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兵法01-視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請見00,直接來。
「視聽之政,謂視微形,聽細聲。形微而不見,聲細而不聞,故明君視微之幾,聽細之大,以內和外,以外和內。」
從先秦兵法就一直在說,兵法不是單純管理軍隊的手段,而是政治的延伸。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就是「軍政之書」。
但唐代李靖的兵法,就只有留下軍隊管理打仗應用了。也可以看作一個時代的演變。
《兵法二十四篇》的《視聽》是第三篇,之前說了,本是殘卷,有多少是諸葛亮原筆,多少是後人加筆也未可知。
這裡是從百度百科中找來的。
開篇第一句很簡單。要看的,要聽的,都是細小難察的事物。
一個好的君王,要看小處的跡象,聽小聲中的重點,來達到內外均和的效果。
就是說,當一個國家今天缺了雞蛋,君王要注意到這背後的意義:不會只是雞蛋不夠。當有一兩個人在抱怨,也不要想說唉呀少數在搗亂,要注意他們所表達的意見。
內外可以單純說一件事的內外,比方說少雞蛋是內,交易制度或氣候異常是外。也可以是指內政外軍--作好了政治,軍事自然會在你的掌控中。
反之亦然,所以說北伐是可以解決問題的(無誤)。
當然更可以看作國內跟國外。一個穩定和平的國家,才能跟他國保持穩定平和的關係。
「故為政之道,務於多聞,是以聽察採納眾下之言,謀及庶士,則萬物當其目,眾音佐其耳。」
是吧,第二句又更簡單啦,所以你要聽。聽臣子的建言,聽非官員知識分子的謀略,把你的耳目延伸出去。
這我記得,李靖兵法也提過一樣的事情。
「故經云:『聖人無常心,以百姓為心。』目為心視,口為心言,耳為心聽,身為心安。故身之有心,若國之有君,以內和外,萬物昭然。」
經是《道德經》,雖然沒有很正規的引用,但也是說明了這個名言不是自己想的。
這邊很妙,又一次把「內即是外,外即是內」再說了一次。君王是心,百姓是耳目。但必須君王之心,以百姓為心,耳目方能為君王所用。
好哲學吼。
其實就是說,有十個人,每個人有自己的意志。從中推出一個領導者,若以領導者自己的意志來率領眾人,是不能行的。
領導者要做的,是統一眾人的意志,發揮每個人的價值。
如果你懂海,海就會幫你。
如果你懂百姓,百姓就會幫你。
「觀日月之形,不足以為明,聞雷霆之聲,不足以為聽,故人君以多見為智,多聞為神。」
看日月,聽雷聲,不算懂得視聽的明君。
這也是有多重意義的。
日月雷霆,是人盡皆知之物,這對應後面的多見多聞最直接:你知道大家都知道的東西,沒甚麼了不起的。
第二層意思,就是在婊觀天文五行以卜吉凶治國的「迷信」。
諸葛亮雖然是天文大師沒錯,但他其實沒讓蜀漢設置天文官。除了迷信這一環,改動曆法說真的也相當擾民。比起靠自己的學識,為陌生的環境調整曆法,還不如尊重當地的原住民。
以百姓為心。
有沒有第三層?有耶。日月為明,知日為智,但觀日月不足以為明,也算是一個文字上的幽默。
而且繼續往後延伸。
「夫五音不聞,無以別宮商,五色不見,無以別玄黃。蓋聞明君者常若晝夜,晝則公事行,夜則私事興。」
你吃的不是美食,是資訊。
聽的不是音樂,是知識。
看的不是天地,是學問。
人天生可以辨味,但酸甜苦辣鹹是後來附加的名詞,我舉這個就好以下同。
懂得這些知識學問跟資訊,才能跟人溝通?不,以「君」的原始意義來說,叫做才能成為溝通的橋樑。
最讓人覺得興味盎然妙趣橫生的,莫過於「明君者常若晝夜,晝則公事行,夜則私事興」。
這啥?這就諸葛亮自己的人生。
跟前面合起來看,意思是你白天處理公事,晚上處理私事,很正常啊誰不是這樣?
