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兵法14-教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教令之政,謂上為下教也。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為,人之所瞻也。」

教令,過去在《李衛公兵法》第一次讀到,對軍隊而言,簡單說就是「軍隊的規矩」的意思。

國語字典說是「一國元首所頒布的條例」,其實沒有限定的,地方宗師也可以頒布教令。

諸葛亮這邊強調「教」。

這是一個因教而生的令。

上位者的言行,看在所有人的眼裡。不說非法的話,不做無道的事,以自身的行為來教育眾人。

「夫釋己救人,是謂逆政,正己教人,是謂順政。故為君之道,以教令為先,誅罰為後,不教而戰,是謂棄之。」

開頭是《素書.安禮章》的句子。

《素書》傳說是張良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從黃石公所授《三略》中擷取出來的篇章。

原文是「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

對比你就知道,差別只在「釋」跟「正」。

康熙字典云:釋:捨也,解也,散也,消也,廢也,服也。

簡單翻譯的話,就是你放縱自己跟端正自己來「教人」,一逆一正。

古文引用,有些話就要自己觸類旁通。

張良接著說:「逆者難從,順者易行,難從則亂,易行則理。」

諸葛亮這裡的意思其實主要就是說這個。

所以,身為人君,要先以自身為表率,之後才能談懲罰。以身作則啦,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憑甚麼要求別人?

不過接下來回到開頭我們提到的,教令主要的用法,就是軍隊的規矩。

不教而戰,等於捨棄了你的軍隊。

為什麼呢?

「先習士卒用兵之道,其法有五:一曰:使目習其旌旗指麾之變,縱橫之術;二曰:使耳習聞金鼓之聲,動靜行止;三曰:使心習刑罰之嚴,爵賞之利;四曰:使手習五兵之便,鬥戰之備;五曰:使足習周旋走趨之列,進退之宜;故號為五教。」

因為不教,無以成軍。

不是指著一個人的鼻子說「你是軍人」,給他武器裝備,他就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士兵。

即使他熟於戰鬥。

軍隊基本有五教,第一教你看旗號,進退變換陣型,井然有序不能行差踏錯。

第二教你聽金鼓,擊鼓前行鳴金收兵

現代的「單兵基本教練」,只有立正稍息敬禮持槍,但根本精神是一樣的:服從命令,準確動作。

命令只是兩個字,但要做到的內涵很多。

第三教你知道犯錯接受的懲罰有多嚴重,服從命令建立功勳的獎賞有多豐厚。

這是一個相對概念,現代軍隊一樣有啊。

么八假,洞八假。罰你伏地挺身,獎勵你去販賣機投飲料,都是軍法訓練的一環喔。

第四跟第五,就進入了「單兵基本戰鬥教練」。

多了戰鬥兩個字。

熟悉武器裝備的使用保養,行軍,全副武裝五百障礙。還有那些像智障一樣的對答台詞,其實就類似日本在說的「指差呼稱」。

我不知道,像我運動神經不好,跳舞都會在心中默念接下來的動作。

其實都是同一個道理。

這些文字沒有很難,就舉例說明之。

「教令軍陳,各有其道。左教青龍,右教白虎,前教朱雀,後教玄武,中央軒轅。大將軍之所處。」

陳是「陣」。

因為今天諸葛亮是要「教將」,所以接著談布陣。

左青龍右白虎,老牛在腰間,龍頭在胸口,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沒,這邊就是先給個代號。

代號有很多好處,比如說旗幟:青龍旗動就是青龍軍動作。

比如說方向:前後左右是相對位置,但代號是絕對性。當左軍變右的時候,你下左軍前進,到底是誰要走?

青龍就是青龍,繞到哪裡都是青龍。

軒轅就是大將軍,主將之所在,這個要把握準了。

「左矛右戟,前盾後弩,中央旗鼓。旗動俱起,聞鼓則進,聞金則止,隨其指揮,五陳乃理。」

青龍是矛軍,白虎是戟兵。朱雀持盾,玄武射擊預備。

中央自然是指揮部。

事實上除了中央,其他配置並不是「只能這樣」。這也是我們前面常說,後面比較不常講的:此乃阿斗用教科書。

從零開始,從範例開始。

基本這樣設置,旗動齊動,金鼓號令,你就學會了基本布陣跟指揮,可以上戰場了。

這麼簡單?世界上的事情統統都是這麼簡單。

學跑步有什麼難?跑得又快又好才難。

「正陳之法,旗鼓為之主:一鼓,舉其青旗,則為直陳;二鼓,舉其赤旗,則為銳陳;三鼓,舉其黃旗,則為方陳;四鼓,舉其白旗,則為圓陳;五鼓,舉其黑旗,則為曲陳。」
「直陳者,木陳也;銳陳者,火陳也;方陳者,土陳也;圓陳者,金陳也;曲陳者,水陳也。」

