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6/2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去看了高重黎個展「生活決定意識」。
看到「唯有贏得我們自己的影像機器才能贖回我們的歷史與未來」這種理念所貫穿的作品群成為一大票觀眾拿著「自己的影像機器」生產自拍影像時的背板,似乎比直面作品感受到的震撼還強烈。這才是現下每天無時不刻貼著皮膚的地獄。
看著看著驚覺自己的小說底部,似乎流動著對於攝影的憎恨。或者更精準地說,對於「脊髓反射式地生產(偽)證據影像以使『生活』顯靈」攝影派的憎恨。恨他們的壯大令「看到」和「看進去」之間的鴻溝大大加深,作品的理念和溝通意圖因而顯得向某種可笑的心靈穢物。在這種「盡情獵殺但不去食用」的影像生產/消費型態中,成為獵物的創作者要如何不發瘋?要如何感受到持續下去的意義?這些疑惑成為我現在這個中篇的起源。
avatar-img
8會員
184內容數
存字用:短篇小說集介紹試讀、日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的其他內容
回到記事,忘了那些一時的自以為洞察。 下午介紹了J的畫,稍晚售出。然後只有零星看展的人,舊書和周邊都賣得差不多了。 突然看到劉暐的死訊,下樓問啟光,他說他禮拜五就知道事情不妙了。很沒有真實感。 校對即將出版的KZ的漫畫、寫江記的《離騷幻覺》介紹文跟拍照就花了一整天,不滿自己的效率。 晚上一車有表演,
猜疑或不安,都是社交願望的變形。甚至冷漠也是一種變形的極致。 所以遁入孤僻之中不是對願望的拒絕行動,活成聊天AI才是。 讓語言成為稻草人的相反。讓對話成為沒有任何敘事堆疊的迴圈。 在交流的表面掏空深入交流的可能,是真正的褻瀆。 永續的恨。
聽YL談話有感:在這個豆大的地方,有志探索某領域邊界的人,一開始可能會被「獨自前進」或「有夥伴同行」的條件分隔開,不過最後都會在時間的推動下,於「再也無話可說」會合。 絕望的完成體是不會振動空氣的。
久違地開始翻文字書,而且是英翻中。本來以為自己估的時間鬆到可以偷一些平日顧店時間寫小說,甚至趕出來小誌市集首賣,結果嚴重估算錯誤——出版社給的pdf檔,一頁其實是一個跨頁,所以177頁實際上是354頁,我卻拿177頁去估工作天數。原本的鬆全數消失,變成可能會遲交10天,蠢到家。 任何事都是有盡頭的,
朱銘過世,疑似久病自殺。 很久以前,思路相當不文組的ㄕ好像說過他完全不能理解為何有人會想自殺,問我能不能解釋,我說當你陷入幾乎無時不刻都只能接受到負面刺激的窘境時,最後只能按下停止鍵。 運氣不好的話,那就是年老會帶你去的地方。 運氣更不好的話,就是麥可‧漢內克《愛‧慕》那顆枕頭吧。 不想碰運氣的人過
和Y聊完,發現他為了創作試圖敞開自己,成為可視的「創作的根莖」,和我是截然相反的。我現在只能指望創作成為一個我所有不能說的話易容潛逃的出口,它們只有這一個離開我的機會。 我差不多回到少年時代那個情感基礎設定為懷疑和仇視的狀態了。我其實沒有太多時間寫,但它們可以使我成為一支永遠停留在弦上的箭。 那我至
回到記事,忘了那些一時的自以為洞察。 下午介紹了J的畫,稍晚售出。然後只有零星看展的人,舊書和周邊都賣得差不多了。 突然看到劉暐的死訊,下樓問啟光,他說他禮拜五就知道事情不妙了。很沒有真實感。 校對即將出版的KZ的漫畫、寫江記的《離騷幻覺》介紹文跟拍照就花了一整天,不滿自己的效率。 晚上一車有表演,
猜疑或不安,都是社交願望的變形。甚至冷漠也是一種變形的極致。 所以遁入孤僻之中不是對願望的拒絕行動,活成聊天AI才是。 讓語言成為稻草人的相反。讓對話成為沒有任何敘事堆疊的迴圈。 在交流的表面掏空深入交流的可能,是真正的褻瀆。 永續的恨。
聽YL談話有感:在這個豆大的地方,有志探索某領域邊界的人,一開始可能會被「獨自前進」或「有夥伴同行」的條件分隔開,不過最後都會在時間的推動下,於「再也無話可說」會合。 絕望的完成體是不會振動空氣的。
