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下的種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Z世代是指在1990年代末葉至2010年代前期出生的人,生於數位原生世代。

為什麼第一篇文章就提到Z世代呢?其實作者就是Z世代下成長的人

既然說到這,那就簡單來個自我介紹吧!



我是芷熙(筆名),「芷」代表著純潔、清雅;「熙」代表著希望、榮光。

2004年出生,在數位原生世代下長大,如果你問我為什麼提到數位原生世代,那就要從上個世代說起了。




共同記憶

如果問在上個世代的你最印象深刻、最懷念的是什麼,你們的共同記憶又是什麼,我想,多數的答案會是BBCall吧。

而於我而言,這樣的共同記憶在我的世代裡似乎還沒有一個太明確的答案,或許是因為出生於Z世代的中間段,所以與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一起與時光飛逝的成長,從mp3、mp4、快譯通到後來的掀蓋式手機,再一步步看著手機年年更新,貪吃蛇已不再需要按鍵,只需動動手指便能看到更生動更多元更多樣態的角色,一切好像都是如此的自然、如此的理所當然,而當我們進入學生時期,網路、手機早已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面臨未知


從小對於網路的依賴,從未減少退卻,不曾削減且屢屢遞增。

網路帶來的迅速、方便致使許多事物變得唾手可得,教育問題、心靈啟發、解夢(你敢相信作者用過chatgpt解夢嗎)、網購……不管生活中任何大大小小的事物,你可以在網路上尋求幫助、獲得解答。

可在依賴科技、網路的同時,我們常聽到的,卻是如何不被科技、網路取代,面對這種既能解惑卻又夾帶著威脅的工具,在一次次的驚喜和驚訝中,也漸漸萌生了被吞噬的恐懼。

雖然我不夠了解上個世代又或者是上上個世代面對的是什麼,但身為Z世代的我覺得,比起過去幾十年緩慢變動的世界,現在的世界更容易讓人迷失方向,因為選擇太多、變動太大,所以讓人不敢輕易投入、無法設想未來的樣貌,而Z世代下成長的孩子也因為一直處於快速變動的時代,因此對於一成不變的事物容易感到無趣,導致陷入了一種輪迴:既不想踏入傳統的道路,卻又不敢走進未知的世界,雖然這聽起來有點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但……

或許這就是許多像我一樣,身分介於學生與社會人士之間的人,常常會在腦海裡上演的劇情。




迎向未來

可上述這些……不是我單單想分享的

我想說的

不是這個世代的我們

有多麼悲觀 有多麼迷茫

我想說的 是希望在這這個世代的我們

可以在混亂的時代 依舊保有初心

散發自我的清新 迎向未知的希望

就如同當初取了這個筆名(芷熙)的初心

每個世代 都有自己的使命

有自己的命運

也有要面對的難題



迷茫的時候 告訴自己


最後 是我寫給自己的一段文字

每當我感到迷茫、感到無助,又或者懷疑自己所做的決定、不知是否該繼續堅守出心時,我便會打開寫給自己的這段話

在這裡 也送給你們,希望能夠同樣帶給你們力量


Be courageous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Don't drift with the waves and don't go with the flow

