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成功有約》:七大習慣帶你找回自我、營造共榮!

2023/07/02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這本《與成功有約》是史蒂芬.柯維享譽全球的經典作品。其實這是我第二次讀它,不過這次讀的是三十周年增訂版。 與原版差異不大,僅在每章節末新增兒子西恩.柯維的補充觀點。
本書原文標題其實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這七大習慣相當有名,分別是:
  • 習慣一:主動積極
  • 習慣二:以終為始
  • 習慣三:要事第一
  • 習慣四:雙贏思維
  • 習慣五:知彼解己
  • 習慣六:統合綜效
  • 習慣七:不斷更新
乍看很像雞湯廢話,但要是此書如此膚淺就不會那麼歷久不衰了。以下就讓我們好好聊聊這七大習慣吧!

【七大習慣】

首先快速帶大家走過這七大習慣,柯維將它們整理如下:
七大習慣(截自《與成功有約》)
可以看到七個習慣被分成上下兩部分,下半部是習慣一到三,上半部則是習慣四到六,外圈再環繞習慣七。如此設計其實充滿巧思,讓我娓娓道來!

【習慣一到三:從內出發】

首先來看下半部:主動積極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這三個習慣能培養「個人」的成功,讓你從依賴走向獨立。
習慣一到習慣三(截自《與成功有約》)

〔習慣一:主動積極〕

聽起來像廢話,實則充滿深意。柯維用「刺激與回應」這概念來說明。他認為,面對外在的無情刺激,我們其實有「主動」選擇回應方式的自由。如柯維說的:
令人受害最深的不是悲慘的遭遇,而是默許那些遭遇發生在自己身上。
面對刺激,我們擁有選擇回應方式的自由(截自《與成功有約》)
這讓我想到古希臘的斯多葛學派。這流派主張,面對困境時我們的唯一能掌握的是自己的「態度」。
很喜歡書中的「影響圈 VS 關注圈」的概念。關注圈指的是每個人關注的問題,如健康、經濟等;影響圈指的是關注圈中可掌握的部分。
影響圈 VS 關注圈(截自《與成功有約》)
柯維認為我們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影響圈,而不是那些僅能關注卻無力改變的地方。也又是說,主動積極並不是鼓吹人定就能勝天,而是要練習將力氣放在對的地方,不要浪費時間怨天尤人。
柯維建議,可以注意自己在面對問題時,是否常用「但願」、「我辦不到」、「我不得不」等字眼來逃避。一旦出現這些念頭,就要想到主動積極的概念,思考能不能先在影響圈內做些什麼。
養成主動積極的習慣,你就能將主動權從外在拉回自身,不再隨意受環境擺佈。

〔習慣二:以終為始〕

主動積極是改變的引子,以終為始則會給你前進方向。
書中用「自己的葬禮」說明這概念。請想像一下在自己的喪禮上,你會希望親人、朋友怎麼去描述、追思你。當一切蓋棺論定時所希望獲得的評價,才是你心中真正渴望的目標,也就是所謂「願景」。
而要確立願景,書中還提到另一個方法:個人憲章。憲法是國家的執法基礎,而我們的人生同樣能借用這樣的概念。可試著用以下的問題思考,寫下想依循的準則與方向:
  • 你擅長什麼?
  • 你覺得自己該做的事?
  • 如果不受限制你想要做什麼?
柯維也建議可以用在人生中扮演的不同角色為出發點,分別寫下不同的使命目標。如:
  • 丈夫:伴侶是我一生最重要的人。
  • 父親:幫助子女體驗人生樂趣。
個人憲章沒有一定格式,你也可以試著從各類語錄或筆記中找靈感。另外,如同國家會修憲一樣,個人憲章也可以跟著人生進程隨時調整。
養成以終為始的習慣能確保自己前進的座標,不再沒有方向。

