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沒有我時,我是誰》_2023070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無我」並不是指失去一切,
相反的,我們將由其中獲益甚多...
那瀾陀菩提佛學研習課程-系列一:佛法入門(下)
◆透過分析而逐漸消弭固著觀點的程度有多少,對實相的確信就增加多少。_p.24
◇如果未把精要的佛法觀念用在我們根深柢固的信念習性上,而只是停留在表淺的理智層次,那麼,這些法教就只會是文字,而不會對自己實際的生命經驗產生任何深刻的衝擊。_p.27
◆佛法的目的是帶領行者徹底超越緣起的輪迴..._p.28
◇佛陀法教所說的「行持」與其他宗門的差別,就在於「遠離二邊」。_p.28
◆四法印的重點,在於心的運作與本性。代表了佛教的根本見地,而那是所有佛教傳統的共同基礎,概述了相對實相(世俗諦)與究竟實相(勝義諦)的精要。_p.30
◇毫無任何一物是獨立存在(亦即空性),這就是一切事物的究竟本性,這就是思維微細無常的根本目的。_p.33
無常不發生在過去,也不發生在未來,無常永遠發生在當下時刻。看看當下時刻,我們可以研究它何時生起、從何處生起、如何生起、是什麼、會駐留多久、何時止滅、如何止滅、去到何處。_p.33
◇無常不僅代表結束,也意味著每個剎那都具有讓新事物生起的潛能。_p.35
—以上摘錄自《沒有我時我是誰》竹慶本樂仁波切 著

當我們因緣分而歡聚,
卻忘了"有聚終有散"。
恐懼,
不會讓離別遠去,
卻會讓人痛苦。
無常,在人間
幾乎成了離別、意外與死亡的代名詞。
無常,何其無辜
事實上,若非無常一切終將無希望。
因為無常,一切才有可能。
心生,種種法生。
佛法,
賜予我的是無窮盡積極力,而非消極。
願一切有情,
皆能善觀無常法,得大無畏。
.
.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109內容數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o.度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世界,佛陀看到的世界到底有甚麼不同? 以他的智慧之眼來看,世界是真實?還是想像?
培養敏銳清明的覺性,如此我們便能如實看清自心與事物的本來面貌。
..20221001 , 回想起, 多年前相遇的多多一段文, 聽著, 黃小琥的"沒那麼簡單", 突然有了想要分享的心情...
一般所謂的魔鬼, 就是我們心中的煩惱...
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世界,佛陀看到的世界到底有甚麼不同? 以他的智慧之眼來看,世界是真實?還是想像?
培養敏銳清明的覺性,如此我們便能如實看清自心與事物的本來面貌。
..20221001 , 回想起, 多年前相遇的多多一段文, 聽著, 黃小琥的"沒那麼簡單", 突然有了想要分享的心情...
一般所謂的魔鬼, 就是我們心中的煩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佛法中對人生的四個重要概念:無常、苦、空、無我。這些概念教導我們如何理解生命的意義,並引導我們從執著中解脫。無常提醒我們一切都在變化,苦揭示了人生命中的痛苦,空說明瞭事物的無自性,而無我則使我們明白執著的自我是虛幻的。透過修行,我們可以提升修養,找到內心的真正幸福,最終達到涅槃的境界。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導讀: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是故佛說一切法,諸法如義,法性無生,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本無一切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導讀: 【何以故?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承上,佛陀略說法要,菩薩行者應遠離四相,通達「人我無」,以行菩薩乘,而後隨說即泯,實無有法,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佛教在创立时既讲无我论又讲轮回说,在同时论证两者时实际上存在着矛盾或困难。但无我论和轮回说对佛教都很重要。为解决这个矛盾及论证上的困难,佛教在发展中提出了种种概念或说法来化解这一问题。
Thumbnail
「無我」與「輪迴」兩項概念之間,的確存在著某種衝突性,是以歷代的佛教思想家,無不對「無我的輪迴」一再進行詮釋。基本上,「無我」是解脫者所已證悟且要令末悟凡夫也能理解的「真實」,而「輪迴」是印度統傳下的一種世界觀,它告訴我們的是世間眾生生死流傳的「事實」,也提供了善惡有報的道德保證。
Thumbnail
說「諸法無我」,沒有一個常住不變易的「我」,或具有主宰性的「我」在生死輪迴,然而在善惡業報的因果不昧當中,不免隱藏著有一個相續且同一性的我在受果報的問題,這是否與「無我」說相違?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佛法中對人生的四個重要概念:無常、苦、空、無我。這些概念教導我們如何理解生命的意義,並引導我們從執著中解脫。無常提醒我們一切都在變化,苦揭示了人生命中的痛苦,空說明瞭事物的無自性,而無我則使我們明白執著的自我是虛幻的。透過修行,我們可以提升修養,找到內心的真正幸福,最終達到涅槃的境界。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導讀: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是故佛說一切法,諸法如義,法性無生,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本無一切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導讀: 【何以故?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承上,佛陀略說法要,菩薩行者應遠離四相,通達「人我無」,以行菩薩乘,而後隨說即泯,實無有法,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導讀:【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前半段經文闡述「緣起性空」的義理,世俗諦緣生,救度諸眾生,勝義諦性空,實無
Thumbnail
佛教在创立时既讲无我论又讲轮回说,在同时论证两者时实际上存在着矛盾或困难。但无我论和轮回说对佛教都很重要。为解决这个矛盾及论证上的困难,佛教在发展中提出了种种概念或说法来化解这一问题。
Thumbnail
「無我」與「輪迴」兩項概念之間,的確存在著某種衝突性,是以歷代的佛教思想家,無不對「無我的輪迴」一再進行詮釋。基本上,「無我」是解脫者所已證悟且要令末悟凡夫也能理解的「真實」,而「輪迴」是印度統傳下的一種世界觀,它告訴我們的是世間眾生生死流傳的「事實」,也提供了善惡有報的道德保證。
Thumbnail
說「諸法無我」,沒有一個常住不變易的「我」,或具有主宰性的「我」在生死輪迴,然而在善惡業報的因果不昧當中,不免隱藏著有一個相續且同一性的我在受果報的問題,這是否與「無我」說相違?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