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特稿|《無法離開的人》:回去才能歸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當電影走進美術館後,展覽作為延伸的場域,使觀眾得以踏出電影打造的虛擬世界,走進再造的展覽空間,打破了虛空與真實的限制,殘影便和此刻的身體記憶接軌──在更深一層的意義上,這也扣連著《無法離開的人》作品本身──今世的我們走回過去,過去的人才得以遠行。

戴上 VR 頭顯的第一幕,即身處一片廣袤的海洋,身旁只有蝴蝶翩翩,還不清楚為何而來,畫面便跳轉至蠟像館。手拄拐杖、兩鬢花白的老人緩緩走向觀眾,講述他曾經在這座火燒島上被關押的記憶。原來那片汪洋,是白色恐怖時期的受難者被送至綠島的遠途,在那裡,開啟了一段禁錮歲月的序幕。除了老矣的坤伯,其他受難者的青春被封印在蠟像裡,他們沒有機會老去,靈魂也沒有辦法安息。

我們不知道為什麼來到這裡,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

raw-image

離不開的人、送不出的遺書被留在過去,歷史被凍結在新生大門內的蠟像、手稿與文獻裡,這份遺憾放在導演陳芯宜的心裡,一放就是二十年,直到二〇一七年高雄電影館邀請陳芯宜以 VR 拍作品時,她終於找到了能打破時空的媒材,寫下了《留給未來的殘影》和《無法離開的人》兩個故事。

二〇二〇年,國家人權博物館找上陳芯宜,故事終於有了訴說的機會。她説這像是冥冥之中的註定,是前輩的召喚,經歷漫長的等待,終於來到了現世。《無法離開的人》今年五月於北師美術館展開同名展覽,於地下一樓重現劇組幕後的創作歷程,以「人」、「遺書」、「地方」規劃出三個主要展區,將整棟北師美術館打造成電影歷史的延伸。

raw-image

地下一樓展出電影製作的幕後資料,從發想過程、側拍花絮、田調資料⋯⋯,影像生成背後所開展的討論與思辨,對話從這裡開展,與歷史的接軌也由此開始。走上二樓,循著無光的黑暗廊道,觀者在狹窄的空間走進 VR 世界、回到一九五〇年。這一條象徵著囚禁的隧道,打破了以往舒適的觀影體驗,我們似乎也成了失去自由的受難者,在侷限的空間、視線裡,精神亦受到壓迫。而在觀影後從縫隙間流洩出的一絲光線,於觀者而言是尋回光明的指引,可對思想犯的家屬而言,卻是時刻被監視的憂懼。

走出 Z 字型的通道,大面的落地窗折射出的陽光蒸發了眼淚,溫煦的光撫平了觀影後滿溢的情緒,依著路線上到三樓,是歷史學者林傳凱所規劃的文獻展,先映入眼簾的是由藝術家李佳泓所帶領創作,以木刻版畫再現的 48 幅受難者肖像,當時傳唱的歌曲則由王榆鈞重新編選,在展區不定時播放。

raw-image

在三樓展區的深處,白色布簾的背後是一場又一場的夢境,訴說著受難者在獄中的渴望、出獄後的記憶。痛苦的記憶透過聲音傳遞,被動地被置放在各個角落,等待我們靠近才得以聽見那些靈魂深處的低語,而這些夢境的主人,靜靜地待在一九五〇年代的恐怖裡,等待被發現,等待安息的陽光之日臨來。

《無法離開的人》是關於政治、時代的愛情故事,本質仍是所有愛情故事裡的記得與遺忘,可在時代的惡底下,受難者與其家人只得透過夢境重逢,在信件裡的親吻、擁抱、問候與訣別。夢境使家屬與受難者得以觸碰彼此,但也成為了他們揮之不去的惡夢。

raw-image
「人與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展覽以昆德拉的《笑忘書》作為註解,即使記憶召喚出的真相會帶來苦痛,可唯有找回記憶、牢記歷史,不忘集體的恐怖,當歌曲再次傳唱時,受難者永遠的惡夢,才有可能臨來天明。

raw-image
自從你和我別離
悲哀湧進我的心裡
在這可愛的地方
數著你的歸期
歸來吧 歸來
請不要把我忘記
歸來吧 歸來
我在等你
──〈歸來吧!蘇連多〉

raw-image

無法離開的人|北師美術館

展期|2023/5/6 — 2023/7/2
地點|MoNTUE 北師美術館(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 134 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8:00,週一休館


