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分配」怎麼做最公平? 主播曝爸媽「這招」放大絕:子女甩鍋也有底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家人為分產、爭產撕裂親情時有所聞,如何有智慧處理資產,也成為老後必修的學分。

主播劉芯彤日前提及,某年爸爸趁著全家聚餐,拿出一張資產分配書,要他們三姊弟看清楚並簽名。爸媽更言明會考核哪個小孩較孝順,未來會多分他一點,雖然始終不知道爸媽戶頭裡到底有多少錢,但劉芯彤覺得長輩可以把這招學起來,「孩子就會乖乖回家。」

是否提前將財產規畫給孩子,正反討論始終不少。圖/Freepik

是否提前將財產規畫給孩子,正反討論始終不少。圖/Freepik

劉芯彤在臉書發文表示,作家黃大米幫黃爸爸請了一名看護阿娟,常聊起阿娟的人生智慧。其中,就包括阿娟選擇把錢都留在自己身邊,還強調不會把房子登記在兒子名下,「我要他們分遺產而不是分財產,我死了雙腿一伸,他們要怎樣是他們的事情,我就管不著了,我活著這些財產就是我的,誰也別想拿。」

劉芯彤大讚阿娟有智慧,並說自己爸媽有同樣思維。她說,某一年父親節全家團聚,切完蛋糕後,爸爸突然拿出一張紙,要劉芯彤姊弟3人看清楚,原來那是爸媽的親筆信,上頭寫著如果哪天老人家去當天使,名下財產要如何分配、3個小孩各取多少等等。看完之後,還要子女在那張書信上簽名,簽下去就等同認可這樣的分配制度。

當時,劉芯彤曾詢問媽媽為何有這想法?劉媽媽解釋,自己看過太多長輩過世後,子女為了遺產爭翻天的例子。「如果說是豪門錢多到數不清,而且每個孩子還分屬不同媽生的,那就算了。許多平凡家庭遺產根本為數不多的錢,那樣也要爭,爭到兄弟姐妹都翻臉不認人,為了錢搞成這樣,真的就是悲劇。」

劉媽媽感嘆,自家有個遠房親戚就是如此,長輩過世後留下一點遺產,金額只有一點點,卻讓手足搶翻天,「連兄弟姐妹都當不了。」而劉媽媽也看過不少人為省遺產稅,生前把錢分批、分年贈與給小孩;結果等到人老了,手邊錢和資產都轉移光了,小孩就甩鍋、不來探望爸媽的悲慘故事。

因此劉爸、劉媽寧願把錢放在自己戶頭,這樣孩子就不會不管、不顧他們。爸媽還再三強調,他們會在內心考核看看誰比較孝順,誰未來就可以多拿一點;而不孝順的那個,一毛錢都別想從他們手上拿走。

劉芯彤笑說,其實他們姊弟是發自內心孝順,絕對不是為了錢,因為爸媽從頭到尾沒讓他們知道兩老有沒有錢?「每次都說孝順可以多拿一點,這一點是大點還是小點還是奈米點?我們都不知道呀!」

不過劉媽媽這一招,的確可以作為長輩借鏡。劉芯彤說,別讓孩子知道你們有沒有錢、有多少錢?三不五時靠氣勢喊個幾句,孩子就會乖乖回家,「因為有錢都能使鬼推磨了,難道會叫不回孩子回家孝順嗎?」

再不然看鈔票上的圖案就有好幾個小孩,就算親生孩子不回來也不用怕,只要有錢拿出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任由你自己選擇,想豪爽的花就豪爽的花。」

對於是否留遺產給孩子,始終有不少爭論,尤其老一輩對資產傳承更看重,爸媽也捨不得看兒女受苦,寧願自己省吃儉用,也要留個錢或房子給小孩。不過用「分財產」來爭取孩子的孝順,何嘗不是另一種情緒勒索?甚至可能因為分配不均撕裂家庭親情,造成更大紛爭。

