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立委黃國昌與網紅「館長」陳之漢,於7月16日發起「公平正義」凱道遊行,現場除了民進黨之外,國民黨、民眾黨、時代力量,以及「準獨立參選人」郭台銘等在野勢力紛紛到場。不過,明眼人都知道,就黃國昌與陳之漢在現場的演講安排,以及到場的「公民」群眾們,這是為柯文哲鋪墊的造勢場。一來是為柯進軍總統府的行前擂鼓;另方面,或者就某種程度來說,也可解讀成柯文哲用來檢閱自身網路空戰聲量的石磊試紙。可是,現場無論空拍、側拍,還是從各種角度來看,遊行人數都不慎滿意,不然也不會讓陳之漢大嚷著要在秋季比較不那麼熱的天氣再來辦一場。因此,我們要如何來解讀這一場遊行呢?或者,如果從柯陣營的角度來看的話,這場遊行釋出了什麼樣的警訊?
聲量是一回事,但實際換成選票/真正的支持度,則是另一回事。
台灣的大選最後都會以「藍綠歸隊」為主軸。「歸隊」,看的不只是「議題票」、「政黨票」等空戰技倆,重要的還是得回歸「陸戰」。目前各方民調呈現的涵義,「聲量」跟「支持度」會高度重疊。
就網路聲量來看,柯的民調高,這很正常,畢竟柯陣營在網路上以短影音的方式不斷露出,深深抓住網路群眾的注意力,進而對柯文哲產生既定印象。而現在距離總統大選還有大半年,各方副手也尚未底定,因此這時候進行的民調回應,大家都還停留在「以對候選人的印象來表態是否支持」的階段;簡單講,現在不管民調怎麼問,受訪者都會以有沒有聽過這個人作為表態的依據:「我聽過某某某,那就先支持他吧。」 可是根據過往大選經驗,越到後面,地方的情感連帶就會進來,亦即各黨各派的陸戰,將成為左右選戰的關鍵。
從上述的「聲量與支持度轉換」的角度來看,柯的空戰極限大概就如 7/16 那樣,甚至還不去討論這些「柯粉」有多少是「郭粉」呢。如果往後郭台銘直接宣布獨立參選、直接立旗的話,有多少「柯皮郭骨」的郭粉會現形呢?但陸戰部分,柯的基本盤在哪呢?連他執政八年的台北市都動員不了一定人數,可見他的陸戰天花板就在那,一時間很難突破。
所以,我認為柯的民調大概會像一些概念題材股一樣,大家在想像中捧高高,可一旦加以檢視後,發現一問三不知,然後急遽下跌,侯就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對柯來說,撇除陸戰不行這一點,他想將議題票、政黨順利過度到自身票數,並順利接下「反綠大聯盟」的共主,在 7/16 這場遊行後,都顯得更加蒼白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