這邊要教什麼呢?其實是教「約定暗號」。

五色旗,代表的就是五行。

「此五行之陳,輾轉相生,衝對相勝,相生為救,相勝為戰;相生為助,相勝為敵。」

中國式秘笈的精髓,就是講到你聽不懂。而亮子之所以過於常人,就是講到阿斗也能懂。

基本陣理是這樣的。

你要幫助直陣,要組曲陣。(水生木)

要救援圓陣的友軍,要派方陣。(土生金)

相生的陣型,可以結合。

要抵抗銳陣的敵人,請用曲陣。(水剋火)

要破方陣的防禦,就用直陣。(木剋土)

五行生剋密碼表自己去查。

稍微說一下,直陣就想成從前鋒到後衛的補充速度是穩定的。打圓陣的話,對方從兩翼補充過來的速度,同樣是穩定的,所以木不能剋金。

但打方陣,在轉角那邊遞補會稍微慢一些,這個差異就決定了木剋土。

銳陣不是穩定輸出,而是「先小後大」。而且銳陣其實是「盾前」,殺傷力在後面的兩翼。

所以圓陣的穩定應對,到後面就會被破。是為火剋金。

但對上方陣,你的「後大」會直接跟方陣的兩翼撞上,所以火不能剋土。

要注意的是,亮子沒說:變陣是在交鋒之前才能作的事情。

開打沒人看你旗子啦。

所以誰能決定最佳變陣時機,誰的部隊能在最好的時機反應過來:將軍的指揮跟部隊的素質,相當影響勝負。

不是全部。

「凡結五陣之法,五五相保,五人為一長,五長為一師,五師為一枝,五枝為一火;五火為一撞,五撞為一軍 ,則軍士具矣。」

諸葛亮這邊提出的是「五陣之法」,以五為單位,運用五行生剋,我們來看最小單位即可。

左矛兵為直木,右戟兵為圓金,前盾兵為銳火,後弩兵為曲水,中軍為方土。

混合編成是唐代李靖的發明,所以這邊其實要把裝備去掉來看,但特性是不變的。中軍就是「伍長」。

水生木,後兵支援左兵。木生火,左兵協助前兵。火生土,前兵護衛伍長。土生金,伍長支援右兵。

左兵主攻,目標是敵隊指揮。右兵主攻,目標是敵軍左兵……這表示敵軍在攻我伍長,所以伍長要在前兵的護衛下支援右兵進攻。

應用變化很多。

「夫兵利之所便,務知節度。短者持矛戟,長者持弓弩,壯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給糧牧,智者為謀主。鄉里相比,五五相保。」

那我們要怎麼安排士兵編組呢?要看每個人的特色。

左右兩翼的矛戟兵,要讓矮的人擔任。高的要在後軍放箭。放箭是拋物線射擊,不是水平,水平的話高十公分也沒有意義的。

大多在其他兵法篇有說過。

這邊有個特點是,諸葛亮並沒有提到:什麼樣的人要在前方持盾。但有說到,要讓相熟的人組成同伍。

五五相保本身不是指揮官能夠指揮的,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扶助,才是交戰時可以利用倚靠的部分。

