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隨筆】我是某某某,真的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是某某某。」

「我是媽媽。」

「我是老師」

「我是老闆。」

「我是藝術家」

「我是清潔工。」


不!


名稱只是一個概念、一個標籤。


人是許多概念和標籤的集合。


誰收集了它們?


誰有這個想法?


我是這個?還是那個?


我,不是人。


我,是意識。


從「人」的身分上放鬆下來。


我,意識,是你的真實存在。


人的身份不應該僅僅侷限在名稱或職業等標籤上。人是意識的存在,超越所有的身分和角色,更是一種真實的存在。


身份標籤只是外在世界用來描述和歸類我們的方式,但它們並不能完整地表達一個人的內在豐富和多元的本質。


我們可能是一個媽媽、一個老師、一個藝術家或一個清潔工,但這些角色只是我們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並不能完整地定義我們的全部。


要覺知到我們每個人都是「意識」的存在,具有獨特的思考能力、情感體驗和自主意識。這種意識讓我們能夠感受這個世界、思考生活的意義,並與他人建立深層的連結。它賦予我們創造、學習、成長和改變的能力。


解脫就是超越身分,不再將自己局限於任何角色或標籤。


透過覺知自己意識的存在,我們能夠進一步認識自己更豐厚寬廣的本質,並活出真實的自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我們踏上朝聖之旅時,我們便與在這場旅途中將遇見的人、事、物及環境連結在一起了,這樣的相遇是有特殊目的的:幫助尋找生命的意義。我稱它們為「四樣寶物」。 🌹寶物一:人 在朝聖之旅中我們自然會遇見一群志同道合,頻率相近,目標一致的夥伴。每個人可能來自不同國家、背景或宗教。然而,彼此間卻能感受到
許多年前,宗薩欽哲仁波切的一句話深深觸動我的心。他說:「獨處是最大的福德。」 確實如此!尤其現在,整個世界充斥著不安與焦慮的氛圍,給自己獨處的機會就更加重要了! 為何獨處是「最大」的福德呢? 因為現在的人太忙,壓力太大了,根本找不出時間獨處。即使有時間,也只想用來滑手機、追劇或睡覺
宇宙中存在一個神聖又神祕的記憶庫,佛教稱之為「阿賴耶識」,西方則稱之為「阿卡西記錄」,這個記憶庫儲存著宇宙萬物生命的歷史。 同樣地,地球也有自己的記憶庫,它記錄著曾經、現在以及未來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體的歷史。也就是說,每個地球上的生命都在書寫地球的歷史⋯⋯ 對於人類來說,當我們感到憤
靈性之道有許多的修行方法,持咒是其中之一。特別在密乘的修行中,持咒被視為極為重要的修法。 然而,對許多人來說,並未完全理解持咒的真正含義,也因此產生了許多疑問和困惑。 咒語是梵文Mantra,由詞根”manas”組成,意思是思想、頭腦,”tra”的意思是工具、車輛。因此,man-tra實際上是一種「
「空」不是什麼都沒有,相反地,「空」中蘊含著一切萬有,空中生出一切萬物,這就是宇宙奧妙的本質。 丟棄二元頭腦「非空即有」的思維,才可能真正瞭解空性。 「真空非空,妙有非有」即是空性。 現在你理解了嗎?
「如何提升直覺力?」 這個問題是朋友們常向我提出來的問題。 其實我們一直都處於彼此心靈感應的連接中。 「直覺」也被稱為心靈或心電感應,是一種遠距離的共振與共感。 許多人以為「直覺」或「心電感應」是讀取他人心裡在想什麼,某種意義上是的,而且每個人天生就能「讀心」,瞭解別人的想法、感受、需求,甚至知道對
當我們踏上朝聖之旅時,我們便與在這場旅途中將遇見的人、事、物及環境連結在一起了,這樣的相遇是有特殊目的的:幫助尋找生命的意義。我稱它們為「四樣寶物」。 🌹寶物一:人 在朝聖之旅中我們自然會遇見一群志同道合,頻率相近,目標一致的夥伴。每個人可能來自不同國家、背景或宗教。然而,彼此間卻能感受到
許多年前,宗薩欽哲仁波切的一句話深深觸動我的心。他說:「獨處是最大的福德。」 確實如此!尤其現在,整個世界充斥著不安與焦慮的氛圍,給自己獨處的機會就更加重要了! 為何獨處是「最大」的福德呢? 因為現在的人太忙,壓力太大了,根本找不出時間獨處。即使有時間,也只想用來滑手機、追劇或睡覺
宇宙中存在一個神聖又神祕的記憶庫,佛教稱之為「阿賴耶識」,西方則稱之為「阿卡西記錄」,這個記憶庫儲存著宇宙萬物生命的歷史。 同樣地,地球也有自己的記憶庫,它記錄著曾經、現在以及未來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體的歷史。也就是說,每個地球上的生命都在書寫地球的歷史⋯⋯ 對於人類來說,當我們感到憤
靈性之道有許多的修行方法,持咒是其中之一。特別在密乘的修行中,持咒被視為極為重要的修法。 然而,對許多人來說,並未完全理解持咒的真正含義,也因此產生了許多疑問和困惑。 咒語是梵文Mantra,由詞根”manas”組成,意思是思想、頭腦,”tra”的意思是工具、車輛。因此,man-tra實際上是一種「
「空」不是什麼都沒有,相反地,「空」中蘊含著一切萬有,空中生出一切萬物,這就是宇宙奧妙的本質。 丟棄二元頭腦「非空即有」的思維,才可能真正瞭解空性。 「真空非空,妙有非有」即是空性。 現在你理解了嗎?
「如何提升直覺力?」 這個問題是朋友們常向我提出來的問題。 其實我們一直都處於彼此心靈感應的連接中。 「直覺」也被稱為心靈或心電感應,是一種遠距離的共振與共感。 許多人以為「直覺」或「心電感應」是讀取他人心裡在想什麼,某種意義上是的,而且每個人天生就能「讀心」,瞭解別人的想法、感受、需求,甚至知道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扮演很多角色,同時是公司的員工、主管、別人的同事、小孩的父母、爸媽的孩子、伴侶的先生/太太…..到底哪一個..才是真實的自己呢..
Thumbnail
清朝順治皇帝出家時曾說: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笛卡爾說: 「我思故我在」、孔子說: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為什麼「我」思考的時候才存在,而思考後不學就會陷入停滯? 而又為什麼在思考時的我,已經存在,卻又不知道我是誰,明明存在就是已知自己是誰,不是嗎?
Thumbnail
在職場上,每個人都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這不僅僅是關於薪資、福利或工作環境,更涉及到自我品牌的建立。了解自己的職場身份,並且根據自身目標進行調整,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定位自己並提升職場競爭力。本文將探討如何透過「人設思考法」來打造職場品牌,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Thumbnail