〔習慣三:要事第一〕

以終為始能確定遠程方向,要事第一則能讓你穩步走向目標。
要事第一是項關於「時間管理」的習慣。你可能學過像是列待辦或編排行事曆等管理方法。但柯維認為,時間管理的關鍵不在管理時間,而在管理「個人」。關鍵不在你怎麼去編排任務,而是要確保這些任務有沒有和你的遠程目標掛勾。    唯有專注於「要事」,才不會總是在一堆待辦事項中瞎忙。
要實踐要事第一,可用如下管理矩陣。這矩陣將任務根據重要度與急迫度分成四類:
  • 一、重要且急迫
    有期限壓力的任務。如準備今天要跟客戶報的簡報。
  • 二、重要但不急迫
    時限還很長,但有重要價值的任務。像長期的企劃、專案。
  • 三、急迫卻不重要
    沒什麼重要性卻又非得處理任務。如接聽不重要的電話。
  • 四、不急迫也不重要
    繁瑣或是無意義的任務。如在IG上亂滑。
時間管理四大象限(截自《與成功有約》)
要達成要事第一,你必須盡可能將時間花在第二類任務(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上。因為這些才是真正跟遠程目標有關的「要事」。柯維建議,可以思考有什麼經常做會產生重大影響,但卻沒有行動的事。
可以用以下 4 步驟更精準地實踐要事第一:
  1. 確定角色
    寫下你人生中扮演的角色,如母親、老師等。
  2. 選擇目標
    為每個角色設定接下來一周期望達成的二至三個重要目標。
  3. 安排進度
    根據設定目標安排未來七天行程。
  4. 逐日調整
    照著規畫行動,並隨時調整。
這可說是與以終為始搭配的連環組合技,將遠程願景與近程行動掛勾。
長程與短程的組合技(截自《與成功有約》)
只要養成要事第一的習慣,能讓自己穩步行動,不再瞎忙。
柯維用程式的概念來類比以上三個習慣:
習慣一是程式設計師(主動積極),習慣二是設計出程式(以終為始),習慣三就是執行程式(要事第一)。
建構好個人基礎,接著我們要走向與他者的互動!

習慣四到六:往外拓展】

讓我們接著來談上半部: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這三個習慣培養的是「眾人」的成功,引領我們從獨立走向互賴。
習慣四到習慣六(截自《與成功有約》)

〔習慣四:雙贏思維〕

乍看又是雞湯感濃厚的詞。但如果沒建立如此思維,眾人的成功將會遙不可及。柯維強調,人生不該是零和遊戲。任何關係都必須建立在「利人利己」的基礎上才能長久。如他說的:
如果無法讓雙方都是贏家,長期來看,其實就是雙輸。
柯維認為要實踐雙贏,必須擁有正確的品格思維。要有誠信,重視對他人的承諾;要展現成熟,在表達自我之餘還能顧及他人感受;要有富足心態,相信分享的價值,不把人生當成「你輸我會才贏」的賽局。
書中建議,可用以下4 步驟實踐雙贏思維 :
  1. 從對方觀點看問題,誠心了解他人的需要與顧慮
  2. 認清關鍵問題與彼此的顧慮
  3. 尋求彼此都能接受的結果
  4. 商討上述結果的各種可能途徑
但柯維也強調,你必須真的想達成「雙贏」,上述的步驟才會有效。如果只重視技巧,而不是發自內心希望利己利人,談判還是不會成功。如他說的:
雙贏不是人際技巧,而是做人處事的整體思維。
養成雙贏思維的習慣能幫助我們看向他人,找出彼此更好的出路。

〔習慣五: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能幫你更好的與他者溝通。要養成這習慣,你要學會「傾聽」。如柯維說的:
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亟於表達自己,卻疏於傾聽。
有些人會強調可以用複述等「技巧」來傾聽、溝通。但柯維認這些技術並不是核心,真正的重點是要有「同理心」。必須是真的想了解對方,而不是只想要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
這邊要注意,同理並不是同情。同情帶著價值判斷,有認同意味;同理則是深入理解對方,但不會一味贊同。
傾聽並不容易,柯維就承認知彼解己是他覺得最難的習慣,如他說的:
當你知道自己是對了,就很難耐心傾聽。
書中建議可以用以下 4 步驟實踐同理心溝通:
  1. 複述語句
    重述對方話語,讓他們知道你有專心聆聽。
  2. 加入解釋,用自己的語句去表達理解
    試著用自己的話語、邏輯解釋對方的想法,確認是否理解正確。
  3. 摻入個人感覺
    加入個人情感,設身處地體會對方的感情。
  4. 加以解釋,並帶有感情
    邏輯與感覺並用,真正了解對方的想法。
養成知彼解己的習慣能讓溝通不再只是單向說服。唯有真心想理解,才能真正溝「通」。

〔習慣六: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是上面兩個習慣的綜合效應。它的根本概念是「全體大於部分總和」。只要學會廣納、統合眾人意見,就能催生出「創新」。
要養成這習慣,必須先學會「珍視每個人的差異」。喜歡書中的這段話:
如果一位具有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理解。
同時你要相信一切都有「第三選擇」。當與人意見相左時,先設法了解對方的立場,有什麼顧慮。再試著思考,能不能以互惠、創意的方式,找到彼此都能滿意的解法。可以用以下 5 步驟來實踐統合綜效:
  1. 確定所面對的問題或機會
  2. 了解別人的看法
  3. 表達我的看法
  4. 開始腦力激盪
  5. 找出高明方案
養成統合綜效的習慣,就能透過接納彼此的不同,創造出意料之外的火花,打造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這三個習慣能讓我們從個人成長走向他者共榮。很認同書中的這段話:
個人獨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圓滿人生還須追求公眾的成功。
談完前六個習慣,接著我們不斷去優化它們。

