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布林肯與美國會上當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是說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終於成功訪中,這也是五年以來,首位到中國訪問的美國高階官員。雖然外界對於布林肯訪中,多數不抱有太多期待,特別是在野的共和黨強列批評布林肯的中國行,是拜登政府向中國示弱。不過布林肯此行的最大目的,是希望與中國達成共識,建立溝通與控管的管道,避免美中兩國因誤判而擦槍走火,爆發戰爭。許多專精兩岸事務的智庫學者,也都認為雙方的溝通非常重要,如果兩國長期缺乏連繫管道,將是一件很危險的事。雖然這樣的論點有一定的道理,但卻暗藏著另外一個危機。
布林肯訪問中國,首日與中國外長秦剛進行長達五個半小時的會談。
所有熟悉國共內戰戰史的人都十分清楚,中國共產黨最擅長的戰術,就是談談打打,在情勢對自己有利時,攻勢凌利,窮追猛打,絕不留給對手生路,但在情勢對自己不利時,會立刻笑臉相向,鼓吹和平,以爭取喘息的時間。這種戰術十分有用,國民黨部隊原本佔有極大優勢,但每次中國共產黨處於劣勢時,就會鼓動輿論,要求停戰。此時安插在國民黨內部的間諜,同情中國共產黨的學者與知識份子,被買通的新聞媒體,常常群起響應,要求和平,讓國民黨政府被迫與中國共產黨談判,最後就在一次次談判中,喪失了所有的優勢。
等到中國共產黨已經擁有實力擊敗國民黨部隊時,就再也不願意談判,而那些同情共產黨,呼籲和平的學者、知識份子、新聞媒體,反而成為中國共產黨整肅的第一個目標,而國民黨內部的間諜,則露出自己的真實面目,一一投共。這就是國民黨在國共內戰中慘敗的關鍵因素,中國共產黨只在對自己有利時,會願意進行談判,而且談判的目的,永遠不是要和平,而是要爭取時間,壯大自己,尋找下一次擊敗對手的良機。甚至處理中國內部的社會問題時也是如此,中國共產黨政府會對民眾讓步,永遠只是先化解危機,一定會秋後算帳。
中國此時會願意與美國恢復溝通,絕不是因為拜登政府的努力,或中國共產黨政府幡然悔悟,想要擁抱和平。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目前受到美國與其盟邦的圍堵,在經濟與外交上遭遇到很大的困難,所以祭出緩兵之計,改採笑臉策略。其手法與目標很簡單,就是利用大家不想要戰爭的心態,釋出恢復溝通才能避免戰爭的誘餌,誘使美國坐下來談判,並在談判的過程中,要求美國作出讓步,比如放鬆對高科技產業的圍堵,減輕貿易戰上的制裁,而中國則給予空洞的和平承諾,暫時收斂軍事恫嚇。
中國的這種緩兵之計,除了可以化解美國的敵意,更重要的是可以裂解美國所組成的圍堵線。畢竟美國自己都放鬆對中國的制裁與圍堵,將沒有立場要求盟邦繼續維持強硬的立場。中國可以利用經濟利益與龐大的市場為誘餌,慢慢裂解這個聯盟。特別是歐洲本來就想要置身事外,法國總統馬克宏在訪問中國以後的那些發言,並不是偶然,是因為俄烏戰爭爆發,才暫時讓歐洲的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但這樣的情況能維持多久時間,其實難以預測。如果美國自己先放鬆圍堵,歐洲各國一定會馬上跟進。
特別是中國正在全力遊說,想要通過被歐洲議會阻擋的中歐投資協議,如果中國最後成功,那未來歐洲的經濟將更依賴中國,不只中國可以從歐洲獲得被封鎖的高科技技術,中國的經濟也將不會那麼依賴美、日等國,這將削弱美國再次發動貿易戰的殺傷力。這也是談談打打這種戰術最厲害的地方,每一次中國共產黨挑戰失敗後,暫時以和談來爭取時間,都能快速改善自己的弱點,在下一捲土重來時,準備的更充足,變的更強大。遲早有一天,中國共產黨會挑戰成功,到時候中國共產黨絕不會再談判,而是趕盡殺絕,一舉消滅對手。
中國共產黨其實非常輕視民主制度,習近平過去的一些發言,都透露了這樣的心態。而在某種程度上,習近平是對的,因為在民主選舉的制度下,政府會定期改選,常造成政策不連貫,前後任政府可能有南轅北轍的政策方向。中國的談談打打策略,能以拖待變,在遇到比較強硬的對手時,笑臉相向,而遇到比較軟弱或在外交國防事務上比較生嫩的對手時,軟土深掘。而且民選政府還受制於國會與社會輿論,當有更重大的事件爆發時,公眾關心的焦點往往會被轉移,此時就是中國共產黨所等待的良機了。
沒有人希望戰爭,布林肯到中國去,想透過溝通來降低緊張關係的努力,也不能說一定沒有效果。但如果美國這次上當了,那很可能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圍堵網崩解,也喪失了制敵機先的良機,等到中國爭取到時間,變的更強大之時,美國很可能已經不是中國的對手了,或者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才能再度扼止中國的野心。布林肯的中國行,很可能像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英國首相張伯倫一樣,不是為世界爭取到和平,而是為納粹爭取到寶貴的時間。這絕不是杞人憂天,因為國民黨政府在國共內戰中慘敗,就是前車之鑑。