【我們的真實自我】對自己的「高我」好奇嗎? 為了了解如何讓療癒發生,你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真正是誰 。 你不只是血肉之軀,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跟一個偉大的多的東西連結。 你不是一個身體,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你為了這個塵世經驗所選擇的外衣。你選擇這生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這是為了你想要的學習。
Thumbnail
身分認同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存在意義的證明,但當身分消失時,如何重新定義自己便是關鍵。這篇文章從《原子習慣》和《刺激1995》中摘取引言,並從中探討了身分認同帶來的影響和後果。
【自我】●自我的定義?●我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自我={意識}達成人生大小{目標}達成的程度。一個人的目標越清晰、越有意義,自我就越穩定、越有力量。 我的定錨: 一個意識的主體,隨著時間變化,隨著一個又一個的選擇,塑造了現在的自己,現在的自己像水裝進不固定的容器一般不斷的成長變化,一種動態平衡的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通過對意識角色及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對意識的新理解。從多重人格到意識的進化,文中針對意識、記憶和情感的功能作了深入探討。
「我是對的,而你是錯的」 當你看到這句話,第一個念頭是不是覺得自己不是這樣的,或是至少多數時間不是這樣,自己多數的時候是一個會根據事實、情境去理性分析的人?  總之,你想的是世界也許有許多這樣的人,但自己除外? 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是這樣想的,每個人都跟你一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認同的概念,並描述了我們如何透過與名字、物品及其他人的互動來建立自我認同。同時也揭示了行銷如何利用消費者的自我認同需求來推銷產品。文章進一步指出,我們的自我認同建立在幻覺之上,而行銷則是為幻覺提供支持。這個觀點對於行銷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同時也提醒讀者要看見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扮演很多角色,同時是公司的員工、主管、別人的同事、小孩的父母、爸媽的孩子、伴侶的先生/太太…..到底哪一個..才是真實的自己呢..
Thumbnail
清朝順治皇帝出家時曾說: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笛卡爾說: 「我思故我在」、孔子說: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為什麼「我」思考的時候才存在,而思考後不學就會陷入停滯? 而又為什麼在思考時的我,已經存在,卻又不知道我是誰,明明存在就是已知自己是誰,不是嗎?
Thumbnail
在職場上,每個人都希望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這不僅僅是關於薪資、福利或工作環境,更涉及到自我品牌的建立。了解自己的職場身份,並且根據自身目標進行調整,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定位自己並提升職場競爭力。本文將探討如何透過「人設思考法」來打造職場品牌,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Thumbnail
【我們的真實自我】對自己的「高我」好奇嗎? 為了了解如何讓療癒發生,你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真正是誰 。 你不只是血肉之軀,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跟一個偉大的多的東西連結。 你不是一個身體,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你為了這個塵世經驗所選擇的外衣。你選擇這生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這是為了你想要的學習。
Thumbnail
身分認同對許多人來說是一種存在意義的證明,但當身分消失時,如何重新定義自己便是關鍵。這篇文章從《原子習慣》和《刺激1995》中摘取引言,並從中探討了身分認同帶來的影響和後果。
【自我】●自我的定義?●我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自我={意識}達成人生大小{目標}達成的程度。一個人的目標越清晰、越有意義,自我就越穩定、越有力量。 我的定錨: 一個意識的主體,隨著時間變化,隨著一個又一個的選擇,塑造了現在的自己,現在的自己像水裝進不固定的容器一般不斷的成長變化,一種動態平衡的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通過對意識角色及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對意識的新理解。從多重人格到意識的進化,文中針對意識、記憶和情感的功能作了深入探討。
「我是對的,而你是錯的」 當你看到這句話,第一個念頭是不是覺得自己不是這樣的,或是至少多數時間不是這樣,自己多數的時候是一個會根據事實、情境去理性分析的人?  總之,你想的是世界也許有許多這樣的人,但自己除外? 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是這樣想的,每個人都跟你一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認同的概念,並描述了我們如何透過與名字、物品及其他人的互動來建立自我認同。同時也揭示了行銷如何利用消費者的自我認同需求來推銷產品。文章進一步指出,我們的自我認同建立在幻覺之上,而行銷則是為幻覺提供支持。這個觀點對於行銷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同時也提醒讀者要看見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