【習慣七:循環疊代】

最後來談外圍那個圈:不斷更新。
習慣七(截自《與成功有約》)

〔習慣七: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是個能保存、增加你最大的資產——你自己——的習慣。可以從以下四個面向不斷磨練自我:
  1. 生理
    生理指的是健康。可從運動、飲食、睡眠三個面向著手改善。
  2. 靈性
    靈性代表價值體系。可試著去冥想,藉由沉澱心思來理清人生目標。
  3. 心智
    心智指的知識面。像是讀書、寫作都是釐清思路很好的方法。
  4. 社會情感
    社會情感指的是與他人的互動。可從生活著手,不斷磨練待人處事之道。
柯維建議,可以透過「每周檢視」來實踐這習慣。經由「列表、實踐、評估」的循環,不斷優化自己各方面的表現。
我的每周檢視
養成不斷更新的習慣,可以建立良好的向上循環,讓每個習慣都更加堅實。

【總結】

總結一下今天介紹的七個習慣:
  • 習慣一:主動積極
    將主動權拉回自己,專注在可影響的事情上,積極地面對問題。
  • 習慣二:以終為始
    透過理清最終目標,確立未來大方向。
  • 習慣三:要事第一
    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第二類任務),確保行動與長遠目標有聯結。
  • 習慣四:雙贏思維
    建立利人利己的思維,製造共榮的可能性。
  • 習慣五:知彼解己
    透過同理心傾聽,達到真正的溝通。
  • 習慣六:統合綜效
    藉由珍惜眾人差異並統合意見,創造不凡的第三選擇。
  • 習慣七:不斷更新
    從生理、心靈、心智與社會情感等四方面不斷精進,進而優化前六項習慣。
總得來說,這七個習慣是一段由裡而外的過程,幫你從個人走向他者,並不斷疊代優化。
如開頭說的,這七大習慣乍看雞湯廢話,但正如柯維說的:
了解七個習慣很容易,持之以恆去做卻很難,因為他們雖然是常識,卻不見得會變習慣。
這本書真正的價值在於柯維針對這些「知易行難」的道理,提供系統化的整理和具體的指引。其實網路上彙整七大習慣的文章、影片相當多。但這些濃縮知識多半省略太多細節,對實踐幫助有限(本文也是)。所以還是極力推薦親讀這本經典,看完絕對會功力大增!

【後記:成功的反思】

這書是我今年的重讀計畫書目。四年前第一次讀這本書。這次二刷感受又大不相同。像這次閱讀,我就對書中管理「個人」的概念相當有感。之後也打算練習從角色的觀點出發來設定目標。
此外,柯維強調原則、品德的部分也是上次閱讀比較忽略的部分。很認同他「思維大過技巧」的想法。很成功學總想用技巧去抄捷徑,但往往效果不彰。
而他對「成功」的定義也是二刷時讓我深深反思的地方。如他說的,現在的社會文化鼓勵人認真工作,要學會暫時犧牲。但這樣努力所創造的「成功」,往往未必自己真正想要的。畢竟就如柯維說的:
有多少人臨終時對後悔自己沒有多花點時間在辦公室裡?
覺得小柯維的這句話十分中肯:
你努力攀爬成功的階梯,可是你不會想到達最高階時,才發現梯子靠得牆不對。
很多時候,我們太容易被外環境與期待左右,關注形更勝過自己。但誠如書中所言:
一個人想獲得心靈的平衡,靠得並不是這些,而是必須認清自己最重視的是什麼,然後專注而誠懇地朝目標邁進。
這讓我不禁再次思索自己〈姆斯的閱讀空間〉想追求的究竟是什麼。獲得他人的關注、鼓勵固然開心,但這真的是我想透過分享閱讀獲得的東西嗎?於是乎,我翻出第一次閱讀時寫下的個人憲章。
我的個人憲章
猛然意識到,這些就是我想透過閱讀分享達成的終極目標。透過分享,把閱讀從獨樂走向眾樂,產生更多理解、共榮的可能。其實這些都是內心早已訂下的心願,卻常常被外物蒙蔽而遺忘。感謝這本書把我帶回來!
這是我會想三刷的書,真心推薦。最後就祝大家都能找到珍視的目標,誠懇地前進啦!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姆斯的閱讀空間 Podcast
180會員
202內容數
分享讀書所感,期望藉由書寫梳理自己的思考,透過文字與他人產生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