久違地開始翻文字書,而且是英翻中。本來以為自己估的時間鬆到可以偷一些平日顧店時間寫小說,甚至趕出來小誌市集首賣,結果嚴重估算錯誤——出版社給的pdf檔,一頁其實是一個跨頁,所以177頁實際上是354頁,我卻拿177頁去估工作天數。原本的鬆全數消失,變成可能會遲交10天,蠢到家。 任何事都是有盡頭的,
朱銘過世,疑似久病自殺。 很久以前,思路相當不文組的ㄕ好像說過他完全不能理解為何有人會想自殺,問我能不能解釋,我說當你陷入幾乎無時不刻都只能接受到負面刺激的窘境時,最後只能按下停止鍵。 運氣不好的話,那就是年老會帶你去的地方。 運氣更不好的話,就是麥可‧漢內克《愛‧慕》那顆枕頭吧。 不想碰運氣的人過
和Y聊完,發現他為了創作試圖敞開自己,成為可視的「創作的根莖」,和我是截然相反的。我現在只能指望創作成為一個我所有不能說的話易容潛逃的出口,它們只有這一個離開我的機會。 我差不多回到少年時代那個情感基礎設定為懷疑和仇視的狀態了。我其實沒有太多時間寫,但它們可以使我成為一支永遠停留在弦上的箭。 那我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影像氾濫的數位時代,如何將日常記錄轉化為藝術創作。展覽試圖挖掘這些隨手拍攝或記錄的影像背後的故事,展現個人經歷和主觀視角的價值。 每個人都可以隨手紀錄,然後彙整成自己專屬的攝影展。一件充滿故事,述說自己的,就算是截圖,或是工作上在白板上畫的內容,一切都是因為有意義而被記錄下來。至於光雕或是影像,
Thumbnail
攝影師江國團在最近的攝影展中展示了將壓克力顏料與攝影作品結合的創作,引起了觀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這種創作方式增強了作品的視覺效果,展現出更自然的質感和獨特的筆觸。將手繪與照片完美結合,將本身最愛的兩件事情-繪畫和攝影,結合在一個作品當中。
Thumbnail
我想拍攝模特卸下社會角色的一面。 被攝者說,他以為自己沒有包袱,但只要面對鏡頭依然不自在,即便對我和環境無太多戒備。 我們異口同聲說出濱口龍介<在鏡頭前表演>中提到的「無窮盡的未來凝視」 拍攝結束。 閒談間,他說被拍時,自己被鏡頭單方面的觀看,直到我說:「把鏡頭當成岩洞中那隻沉穩的青蛙。
Thumbnail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當藝術家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對話、開展多元議題反思,觀者該如何理解? 不得不說,藝術家鏡像中的自我身影,某些作品令人感到詭異、毛骨悚然,有種超現實感。 再加上還有18禁作品,與其說是攝影展,反倒像是行為藝術展。 滿滿迷濛詭異氣息的展覽……
Thumbnail
喜歡藝文作品,也有陣子常自己創作。透過它們,我看見、共感、抒發那些屬於人類幽微或者深埋的情感。 某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對於陰影或隨之引發的情緒上癮了。
專業攝影師會什麼?從使用DSLR,後製,時間,地點,都可能讓自己的照片,在每年的上百上千萬中的照片中,讓自己脫穎而出。 那麼能夠變成錢的照片是哪些呢?華人中間最愛說的,什麼什麼東西,能夠吃嗎。就會發現,亞洲一帶對於藝術,就是個只能看的東西。我說“看”,不是“欣賞”哦。 怎麼“不完美”,成為驅動歷
Thumbnail
飯澤耕太郎所著《私寫真論》彙集了日本數個攝影家的「私寫真」觀點,並且深入探討何謂「私寫真」,在書的最後「為了將私我遺忘」提到:當一個人忘記「私我」的時候,便能完全浸透於這個世界」。寫這篇文一部分也是看了該書以及《決鬥寫真論》的小小感想,讓我更加確信,攝影與世界的連結是重要的。 街頭
今年學了短影音,嘗試著在拍片。 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要拍什麼,但還是勉強擠出一些跟「催眠」比較有關聯的文案去拍。拍一拍,覺得好破碎、不連貫,好像為了拍而拍。索性我就不拍了(好任性!)。不是,應該是說,先不急著帶著目的去拍,先拍自己喜歡的。 於是我發了一些探店的紀錄,因為那是我生活上很自然就會做
