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如果內心是一個房間:決定誰能住進你心裡,就能形塑你最想要的人生樣貌》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在團體生活中,我們總很難避免和自己不那麼對頻率的人接觸,有時在學習環境和同學相處,或是走入職場與同事、甚至是主管不對盤,在大公司更容易出現暗潮洶湧的較勁,你不主動參與「戰爭」,只要你還在公司的一天,終究也無法逃離這個戰場,或許你會想,那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好,也不與其他人有交流,但要完全杜絕來往,在這樣的團體狀態下,幾乎不太可能實現,每天都是戰戰兢兢的踏入這個環境裡展開攻防。面對親近的家人或親戚朋友,也不一定每個人的性格都可以跟自己合拍。曾經我也會花大把的時間,把這些不舒服的狀況重複敘述,把這些抱怨額外的花時間不斷的重述,卻忘了把他們阻絕在「內心的房間」之外。

raw-image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封面時,想起了近期所追的日劇「重啟人生」裡的房間樣貌,那是一個空空如也的全白空間,在某個區域設置了一個櫃台,櫃台之中坐著一位接待員的場景。如果每個人的內心是一個房間,那我們想要讓什麼樣的人事物,被放進這個空間呢?這樣的畫面如同本書作者提到,當我門把內心想像成是一個房間,裡面會有櫃台與門房的設置,而他們的任務是用我們自己的價值觀來決定,誰可以進到這個空間來,決定要被放在空間的什麼位置,也可以選擇誰是拒絕往來戶,連進來房間的理由都沒有,把內心的房間視覺化之後,就會更清楚要讓什麼樣的人,來到你的空間裡,會讓這個空間達到最舒適的狀態。

我們選擇和什麼樣的人相處,都是一種在逐步形塑我們的人生樣貌的過程,「關係存摺」的品質都會照著我們經營的方式去維持,當然也要定期清理「人物清單」,才能夠有新的空間讓自己想要的人住進心裡來,了解到在各種關係之中設立界線的重要。循著這本書裡的步驟與觀念的建立,逐步打造出自己待著也覺得舒服的空間,一起來試著創造內心的房間,心的空間舒服了,現實的生活也會容易感覺到平靜,在紛亂的時代裡,這真的是一件平凡又好重要的事情。

無論現在的你擁有什麼樣的房間,不妨一起挽起袖子,是時候把這空間整理成自己現在想要的樣子了!來吧 : )

raw-image

中文書名
如果內心是一個房間:決定誰能住進你心裡,就能形塑你最想要的人生樣貌
原文書名
Who’s in Your Room?, Revised and Updated: The Question That Will Change Your Life

