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房稅制度的不足使政府推出新改革,但面對掛人頭購房和租金上漲等挑戰,困住了改革的腳步。為何房價難以下跌?原因是臺灣資金流動性高,投資者愛投入房市,加上供需失衡和金融政策的影響。囤房稅新制能否扭轉局面,成為房市的救星?讓我們拭目以待!
原有的囤房稅制度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首先,現行的個別縣市歸戶制度限制了囤房問題的整體解決。這種制度下,囤房問題只在特定地區得到紓解,而其他地區仍然存在問題。其次,現有的稅率並不足以有效遏制囤房行為,無法起到調節房地產市場供需關係的作用。
為了解決囤房問題,政府推出了健全房市措施,其中囤房稅新制改革是重要的一環。新制度的主軸是全國歸戶制度的導入,將囤房稅納入全國統一管理,消除了現行制度的局限性。同時,新制度將調高非自住住宅的稅率,以提高囤房成本,減少囤房行為的誘因。預計新制度將在2024年7月上路實施,2025年5月開始課稅,對約36萬戶增加稅負,但同時對約346萬戶減輕稅負。
投資客常使用人頭購房方式以節稅、取得購買資格或貸款等優勢。然而,這種方式可能增加稅務稽徵的困難。借用人頭購房的情況很常見,且可以避免囤房稅的課徵。
囤房稅2.0對非自住住宅稅率進行了調升,但同時也對其他稅負進行了調降。然而,稅率調整可能導致所得稅率上升超過20%,進而影響租金市場。
臺灣缺乏多元化的投資管道,因此房地產成為相對穩定的投資選擇。投資者傾向將資金投入房地產市場,進一步增加了房價上漲的壓力。
臺灣土地有限,供應不足以滿足持續增長的住宅需求。同時,城市發展不均導致資源集中在主要城市,這使得需求高於供應,進一步推高了房價。
低利率環境刺激了房地產市場的貸款需求,使更多人有能力購買房屋。銀行提供便利的貸款條件,進一步推升了房價。
囤房稅新制改革的目的是解決房地產市場中的囤房問題,進一步提高市場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然而,新制度實施時需要注意其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並繼續關注稅負分配的公平性,以打造更公平和健全的房地產市場。未來,政府應該密切關注市場變化,適時調整相關政策,以確保市場的平衡和居住正義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