諸葛亮的意思是其實是,你晚上要拿來充實自己,才有辦法妥善的處理公事,進而成為明君。
因果是倒過來的。
光聽概念也覺得很對很好,不過看看諸葛亮想想自己,這麼精進他都玩不下去了……比起當個明君,我還是當韭菜好了。
「或有吁嗟之怒而不得聞,或有進善之忠而不得信。怨生不聞,則枉者不得申,進善不納,則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奸。」
很會寫文章的人就是這樣,我一輩子也不會這麼認真玩弄文字。
吁嗟就是感歎,所以沒聽到的怒,不是隨隨便便被狗咬到在生氣,是背後有隱情的抱怨。故言「怨生不聞,則枉者不得申」。漏掉了這些抱怨,同時就會忽視了有冤枉的人。
進善之忠也一樣。
說到底,你沒有完整的去「視聽」,那麼遮蔽的情況就會由小變大。
「故書云:『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此之謂也。」
最後做一個總結,書是《尚書》,這句出自《泰誓篇》。呼應前面《道德經》的說法,也是本篇的整體概念。
管理是兵法的開端,諸葛亮所行,乃是正道。
從黃老到法制,是戰國法家的基本路線。
劉備曾寫信跟劉禪說:「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
申為申子,申不害。
韓為韓子,韓非。
管子為管仲,六韜者太公兵法。
諸葛亮幫這些書都寫了注解,原本要送去給劉禪學習,但沒能送達。劉備希望阿斗能自己再去跟諸葛亮要一份。
你知道,韓非是我們後來所謂「法術勢集大成者」,法自商鞅,術自申不害,勢自管仲承於慎到。
在那句節選前,其實劉備也跟阿斗說,商君書跟六韜你自己要去學。
《諸葛亮兵法》,也許將會為我們呈現出,更完整的諸葛亮學識與想法。
也許啦,我又還沒看完哪知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2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諸葛亮的兵法是有流傳下來的,但並非全篇。 陳壽幫諸葛亮整理的「諸葛氏集」,共二十四篇,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裡面就有《兵要》跟《軍令》。 唐代的《通典》與宋代的《太平御覽》,也都有部分輯錄。 先看這個。
兵部來到第三篇。 終於輪到孫武大前輩來嘴。 可能有很多人都讀過孫子兵法,不過我沒有。 以下正文。 孫子曰:「用兵之道,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用兵的重點,在於衡量敵我雙方。 誰的主子站在大義?誰的將領更有才能?誰佔了天時地利?誰的軍隊號令能行?誰的兵士更強,更訓練有素?誰的賞罰分明? 此乃勝負七事。
李靖接著說明其他軍中雜項規定。 兵部十五篇,目前才看完兩篇。 應該還是要整理一下心得。 李靖以雜編隊為單位,並不像我們熟知的獨立兵種擺陣。要說起來,或許就是他在各種地形跟異族戰爭的心得。 中國內戰其實講規矩的,隋唐時期,邀戰免戰單挑這些行為依然流行。
法制篇的最後了,老實說我也沒甚麼興趣。不過有趣的東西往往藏在無趣的地方。這裡也是看大唐衛公李靖表演,來了。 古時候善於帶兵的將軍,手下有十個士兵,一定要殺三個。 次一等的,十個也要殺一個。 WTF,當兵果然不是人幹的活。
箭有多少威力,取決於你的弓。 弓有多強,取決於你本身的力量。 神色不動,調和氣息與肢體,統一心志,就是射箭的基本體式。 不用害怕弓太軟,只要能遵從基本,箭就射得遠。 不用怕力氣不夠,只要能遵從基本,自然就拉得開。
《握奇經》。 傳說中由風后所寫的兵法,如果你喜歡《火鳳燎原》,可能就會知道,這就是《八陣圖》的出處。 早在東漢班固做《漢書》時,就不認為這些掛風后名字的作品是「正傳」。而且當時並沒有《握奇經》的名稱。 大家比較認為,《握奇經》是推崇諸葛亮八陣圖的人,託名所做。
諸葛亮的兵法是有流傳下來的,但並非全篇。 陳壽幫諸葛亮整理的「諸葛氏集」,共二十四篇,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裡面就有《兵要》跟《軍令》。 唐代的《通典》與宋代的《太平御覽》,也都有部分輯錄。 先看這個。
兵部來到第三篇。 終於輪到孫武大前輩來嘴。 可能有很多人都讀過孫子兵法,不過我沒有。 以下正文。 孫子曰:「用兵之道,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用兵的重點,在於衡量敵我雙方。 誰的主子站在大義?誰的將領更有才能?誰佔了天時地利?誰的軍隊號令能行?誰的兵士更強,更訓練有素?誰的賞罰分明? 此乃勝負七事。