作者|
史都華‧艾默里, 伊凡‧米斯納, 道格‧哈迪
Stewart Emery, Ivan Misner, Doug Hardy

譯者| 陳冠吟
出版| 樂金文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字避風港
22會員
82內容數
– 關於文字和閱讀、生活的觀察與人生的故事 – 讓閱讀成為你生活中溫柔的力量,活躍我們的思考與想像。
文字避風港的其他內容
2025/04/10
每年臺北國際書展都吸引許多愛書人前往,本文作者分享了她在今年書展的體驗,包括如何避開人潮、在不同攤位間的驚喜發現,以及參與講座、與作者交流的收穫。作者認為書展不只是買書,更是一個與作者、出版社、甚至其他讀者交流互動的平臺,讓她感到心靈充實。閱讀對她來說,如同在黑暗中的一盞明燈,能溫暖人心、指引方向。
Thumbnail
2025/04/10
每年臺北國際書展都吸引許多愛書人前往,本文作者分享了她在今年書展的體驗,包括如何避開人潮、在不同攤位間的驚喜發現,以及參與講座、與作者交流的收穫。作者認為書展不只是買書,更是一個與作者、出版社、甚至其他讀者交流互動的平臺,讓她感到心靈充實。閱讀對她來說,如同在黑暗中的一盞明燈,能溫暖人心、指引方向。
Thumbnail
2025/02/16
在《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懂得花錢,是最好的投資——理想人生的9大財務思維》這本書中提到:「大家會想避免大膽行動,最明顯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討厭搬家和旅行。」回顧2024年的自己,就經歷了三次出差和兩次搬家的歷程。 年初因出差至中國,人生解鎖了國外遺失證件而滯留近一週的經驗,年中時房東又告知了不續租的
Thumbnail
2025/02/16
在《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懂得花錢,是最好的投資——理想人生的9大財務思維》這本書中提到:「大家會想避免大膽行動,最明顯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討厭搬家和旅行。」回顧2024年的自己,就經歷了三次出差和兩次搬家的歷程。 年初因出差至中國,人生解鎖了國外遺失證件而滯留近一週的經驗,年中時房東又告知了不續租的
Thumbnail
2024/07/25
書本中讓我覺得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碰觸時是否怦然心動?」作者要我們把東西一個拿在手上,以這樣的標準去感受與決斷,這項物品是否有需要跟隨著自己,去過接下來的人生,還是就感謝它的陪伴跟它告別,用了這個方式,讓做決定的游移不定減少了許多,整理過後果然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呀!
Thumbnail
2024/07/25
書本中讓我覺得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碰觸時是否怦然心動?」作者要我們把東西一個拿在手上,以這樣的標準去感受與決斷,這項物品是否有需要跟隨著自己,去過接下來的人生,還是就感謝它的陪伴跟它告別,用了這個方式,讓做決定的游移不定減少了許多,整理過後果然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我們選擇和什麼樣的人相處,都是一種在逐步形塑我們的人生樣貌的過程,「關係存摺」的品質都會照著我們經營的方式去維持,當然也要定期清理「人物清單」,才能夠有新的空間讓自己想要的人住進心裡來,了解到在各種關係之中設立界線的重要。循著這本書裡的步驟與觀念的建立,逐步打造出自己待著也覺得舒服的空間
Thumbnail
我們選擇和什麼樣的人相處,都是一種在逐步形塑我們的人生樣貌的過程,「關係存摺」的品質都會照著我們經營的方式去維持,當然也要定期清理「人物清單」,才能夠有新的空間讓自己想要的人住進心裡來,了解到在各種關係之中設立界線的重要。循著這本書裡的步驟與觀念的建立,逐步打造出自己待著也覺得舒服的空間
Thumbnail
曾經聽過有人把「打開一本書」形容為走進一個人的房間,亦曾閱讀過鄧九雲的《女兒房》散文把房子形容為生活的容器,在房子的各處住著生命中不同的人物,而《如果內心是一個房間》的概念則類似如此,只是作者設定的遊戲規則是這個房間「只進不出」,也就是說一旦進入我們內心的房間,就勢必要好好安排他們的所處位置,否則容
Thumbnail
曾經聽過有人把「打開一本書」形容為走進一個人的房間,亦曾閱讀過鄧九雲的《女兒房》散文把房子形容為生活的容器,在房子的各處住著生命中不同的人物,而《如果內心是一個房間》的概念則類似如此,只是作者設定的遊戲規則是這個房間「只進不出」,也就是說一旦進入我們內心的房間,就勢必要好好安排他們的所處位置,否則容
Thumbnail
本心永遠是希望你去探索更高的生命價值,所以是開放且充滿挑戰及指向改變的。內在室友則會希望你留在原地,並且看似好心的為你找一堆無法變動的藉口,企圖讓你不要冒險。
Thumbnail
本心永遠是希望你去探索更高的生命價值,所以是開放且充滿挑戰及指向改變的。內在室友則會希望你留在原地,並且看似好心的為你找一堆無法變動的藉口,企圖讓你不要冒險。
Thumbnail
你的居住空間藏著你的個人特質? 最常聽見別人是怎麼形容你的? 而你會覺得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一個溫暖的人? 是一個熱情的人? 抑或是你是一個很冷靜的人?
Thumbnail
你的居住空間藏著你的個人特質? 最常聽見別人是怎麼形容你的? 而你會覺得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一個溫暖的人? 是一個熱情的人? 抑或是你是一個很冷靜的人?
Thumbnail
其實我很推薦大家如果想要改造就先從自己的房間開始, 因為在這專屬於自己的空間裡會接受的外力與聲音是最少的, 也最容易調整與改變! 下面四個步驟也是幫助你改造前先釐清自己, 讓我們從心開始!
Thumbnail
其實我很推薦大家如果想要改造就先從自己的房間開始, 因為在這專屬於自己的空間裡會接受的外力與聲音是最少的, 也最容易調整與改變! 下面四個步驟也是幫助你改造前先釐清自己, 讓我們從心開始!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這種情形?有時對家中的某個角落或房間不甚滿意,可能是堆置了雜物,或者鮮少使用。可能在其中生活久了,或者也沒有想太多,某個櫃子或抽屜總是堆放著一些很少取用的物品,簡直像是結界一樣,每個人都無視。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這種情形?有時對家中的某個角落或房間不甚滿意,可能是堆置了雜物,或者鮮少使用。可能在其中生活久了,或者也沒有想太多,某個櫃子或抽屜總是堆放著一些很少取用的物品,簡直像是結界一樣,每個人都無視。
Thumbnail
你心裡的房間好幾間。 房間裡頭登記著過去的、現在的房客。
Thumbnail
你心裡的房間好幾間。 房間裡頭登記著過去的、現在的房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