撰稿:黃曦好夢
攝影:王世邦
全文影像提供:北師美術館、陳芯宜導演團隊
責任編輯:黃于真
核稿編輯:張硯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無法離開的人》今年五月於北師美術館展開同名展覽,於地下一樓重現劇組幕後的創作歷程,以「人」、「遺書」、「地方」規劃出三個主要展區,將整棟北師美術館打造成電影歷史的延伸。
Thumbnail
《無法離開的人》今年五月於北師美術館展開同名展覽,於地下一樓重現劇組幕後的創作歷程,以「人」、「遺書」、「地方」規劃出三個主要展區,將整棟北師美術館打造成電影歷史的延伸。
Thumbnail
台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特別舉辦《無法離開的人》特展,展期從即日起至7月2日,除VR放映,還邀請幕後劇組團隊、音樂家王榆鈞、木雕藝術家李佳泓和海筆子大樂隊,以及專研白色恐怖的林傳凱老師等人,共同打造出包含從史料研究、藝術發想過程到作品完成的全方位展覽,從歷史到藝術、從虛體到實體,是今年度必看的展覽。
Thumbnail
台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特別舉辦《無法離開的人》特展,展期從即日起至7月2日,除VR放映,還邀請幕後劇組團隊、音樂家王榆鈞、木雕藝術家李佳泓和海筆子大樂隊,以及專研白色恐怖的林傳凱老師等人,共同打造出包含從史料研究、藝術發想過程到作品完成的全方位展覽,從歷史到藝術、從虛體到實體,是今年度必看的展覽。
Thumbnail
無法離開的,是遭槍決的政治犯,是日日等待望君早歸的另一半,是守著承諾苦等遺孀孤女找上門來的倖存獄友,也包含離開這一切便一無是處千夫所指的加害者。
Thumbnail
無法離開的,是遭槍決的政治犯,是日日等待望君早歸的另一半,是守著承諾苦等遺孀孤女找上門來的倖存獄友,也包含離開這一切便一無是處千夫所指的加害者。
Thumbnail
推薦度:★★★★真實、魔幻、意象場景交錯出現,除了表達對故鄉的懷念,對拆除老舊建物必要性的懷疑,也企圖撫平過往的遺憾,傳遞和解、原諒、釋懷的訊號。
Thumbnail
推薦度:★★★★真實、魔幻、意象場景交錯出現,除了表達對故鄉的懷念,對拆除老舊建物必要性的懷疑,也企圖撫平過往的遺憾,傳遞和解、原諒、釋懷的訊號。
Thumbnail
在疫情爆發前看了清水崇,還跟影友們見面聊了清水崇,然而卻一直沒有去梳理清水崇的記憶,作為一個恐怖片導演,清水崇的作品總是帶有科幻色彩,而這種科幻色彩是與時間有關的,在《咒怨》、《咒怨二》(電影版)裡是鬼可以從特定的地方出來,而鬼屋本身則是各種時間的交錯,身處不同時間的父女甚至可以看到彼此,而被詛咒的
Thumbnail
在疫情爆發前看了清水崇,還跟影友們見面聊了清水崇,然而卻一直沒有去梳理清水崇的記憶,作為一個恐怖片導演,清水崇的作品總是帶有科幻色彩,而這種科幻色彩是與時間有關的,在《咒怨》、《咒怨二》(電影版)裡是鬼可以從特定的地方出來,而鬼屋本身則是各種時間的交錯,身處不同時間的父女甚至可以看到彼此,而被詛咒的
Thumbnail