李靖接著說明其他軍中雜項規定。 兵部十五篇,目前才看完兩篇。 應該還是要整理一下心得。 李靖以雜編隊為單位,並不像我們熟知的獨立兵種擺陣。要說起來,或許就是他在各種地形跟異族戰爭的心得。 中國內戰其實講規矩的,隋唐時期,邀戰免戰單挑這些行為依然流行。
法制篇的最後了,老實說我也沒甚麼興趣。不過有趣的東西往往藏在無趣的地方。這裡也是看大唐衛公李靖表演,來了。 古時候善於帶兵的將軍,手下有十個士兵,一定要殺三個。 次一等的,十個也要殺一個。 WTF,當兵果然不是人幹的活。
箭有多少威力,取決於你的弓。 弓有多強,取決於你本身的力量。 神色不動,調和氣息與肢體,統一心志,就是射箭的基本體式。 不用害怕弓太軟,只要能遵從基本,箭就射得遠。 不用怕力氣不夠,只要能遵從基本,自然就拉得開。
《握奇經》。 傳說中由風后所寫的兵法,如果你喜歡《火鳳燎原》,可能就會知道,這就是《八陣圖》的出處。 早在東漢班固做《漢書》時,就不認為這些掛風后名字的作品是「正傳」。而且當時並沒有《握奇經》的名稱。 大家比較認為,《握奇經》是推崇諸葛亮八陣圖的人,託名所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是非之間夾雜無數的灰色地帶,選擇題裡隱藏命運的伏筆;申論題的分數,不在當下看見,而在人生終章。
正確的題目應該是:事前假諸葛、遇事真狗熊、事後𢌥梟雄! 看過很多人,在籌備會議時,那個口沫橫飛,什麼近期目標、中期發展、長期規劃,張口就來,彷彿世界盡在掌握之中,而開始執行時,只有兩合:別人不配合、自己不適合! 但是升官的,都是這樣的人。經歷多了以後,我決定寧可在路邊賣烤香腸,也不願意跟這種人
Thumbnail
三國時期,諸葛亮寫信給後主劉禪,從這段話中,似乎可以推斷出諸葛亮的茅草屋漏水了。為什麼劉備三顧茅廬時,孔明遲遲不見?難道是他太過高傲?或許不是,而是他正在忙著上屋修補漏水,應接不暇!以上僅為趣談,博君一笑,切勿認真,請不要在網路射箭過來,我並非那頂稻草人。 實際上,這段話是諸葛亮在告誡後主,社會的
Thumbnail
「最會說話的是傾聽」這件事,能在社會上對他人實現完整的同理共情,本身就是經由每日對自己的「吾日三省吾身」來辦到,對大庭廣眾而言,孔子是教師之中的至聖先師,但對我而言,卻是醫師與教師的疊加態。 我們確實能透過儒家經典,就能身強體壯。
Thumbnail
《脈絡》這本書首次表露了吳軍的觀點和獨特見解,涵蓋歷史、現在和未來,並提出了對現實判斷的檢驗方式。本文分析了他對歷史觀的看法,以及對唐太宗立儲君事件的評論,強調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通過過去的經驗檢驗現實的判斷,並強調用歷史作為理解現實的訓練數據。
Thumbnail
隆中雪寒二月天 臥眠天曉春日遲 審看天下三分勢 笑看歷史轉眼逝 學庸2006.10.05/15:35 作品號03-0329-03
當我們說馬列外來時,共匪說民主也是外來。我回應:中國文化裏蘊藏的民主渴求,既有充沛浩大之源,又有清晰可見之流。大要如下: 1、《尚書》:天聰明自我民聰明。 2、《左傳》: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於民上,以從其淫,而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3、孔子作春秋,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 4、孟子:
Thumbnail
「軍爭」當是介於「五變」與「謀攻」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計』者也」——有「校之以計」之分。勢計互交而成「軍爭」。 知迂直之計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主將接到來自國主