「一鼓整行,二鼓習陳,三鼓起食,四鼓嚴辦,五鼓就行。」
「聞鼓聽金,然後舉旗,出兵以次第,一鳴鼓三通,旌旗發揚,舉兵先攻者賞,卻退者斬,此教令也。」

基本的訓練就是讓士兵熟習鼓聲命令,配合動作。金鼓旌旗的指揮要能落實下去,就是進者賞,退者斬。

以上,是為教令篇。

下一篇,諸葛亮會更進一步說明,什麼樣的情況,當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90會員
951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7/14
2023/07/14
2023/07/09
將苑,有不同版本留存於世。 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由《便宜十六策》的後十四篇,加上六篇將苑合成。 對,總共只有二十篇。 而被稱為《便宜十六策》的部分,其實十六篇都是齊備的。 將苑,也有一個單獨版,共五十篇。前六篇也是跟《兵法二十四篇》的末六篇相同。我這邊就是基於《兵法二十四篇》的版本來做。
Thumbnail
2023/07/09
將苑,有不同版本留存於世。 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由《便宜十六策》的後十四篇,加上六篇將苑合成。 對,總共只有二十篇。 而被稱為《便宜十六策》的部分,其實十六篇都是齊備的。 將苑,也有一個單獨版,共五十篇。前六篇也是跟《兵法二十四篇》的末六篇相同。我這邊就是基於《兵法二十四篇》的版本來做。
Thumbnail
2023/07/03
「陰察之政,譬喻物類,以覺悟其意也。」 什麼是「陰察」? 我們來到《便宜十六策》的最後一篇,而諸葛亮的開場白是:這個沒有辦法說明。 過去種種,諸葛亮都會先簡單的解說名詞,然後進行內容的深掘。這裡他卻說,「陰察」只能用譬喻的方式,讓你從事物中了解它的道理。
Thumbnail
2023/07/03
「陰察之政,譬喻物類,以覺悟其意也。」 什麼是「陰察」? 我們來到《便宜十六策》的最後一篇,而諸葛亮的開場白是:這個沒有辦法說明。 過去種種,諸葛亮都會先簡單的解說名詞,然後進行內容的深掘。這裡他卻說,「陰察」只能用譬喻的方式,讓你從事物中了解它的道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教令之政,謂上為下教也。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為,人之所瞻也。」 教令,過去在《李衛公兵法》第一次讀到,對軍隊而言,簡單說就是「軍隊的規矩」的意思。 國語字典說是「一國元首所頒布的條例」,其實沒有限定的,地方宗師也可以頒布教令。 諸葛亮這邊強調「教」。 這是一個因教而生的令。
Thumbnail
「教令之政,謂上為下教也。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為,人之所瞻也。」 教令,過去在《李衛公兵法》第一次讀到,對軍隊而言,簡單說就是「軍隊的規矩」的意思。 國語字典說是「一國元首所頒布的條例」,其實沒有限定的,地方宗師也可以頒布教令。 諸葛亮這邊強調「教」。 這是一個因教而生的令。
Thumbnail
「治亂之政,謂省官並職,去文就質也。」 治亂,說的是裁撤不必要的官位,合併工作。意即去掉雜亂的部分,回歸到本質:反璞歸真的意思。
Thumbnail
「治亂之政,謂省官並職,去文就質也。」 治亂,說的是裁撤不必要的官位,合併工作。意即去掉雜亂的部分,回歸到本質:反璞歸真的意思。
Thumbnail
「賞罰之政,謂賞善罰惡也。賞以興功,罰以禁奸,賞不可不平 ,罰不可以不均。」 賞善罰惡,這麼簡單,小學生也知道。 不過小學生通常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諸葛亮說,對我有利的就是善,亂我安穩的就是惡。所以賞,是為了希望人民士兵建立更多的功勞;罰,則是要扼殺混亂於搖籃之中。
Thumbnail
「賞罰之政,謂賞善罰惡也。賞以興功,罰以禁奸,賞不可不平 ,罰不可以不均。」 賞善罰惡,這麼簡單,小學生也知道。 不過小學生通常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諸葛亮說,對我有利的就是善,亂我安穩的就是惡。所以賞,是為了希望人民士兵建立更多的功勞;罰,則是要扼殺混亂於搖籃之中。
