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旅行‧閱讀微光|覺醒的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本讓生命徹底”質變“的書

這本書太真實、幽默又殘酷了,書裡有很多血淋淋的靈魂拷問,如果不想經歷嚴刑時光,就略過別看了吧。如果想提升靈魂層次,讓心更自由,讓生活更自在,就勇敢攤開本書,並且邊笑、邊哭、邊讀完,然後。身體力行。

raw-image

這裡的分享撇開那些可能會讓大家覺得太高大上的概念:覺知、純意識、超脫、開悟、靈性,只小小分享書裡描述的內在風暴。

我們內在有一個很愛上演肥皂劇的室友,常常用恐嚇或攻擊他人的方式,幫我們求得內在平衡,但名為「保護」的作為,其實是「恐懼」的投射。

你只需回想自己的一天,是不是常常被”不可控“的人事物冒犯,就能衡量自己被內在室友戕害的多嚴重了。例如:

早上出門上班,一跨出門,就被大風吹亂髮,內在室友開始抱怨風為何如此大?什麼爛天氣、為何我要上班、為何要生活在這裡....

去小7買早餐,店員沒有面帶微笑,結帳沒表情,室友就開始攻擊店員沒禮貌,他以為他有什麼了不起?我可是什麼什麼厲害角色....沒完沒了的肥皂劇戲碼。

為了不可控的氣候及他人行為,上演那麼多的小劇場,就算自己沒遇過也聽過旁邊的人抱怨吧!?抱怨天氣,其實是困擾自己,因為這是任憑我們有多大能耐,也無法控制的事,因此,只能接受或因應。

抱怨他人行為,其實也損人不利己,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店員當下經歷什麼?他可能只是不舒服,他可能只是走神,當然,也有可能他“就是”一個沒禮貌的人,但,那又如何?

他的行為是他的行為;你的心情是你的心情

你的內在室友攻擊他,只是因為恐懼別人不喜歡自己,或以為別人看不起自己,所以想攻擊他人。針對無法控制的事情,你只需尊重宇宙萬事萬物及每個生命都『如其所是』即可。

透過尊重每個人的不同及接受一切不可控的事物,心靈就會平靜自在。

想必,大家從小到大,應該也經歷過許多,以爲怎樣怎樣,就可以『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生活』的神話時刻....哈,殊不知,才沒這回事,真的沒這回事。

活到中年,發現能保障自己幸福人生的方法,絕對不只是信任制度、不斷堆疊物質、結交一堆朋友或追求頭銜,『看向本心』才是更能保全幸福的途徑,也唯有看向本心,以愛為名,才能處在一個揚升的頻率中,並且不再被恐懼主宰,生命也會自然豐足,但大部分的人不會相信『光這樣就可以』。

而我,是相信的,但也同時得承諾,會順從本心,探索更高的生命價值。

否則,如果只想當躺平族,那你周身的能量同樣也是躺平的,不可能吸引任何富足,這很公平,沒什麼好抱怨的。

既然都要努力,何不切割恐懼,與愛協手畫出充滿光的每一刻?

或許你會問,本心與內在室友的區別?

我的理解是,本心永遠是希望你去探索更高的生命價值,所以是開放且充滿挑戰及指向改變的。內在室友則會希望你留在原地,並且看似好心的為你找一堆無法變動的藉口,企圖讓你不要冒險。

但,你始終騙不了的是你的本心!

你開心、快樂,覺得幸福嗎?

