盾兵為銳火,後弩兵為曲水,中軍為方土。
混合編成是唐代李靖的發明,所以這邊其實要把裝備去掉來看,但特性是不變的。中軍就是「伍長」。
水生木,後兵支援左兵。木生火,左兵協助前兵。火生土,前兵護衛伍長。土生金,伍長支援右兵。
左兵主攻,目標是敵隊指揮。右兵主攻,目標是敵軍左兵……這表示敵軍在攻我伍長,所以伍長要在前兵的護衛下支援右兵進攻。
應用變化很多。
「夫兵利之所便,務知節度。短者持矛戟,長者持弓弩,壯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給糧牧,智者為謀主。鄉里相比,五五相保。」
那我們要怎麼安排士兵編組呢?要看每個人的特色。
左右兩翼的矛戟兵,要讓矮的人擔任。高的要在後軍放箭。放箭是拋物線射擊,不是水平,水平的話高十公分也沒有意義的。
大多在其他兵法篇有說過。
這邊有個特點是,諸葛亮並沒有提到:什麼樣的人要在前方持盾。但有說到,要讓相熟的人組成同伍。
五五相保本身不是指揮官能夠指揮的,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扶助,才是交戰時可以利用倚靠的部分。
「一鼓整行,二鼓習陳,三鼓起食,四鼓嚴辦,五鼓就行。」
「聞鼓聽金,然後舉旗,出兵以次第,一鳴鼓三通,旌旗發揚,舉兵先攻者賞,卻退者斬,此教令也。」
基本的訓練就是讓士兵熟習鼓聲命令,配合動作。金鼓旌旗的指揮要能落實下去,就是進者賞,退者斬。
以上,是為教令篇。
下一篇,諸葛亮會更進一步說明,什麼樣的情況,當斬。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5會員
897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治亂之政,謂省官並職,去文就質也。」 治亂,說的是裁撤不必要的官位,合併工作。意即去掉雜亂的部分,回歸到本質:反璞歸真的意思。
「喜怒之政,謂喜不應喜無喜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喜怒之間,必明其類。」 喜怒,君王的情緒管理。事實上,喜怒跟賞罰是連動的。 馬雲有句名言,還有人記得他是誰嗎? 員工辭職的理由百百種,其實不外乎兩大類:「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
「賞罰之政,謂賞善罰惡也。賞以興功,罰以禁奸,賞不可不平 ,罰不可以不均。」 賞善罰惡,這麼簡單,小學生也知道。 不過小學生通常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諸葛亮說,對我有利的就是善,亂我安穩的就是惡。所以賞,是為了希望人民士兵建立更多的功勞;罰,則是要扼殺混亂於搖籃之中。
「夫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故善攻者不以兵革,善守者不以城郭。是以高城深池,不足以為固,堅甲鋭兵,不足以為強。」 善於進攻的人,敵人不知道他的弱點。 善於防守的人,敵人不會知道他的下一步。 首先要明白,所謂的善攻,不是兵士器械比人強;所謂的善守,也不是因為城比人高,池比人深。
繼續治軍的部分,先說,我沒有讀過《孫子兵法》,所以如果諸葛亮有引用或呼應的地方,我不一定會知道。 這回的開章說,如果不是像魯班那樣的工藝大師,無法看出工藝品真正的精巧。 不是像孫武那樣的謀略大師,無法想明白戰爭計略真正的運作。 我們都是凡人,其實沒有辦法從事物的表象中,看穿真理。
兵法兵了那麼多篇都是君王之政,總算來到意義上比較接近我們認知的兵法相關:治軍篇。 是不是真的相關我也不知道,一起來看吧。
「治亂之政,謂省官並職,去文就質也。」 治亂,說的是裁撤不必要的官位,合併工作。意即去掉雜亂的部分,回歸到本質:反璞歸真的意思。
「喜怒之政,謂喜不應喜無喜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喜怒之間,必明其類。」 喜怒,君王的情緒管理。事實上,喜怒跟賞罰是連動的。 馬雲有句名言,還有人記得他是誰嗎? 員工辭職的理由百百種,其實不外乎兩大類:「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
「賞罰之政,謂賞善罰惡也。賞以興功,罰以禁奸,賞不可不平 ,罰不可以不均。」 賞善罰惡,這麼簡單,小學生也知道。 不過小學生通常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諸葛亮說,對我有利的就是善,亂我安穩的就是惡。所以賞,是為了希望人民士兵建立更多的功勞;罰,則是要扼殺混亂於搖籃之中。
「夫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故善攻者不以兵革,善守者不以城郭。是以高城深池,不足以為固,堅甲鋭兵,不足以為強。」 善於進攻的人,敵人不知道他的弱點。 善於防守的人,敵人不會知道他的下一步。 首先要明白,所謂的善攻,不是兵士器械比人強;所謂的善守,也不是因為城比人高,池比人深。
繼續治軍的部分,先說,我沒有讀過《孫子兵法》,所以如果諸葛亮有引用或呼應的地方,我不一定會知道。 這回的開章說,如果不是像魯班那樣的工藝大師,無法看出工藝品真正的精巧。 不是像孫武那樣的謀略大師,無法想明白戰爭計略真正的運作。 我們都是凡人,其實沒有辦法從事物的表象中,看穿真理。
兵法兵了那麼多篇都是君王之政,總算來到意義上比較接近我們認知的兵法相關:治軍篇。 是不是真的相關我也不知道,一起來看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以《封神演義》中的「將才」和「左道」兩個系統,來分析所對應的「道術」和「武藝」。
Thumbnail