Thumbnail
考黜的意思,是引導「善」,廢除「惡」。 明智的君主在上,內心如同蒼天一樣清楚明白,察知天下所有的善惡。即使是最小的官員,或是平民老百姓,也在蒼天的眷顧之下。 任用賢能善良的人,廢去貪心懦弱的人。兢兢業業的治理國家,讓更多的賢人聚集過來。這就是引善除惡所帶來的好壞。 欸?哪裡講到壞了?
Thumbnail
考黜的意思,是引導「善」,廢除「惡」。 明智的君主在上,內心如同蒼天一樣清楚明白,察知天下所有的善惡。即使是最小的官員,或是平民老百姓,也在蒼天的眷顧之下。 任用賢能善良的人,廢去貪心懦弱的人。兢兢業業的治理國家,讓更多的賢人聚集過來。這就是引善除惡所帶來的好壞。 欸?哪裡講到壞了?
Thumbnail
「舉措之政,謂舉直措諸枉也。」 舉直的「舉」很好理解,舉用起用。 為什麼說「直」?孔子說過「以直報怨」嘛,你要起用的不是好的人,有德行的人,而是正直的人。 好壞賢能,本身有很多主觀性的判斷。同樣是說話很直,我們身為聽者會因為自己的情況去判斷好壞。 不要,諸葛亮的意思就是先不要判斷,是直男就先用了再說
Thumbnail
「舉措之政,謂舉直措諸枉也。」 舉直的「舉」很好理解,舉用起用。 為什麼說「直」?孔子說過「以直報怨」嘛,你要起用的不是好的人,有德行的人,而是正直的人。 好壞賢能,本身有很多主觀性的判斷。同樣是說話很直,我們身為聽者會因為自己的情況去判斷好壞。 不要,諸葛亮的意思就是先不要判斷,是直男就先用了再說
Thumbnail
「治人之道,謂道之風化,陳示所以也。」 老實說,我每次打開古文,像這種開頭,我也是看不懂在說什麼的。 不懂的東西,就像有牢固防禦的對手,首先一定要找到切入口。 「道」,過去三篇都是「政」,視聽之政,察疑之政,這次卻是治人之道。事實上一直到《將苑》篇以前,除了治人之外全都是政。
Thumbnail
「治人之道,謂道之風化,陳示所以也。」 老實說,我每次打開古文,像這種開頭,我也是看不懂在說什麼的。 不懂的東西,就像有牢固防禦的對手,首先一定要找到切入口。 「道」,過去三篇都是「政」,視聽之政,察疑之政,這次卻是治人之道。事實上一直到《將苑》篇以前,除了治人之外全都是政。
Thumbnail
納言篇很簡單,其實就是順著視聽篇,講究「廣納諫言」。 四個字就講完,諸葛亮為什麼要寫一篇? 就讓我們繼續來扮演諸葛亮的弟子吧!
Thumbnail
納言篇很簡單,其實就是順著視聽篇,講究「廣納諫言」。 四個字就講完,諸葛亮為什麼要寫一篇? 就讓我們繼續來扮演諸葛亮的弟子吧!
Thumbnail
從先秦兵法就一直在說,兵法不是單純管理軍隊的手段,而是政治的延伸。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就是「軍政之書」。 諸葛亮思想的根本,來自於道家黃老所衍生出的法家。 而不論人們對他遺留下的這些作品,命名為什麼,你都會發現,這絕對是一套「阿斗教材」。
Thumbnail
從先秦兵法就一直在說,兵法不是單純管理軍隊的手段,而是政治的延伸。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就是「軍政之書」。 諸葛亮思想的根本,來自於道家黃老所衍生出的法家。 而不論人們對他遺留下的這些作品,命名為什麼,你都會發現,這絕對是一套「阿斗教材」。
Thumbnail
春秋時代,齊景公的時候,晉國跟燕國同時進攻了齊國。齊軍難以抵禦,節節敗退。齊國的名相晏嬰,就向齊景公推薦了司馬穰苴。說他文能附眾,武能威敵。 武能威敵,這個不需要懂文言文也知道是甚麼意思。 那甚麼是「文能附眾」? 來到《通典》兵部之二,法制篇。 軍隊要有規矩。
Thumbnail
春秋時代,齊景公的時候,晉國跟燕國同時進攻了齊國。齊軍難以抵禦,節節敗退。齊國的名相晏嬰,就向齊景公推薦了司馬穰苴。說他文能附眾,武能威敵。 武能威敵,這個不需要懂文言文也知道是甚麼意思。 那甚麼是「文能附眾」? 來到《通典》兵部之二,法制篇。 軍隊要有規矩。
Thumbnail
學生對三國的熟悉度越來越低, 所以在作者介紹這邊,花的力氣越來越多。 於此篇,我同整理了今年上課使用的相關影片和補充文章。
Thumbnail
學生對三國的熟悉度越來越低, 所以在作者介紹這邊,花的力氣越來越多。 於此篇,我同整理了今年上課使用的相關影片和補充文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