美國不是不能與中國建立溝通管道以控管衝突,但正確的作法,是不要相信中國空洞的和平承諾,輕易放鬆制裁與圍堵的手段。反而應該要利用中國笑臉相向的這段寶貴時間,全力備戰,武裝盟友,持續加強嚇阻能力。展現出美國並沒有放鬆緊戒的態度。中國共產黨是個只膺服實力的組織,只有美國與其盟邦展現出強大的嚇阻力,持續地在各方面不斷施壓,讓中國左支右絀,才能阻止中國共產黨政府發動侵略戰爭。其實越南共產黨與中國共產黨系出同源,也採用過相同的戰術,美國在越戰中已失敗過一次,這次不應該再重蹈覆轍。
不要相信共產黨的保證,那都是謊言,歷史上早就證明過太多次了。
avatar-img
5.1K會員
421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臻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前有一位中國脫口秀藝人,因為用「作風優良,能打勝仗。」來形容野狗,而被舉報污辱解放軍,因為這句口號來自於習近平,他曾經要求解放軍要「聽黨指揮,作風優良,能打勝仗。」最後這位脫口秀藝人不止被封殺,演藝事業毀於一旦,包括公司在內,都被處以天價罰款。這個事件說明了解放軍在中國的特殊地位.......
是說中國的軍機與船艦,近年來不斷侵擾台灣周邊海空域,引發緊張情勢。國防部也仿效日本,開始公布每日的解放軍活動航跡圖。不過國防部只作半套,因為只公布解放軍的活動航跡圖,並不容易判斷中國進行這些軍事活動的企圖。剛好中國半官方的「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常常公布美國與其盟邦在台海周海的活動情況......
是說中國多數的朝代,都深受北方邊患所苦,來自大草原的遊牧民族,不時南下襲擾,甚至踏破防線,直接入侵中原地區,威脅政權的穩定。雖然不少皇帝都有心要根除這樣的外敵,但成功的卻很少。這關鍵的原因,在於農業社會的軍事組織、作戰方式與遊牧民族截然不同,雙方在觀念上有很大的差異........
是說北韓近日來不斷挑釁,甚至上升到核武攻擊的威脅,南韓總統尹錫悅因此主動暗示,若情勢持續惡化下去,將不排除發展核武。美國為了阻止南韓走向核武國家,同時加強嚇阻北韓,阻止金正恩蠢動,所以在伊錫悅訪美時,雙方共同發布華盛頓宣言,將加強兩國的軍事合作..........
是說近年來疑美論受到許多討論,特別是台灣內部的親中派,不斷質疑台灣如果遭到攻擊,美國是否會出兵協防。由於目前正值美、中新冷戰的開端,美國正全力鞏固美、台關係,強化台灣防衛能力,因此這樣的疑美論,被視為是親中派蓄意破壞美、台同盟的惡意宣傳,但實情真的是如此嗎?事實上,疑美論的始作俑者就是美國自己...
是說法國總統馬克宏在結束訪中行程後,在專機上接受記者訪問,提到法國不應該盲目追隨美國,也對歐洲是否有能力干涉台海問題,提出了質疑。這番談話引起眾多批評,認為馬克宏為了商業利益,向中國妥協,嚴重破壞了西方國家的團結。雖然法國駐美國大使館與法國政府立刻提出澄清,強調法國對台灣問題的立場並沒有改變....
日前有一位中國脫口秀藝人,因為用「作風優良,能打勝仗。」來形容野狗,而被舉報污辱解放軍,因為這句口號來自於習近平,他曾經要求解放軍要「聽黨指揮,作風優良,能打勝仗。」最後這位脫口秀藝人不止被封殺,演藝事業毀於一旦,包括公司在內,都被處以天價罰款。這個事件說明了解放軍在中國的特殊地位.......
是說中國的軍機與船艦,近年來不斷侵擾台灣周邊海空域,引發緊張情勢。國防部也仿效日本,開始公布每日的解放軍活動航跡圖。不過國防部只作半套,因為只公布解放軍的活動航跡圖,並不容易判斷中國進行這些軍事活動的企圖。剛好中國半官方的「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常常公布美國與其盟邦在台海周海的活動情況......
是說中國多數的朝代,都深受北方邊患所苦,來自大草原的遊牧民族,不時南下襲擾,甚至踏破防線,直接入侵中原地區,威脅政權的穩定。雖然不少皇帝都有心要根除這樣的外敵,但成功的卻很少。這關鍵的原因,在於農業社會的軍事組織、作戰方式與遊牧民族截然不同,雙方在觀念上有很大的差異........
是說北韓近日來不斷挑釁,甚至上升到核武攻擊的威脅,南韓總統尹錫悅因此主動暗示,若情勢持續惡化下去,將不排除發展核武。美國為了阻止南韓走向核武國家,同時加強嚇阻北韓,阻止金正恩蠢動,所以在伊錫悅訪美時,雙方共同發布華盛頓宣言,將加強兩國的軍事合作..........
