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用卡片盒筆記法創作/學習?(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Nothing is original — Steal like an artist

前言

靈感不會憑空出現,靈感會出現在你對某個問題已經有足夠深入的研究、理解與認知。創作的過程不是盲目的空等,而是主動的進行知識的蒐集與結合。

我把創作與學習的過程簡單分為兩類,分別為 Top-down 與 Bottom-up ,前者是由上而下的流程,而後者反之。兩者並無孰優孰劣,在不同情況、階段都有各自適合出場的時機,而今天介紹的卡片盒筆記法,我認為相當契合Bottom-up的創作與學習。

我打算把這系列分成上下兩篇文章,分別探討卡片盒筆記法在創作與學習中扮演的腳色、以及能夠帶來的效益,希望能提升未曾接觸過、聽過但沒有實作的人的興趣,甚至進一步在自己的生活中實際應用。

在介紹卡片盒筆記法之前,先來區分兩種流程的差異。

Top-down

最常見的場景像是一般的學校教育,有課本告訴我們知識的分類、要學習的東西,幫我們統整好該知識各種需要學習的面向,能引領學習者俯瞰整個知識的形成、脈絡、應用等等,可能也提供了練習題讓我們快速上手等等。而創作方面,類似以前寫作文先列出起承轉合架構、或是很多寫作書籍提到的魚骨架構,先列出大綱,再補上內容。

優點

  1.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些經過重重篩選、審定、編撰的內容代表了有人幫我們經歷了先前的bottom-up過程,能夠由上而下的俯瞰整個知識脈絡的構成,讓後人能少走點試錯的路。
  2. 有序。經過梳理過的知識脈絡能夠進行難易度、先後順序等等的章節安排,引導學習者循序漸進的學習。
  3. 適當的框架與流程能幫助學習者快速掌握整體架構。

缺點

  1. 通常這類資源與自身連結較低,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課本提供的知識不足以提供或引導解決自身遭遇的問題。
  2. 科技迭代的速度非常快,也意味著部份有用的知識存在時效性。
  3. 手拿鐵槌的人看什麼都是釘子。熟悉的各種知識框架不見得能應用在當下的問題,甚至可能被框架所侷限。

Bottom-up

Bottom-up的學習是由底層的知識點逐步累積,歸納出有效的經驗法則。這些知識點可能是數個不同知識脈絡下的節點,但在摸索出完整的脈絡或是得知這是某個已經被整理過的脈絡之前,我們不清楚自己身在其中的哪一環,也不曉得這些逐步累積的知識點最後會形成什麼樣的脈絡。

我在回顧過去的學習經驗時,發現Bottom-up的流程相較Top-down的次數少很多,類似的經驗例如以前大學帶營隊,整個營期的流程安排、與相關窗口的接洽、與團員互動合作等等經驗都是一步步 trial and error 累積起來的;又或是現在做研究,沒有人告訴你題目是什麼、要用什麼方法解決、要怎麼進行,一切都要靠反覆試錯,才能決定下一步的方向。

優點

  1. 問題導向。可能是為了解決某個自己遇到的問題才做的學習。
  2. 與自身連結較強。來自生活實際遭遇的經驗或問題。
  3. 創意的來源。因為每個人追尋知識脈絡的路徑都不同,行經不同資源、解決不同問題,如果把路徑上蒐集的知識點連結,就有機會產出創新的知識脈絡。

缺點

  1. 接收資訊的過程會是無序、碎片化的,這代表需要足夠的累積,才能從中歸納出有效的知識。
  2. 需要花費較多的資源、時間進行試錯、回饋修正,可能會花大把的時間走冤枉路。

接著,進一步看看為何卡片盒筆記很契合Bottom-up的學習與創作。

卡片盒筆記法

粗略地用三個步驟概括卡片盒筆記的流程:

  1. 記錄:在卡片中記錄知識點
  2. 整理:修飾、補充、篩選卡片內容
  3. 結合:在卡片與卡片之間尋求連結

看起來很簡單,但為什麼這樣的流程能夠有效的幫助我們進行Bottom-up的創作?先撇開卡片盒筆記法,讓我用<保鮮盒料理法>比喻這段過程。

保鮮盒料理法

想像今天要煮咖哩飯,我們經歷了以下步驟

  1. 我們到了市場購買了洋蔥、馬鈴薯等食材。
  2. 接著回到廚房處理食材,把洋蔥切丁、馬鈴薯去皮切塊。
  3. 最後把各式處理好的食材丟進鍋中熬煮,完成一鍋咖哩。

