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的日子, 從開始治療自體免疫力疾病,就是一條不歸路。一般人對這個疾病不了解,包括我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所以我買了書來看,上往看論文。越看越吃驚,原來這個疾病是没有特效藥的,只能與它共存。所以我開始服用類固醇10年,迎來了兩隻腳髖關節壞死換陶瓷關節。為了能够方便復健,我臨時租了飯店式房間2個月。一進大門就有電梯可坐,還有我的機車可停門口方便我載著助行器到醫院復健。要說有什麼不方便的地方,就是不安全感隨時有人可以進我的房間。
等到復健畢業回到家裡,我才曉得住在一個不受打擾的空間是多麼幸福的事。不用擔心隨時有人闖進來,這種安心感原來也不是理所當然的。生病之後一路很痛苦、艱難的過程一言難述。當然也有自尋樂趣的過程。待續......
PS感謝在我行動不方便時幫我撿拖鞋的人,還有沒抓好助行器的寬度不小心撞到店家的招牌。你們的友善我都感受的到。🥰🥰🥰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小時候差點下身癱瘓,我以前跟爸媽出去,回來以後我雙腳就完全動不了就像癱瘓了一樣,我還嚇死了,如果是癱瘓了怎麼辦,好在可能是某些疾病原因導致我的腳不能動,但有去找醫生治療所以我的腳就好了可以走路,我無法想像如果我真下身癱瘓我的日子會怎樣,我應該會先自暴自棄吧。
Thumbnail
一回到家,馬上倒在沙發上動彈不得,接下來急速發生的肌肉痠痛開始攻擊全身。等等!這是哪招啊?我沒聽說化療會有這些副作用啊!
今天去醫院復診. 在2015年仔仔未滿周歲時,得了一場重病. 住了2次醫院,差不多2個星期, 最後醫院斷為腦脊髓炎, 要長期吃藥. 有類固醇等, 第一.二年時,我有準時吃藥, 但後來發覺得, 這樣不行. 於是我堅持運動等方面, 但自行斷藥, 這麼多年沒有後發, 很幸運. 但在這里看醫
Thumbnail
經歷了放療副作用後,我如何與「新的身體」共處生活,包括與放療副作用的共處、口水減少、處理膿鼻涕、肌肉纖維化等問題以及改變的健康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
Thumbnail
在「公主病」的過程中,面對以前從未見過的自己,像是「服藥初期躺在床上整天昏睡、行走時持續疼痛的雙腳、坐姿轉站姿的疼痛、雙手無法支撐自己的身體、上廁所時因為只有蹲式馬桶而跪在地上,用巍巍顫顫的雙手勉強支撐起自己的身體、無法坐在低於膝蓋的椅子上」等,我都知道也接受,但......
在疾病的陪伴下,我發現了一種與生活相處的新方式。他就像一位始終與我同行的朋友,不離不棄。儘管醫生們願意幫助,但無奈無力。每天清晨,我輕柔地活動身體,夜晚則泡腳促進血液流通。這段時間,我與疾病相依相偎,日久生情。誰能預料到這樣的相遇呢?既然已經相逢,我應該好好珍惜這段攜手共行的緣份。 這個故事中的主
Thumbnail
人生無時時刻都在面對,而我們也只能面對
Thumbnail
動機: 其實住院對我來說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高中時我就住過加護病房了,也曾在治療期間服用過毒性強烈的藥物。大學時更是為了測試眼睛的能耐做了各種實驗,發現黑暗是我的天敵後,多次作壓力測試。 比起台大書卷畢業,在投資部門工作,這種普遍被世人承認的成就,我覺得跟病魔相處努力維持日常生活才更加勇敢。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Thumbnail
自從媽媽去年九月中風後,我們就知道會需要漫長的復健之路,當時討論著在中部和我一起住還是會南部她的主場生活,在南部一定需要一位外傭陪伴,不然我們很難放心,可是她仍執意不想請人照顧她,所以先來台中復健,等身體好一點之後就不用麻煩我們了! 在我家待了一個多月,復健至少十二次,針灸六次,目前仍舊需要輔具協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小時候差點下身癱瘓,我以前跟爸媽出去,回來以後我雙腳就完全動不了就像癱瘓了一樣,我還嚇死了,如果是癱瘓了怎麼辦,好在可能是某些疾病原因導致我的腳不能動,但有去找醫生治療所以我的腳就好了可以走路,我無法想像如果我真下身癱瘓我的日子會怎樣,我應該會先自暴自棄吧。
Thumbnail
一回到家,馬上倒在沙發上動彈不得,接下來急速發生的肌肉痠痛開始攻擊全身。等等!這是哪招啊?我沒聽說化療會有這些副作用啊!
今天去醫院復診. 在2015年仔仔未滿周歲時,得了一場重病. 住了2次醫院,差不多2個星期, 最後醫院斷為腦脊髓炎, 要長期吃藥. 有類固醇等, 第一.二年時,我有準時吃藥, 但後來發覺得, 這樣不行. 於是我堅持運動等方面, 但自行斷藥, 這麼多年沒有後發, 很幸運. 但在這里看醫
Thumbnail
經歷了放療副作用後,我如何與「新的身體」共處生活,包括與放療副作用的共處、口水減少、處理膿鼻涕、肌肉纖維化等問題以及改變的健康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
Thumbnail
在「公主病」的過程中,面對以前從未見過的自己,像是「服藥初期躺在床上整天昏睡、行走時持續疼痛的雙腳、坐姿轉站姿的疼痛、雙手無法支撐自己的身體、上廁所時因為只有蹲式馬桶而跪在地上,用巍巍顫顫的雙手勉強支撐起自己的身體、無法坐在低於膝蓋的椅子上」等,我都知道也接受,但......
在疾病的陪伴下,我發現了一種與生活相處的新方式。他就像一位始終與我同行的朋友,不離不棄。儘管醫生們願意幫助,但無奈無力。每天清晨,我輕柔地活動身體,夜晚則泡腳促進血液流通。這段時間,我與疾病相依相偎,日久生情。誰能預料到這樣的相遇呢?既然已經相逢,我應該好好珍惜這段攜手共行的緣份。 這個故事中的主
Thumbnail
人生無時時刻都在面對,而我們也只能面對
Thumbnail
動機: 其實住院對我來說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高中時我就住過加護病房了,也曾在治療期間服用過毒性強烈的藥物。大學時更是為了測試眼睛的能耐做了各種實驗,發現黑暗是我的天敵後,多次作壓力測試。 比起台大書卷畢業,在投資部門工作,這種普遍被世人承認的成就,我覺得跟病魔相處努力維持日常生活才更加勇敢。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Thumbnail
自從媽媽去年九月中風後,我們就知道會需要漫長的復健之路,當時討論著在中部和我一起住還是會南部她的主場生活,在南部一定需要一位外傭陪伴,不然我們很難放心,可是她仍執意不想請人照顧她,所以先來台中復健,等身體好一點之後就不用麻煩我們了! 在我家待了一個多月,復健至少十二次,針灸六次,目前仍舊需要輔具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