作家李偉文建議,熟齡族在即將退休或已退休後就該盤點自己的資產,以此規畫往後的生活形態與開銷。

他認為,使用財產應分為3個方向來思考:

1、必須用到的錢,也就是退休後長達20多年的日常固定開銷與生活費。

2、可能會用到,比如生病時的醫療費甚至看護費,這部分或許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與條件選擇適合的保單來預做準備。

3、享受人生的所需花費,也許是個人樂趣、也許是人生圓夢資金。扣除這3個部分之後剩下來的,才會是留給孩子的遺產。

李偉文的作法是向孩子清楚表明,他們讀大學和研究所所需的學費與生活費都會全額供應,他們只要好好讀書、充實各種技能,不必去打工,但之後就得自立更生。而在結婚前可以住在家裡,但若結婚就必須搬出去;未來房子變成遺產後,也會公平地分配給他們,並預留現金讓孩子不需要急著賣屋變現以支付遺產稅。

更重要的是,把財產留給自己,幫自己圓夢,「花在這些你在乎的事情上,比較容易覺得自己這一生是完滿而值得的。」

延伸閱讀:

「我留給孩子的錢,最多就是遺產的免稅額!」李偉文:退休後,財產應該分3塊來思考

 買房借名登記兒子名下,70歲老母血淚故事:兒子把我養老房賣了,叫我搬走...該怎麼把房產拿回來?

(本文為《幸福熟齡》授權轉載;原文出處看這裡

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 就是屋一路發實價登錄比價王!

「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原文連結

猜你也想看:

► 「共同繼承房產」談判破局… 「公同共有VS分別共有」哪個好? 律師提5方法解套!