Thumbnail
昨晚在YouTube看到一部紀錄片「如此打工30年」,11分鐘的影片,沒有主持人,沒有旁白,掌鏡人靜靜的跟拍著中國農工搶工的一天。作者反思自己對於大陸人的偏見,從家族的故事到親身的遭遇,發覺自己其實和那些所謂的不好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人本來就是相同的。
Thumbnail
在創作這件事情上,由於自己是絕對存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影像氾濫的數位時代,如何將日常記錄轉化為藝術創作。展覽試圖挖掘這些隨手拍攝或記錄的影像背後的故事,展現個人經歷和主觀視角的價值。 每個人都可以隨手紀錄,然後彙整成自己專屬的攝影展。一件充滿故事,述說自己的,就算是截圖,或是工作上在白板上畫的內容,一切都是因為有意義而被記錄下來。至於光雕或是影像,
Thumbnail
攝影師江國團在最近的攝影展中展示了將壓克力顏料與攝影作品結合的創作,引起了觀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這種創作方式增強了作品的視覺效果,展現出更自然的質感和獨特的筆觸。將手繪與照片完美結合,將本身最愛的兩件事情-繪畫和攝影,結合在一個作品當中。
Thumbnail
我想拍攝模特卸下社會角色的一面。 被攝者說,他以為自己沒有包袱,但只要面對鏡頭依然不自在,即便對我和環境無太多戒備。 我們異口同聲說出濱口龍介<在鏡頭前表演>中提到的「無窮盡的未來凝視」 拍攝結束。 閒談間,他說被拍時,自己被鏡頭單方面的觀看,直到我說:「把鏡頭當成岩洞中那隻沉穩的青蛙。
Thumbnail
【反身顯影:多重鏡像中的自我身影】 當藝術家透過自我與他者的對話、開展多元議題反思,觀者該如何理解? 不得不說,藝術家鏡像中的自我身影,某些作品令人感到詭異、毛骨悚然,有種超現實感。 再加上還有18禁作品,與其說是攝影展,反倒像是行為藝術展。 滿滿迷濛詭異氣息的展覽……
Thumbnail
喜歡藝文作品,也有陣子常自己創作。透過它們,我看見、共感、抒發那些屬於人類幽微或者深埋的情感。 某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對於陰影或隨之引發的情緒上癮了。
專業攝影師會什麼?從使用DSLR,後製,時間,地點,都可能讓自己的照片,在每年的上百上千萬中的照片中,讓自己脫穎而出。 那麼能夠變成錢的照片是哪些呢?華人中間最愛說的,什麼什麼東西,能夠吃嗎。就會發現,亞洲一帶對於藝術,就是個只能看的東西。我說“看”,不是“欣賞”哦。 怎麼“不完美”,成為驅動歷
Thumbnail
飯澤耕太郎所著《私寫真論》彙集了日本數個攝影家的「私寫真」觀點,並且深入探討何謂「私寫真」,在書的最後「為了將私我遺忘」提到:當一個人忘記「私我」的時候,便能完全浸透於這個世界」。寫這篇文一部分也是看了該書以及《決鬥寫真論》的小小感想,讓我更加確信,攝影與世界的連結是重要的。 街頭
今年學了短影音,嘗試著在拍片。 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要拍什麼,但還是勉強擠出一些跟「催眠」比較有關聯的文案去拍。拍一拍,覺得好破碎、不連貫,好像為了拍而拍。索性我就不拍了(好任性!)。不是,應該是說,先不急著帶著目的去拍,先拍自己喜歡的。 於是我發了一些探店的紀錄,因為那是我生活上很自然就會做
Thumbnail
昨晚在YouTube看到一部紀錄片「如此打工30年」,11分鐘的影片,沒有主持人,沒有旁白,掌鏡人靜靜的跟拍著中國農工搶工的一天。作者反思自己對於大陸人的偏見,從家族的故事到親身的遭遇,發覺自己其實和那些所謂的不好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人本來就是相同的。
Thumbnail
在創作這件事情上,由於自己是絕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