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的一天,你的時間花在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我想聊的主題是Z世代的時間。但不分世代,每人一天擁有24小時,能妥善的時間分配,就能獲得更高的生活品質。

特別聚焦在Z世代,這群生於1996~2012年的數位原住民,是因為手機,對年輕世代影響最大。

我的爺爺奶奶,透過收音機、電視認識世界。上世紀末網路開始普及,我的父母輩,成年後用電腦、手機取得資訊,他們屬於數位移民。而Z世代,從小接觸手機,是數位原住民,理應資訊的掌握度更高。

身為Z世代的前段,為了更了解身處的群體,閱讀了書籍,Z世代經濟,搭配個人觀察與過去經驗,試著描繪出Z世代的輪廓。

我們先來看看24歲的Z,一天的生活紀事。

今天是Z工作滿一年的日子,一早7點,鬧鐘響了。Z睜開眼,解鎖手機螢幕,算了兩次加減法數學,才成功關掉鬧鐘,起床刷牙。

通勤的路上,Z用spotify聽著百靈果的podcast,但聽了五分鐘,沒聽到時事,都是凱莉在聊天。

Z轉聽財報狗的股市頻道,今天主題是AI伺服器,Z很早就自學投資,希望能早日財富自由。

在進公司前,Z在附近7-11買了早餐,用的是line pay結帳,刷了載具。

今天上班沒多久,同事們就開始討論起昨天IG發的限動,還有最近結束的拳上,小哥哥艾里v.s孫生。

沒想到大家這麼嗜血,Z心裡想著。

叮咚,line跳出一則訊息,是Z大學的朋友大偉。最近過得如何,我下個月要來台灣,一起吃個飯嗎?

Z朋友不多,看到大偉邀約,他快速的回覆ok,關了line。

又跳出一則訊息,是Z的媽買的蝦皮商品到貨了,要Z有空忙拿。

不急,Z決定晚點再回覆。

他現在腦子想的是,下午要怎麼請假,因為幾天前,Z在accupas上報名了一個講座。

Z不想整日對著電腦瞎耗,這對他未來的人生沒有幫助。

Z走到主管旁邊。

下午要請假嗎?是主管先開了口。Z尷尬的笑著點頭,沒想到Z跟主管心有靈犀,事情這麼順利。

中午,Z跟同事一起吃了Foodpanda訂的炒飯,然後離開了公司。

下午的講座很精彩,Z喜歡講者環遊世界的故事,他重新覆盤自己的生涯規畫,然後和鄰座的人交換了心得。

講座結束後,無聊的Z滑了一下臉書。雖然有人說臉書是老人用的,但裡面有很多優質的粉專內容,Z自己就追蹤了十幾個。

資訊量實在太大了。

看完臉書的Z有點矇,大腦當機。Z打開threads,發了一篇廢文。

晚上,Z沒有約朋友,隨意找了間店用了餐。

他注意到,食堂內吃飯的人都戴著耳機,眼睛盯著各自的螢幕,有的打手游,有看韓綜也有陸劇美劇。

Z現在只想讓眼睛好好休息,於是低頭默默吃飯。

回到家,Z不打算看IG,上面各種軍備競賽,朋友圈曬著各種輝煌成就,少看一點心裡比較平衡。

Z打開了tiktok,只見手機螢幕上出現一個光頭,正講解一支爆紅搞笑短片,疲倦的Z嘴角慢慢上揚。

接著重頭戲來了,光頭唸出評論區上的神回覆,配上罐頭笑聲,Z不禁一陣爆笑。

不知不覺,過了一個小時。

晚上11點,Z關掉了tiktok,打開了discord,想找個朋友聊個天。

但沒有好友上線,於是Z決定保留體力,早點休息,結束了一天。

上面是看得見的行程,更多Z世代的瑣碎時間,是被手機訊息淹沒

失焦,是Z世代的共同敵人。當所有的訊息提供者,都企圖搶佔注意力,如何維持專注力,成了必修課題。

我自己有一個方法,用來保持專注力,只有一條規則。

重要卻不緊急的事請一早先做

重要卻不緊急的事請一早先做

重要卻不緊急的事請一早先做

人一天的專注力有限,剛醒來時,大腦還沒受外界訊息干擾,注意力最容易集中,適合做輸入或輸出。

時間就像空瓶,要先放入大石塊,作為基底,其他的行程就是細沙,填充剩餘的空間。

為什麼,不是先做重要又緊急的事呢?

