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沒有我時,我是誰》_2023021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培養敏銳清明的覺性,如此我們便能如實看清自心與事物的本來面貌。_p.17

◇思維或分析式禪修就是培養這個洞見的方式,...引導我們得到無疑的確信。_p.17

◆疑惑和問題的解決之道,不能光靠盲信或人云亦云,而是要以「正念覺察」和禪修,檢視自身的經歷,從而得到確信。_p.18

◇想要正確理解和運用佛陀的法教,佛陀建議我們學習「四依法」:
一、依法,不依人
二、對於法教,要依義,不依語
三、對於意義,要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四、對於了義法,要依智,不依識。_p.20

◆分析式禪修的主要目的,並非只是要對事物的真實狀態產生越來越清晰的領悟,更要穩固這些領悟,使它更深刻地內化到自己生命中。換句話說,這種禪修就是將法教從腦袋(理智)帶到內心的方法。_p.23


—以上摘錄自《沒有我時我是誰》竹慶本樂仁波切 著



甚麼是'修行'?
我,想了好久好久...

普遍來說,
所謂的修行
是指"修正自己"的這個行為。

或許是禪修
或許是冥想
或許是吃齋
或許是念佛
或許是無止盡地尋找真理
也可能只是一種堅持...

想了那麼久之後
我想,對我而言
修行就是
"找到讓一切人都幸福的方法"
並且為此
願意付出生生世世


-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跟著覺性走
10會員
121內容數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跟著覺性走的其他內容
2023/09/25
生命最終能夠留下或帶走的,可能不是你目前所努力的~
Thumbnail
2023/09/25
生命最終能夠留下或帶走的,可能不是你目前所努力的~
Thumbnail
2023/09/19
瑜伽是對待習性最好的方法
Thumbnail
2023/09/19
瑜伽是對待習性最好的方法
Thumbnail
2023/09/01
你見或不見我,我就在那裏,不悲不喜...
Thumbnail
2023/09/01
你見或不見我,我就在那裏,不悲不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無我」並不是指失去一切, 相反的,我們將由其中獲益甚多...
Thumbnail
「無我」並不是指失去一切, 相反的,我們將由其中獲益甚多...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 ◇◇ ◆ ◇◇ ◆◇◇ 1.最主要還是要靠自己修,自性自渡,幫他唸經只是助緣,決定權在他自己。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修行各人了。 2. 人要修行,心性才會光明,才會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 ◇◇ ◆ ◇◇ ◆◇◇ 1.最主要還是要靠自己修,自性自渡,幫他唸經只是助緣,決定權在他自己。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修行各人了。 2. 人要修行,心性才會光明,才會
Thumbnail
培養敏銳清明的覺性,如此我們便能如實看清自心與事物的本來面貌。
Thumbnail
培養敏銳清明的覺性,如此我們便能如實看清自心與事物的本來面貌。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心,是個常變化的東西;身,也是變遷不定的。 它們同樣都是無常,都是痛苦的來源,都是「無我」。 這就是佛陀所指出的:身和心既不是眾生,也不是個人,也不是自我、靈魂、我們、他們。它們僅僅是元素——地、水、火、風,四大元素而已! 願你們永遠記得這些教法! 祝福你們健康快樂!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心,是個常變化的東西;身,也是變遷不定的。 它們同樣都是無常,都是痛苦的來源,都是「無我」。 這就是佛陀所指出的:身和心既不是眾生,也不是個人,也不是自我、靈魂、我們、他們。它們僅僅是元素——地、水、火、風,四大元素而已! 願你們永遠記得這些教法! 祝福你們健康快樂!
Thumbnail
有人說學佛是為了成佛,學道是為了得道, 但這樣不就是目的性的去所向,而不是順其自然的變化。
Thumbnail
有人說學佛是為了成佛,學道是為了得道, 但這樣不就是目的性的去所向,而不是順其自然的變化。
Thumbnail
如性法師 四聖諦(一) 2019 臺灣 筆記
Thumbnail
如性法師 四聖諦(一) 2019 臺灣 筆記
Thumbnail
以佛教的觀點,這個所謂的「我」以至世間的一切歸根究柢都是「因緣所生」,這表示個人對意義和自我實現的追求,是無法離開全人類、社會和自然的改善而獲得的。這就是「人間」的人本主義,也是體認「淨土就在人間」的一種表述。
Thumbnail
以佛教的觀點,這個所謂的「我」以至世間的一切歸根究柢都是「因緣所生」,這表示個人對意義和自我實現的追求,是無法離開全人類、社會和自然的改善而獲得的。這就是「人間」的人本主義,也是體認「淨土就在人間」的一種表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