► 遺產分配「配偶先拿一半」? 律師回:不完全正確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 Grey的沙龍
42會員
775內容數
不定時分享房地產知識的一個網站。
E. Grey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5
★ 「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原文連結 住展雜誌彙整台北市2024年進場預售新案,各行政區實價資訊中的最低單價社區,12區中的文山、士林、萬華、北投、中正5區還可在單坪百萬元以內購得,以文山與士林兩區最難得,竟有6字頭的佛心價。而其餘7區皆突破百萬元,松山與大安區最低單價分別是117.5萬元與
Thumbnail
2025/03/15
★ 「5168實價登錄比價王」原文連結 住展雜誌彙整台北市2024年進場預售新案,各行政區實價資訊中的最低單價社區,12區中的文山、士林、萬華、北投、中正5區還可在單坪百萬元以內購得,以文山與士林兩區最難得,竟有6字頭的佛心價。而其餘7區皆突破百萬元,松山與大安區最低單價分別是117.5萬元與
Thumbnail
2025/03/14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根據財團法人金融聯合資訊中心資料顯示,2024年首季60歲至80歲購屋核貸案件達2386件較2014年同期成長64%,65歲至80歲成長幅度竟擴大至1.3倍!且內政部最新統計,65歲以上長者居住的住宅數量,全國達69.5萬宅,創下新紀錄;全國平均屋齡已達33年,也同步創新高
Thumbnail
2025/03/14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根據財團法人金融聯合資訊中心資料顯示,2024年首季60歲至80歲購屋核貸案件達2386件較2014年同期成長64%,65歲至80歲成長幅度竟擴大至1.3倍!且內政部最新統計,65歲以上長者居住的住宅數量,全國達69.5萬宅,創下新紀錄;全國平均屋齡已達33年,也同步創新高
Thumbnail
2025/03/14
財政部日前發布訊息,從今年5月開始,根據房屋稅2.0新制度將首次徵收,並將對自住及出租房屋的納稅義務人提供減稅優惠。 房屋稅或地價稅必須在開徵前的40天內提出申報(也就是說,房屋稅應在每年3月22日前申請;地價稅應在9月22日前申請,若該截止日遇假日則順延),才能自當期(年)開始享受優惠稅率。
Thumbnail
2025/03/14
財政部日前發布訊息,從今年5月開始,根據房屋稅2.0新制度將首次徵收,並將對自住及出租房屋的納稅義務人提供減稅優惠。 房屋稅或地價稅必須在開徵前的40天內提出申報(也就是說,房屋稅應在每年3月22日前申請;地價稅應在9月22日前申請,若該截止日遇假日則順延),才能自當期(年)開始享受優惠稅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一家人為分產、爭產撕裂親情時有所聞,如何有智慧處理資產,也成為老後必修的學分。 主播劉芯彤日前提及,某年爸爸趁著全家聚餐,拿出一張資產分配書,要他們三姊弟看清楚並簽名。爸媽更言明會考核哪個小孩較孝順,未來會多分他一點,雖然始終不知道爸媽戶頭裡到底有多少錢,但劉芯彤覺得長輩可以把這招學起來,「孩子就會
Thumbnail
一家人為分產、爭產撕裂親情時有所聞,如何有智慧處理資產,也成為老後必修的學分。 主播劉芯彤日前提及,某年爸爸趁著全家聚餐,拿出一張資產分配書,要他們三姊弟看清楚並簽名。爸媽更言明會考核哪個小孩較孝順,未來會多分他一點,雖然始終不知道爸媽戶頭裡到底有多少錢,但劉芯彤覺得長輩可以把這招學起來,「孩子就會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鄰居是一對老夫婦,兩人相繼以九十幾歲的高齡離世。他們的晚年生活,是我周遭的親朋好友中過得最有品質的。我想他們能有如此優質的晚年生活,應該歸功於他們能捨的處世態度吧。 老先生自公職退休後,因學有專長,所以又被一家頗有規模的私人企業聘為顧問;而老太太則是自一間公立國中教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鄰居是一對老夫婦,兩人相繼以九十幾歲的高齡離世。他們的晚年生活,是我周遭的親朋好友中過得最有品質的。我想他們能有如此優質的晚年生活,應該歸功於他們能捨的處世態度吧。 老先生自公職退休後,因學有專長,所以又被一家頗有規模的私人企業聘為顧問;而老太太則是自一間公立國中教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功德,是心性與品德的提升;福德,是自己誦經或捐錢救濟鰥寡孤獨,是利益眾生。」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年長者,要專唸『阿彌陀佛』或『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唸唸不間斷,唸到一心不亂,可於每晚睡前將當日所持誦的佛號迴向淨土。」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功德,是心性與品德的提升;福德,是自己誦經或捐錢救濟鰥寡孤獨,是利益眾生。」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年長者,要專唸『阿彌陀佛』或『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唸唸不間斷,唸到一心不亂,可於每晚睡前將當日所持誦的佛號迴向淨土。」