以上的步驟正好對應到卡片盒筆記法的三個流程:記錄、整理、結合。透過卡片盒筆記法與現代筆記軟體的輔助,我們就像是在備料的過程中有了無限的保鮮盒,當我們把整理好的知識卡片儲存進個人知識系統,就像是把削皮切丁好的馬鈴薯塊放在保鮮盒保存著,且可以無限期無限量的使用,下一次不論要炸薯塊還是做馬鈴薯沙拉,甚至是前所未見的馬鈴薯料理,都可以直接打開保鮮盒取出已經處理好的食材,直接製作,省去逛菜市場以及處理原型食材的步驟。

如果用料理的過程來回顧自己之前做筆記的方式,會發現相當的荒謬。

  • 尋找靈感卻不做記錄,像是去菜攤尋了一圈,卻不買菜回家,料理全憑空想。
  • 把筆記零散地記錄在不同紙本、參考書、電腦檔案中,像是買了菜回家,卻把菜收到床底、書櫃、浴室裡保存,要用的時候找不到,卻在大掃除時無意出現。
  • 記錄了靈感、畫了重點、寫了筆記,卻沒有進一步的整理,就像買了菜回家,菜也不洗、肉也不醃,一股腦丟進鍋子裡煮。

當我們累積了夠多處理好的保鮮盒食材,創作時就能將注意力集中在食材的結合,而不用重新逛一次菜市場、重新處理一次食材。當不必再為事前準備工作分心,就能把所有的專注力放在食材與食材間的結合,創造出新的料理,也就是自己獨有的創作。

卡片盒筆記法的效益

了解了卡片盒筆記在創作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接著,我們來談談它能帶來哪些效益。

首先,由於意識到每一張卡片都存在與其他卡片形成連結的可能,在生活中會更主動的記錄資訊,不輕易放過能夠形成新的創作或學習的機會,也就加速了累積的進程。

另外,它也讓學習與創作的過程變得相當自然與流暢。前面提到Bottom-up的特點在於無序且碎片化,而卡片盒筆記法的記錄方式讓資訊在被記錄的當下不需要額外考慮其架構,而是在接下來整理卡片、產生連結時才需要考量卡片間的關聯,減低了寫筆記的阻力。

我在使用卡片盒筆記法進行寫作之前,有好幾篇文章寫到一半就沒寫下去了,而我認為主因在於想不到貼合自己已經訂好主題的內容,常常寫到一半就卡住,寫不下去。以前在寫課堂筆記時,也常常因為不確定目前的筆記應該被歸類在何處,而直接放棄記錄。

這篇文章的產生也正是循著上述的流程,我總是想到什麼就直接在卡片寫下來(記錄),慢慢擴充、修改卡片內容(整理),等內容逐漸成形才去思考他們要如何組織才能夠形成一篇文章(連結)。我在好幾個月前就有了保鮮盒料理法的想法,不過我不急著把所有想法快速收斂成一篇文章,當時覺得內容還不充足、想法不夠深刻,只簡單的寫了幾張卡片就放著了,而後又過了許久,我發現這些先前留下來的內容跟Bottom-up的流程能夠相互結合,於是我花了三次上咖啡廳的時間,反覆地擴充、修改、連結卡片內容,再將架構整理出來,最後把卡片的內容一一複製到medium來做收尾,就形成了你現在正在讀的這篇文章。

人類的大腦不擅於多工,當我們在創作與學習時把流程切開,能夠更加專注於創作新的內容或是發現知識節點的規則,且隨著卡片的數量漸增,卡片間的連結逐漸加深,知識的複利就此形成,也不再害怕沒有靈感。

raw-image

草稿!?我覺得比較接近創作流程的記錄

總結

卡片盒筆記法是我現在最常採用的筆記方法,而Heptabase則是我實作的工具。在研究所之前,大部分的學習與創作都倚賴 Top-down 的形式,而由於研究所的研究過程大部分都是比較偏 Bottom-up 的形式(做實驗、取數據、交流討論),卡片盒筆記法讓我在研究的過程鮮少卡關,也讓medium的文章能夠持續產出,回顧過去這一年的經歷,卡片盒筆記帶給我不少的成長,所以也希望能夠多加推廣。

最後補充,我在上面的說明極端的簡化了卡片盒筆記法的內容,想詳細了解內容的建議可以直接參考這本書

接著下一篇,我會把重心放在探討卡片盒筆記應用於學習的場景,敬請期待!