是說近年來疑美論受到許多討論,特別是台灣內部的親中派,不斷質疑台灣如果遭到攻擊,美國是否會出兵協防。由於目前正值美、中新冷戰的開端,美國正全力鞏固美、台關係,強化台灣防衛能力,因此這樣的疑美論,被視為是親中派蓄意破壞美、台同盟的惡意宣傳,但實情真的是如此嗎?事實上,疑美論的始作俑者就是美國自己...
是說法國總統馬克宏在結束訪中行程後,在專機上接受記者訪問,提到法國不應該盲目追隨美國,也對歐洲是否有能力干涉台海問題,提出了質疑。這番談話引起眾多批評,認為馬克宏為了商業利益,向中國妥協,嚴重破壞了西方國家的團結。雖然法國駐美國大使館與法國政府立刻提出澄清,強調法國對台灣問題的立場並沒有改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身為民主國家的一員,我很肯定這種民主國家的思維很不錯,畢竟多交流才能避免誤解,為什麼美國之前與中國、俄羅斯至少有超過50條直達上層的交流管道,就是因為怕有誤解。本文探討了中國對臺灣的武統問題,討論了中共內部思想以及領導層的影響。並且說明兩岸互動無法阻止武統臺灣,只能讓他暫停。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被中共定調「賴清德與蕭美琴是獨獨配」的民進黨政府,賴清德上任後牽動美中台三方關係。中共從過去反獨促統,轉而優先遏制外部勢力、其次反獨、接續促統。   美國對中政策無論強度或優先順序都排第一順位,而對台政策是置於美中對抗之下,如此態勢很難在短時間內落幕,如果中國期待美國大選是美中關係的契機,恐
Thumbnail
因爲他們使用邏輯來判斷,就是國家利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曉得,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入到了非正常的外交關係裏,這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狀況,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
Thumbnail
  本文在《外交事務》雙月刊出刊後並沒有得到太大的迴響,但內容非常重要,直接點出了拜登政府中共政策的問題與需要怎麼樣的調整,需要有哪些具體的改變才能真正有效的打贏和中共的這場較勁,就好像80年代雷根果斷地放棄尼克森、福特和卡特對蘇聯採行的無用低盪政策,轉向直接對抗蘇聯這個邪惡帝國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金正恩不想打仗,但是中國想要逼他打仗。 由於中國的戰爭策略已經轉變成「要成為最後一個打美國勢力」的新軸心國。因此刺激與支持世界其他地方先對美國勢力,特別是北韓對第一島鏈先開戰恐怕已經成為了中國的目標之一。
Thumbnail
我節錄一下 BBC 的文章 中國指責美國在周六選舉結果後對台灣獨立推動者發送了「極為錯誤的信號」。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選舉結果後向台灣當選總統賴清德發去賀電。 北京指責這一賀電違反了華盛頓只與台灣保持非正式聯繫的承諾。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身為民主國家的一員,我很肯定這種民主國家的思維很不錯,畢竟多交流才能避免誤解,為什麼美國之前與中國、俄羅斯至少有超過50條直達上層的交流管道,就是因為怕有誤解。本文探討了中國對臺灣的武統問題,討論了中共內部思想以及領導層的影響。並且說明兩岸互動無法阻止武統臺灣,只能讓他暫停。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被中共定調「賴清德與蕭美琴是獨獨配」的民進黨政府,賴清德上任後牽動美中台三方關係。中共從過去反獨促統,轉而優先遏制外部勢力、其次反獨、接續促統。   美國對中政策無論強度或優先順序都排第一順位,而對台政策是置於美中對抗之下,如此態勢很難在短時間內落幕,如果中國期待美國大選是美中關係的契機,恐
Thumbnail
因爲他們使用邏輯來判斷,就是國家利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曉得,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入到了非正常的外交關係裏,這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狀況,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
Thumbnail
  本文在《外交事務》雙月刊出刊後並沒有得到太大的迴響,但內容非常重要,直接點出了拜登政府中共政策的問題與需要怎麼樣的調整,需要有哪些具體的改變才能真正有效的打贏和中共的這場較勁,就好像80年代雷根果斷地放棄尼克森、福特和卡特對蘇聯採行的無用低盪政策,轉向直接對抗蘇聯這個邪惡帝國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金正恩不想打仗,但是中國想要逼他打仗。 由於中國的戰爭策略已經轉變成「要成為最後一個打美國勢力」的新軸心國。因此刺激與支持世界其他地方先對美國勢力,特別是北韓對第一島鏈先開戰恐怕已經成為了中國的目標之一。
Thumbnail
我節錄一下 BBC 的文章 中國指責美國在周六選舉結果後對台灣獨立推動者發送了「極為錯誤的信號」。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選舉結果後向台灣當選總統賴清德發去賀電。 北京指責這一賀電違反了華盛頓只與台灣保持非正式聯繫的承諾。 https://www.bbc.com/news/worl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