Thumbnail
遺產,真的是人生的「後事」嗎? 「遺產」太少,惹子孫嫌;遺產「太多」,也常分不平均,引起兄弟姐妹糾紛、甚至訴訟。 看了太多的新聞事件,還有周邊發生的真實故事,認真覺得這件「身後事」,其實真的要「生前做」。
Thumbnail
遺產,真的是人生的「後事」嗎? 「遺產」太少,惹子孫嫌;遺產「太多」,也常分不平均,引起兄弟姐妹糾紛、甚至訴訟。 看了太多的新聞事件,還有周邊發生的真實故事,認真覺得這件「身後事」,其實真的要「生前做」。
Thumbnail
李大姐的小兒子30歲住在家中,連保費也是家裡負擔,但是這2年夫妻的收入減少,最近她跟小兒子討論,保費自己負擔。小兒子就說:他不要買保險。李大姐很煩惱。問我怎麼辦? 住在家中的小兒子,原先上班時每個月都能給李大姐5,000元的生活費。去年小兒子自己開店,李大姐也投資50萬,反而沒給生活費。
Thumbnail
李大姐的小兒子30歲住在家中,連保費也是家裡負擔,但是這2年夫妻的收入減少,最近她跟小兒子討論,保費自己負擔。小兒子就說:他不要買保險。李大姐很煩惱。問我怎麼辦? 住在家中的小兒子,原先上班時每個月都能給李大姐5,000元的生活費。去年小兒子自己開店,李大姐也投資50萬,反而沒給生活費。
Thumbnail
紅包、壓歲錢有時家長們互包做人情,但作者希望家長們要知道一個事情:「做人情是你的事情,但給孩子紅包,是長輩們給予的祝福,不應剝奪。」
Thumbnail
紅包、壓歲錢有時家長們互包做人情,但作者希望家長們要知道一個事情:「做人情是你的事情,但給孩子紅包,是長輩們給予的祝福,不應剝奪。」
Thumbnail
在以前的中華文化中,因為有儒家思想的正名及其根深蒂固的養成計畫,君臣父子-父是父,子是子,各司其職,各安其位,於是養兒防老是一件很靠譜的事,大部分父母親一生中最大的祈求,往往也就是把兒女拉拔長大,好讓年老後的他們老有所依。
Thumbnail
在以前的中華文化中,因為有儒家思想的正名及其根深蒂固的養成計畫,君臣父子-父是父,子是子,各司其職,各安其位,於是養兒防老是一件很靠譜的事,大部分父母親一生中最大的祈求,往往也就是把兒女拉拔長大,好讓年老後的他們老有所依。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世間都是暫時的一合相,所有的事物相終將像夢幻泡影般幻滅,係磨鍊,故要借假修真,修除我相,去掉執心,萬緣放下。『緣起性空』,莫起心動念,就不會被境左右。要常用旁觀者的角度來處理事情,才能居高臨下,突破盲點,方能從人生大夢中逐漸清醒。」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世間都是暫時的一合相,所有的事物相終將像夢幻泡影般幻滅,係磨鍊,故要借假修真,修除我相,去掉執心,萬緣放下。『緣起性空』,莫起心動念,就不會被境左右。要常用旁觀者的角度來處理事情,才能居高臨下,突破盲點,方能從人生大夢中逐漸清醒。」  
Thumbnail
2020年因為疫情,上網開始學習理財知識, 陸續將家庭的財務個別整理成冊, 發現很多之前的投資存在很多的漏洞陷阱, 2021年開始陸續作調整,因為自己的個性比較保守, 基金...債劵占比80%...股市投資占比20%, 所以整體來說...今年只達到平均5%的合理報酬, 但對於之前2%左右的報酬來說,
Thumbnail
2020年因為疫情,上網開始學習理財知識, 陸續將家庭的財務個別整理成冊, 發現很多之前的投資存在很多的漏洞陷阱, 2021年開始陸續作調整,因為自己的個性比較保守, 基金...債劵占比80%...股市投資占比20%, 所以整體來說...今年只達到平均5%的合理報酬, 但對於之前2%左右的報酬來說,
Thumbnail
史丹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代表性的實驗,他們把小孩子單獨留在房間裡,跟他們説他們可馬上吃掉手上的1塊棉花糖,但是如果願意等待,15分鐘後,可以吃2塊棉花糖。喬辛‧迪‧波沙達 (Joachim de Posada)是報紙專欄作家及暢銷書作家,在《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這部影片中,他提到後來他在哥倫比亞找了一些
Thumbnail
史丹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代表性的實驗,他們把小孩子單獨留在房間裡,跟他們説他們可馬上吃掉手上的1塊棉花糖,但是如果願意等待,15分鐘後,可以吃2塊棉花糖。喬辛‧迪‧波沙達 (Joachim de Posada)是報紙專欄作家及暢銷書作家,在《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這部影片中,他提到後來他在哥倫比亞找了一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