Ideal on the road

Go against the wind and don't be afraid to be perplexed

Maybe the world is not as good as you think

But please stay optimistic and carefree

致 心懷抱負​的你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因為有所欲有所求,所以在意、期待也因而產生不安、焦慮。你是否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人際關係而煩憂;因為猜疑而內耗;因為未來而迷茫?這是專為在人生途中因為各種瑣事而感到煩惱、迷茫的人所設計,拆解生活中各種事物背後所隱藏的意義,以從中找到自我,尋獲自信、認識內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 Z世代當道!如何有效觸及 Z世代的社群媒體策略 Z世代(1995-2010 年出生)的特質 1️⃣ 數位原住民:生長於科技爆發的時代,對數位工具和平台運用得心應手。 2️⃣ 短影音愛好者:偏好 TikTok、Instagram Reels 等短視頻內容。 3️⃣ 價值導向:
Thumbnail
 Z世代是社會學家對1995年到2005年­間出生的這一群人的稱呼,也就是現今16到­25歲的年輕人,他們出生時網路剛誕生,G­oogle隨後註冊網域,而在求學成長期間­智慧型手機問世,他們也是所謂的數位原住民­與隨時隨地上網的一代,網路與社群對他們有­絕對的影響力。   社群媒體雖然帶來更多
Thumbnail
Z世代是1997年出生的一群年輕人,他們在面臨著資源日益稀缺的社會時,適應了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的習慣,並且充分顯示出他們獨特的個人價值。本文通過分析揭示了Z世代的特質及機遇,並指出他們能透過自我營銷和AI工具的應用,創造屬於自己的工作,最終實現個人夢想與工作的完美結合。
Thumbnail
本文探討Z世代成長於網路時代的影響,並分享了作者如何放下短期利益的焦慮,轉向長期積累和實踐長期主義。作者回顧自己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期為獲得競爭力而努力,卻讓自己喪失原先的靈氣,最終透過寫作找回自我,重拾長期主義思維。同時,文中也提供了對此提出自己的三個實例,給讀者引起對此方面的關注。
Thumbnail
瞭解Z世代的特質和觀點,以及如何從電影《腦筋急轉彎2》中感受到成長和情感的共鳴。
Thumbnail
嬰兒潮世代羨慕年輕世代擁有科技,資訊的快速帶來許多便利,短期內就接觸AI,更有能力學習操作科技工具輔助生活與工作。年輕世代羨慕嬰兒潮世代,工作機會多,大把大把鈔票變資產,有生兒育女的本錢。 但互相羨慕各自的時代,那不就都是美好時代嗎? 其實,不管你所處是哪個時代,你青壯年所經歷的即是最美好的世代。
Thumbnail
現今世代的浪漫大概就是求新求變了,在多元、多變的迎變世代中你有什麼感受呢? 凱西在社會化的10多年中,感受到了每間企業中「應變、轉型」的挑戰, 同時也在「熬過去」之後看見了自己的轉變。 在這個過程中是如何進行自我調適、獲得成長的呢? 凱西有以下的建議🥰
Thumbnail
「Z世代 (Gen Z)」(1997-2015 出生) 的年輕人正逐漸進入勞動市場,並且開始在職場中產生影響力。和其他世代一樣,Z 世代也享有某些價值觀與特質,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表現。了解這族群的行為模式與影響力,將有助於建立更成功的工作關係。
Thumbnail
前幾天發現自己已經是中華電信十幾年老客戶,意識到自己從智障型手機晉升到智慧型手機已十幾年,讓我想起以前國中小的時候,聯絡彼此除了透過書寫和家用電話,我們會去朋友家拜訪,補完習回家,建立不只是我們的關係,更是幾家人的關係。當時最Fashion的手機是掀蓋式還能編輯鈴聲的那種,只要有人手機鈴聲是流行歌曲
Thumbnail
3C產品嚴重奪走專注力的時代還有解方嗎?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 Z世代當道!如何有效觸及 Z世代的社群媒體策略 Z世代(1995-2010 年出生)的特質 1️⃣ 數位原住民:生長於科技爆發的時代,對數位工具和平台運用得心應手。 2️⃣ 短影音愛好者:偏好 TikTok、Instagram Reels 等短視頻內容。 3️⃣ 價值導向:
Thumbnail
 Z世代是社會學家對1995年到2005年­間出生的這一群人的稱呼,也就是現今16到­25歲的年輕人,他們出生時網路剛誕生,G­oogle隨後註冊網域,而在求學成長期間­智慧型手機問世,他們也是所謂的數位原住民­與隨時隨地上網的一代,網路與社群對他們有­絕對的影響力。   社群媒體雖然帶來更多
Thumbnail
Z世代是1997年出生的一群年輕人,他們在面臨著資源日益稀缺的社會時,適應了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的習慣,並且充分顯示出他們獨特的個人價值。本文通過分析揭示了Z世代的特質及機遇,並指出他們能透過自我營銷和AI工具的應用,創造屬於自己的工作,最終實現個人夢想與工作的完美結合。
Thumbnail
本文探討Z世代成長於網路時代的影響,並分享了作者如何放下短期利益的焦慮,轉向長期積累和實踐長期主義。作者回顧自己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期為獲得競爭力而努力,卻讓自己喪失原先的靈氣,最終透過寫作找回自我,重拾長期主義思維。同時,文中也提供了對此提出自己的三個實例,給讀者引起對此方面的關注。
Thumbnail
瞭解Z世代的特質和觀點,以及如何從電影《腦筋急轉彎2》中感受到成長和情感的共鳴。
Thumbnail
嬰兒潮世代羨慕年輕世代擁有科技,資訊的快速帶來許多便利,短期內就接觸AI,更有能力學習操作科技工具輔助生活與工作。年輕世代羨慕嬰兒潮世代,工作機會多,大把大把鈔票變資產,有生兒育女的本錢。 但互相羨慕各自的時代,那不就都是美好時代嗎? 其實,不管你所處是哪個時代,你青壯年所經歷的即是最美好的世代。
Thumbnail
現今世代的浪漫大概就是求新求變了,在多元、多變的迎變世代中你有什麼感受呢? 凱西在社會化的10多年中,感受到了每間企業中「應變、轉型」的挑戰, 同時也在「熬過去」之後看見了自己的轉變。 在這個過程中是如何進行自我調適、獲得成長的呢? 凱西有以下的建議🥰
Thumbnail
「Z世代 (Gen Z)」(1997-2015 出生) 的年輕人正逐漸進入勞動市場,並且開始在職場中產生影響力。和其他世代一樣,Z 世代也享有某些價值觀與特質,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表現。了解這族群的行為模式與影響力,將有助於建立更成功的工作關係。
Thumbnail
前幾天發現自己已經是中華電信十幾年老客戶,意識到自己從智障型手機晉升到智慧型手機已十幾年,讓我想起以前國中小的時候,聯絡彼此除了透過書寫和家用電話,我們會去朋友家拜訪,補完習回家,建立不只是我們的關係,更是幾家人的關係。當時最Fashion的手機是掀蓋式還能編輯鈴聲的那種,只要有人手機鈴聲是流行歌曲
Thumbnail
3C產品嚴重奪走專注力的時代還有解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