raw-image

Photo by Scott Graham on Unsplash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品言的沙龍
1會員
1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我在文章【盧曼卡片盒:如何高效地整合與擴充你的知識體系】提到卡片盒筆記法是唯一一個能夠幫助你產生長期可靠知識系統的方式。 而要有效使用卡片盒筆記法,需要能寫好卡片筆記。 但寫好卡片筆記其實相當困難。 根據我寫過10000+張卡片筆記的經驗, 要寫好卡片筆記,你需要持續解決這3大卡片筆記的寫作
Thumbnail
我在文章【盧曼卡片盒:如何高效地整合與擴充你的知識體系】提到卡片盒筆記法是唯一一個能夠幫助你產生長期可靠知識系統的方式。 而要有效使用卡片盒筆記法,需要能寫好卡片筆記。 但寫好卡片筆記其實相當困難。 根據我寫過10000+張卡片筆記的經驗, 要寫好卡片筆記,你需要持續解決這3大卡片筆記的寫作
Thumbnail
讀完卡片盒筆記和防彈筆記法後,我發現兩者的核心上有很大的共通點!只在於面向的應用情境不同,以及實現的方式不同。我認為若能掌握其中的底層邏輯,融會貫通其精神,即可不拘泥於工具和實作,演化出更適合自己使用的筆記法。就讓我來分享學到的給大家吧!
Thumbnail
讀完卡片盒筆記和防彈筆記法後,我發現兩者的核心上有很大的共通點!只在於面向的應用情境不同,以及實現的方式不同。我認為若能掌握其中的底層邏輯,融會貫通其精神,即可不拘泥於工具和實作,演化出更適合自己使用的筆記法。就讓我來分享學到的給大家吧!
Thumbnail
《最高效思考筆記術-卡片盒筆記》How to take smart notes?卡片盒筆記-最高效思考比技術:德國教授超強密技,促進寫作、學習及思考,使你洞見源源不斷,成為專家。作者:申克·艾倫斯;譯者:吳琪仁;2022年5月1日初版一刷。當初看到這本書封面,就自認為一本工具書,一本教你如何記...
Thumbnail
《最高效思考筆記術-卡片盒筆記》How to take smart notes?卡片盒筆記-最高效思考比技術:德國教授超強密技,促進寫作、學習及思考,使你洞見源源不斷,成為專家。作者:申克·艾倫斯;譯者:吳琪仁;2022年5月1日初版一刷。當初看到這本書封面,就自認為一本工具書,一本教你如何記...
Thumbnail
你創作的時候有遇到這樣的困擾嗎? 想寫一篇文章或是報告的時候,明明平常收集了很多相關的資料,需要的時候卻找不到,或是想不起來放在哪個資料夾。 然後不小心就被網路上貓貓圖給分心了。 你曾經試著使用過不同的筆記軟體,但是並沒有成為高效產出者 直到我接觸了卡片盒筆記法解決了我的痛點 4.建立索引
Thumbnail
你創作的時候有遇到這樣的困擾嗎? 想寫一篇文章或是報告的時候,明明平常收集了很多相關的資料,需要的時候卻找不到,或是想不起來放在哪個資料夾。 然後不小心就被網路上貓貓圖給分心了。 你曾經試著使用過不同的筆記軟體,但是並沒有成為高效產出者 直到我接觸了卡片盒筆記法解決了我的痛點 4.建立索引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個教你從做筆記到寫作的方法,而它的重點在「連結」。以往我們做筆記都是獨立的一份一份,很常有做完筆記幾天之後就忘記的狀況。但卡片盒筆記因為有連結形成脈絡,相同主題的筆記會串聯在一起。平常做好筆記,不只有助於掌握知識,也有助於寫作。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個教你從做筆記到寫作的方法,而它的重點在「連結」。以往我們做筆記都是獨立的一份一份,很常有做完筆記幾天之後就忘記的狀況。但卡片盒筆記因為有連結形成脈絡,相同主題的筆記會串聯在一起。平常做好筆記,不只有助於掌握知識,也有助於寫作。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的格式,沒有標準答案。你會怎麼寫卡片筆記呢?一張卡片筆記,可類歸為三欄:摘要筆記欄、行動結論欄、資料原文欄。它與三層筆記法、HQ&A筆記法,是同一件事。其實隨你想運用哪個大神的筆記法寫摘要,最後有結論式標題、任務型標籤、資料來源,即可。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的格式,沒有標準答案。你會怎麼寫卡片筆記呢?一張卡片筆記,可類歸為三欄:摘要筆記欄、行動結論欄、資料原文欄。它與三層筆記法、HQ&A筆記法,是同一件事。其實隨你想運用哪個大神的筆記法寫摘要,最後有結論式標題、任務型標籤、資料來源,即可。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特別適合用來寫長篇文章 (例如論文、著作、重要文章),也是《How to take smart notes ?》中主要瞄準的對象。 我已經閱讀《電腦玩物》部落格3年了,至今是非常佩服 Esor「怪物級」的文字產量、也很好奇Esor 會如何將「卡片盒筆記法」融入自己的 Evernote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特別適合用來寫長篇文章 (例如論文、著作、重要文章),也是《How to take smart notes ?》中主要瞄準的對象。 我已經閱讀《電腦玩物》部落格3年了,至今是非常佩服 Esor「怪物級」的文字產量、也很好奇Esor 會如何將「卡片盒筆記法」融入自己的 Evernote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