別被內在室友控制了,願我們都能馴服那個愛恐嚇及充滿恐懼的內在室友,和自己合而為一,並且尊重一切人事物,讓他們『如其所是』。

我偶爾也會看到內在喋喋不休的室友,自從看完本書,我會叫他們閉嘴,或告訴他,我一點也不在乎他編的戲碼,這樣的練習,很有趣,而且會感覺自己很有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築夢人-avatar-img
2023/06/23
自我控制也是自我幸福的開端。
avatar-img
窩。窩在書裡的沙龍
17會員
39內容數
在喧囂的塵世中,總有那些美好,可以讓我們保有片刻寧靜,慢慢、慢慢、慢慢...堆疊成專屬自己的生活風格。
2023/06/21
我們生活在滿是框架的主流世界裡,未進框架前,心羨城內的人;進了框架,又懷念城外的自由。後來發現,沒有一舉兩得的事,唯有選擇「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才能還自己一個逍遙自在。主流世界裡,未進框架前,心羨城內的人;進了框架,又懷念城外的自由。後來發
Thumbnail
2023/06/21
我們生活在滿是框架的主流世界裡,未進框架前,心羨城內的人;進了框架,又懷念城外的自由。後來發現,沒有一舉兩得的事,唯有選擇「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才能還自己一個逍遙自在。主流世界裡,未進框架前,心羨城內的人;進了框架,又懷念城外的自由。後來發
Thumbnail
2023/06/15
陷入孤立,是因為每個人都是遺世獨立的小行星,很多的內在劇場,得自己釐清,如果太執著外求,可能會換來更孤單的效果。
Thumbnail
2023/06/15
陷入孤立,是因為每個人都是遺世獨立的小行星,很多的內在劇場,得自己釐清,如果太執著外求,可能會換來更孤單的效果。
Thumbnail
2023/06/02
永遠記得,你很重要‼️你為這個世界帶來無可取代的東西。 我們擁有的最大自由,就是可以選擇如何回應發生的事。
Thumbnail
2023/06/02
永遠記得,你很重要‼️你為這個世界帶來無可取代的東西。 我們擁有的最大自由,就是可以選擇如何回應發生的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曾經聽過有人把「打開一本書」形容為走進一個人的房間,亦曾閱讀過鄧九雲的《女兒房》散文把房子形容為生活的容器,在房子的各處住著生命中不同的人物,而《如果內心是一個房間》的概念則類似如此,只是作者設定的遊戲規則是這個房間「只進不出」,也就是說一旦進入我們內心的房間,就勢必要好好安排他們的所處位置,否則容
Thumbnail
曾經聽過有人把「打開一本書」形容為走進一個人的房間,亦曾閱讀過鄧九雲的《女兒房》散文把房子形容為生活的容器,在房子的各處住著生命中不同的人物,而《如果內心是一個房間》的概念則類似如此,只是作者設定的遊戲規則是這個房間「只進不出」,也就是說一旦進入我們內心的房間,就勢必要好好安排他們的所處位置,否則容
Thumbnail
本心永遠是希望你去探索更高的生命價值,所以是開放且充滿挑戰及指向改變的。內在室友則會希望你留在原地,並且看似好心的為你找一堆無法變動的藉口,企圖讓你不要冒險。
Thumbnail
本心永遠是希望你去探索更高的生命價值,所以是開放且充滿挑戰及指向改變的。內在室友則會希望你留在原地,並且看似好心的為你找一堆無法變動的藉口,企圖讓你不要冒險。
Thumbnail
又來分享幾則生活的心得隨筆: 前陣子因為一時興起點開《今際之國》,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徹夜追劇。一邊說服自己反正也完全沒心思工作不如好好欣賞,但一邊又隱隱不安憂心自己太任性,接著天亮了,全劇終了,一邊覺得爽快舒心了,一邊發現自己還好好的、很安全,天也沒塌下來,也沒有任何人責備我、唾棄我、懲罰我、追我進度
Thumbnail
又來分享幾則生活的心得隨筆: 前陣子因為一時興起點開《今際之國》,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徹夜追劇。一邊說服自己反正也完全沒心思工作不如好好欣賞,但一邊又隱隱不安憂心自己太任性,接著天亮了,全劇終了,一邊覺得爽快舒心了,一邊發現自己還好好的、很安全,天也沒塌下來,也沒有任何人責備我、唾棄我、懲罰我、追我進度
Thumbnail
感謝同事邀請我參加公司「多元共融職場溝通講座」,收穫美好書單一枚,「好人怎麼會幹壞事-我們不願面對的隱形偏見」。講座,通常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敲門磚,興沖沖取得書本後,即便是一本好書,無奈有興趣的事物太多,一直沒有適當的情緒打開書 你的書本打開方式,我不知道 書借了就要還的,我一直很滿意這個借
Thumbnail
感謝同事邀請我參加公司「多元共融職場溝通講座」,收穫美好書單一枚,「好人怎麼會幹壞事-我們不願面對的隱形偏見」。講座,通常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敲門磚,興沖沖取得書本後,即便是一本好書,無奈有興趣的事物太多,一直沒有適當的情緒打開書 你的書本打開方式,我不知道 書借了就要還的,我一直很滿意這個借
Thumbnail
每個生命都有它自己的使命和不容易
Thumbnail
每個生命都有它自己的使命和不容易
Thumbnail
我們只是去「看見」, 需要被我們「看見」的。 然後 放掉 它。 你也有平靜的好心情, 偶爾被打亂的時候嗎? 他人的負面情緒或抱怨 真的都與我們無關嗎? 有時候, 我們對於他人的抱怨會有感覺 即便抱怨的不是我們... 卻也認為他們打擾了我們的平靜 而感到煩躁不悅。 試著去問問自己內在
Thumbnail
我們只是去「看見」, 需要被我們「看見」的。 然後 放掉 它。 你也有平靜的好心情, 偶爾被打亂的時候嗎? 他人的負面情緒或抱怨 真的都與我們無關嗎? 有時候, 我們對於他人的抱怨會有感覺 即便抱怨的不是我們... 卻也認為他們打擾了我們的平靜 而感到煩躁不悅。 試著去問問自己內在
Thumbnail
後來這兩種人都從我的生命中逃走了,一個不剩。只是後者留下的虛爆空洞,讓我在黑暗裡掉得更深,我恨,恨那些虛假的宣言和偽善的友好,才是真的殺人。後來我發現我更恨的其實是我自己,為什麼沒有辦法把任何人留在身邊。
Thumbnail
後來這兩種人都從我的生命中逃走了,一個不剩。只是後者留下的虛爆空洞,讓我在黑暗裡掉得更深,我恨,恨那些虛假的宣言和偽善的友好,才是真的殺人。後來我發現我更恨的其實是我自己,為什麼沒有辦法把任何人留在身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