因為一般人,重要又緊急的事少之又少。許多緊急重要的事,往往是從重要卻不急迫的事轉變而成,因此,請優先做,重要卻不緊急的事。

祝福所有人,都能成為時間的主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沙瓦的沙龍
12會員
15內容數
沙瓦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2/27
今天,我突然翻起一則二月初收到的訊息, 來自一位五年前認識的Toastmaster 你有空來參加一個訪談嗎? 是關於航空主題, 這位朋友正在完成一個新program,需要安排一場訪談 當時我告訴他目前我人已經不在台中,言下之意是距離遙遠無法參加 對方客氣的詢問我的近況,然後結束了對話
Thumbnail
2024/02/27
今天,我突然翻起一則二月初收到的訊息, 來自一位五年前認識的Toastmaster 你有空來參加一個訪談嗎? 是關於航空主題, 這位朋友正在完成一個新program,需要安排一場訪談 當時我告訴他目前我人已經不在台中,言下之意是距離遙遠無法參加 對方客氣的詢問我的近況,然後結束了對話
Thumbnail
2023/12/01
這幾天,接近年底,我看見新聞上開始謠傳各家公司年終獎金,無意間看到前東家可能發出5~10個月的獎金。 若此刻我還在公司,換算下來大約可以分到50萬台幣,加上固定月薪,今年至少有100萬。 但我卻選擇了裸辭,回到家鄉,開始寫作與投資。探索未曾造訪的亞洲與歐洲國家 一年的機會成本,如果100萬,那
Thumbnail
2023/12/01
這幾天,接近年底,我看見新聞上開始謠傳各家公司年終獎金,無意間看到前東家可能發出5~10個月的獎金。 若此刻我還在公司,換算下來大約可以分到50萬台幣,加上固定月薪,今年至少有100萬。 但我卻選擇了裸辭,回到家鄉,開始寫作與投資。探索未曾造訪的亞洲與歐洲國家 一年的機會成本,如果100萬,那
Thumbnail
2023/10/06
上週的一個聚會,朋友關心起我的求職進度,我大方坦承還沒找到工作,這兩個月陸續面試了九間公司。 忽然,一位朋友說 看新聞寫著每個人平均有3.6個工作機會,工作真的很難找嗎? 她是一名外商公司的資深主管,帶領多個團隊,時常在國外出差 我先是愣了一下,不曉得該如何回答,接著陷入思考。 這兩個月,
Thumbnail
2023/10/06
上週的一個聚會,朋友關心起我的求職進度,我大方坦承還沒找到工作,這兩個月陸續面試了九間公司。 忽然,一位朋友說 看新聞寫著每個人平均有3.6個工作機會,工作真的很難找嗎? 她是一名外商公司的資深主管,帶領多個團隊,時常在國外出差 我先是愣了一下,不曉得該如何回答,接著陷入思考。 這兩個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Z世代下成長的孩子 會是什麼樣子? 這個時代的共同記憶又是什麼? 這些又展現了什麼樣的未來呢?
Thumbnail
Z世代下成長的孩子 會是什麼樣子? 這個時代的共同記憶又是什麼? 這些又展現了什麼樣的未來呢?
Thumbnail
科技驟變的時代,你的的大腦跟著進化了?跟著退化了?跟著轉型了?跟著變形了?是你用了手機,還是手機用了你呢? 時代的變動物換星移、天地否變,這是身為現代的每個人所感受到的。歷史由猿人、智人來到有文字記載的時代,這是前所未有空前絕後的發明~智能手機,人們至今未知能否駕馭了?或在似真似
Thumbnail
科技驟變的時代,你的的大腦跟著進化了?跟著退化了?跟著轉型了?跟著變形了?是你用了手機,還是手機用了你呢? 時代的變動物換星移、天地否變,這是身為現代的每個人所感受到的。歷史由猿人、智人來到有文字記載的時代,這是前所未有空前絕後的發明~智能手機,人們至今未知能否駕馭了?或在似真似
Thumbnail
常常聽長輩他們提起,常聞一代不如一代“早期那年代,有多辛苦,生活品質有多不好,哪像現在?有穿好,有吃飽,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被長輩以”辛苦“之名給說教。作為一個90後我默默的聽著,他們口中當年的那些事。
Thumbnail
常常聽長輩他們提起,常聞一代不如一代“早期那年代,有多辛苦,生活品質有多不好,哪像現在?有穿好,有吃飽,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被長輩以”辛苦“之名給說教。作為一個90後我默默的聽著,他們口中當年的那些事。
Thumbnail
上週和山上鄰居交換禮物,馬祖蘿蔔和大禹嶺蜜蘋果,間中聊到工作環境這件事,遂簡單來整理以下。 首先最破題的就是你的感覺往往都是錯覺,人類的大腦其實並不適用多工,專注是需要學習的。 尤其是隨著長大,隨著角色變多,特別是所謂斜槓,就像農友不再只關心農田就好,還要懂的擺攤懂得網路行銷,任何專業都難再以專心專