不必時刻算計別人,但是要懂得看穿心計! 國父說﹕由思想產生信仰,由信仰產生力量! 易經「觀卦」六三:觀我生,進退。 小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小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觀卦」揭示、闡發正確決策的前提是「宏觀」!必先「宏觀」才能客觀、才能正確的知所進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管理學、歷史和心理學的角度,探討為何諸葛亮死後蜀國會全軍覆沒,甚至之後中國的昔日霸主地位還讓給西方國家。分析東西方人思維差異,探討儒家文化與科技快速變化之間的衝突。破解人生追求的根本,從內在自我「逆向思考」,探討成功人士追求的真正核心,探討諸葛亮的管理方式和為什麼他的謹慎導致蜀國的命運。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是非之間夾雜無數的灰色地帶,選擇題裡隱藏命運的伏筆;申論題的分數,不在當下看見,而在人生終章。
正確的題目應該是:事前假諸葛、遇事真狗熊、事後𢌥梟雄! 看過很多人,在籌備會議時,那個口沫橫飛,什麼近期目標、中期發展、長期規劃,張口就來,彷彿世界盡在掌握之中,而開始執行時,只有兩合:別人不配合、自己不適合! 但是升官的,都是這樣的人。經歷多了以後,我決定寧可在路邊賣烤香腸,也不願意跟這種人
Thumbnail
三國時期,諸葛亮寫信給後主劉禪,從這段話中,似乎可以推斷出諸葛亮的茅草屋漏水了。為什麼劉備三顧茅廬時,孔明遲遲不見?難道是他太過高傲?或許不是,而是他正在忙著上屋修補漏水,應接不暇!以上僅為趣談,博君一笑,切勿認真,請不要在網路射箭過來,我並非那頂稻草人。 實際上,這段話是諸葛亮在告誡後主,社會的
Thumbnail
「最會說話的是傾聽」這件事,能在社會上對他人實現完整的同理共情,本身就是經由每日對自己的「吾日三省吾身」來辦到,對大庭廣眾而言,孔子是教師之中的至聖先師,但對我而言,卻是醫師與教師的疊加態。 我們確實能透過儒家經典,就能身強體壯。
Thumbnail
《脈絡》這本書首次表露了吳軍的觀點和獨特見解,涵蓋歷史、現在和未來,並提出了對現實判斷的檢驗方式。本文分析了他對歷史觀的看法,以及對唐太宗立儲君事件的評論,強調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通過過去的經驗檢驗現實的判斷,並強調用歷史作為理解現實的訓練數據。
Thumbnail
隆中雪寒二月天 臥眠天曉春日遲 審看天下三分勢 笑看歷史轉眼逝 學庸2006.10.05/15:35 作品號03-0329-03
當我們說馬列外來時,共匪說民主也是外來。我回應:中國文化裏蘊藏的民主渴求,既有充沛浩大之源,又有清晰可見之流。大要如下: 1、《尚書》:天聰明自我民聰明。 2、《左傳》: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於民上,以從其淫,而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3、孔子作春秋,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 4、孟子:
Thumbnail
「軍爭」當是介於「五變」與「謀攻」之間,可類比為少陰或少陽。何解?「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有「乃為之勢、因利而制權」之分;「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計』者也」——有「校之以計」之分。勢計互交而成「軍爭」。 知迂直之計 總而言之,運用軍隊打仗的方法:受命主將接到來自國主
不必時刻算計別人,但是要懂得看穿心計! 國父說﹕由思想產生信仰,由信仰產生力量! 易經「觀卦」六三:觀我生,進退。 小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小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觀卦」揭示、闡發正確決策的前提是「宏觀」!必先「宏觀」才能客觀、才能正確的知所進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管理學、歷史和心理學的角度,探討為何諸葛亮死後蜀國會全軍覆沒,甚至之後中國的昔日霸主地位還讓給西方國家。分析東西方人思維差異,探討儒家文化與科技快速變化之間的衝突。破解人生追求的根本,從內在自我「逆向思考」,探討成功人士追求的真正核心,探討諸葛亮的管理方式和為什麼他的謹慎導致蜀國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