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文章,你將會學到:
人生要產能跟效率兼備
成功不是靠魅力,而是長期的品德經營
成功要有的七種習慣
以下內容出自
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30週年全新增訂版)
前言
話說這本書真的是企業管理界一致公認的必讀書籍,被譽為出版史上最暢銷的書,全球熱銷超過4000萬本,持續造成全球各地企業相繼引用其中的原則作為決策方針。自1989年以來已經持續30周年,已經是談論到自我成長跟管理一定會提及的經典書中,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這樣說
是什麼原因讓這本書成為歷久不墜的經典?
我認為,這七個習慣正是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支柱,稱出生命的高度跟廣度。
我在看完這本書過後也真心覺得是對我人生中或許「相見恨晚」的一本書,其中的「主動積極」更是把我從以前到現在的消極心態徹底反省,並且實踐於生活當中,「不斷更新」也是讓我決心開啟部落格,從0開始透過輸入輸出不斷累積,成為更好的過程
因為這本書「乾貨過多」。所以我不打算一次就將他講完。我會依照書中的七個習慣(後來還有出版第八個習慣,那個之後再說)每一個習慣都做講解。希望能夠在自己學習的路途中也分享給大家
書中的七個習慣有以下這些

圖片來源:https://aprilyang.home.blog/2020/01/25/the-7-habits-of-highly-effective-people/
三個階段
書中有說到,假設想要獲取成功,就要先從「個人出發」脫離所謂的「依賴期」變成「獨立期」。然而人生在世不可能只有一個人孤軍奮戰,所以要學習去跟別人合作,也就是從獨立期變成「互賴期」。作者說這三個階段需要一步步實踐,也就是要「修身,再現於世」。整理一下各自階段的特質
- 依賴期:
「圍繞著你,你照顧我,你為我的成敗負責,若是有錯,我便有怪於你」,這就很像所謂推諉與受害主義的感覺,把自己對於人生的期待加諸在別人身上,例如沒有小孩沒有到自己期待就生氣的父母,或是自己考差了,就把錯都怪在老師身上。無論什麼問題,自己總是是受害者 - 獨立期:
「我可以自理、為自己負責、我可以自由選擇」,
大部分人可能終其一生都在從依賴其到獨立期,很多人認為只要自己好就夠了。然而,套句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話「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只要我們還活在世界上,就不可能跟其他人斷開連接。所以,如何跟外界的人相處,達成雙贏,是我們一輩子都在追求。很多人會把做自己當作守則,然後,如何在做自己時又不麻煩別人,就是另外一個big question了 - 互賴期:
「可以自主、合作、統合綜效,共創偉大前程」
很多人會把互賴當作依賴,然而差別在於,互賴的人能夠事事積極,而非受制於人。簡單來說,在感情上面,依賴的人只要伴侶做錯事就生氣、自卑;互賴的人可以肯定自己的價值,同時承認自己需要被愛與付出;知識上依賴的人,只要對方講錯事情就勃然大怒;依賴的人則能夠截人之長,補己之短
再次強調,唯有獨立的人才可以達到互賴的境界。也就是說,假設你發現自己沒辦法跟其他人溝通,請先看看自己的品格,也就是「個人的成功」是否足夠。
唯有先內省而後發於外,才可以慢慢移到「公眾的成功」。
最後簡單介紹之後會講解的七個習慣,作為搶先的預告:
七個習慣
主動積極
我們擁有選擇的自由。決定自己要不要做,決定外在對我們的感受。
以終為始
要建立自己的原則,知道人生的使命(目的地)
要事第一
只做重要的事情,明白自己的人生藍圖
統合綜效
尊重意見差異,尋求第三選擇
雙贏思維
利人利己,這樣就可以互相映襯,不要只是損害一方的零和遊戲
以己知彼
不要對人說教、追根究柢、好為人師、想當然耳
不斷更新
不斷去加強心智、靈性、社會情感、身體三方面

下台一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