我認為沈華在《返校》中代表一個清楚知道時代改變、擁有進步價值的世代,卻擺脫不了權力(黨國)意識影響(作為校長兒子/作為班導),顯得混亂迷惘,以致於重蹈覆轍──恕我不客氣直言,那些戒嚴末期、經歷學運的知識份子或民主運動者,取得位置後,也早忘記過去的堅持與反抗,反而享受權力,要社會遺忘與原諒。
Thumbnail
我認為沈華在《返校》中代表一個清楚知道時代改變、擁有進步價值的世代,卻擺脫不了權力(黨國)意識影響(作為校長兒子/作為班導),顯得混亂迷惘,以致於重蹈覆轍──恕我不客氣直言,那些戒嚴末期、經歷學運的知識份子或民主運動者,取得位置後,也早忘記過去的堅持與反抗,反而享受權力,要社會遺忘與原諒。
Thumbnail
我們知道要擺脫幽靈的苦苦糾纏,卻不知道幽靈就是自己。「這是『雷達站』吧!」第一眼看到《徘徊的幽靈》No.5,我自信滿滿地告訴女性友人...。延續上集,這一篇談到我和「威權」遭遇的故事,試圖揭開埋藏在最底層的傷疤,然後跟記憶和好如初。
Thumbnail
我們知道要擺脫幽靈的苦苦糾纏,卻不知道幽靈就是自己。「這是『雷達站』吧!」第一眼看到《徘徊的幽靈》No.5,我自信滿滿地告訴女性友人...。延續上集,這一篇談到我和「威權」遭遇的故事,試圖揭開埋藏在最底層的傷疤,然後跟記憶和好如初。
Thumbnail
【釀訂閱會員限定】陳湘琪飾演的售票員,翻越整座大戲院尋找放映師小康。因其跛腳的阻礙,讓這場追逐萬般千辛,又危機四伏。映在陳湘琪臉上的俠女光影,是她的武俠夢,希望自由揮舞在武林,與小康共赴一場對手戲。但,這終究只是她一個人的武林,對方不曾與她交手,只能依靠信物的傳遞證明存在。
Thumbnail
【釀訂閱會員限定】陳湘琪飾演的售票員,翻越整座大戲院尋找放映師小康。因其跛腳的阻礙,讓這場追逐萬般千辛,又危機四伏。映在陳湘琪臉上的俠女光影,是她的武俠夢,希望自由揮舞在武林,與小康共赴一場對手戲。但,這終究只是她一個人的武林,對方不曾與她交手,只能依靠信物的傳遞證明存在。
Thumbnail
在我的眼睛的正前方大約一個手臂遠的距離的空間,有一個約有三十吋電視機大小的影像顯現。然後我的過去就像影片一般,一閃一閃的放映過。不多不少的以極快的速度閃過,就像在看錄影帶一般。速度雖然極快但是卻又很清楚。 我的一生一絲毫,不論是行為或念頭統統閃過,好象重新又活過一次。但是這時我心中有很大的罪惡感。因
Thumbnail
在我的眼睛的正前方大約一個手臂遠的距離的空間,有一個約有三十吋電視機大小的影像顯現。然後我的過去就像影片一般,一閃一閃的放映過。不多不少的以極快的速度閃過,就像在看錄影帶一般。速度雖然極快但是卻又很清楚。 我的一生一絲毫,不論是行為或念頭統統閃過,好象重新又活過一次。但是這時我心中有很大的罪惡感。因
Thumbnail
我們最應恐懼的,或許不是發現1960年代的現實,就已經成為2010年代的故事。而是在2019和2020的交界點,《返校》中那人人自危的「不自由」是會再次成為現實,還是最後只是故事,我們仍不得而知。 但我懇切地希望,明年我們依然能生活在這片自由的土地。
Thumbnail
我們最應恐懼的,或許不是發現1960年代的現實,就已經成為2010年代的故事。而是在2019和2020的交界點,《返校》中那人人自危的「不自由」是會再次成為現實,還是最後只是故事,我們仍不得而知。 但我懇切地希望,明年我們依然能生活在這片自由的土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