Thumbnail
上週和山上鄰居交換禮物,馬祖蘿蔔和大禹嶺蜜蘋果,間中聊到工作環境這件事,遂簡單來整理以下。 首先最破題的就是你的感覺往往都是錯覺,人類的大腦其實並不適用多工,專注是需要學習的。 尤其是隨著長大,隨著角色變多,特別是所謂斜槓,就像農友不再只關心農田就好,還要懂的擺攤懂得網路行銷,任何專業都難再以專心專
Thumbnail
其實,現在台灣也和日本一樣,逐步邁入高齡化社會,在完善的健保和醫療系統下,國人動不動就活超過八十至九十多歲,平均餘命拉長,代表年長者,會和更多世代,有所交會,過去三代同堂很難得,但是,在可見的未來,我們都有機會看到跨世代的交集!也因為平均壽命變長,我們的人生突然多了一個新的任務,那就是除了要活下去,
Thumbnail
其實,現在台灣也和日本一樣,逐步邁入高齡化社會,在完善的健保和醫療系統下,國人動不動就活超過八十至九十多歲,平均餘命拉長,代表年長者,會和更多世代,有所交會,過去三代同堂很難得,但是,在可見的未來,我們都有機會看到跨世代的交集!也因為平均壽命變長,我們的人生突然多了一個新的任務,那就是除了要活下去,
Thumbnail
EP45上【成長筆記】八年級生的人格特質?《我們,MZ世代》(1) ▌《我們,MZ世代》這本書,解釋八年級生的出身背景、生長環境,以及人生觀。 ▌價值觀,隨時代變化! ▌八年級生有著強大的「求生欲」! MZ世代的人格特質? ⭐️ 數位原住民和數位移民,有什麼不同? ⭐️ 為什麼八年級可以接受這種職業
Thumbnail
EP45上【成長筆記】八年級生的人格特質?《我們,MZ世代》(1) ▌《我們,MZ世代》這本書,解釋八年級生的出身背景、生長環境,以及人生觀。 ▌價值觀,隨時代變化! ▌八年級生有著強大的「求生欲」! MZ世代的人格特質? ⭐️ 數位原住民和數位移民,有什麼不同? ⭐️ 為什麼八年級可以接受這種職業
Thumbnail
上次朋友 A 子在社群動態上分享《 Z 世代經濟:未來最有影響力的新世代》這本書裡提到的案例:「美國一位 19 歲年輕快餐店經理不知如何解決顧客打來的客服問題,緊張到把電話掛掉。」結果有位 Z 世代同學看到立刻在下方留言反駁:「我才不會這麼笨。」關於 Z 世代,真的有人問過他們「怎麼想」嗎?
Thumbnail
上次朋友 A 子在社群動態上分享《 Z 世代經濟:未來最有影響力的新世代》這本書裡提到的案例:「美國一位 19 歲年輕快餐店經理不知如何解決顧客打來的客服問題,緊張到把電話掛掉。」結果有位 Z 世代同學看到立刻在下方留言反駁:「我才不會這麼笨。」關於 Z 世代,真的有人問過他們「怎麼想」嗎?
Thumbnail
我們常常人在心不在,數位媒體的養成下,一天沒看手機、FB或IG、就全身不對勁,也許得了資訊焦慮症而不自知,套句有名的廣告詞:科技來自於人性!與人面對面的談話,遠比發訊息來得有溫度。
Thumbnail
我們常常人在心不在,數位媒體的養成下,一天沒看手機、FB或IG、就全身不對勁,也許得了資訊焦慮症而不自知,套句有名的廣告詞:科技來自於人性!與人面對面的談話,遠比發訊息來得有溫度。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的文章為:工作不到1年辭職也沒關係?Z世代職場大軍報到……他們在想什麼? Z世代是「矛盾的一代」,由社群媒體與3C產品陪伴成長; 追逐夢想、渴望自我實現的同時,也不忘追求高薪; 願意為工作負責任,卻不表示他們欣然接受傳統的管理模式或思維框架。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的文章為:工作不到1年辭職也沒關係?Z世代職場大軍報到……他們在想什麼? Z世代是「矛盾的一代」,由社群媒體與3C產品陪伴成長; 追逐夢想、渴望自我實現的同時,也不忘追求高薪; 願意為工作負責任,卻不表示他們欣然接受傳統的管理模式或思維框架。
Thumbnail
我的大兒子剛好是Z世代的高一生,最近這群1995年到2005年之間出生的所謂”Z世代”,已經被吹捧到不行,包括什麼到2030年他們就會是全球消費和生產的主力,他們帶進來全新的生活觀和工作觀…云云。 很少有人關心,養育網路原生世代長大的父母們(我們),這塊夾心餅乾當的是有多痛苦。對亞洲婦女來說,這十年
Thumbnail
我的大兒子剛好是Z世代的高一生,最近這群1995年到2005年之間出生的所謂”Z世代”,已經被吹捧到不行,包括什麼到2030年他們就會是全球消費和生產的主力,他們帶進來全新的生活觀和工作觀…云云。 很少有人關心,養育網路原生世代長大的父母們(我們),這塊夾心餅乾當的是有多痛苦。對亞洲婦女來說,這十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