這份文章介紹了《孫子兵法》每一章節的重點,包括開始計算、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間等內容。
Thumbnail
「軍爭」當是介於「五變」與「謀攻」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計』者也」——有「校之以計」之分。勢計互交而成「軍爭」。 知迂直之計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主將接到來自國主
一、「大將」之「信」豈僅是「言必信,行必果」 「孫子兵法」第一篇提示大將的五大條件,第二項就是「信」! 論語子路篇有這樣一段紀載: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貢問孔子「作為知識份子的基本條件」!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
這是一篇簡單的導讀,簡列了孫子兵法章節,以及譯言堂之後如何帶大家到平行世界看待這本孫子兵法
Thumbnail
「五變」當是由「乃為之勢」衍生而出。何解?「校之以計」是針對「道天地將法」,而「乃為之勢」是針對「校之以計」的結論而反向思考「因利而制權」;「五變」同樣可以說是「因利而制權」,則「勢」上加「勢」而成為「五變」。如同陽陽或陰陰互交,而成太陽或太陰。 有所不 總而言之(凡),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
Thumbnail
「謀攻」當是從「校之以計」衍生而來。何解?「校之以計」是針對「道天地將法」,而「謀攻」當是針對「校之以計」的結論,亦即「計」上加「計」而成為「謀攻」。如同陽陽或陰陰互交,而成太陽或太陰。 不戰而勝 總而言之(凡),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使(雙方的,下同)「國」完整是優秀的,使「國」損傷是次等的。使
Thumbnail
孫子兵法之邏輯所謂「兵法」,即是「用兵之法」,說白話就是「用軍策略」——使用軍隊的策略、使用軍隊打贏戰爭的方法。「兵」即軍隊、「法」即策略。此「法」與五事之「法」無關。大家經常把「戰略」等同於「策略」,但是,前者是指『戰爭策略』,後者在本質上是指『方法』。Strategy在中譯兩者皆可,當然是錯誤的
Thumbnail
修學密宗、密乘的人一定要守十四條戒律。修密乘會不會成就,就看這十四條有沒有違犯,守得有沒有精嚴,或者如果有違犯是不是有懺悔還復清淨,相當的重要。「對上師身、口、意的不恭敬。」這是第一條,為什麼是第一條呢?「金剛上師」就是你的密宗上師。「上師」這兩個字,又叫「靈性的導師」,你的心靈...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以《封神演義》中的「將才」和「左道」兩個系統,來分析所對應的「道術」和「武藝」。
Thumbnail
這份文章介紹了《孫子兵法》每一章節的重點,包括開始計算、作戰、謀攻、軍形、兵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間等內容。
Thumbnail
「軍爭」當是介於「五變」與「謀攻」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計』者也」——有「校之以計」之分。勢計互交而成「軍爭」。 知迂直之計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主將接到來自國主
一、「大將」之「信」豈僅是「言必信,行必果」 「孫子兵法」第一篇提示大將的五大條件,第二項就是「信」! 論語子路篇有這樣一段紀載: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貢問孔子「作為知識份子的基本條件」!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
這是一篇簡單的導讀,簡列了孫子兵法章節,以及譯言堂之後如何帶大家到平行世界看待這本孫子兵法
Thumbnail
「五變」當是由「乃為之勢」衍生而出。何解?「校之以計」是針對「道天地將法」,而「乃為之勢」是針對「校之以計」的結論而反向思考「因利而制權」;「五變」同樣可以說是「因利而制權」,則「勢」上加「勢」而成為「五變」。如同陽陽或陰陰互交,而成太陽或太陰。 有所不 總而言之(凡),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
Thumbnail
「謀攻」當是從「校之以計」衍生而來。何解?「校之以計」是針對「道天地將法」,而「謀攻」當是針對「校之以計」的結論,亦即「計」上加「計」而成為「謀攻」。如同陽陽或陰陰互交,而成太陽或太陰。 不戰而勝 總而言之(凡),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使(雙方的,下同)「國」完整是優秀的,使「國」損傷是次等的。使
Thumbnail
孫子兵法之邏輯所謂「兵法」,即是「用兵之法」,說白話就是「用軍策略」——使用軍隊的策略、使用軍隊打贏戰爭的方法。「兵」即軍隊、「法」即策略。此「法」與五事之「法」無關。大家經常把「戰略」等同於「策略」,但是,前者是指『戰爭策略』,後者在本質上是指『方法』。Strategy在中譯兩者皆可,當然是錯誤的
Thumbnail
修學密宗、密乘的人一定要守十四條戒律。修密乘會不會成就,就看這十四條有沒有違犯,守得有沒有精嚴,或者如果有違犯是不是有懺悔還復清淨,相當的重要。「對上師身、口、意的不恭敬。」這是第一條,為什麼是第一條呢?「金剛上師」就是你的密宗上師。「上師」這兩個字,又叫「靈性的導師」,你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