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的《蜘蛛人:新宇宙》動畫裡有許多街頭塗鴉文化的元素,近期恰逢續集《蜘蛛人:穿越新宇宙》上映,釀電影規劃了系列文章來介紹蜘蛛人相關電影,也趁這個機會專訪塗鴉藝術家兼
Mess-age 工作室(註)的主理人
Faso,和我們一起聊聊這部無與倫比的動畫電影和裡頭的塗鴉藝術。
Q1:能否先和我們介紹 Mess-Age 塗鴉工作室和你自己?最一開始接觸塗鴉和創立工作室的契機為何?
開始接觸塗鴉是因為 MC HOTDOG 的 EP 封面,從那時開始對塗鴉產生興趣。後來與夥伴們共同經營 Mess-age,希望我們居住的城市中,可以有個讓塗鴉及其他類型的街頭文化創作者能夠聚集的地方,就像我們小時候也常去一些前輩的店一樣,這對一個城市的塗鴉風氣多少是有幫助的。
Q2:如果要和一個完全不了解的人說明塗鴉文化,你會如何介紹?
塗鴉文化最早的一股能量,就是把自己的名字寫在公共場所的一場遊戲!要說在玩什麼,我想就是「讓自己的名字被看見」吧。
它也延伸出各式各樣相當有魅力的美學,這些字體的變化或是媒材、配色等,在塗鴉歷史五十多年來演化成各式各樣的藝術形式,像是大型壁畫、平面設計、動畫、刺青、玩具⋯⋯等。
不過對我而言塗鴉有趣的地方還是它的「運動性」,無論作為一個在城市中欣賞塗鴉的人,或是自己深入其中到屋頂上或是水溝旁創作,這些過程都非常有趣。
美國郵政貼紙的文化也是因為易於索取,並且不用花錢購買。像這樣使用現成物和就地取材創作的精神,在台灣最類似的就是郵局的包裹貼紙,與國外塗鴉人交流的時候如果給對方台灣的郵政貼紙,他們通常都會很開心。
Q4:《蜘蛛人:新宇宙》的開場,Miles 的塗鴉本上貼著各式手繪貼紙,其中有許多街頭塗鴉常見的「泡泡字」,具有相當明顯的個人風格。身為一位塗鴉藝術家,Faso 會如何看待 Miles 的泡泡字塗鴉呢?
酷!有風格與辨識度,在配色上也將字體突顯出來,呼應到塗鴉就是一個讓自己名字被看見的遊戲!
Q5:《蜘蛛人:新宇宙》中, Miles 和叔叔 Aarron 首次對話的那場戲,以及最終戰役結束後和父親透過手機對話的戲中,都出現過和塗鴉有關的特殊用語,像是「throw-ups」和「tags」,除此之外,能否介紹幾個其他塗鴉人熟悉的相關用語呢?這些用語又各自代表什麼含義?
這邊略提幾個比較有趣或常用到的術語:
- Writer:塗鴉人的自稱。起初,塗鴉人並不以藝術家自居,而是自稱寫字的人,台灣也由此翻譯為「寫手」。
- Getting up:一個塗鴉人或是團體,在城市中崛起並且數量眾多。
- All City:超越 up 的稱號,意味在這個城市到處都可以看見這個塗鴉人或團體的名字。
- Spot:塗鴉的地點。地點的選擇是遊戲中重要的一環,代表完成這個作品之後被看見的頻率、作品與環境結合的契合度,每個塗鴉人或團隊選擇的 Spot 走向,也大大顯露了他們的個性。
- Bombing:在公共場所留下自己的塗鴉。
- Blackbook:也叫做 piecebook,是塗鴉人的草圖本,除了有很多草稿、靈感來源之外,遇到其他 wrtier 也會邀請對方在本子留下作品。
- PIECE:Masterpiece 的縮寫,意指傑作、完整並要花時間的作品。
- King/Kween:對塗鴉遊戲中真正表現傑出或有貢獻的玩家之尊稱,可能是因為風格太強烈,或是開發了很多 Spot,塗鴉到處都是(All City)等等,這個稱號不會因為你塗鴉比賽拿冠軍就可以被稱為 Kween/King,而是真正在街頭創作的塗鴉人。
Q6:瀏覽 Faso 的 IG 帳號,會發現你的作品有一種特定的風格存在,想請問這是屬於塗鴉的某種表現技巧嗎?而 Miles 在廢棄地鐵中完成的「no expectations」畫作,是相同或類似的表現手法嗎?又,Faso 如何看待 Miles 的塗鴉作品呢?
我的作品被很多的塗鴉創作者影響,要歸類的話應該算滿遵循傳統的塗鴉字體結構再加上自己的個性吧。Miles 這張創作使用了他的獨特筆跡去延伸一整張作品,再加上高對比的配色以及立體感,如果他在城市中留下很多類似的風格,那應該很快就會被注意到。
Q7:現代人憑藉網路的發達,資訊傳播快速且便捷。在這樣的情況下,風格必然會建立在不同的塗鴉寫手身上。想知道塗鴉文化是否會因地區上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以電影來說,是否有所謂的「Brooklyn style」存在?
雖然沒有很深入地去了解 Brooklyn style,但塗鴉確實有地域上的差異,依據我自己研究書籍、實地造訪不同國家與城市的塗鴉,以及聽資深前輩們敘述的經驗,都證實了這一點。
塗鴉會因為當地的城市景觀、風土民情,或是當地塗鴉團隊的風氣而製造出不同的風格,尤其在網路時代前,大家看塗鴉的管道只有自己的城市,地域性甚至強烈到光看某些字體的風格,就可以猜到他是來自哪個地區或城市。
現在網路資訊發達,大家可以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不同的風格,新生代塗鴉人很有可能不是被當地的塗鴉環境影響,而是看了某些社群的流行趨勢。網路的發達也對風格的融合產生很大的啟發性(雖然有時也造成了風格抄襲的問題)。
不過前面講到的地域差異還是存在的,光是台灣,北中南在路上看得到的塗鴉風格我認為就有所不同,塗鴉跟環境的關係還是十分重要。
Q8:現下的塗鴉融合了圖像和文字,扮演傳遞「訊息」非常重要的一環,猜測這或許也是 Mess-age 工作室名稱的精神所在。以時下的網路訊息現象來看,社群軟體上逐漸被廣為使用的「數字替換英文字」手法,如 A 換成 4、E 換成 3 等⋯⋯似乎和近年塗鴉文化的興起和推廣有所相關──將文字圖像化後再轉換成數字輸出──像是一種繼承了塗鴉思維後的產物。不知道 Faso 對於這樣的訊息現象,或者說受塗鴉影響而產生變化、延伸的其他日常,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這個網路現象沒有考據是否來自塗鴉,但確實塗鴉人有做過類似的文字替換手法。我認為網路社群文化受塗鴉文化最大的影響,是 Facebook 的「塗鴉牆」,這件事和塗鴉文化把自己的訊息/風格放在牆上,並且引發後續效應,或是有人可以來互動留言如出一轍,只是不用到戶外跟冒險啦!
註:Mess-age Taiwan 始於 2016 年,致力於分享塗鴉文章和資訊,成為城市中的 Writers Bench,並販售塗鴉用具和藝術家商品,分別於 2019、2021 在高雄和台北營運實體店面。除商品販售外,2016 年至今定期舉辦塗鴉文化的推廣活動和店內展覽。團隊與台灣 Hip Hop 圈有很好的連結,團隊成員和合作夥伴除了街舞舞者、塗鴉寫手之外,也有絹印服務、攝影師、剪接師、平面設計師、樂手、DJ、Beatmaker 等。
曾與公視影集
《四樓的天堂》、Nike、簡單生活節、Dickies、Tekeite House、Red bull 等合作過,並在台灣各地、中國、澳洲、印尼、泰國、馬來西亞都有留下創作足跡。盼能以台灣塗鴉文化為出發,與世界各地連結。
採訪:satur9ay&ioauue
整理:ioauue
全文照片提供:Faso、IMDb
首圖:Mess-Age Taiwan 官網
責任編輯:張硯拓
核稿編輯:黃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