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我們準備好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有兩則與老人有關的新聞引起我的注意1.搭電梯爆衝突 女控遭老翁持拐杖追打2.人妻斑馬線上遭小黃撞死!69歲聽障司機愧疚道歉 夫哀慟批:怎能讓這種人持續上路?我覺得這是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所要面對的問題,老人的心理是否為年輕人(社會中的其他人)所理解、高齡、甚至殘障者就業等等;高齡化社會不是僅僅只要解決長照問題就可以完勝的了。

我自己今年屆齡(65歲)退休,家有一位96歲高齡失智症的母親要照顧,同時我在職場的老闆是位85歲的老太太,對於老人家的想法有一些心得。我的母親大約在七年前被醫師診斷為阿茲海默症患者,雖然經過這些年的罹病時光,但依然行動自如,大部分的時間可以明確表達她對事情的看法(剩下的時間則掉入自己的世界,有幻聽、幻想的狀況,需要照顧者從旁導引才能離開那個灰暗又偏執的世界)。我的老闆則非常獨立,自己一人與一個外勞住在大廈的單位中,對她的事業及社會局勢非常有想法,總是不斷想要學習新的知識。從我與這兩位女性長輩的交手經驗,她們都很不願意成為後輩的負擔,但是同時也因為年齡、體力的影響,使得她們無可避免的在最新知識、反應上落後於年輕人;但是同時她們又非常沒有耐心,似乎她們的時間很快就會用罄。這讓我想到上段那位在電梯追打年輕女生的老翁,可能因為是老翁急著關電梯門,年輕女生的態度也不甚好,造成這起糾紛,但這絕不代表老人家就該淪於社會的負擔,被年輕人所看不起。

我自己是嬰兒潮世代的台灣人,拜國內醫療產業的先進,我不論在生理或心理上都還充滿幹勁,我也很想效法我的老闆繼續工作直到撐不住為止。然而在此同時,我不僅需要持續充實我的專業知識讓我能夠跟上職場的要求,我也需要維持生理、心理的平衡、健康,讓我不致因為年輕人的不禮貌(或不經意的態度)而失掉我的風度。根據資料,台灣的老人人口在民國107年時已超過14%,如何讓健康老人仍能持續發揮價值,支持這個社會不會因為少子化而失掉勞動力,並且老人還能因為自己的經驗,成為穩定社會的力量。讓這個社會的每一個人都能得到適當的發展,更是邁向福利國家的重大一步。

avatar-img
7會員
63內容數
在人生的旅途中,聖經像個指南針導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藉由研讀聖經、思想日常生活所發生的事、或世界新聞,思想其中上帝的心意,而能夠更加瞭解這位三位一體的上帝的偉大,及對我們的指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台灣社會高齡化現象日益嚴重,高齡環境和失能照護需求逐漸成為重要議題。長壽是珍貴的禮物,但也伴隨著健康的挑戰。許多高齡者面臨著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其中一部分人可能因為年齡或慢性疾病導致失能。這使得高齡環境建設和失能照護成為社會共同關心的議題......
Thumbnail
在台灣,隨著社會快速變遷和勞動市場競爭加劇,年齡歧視在現代職場和社會中逐漸成為一個突出問題。 雖然中年人相比年輕時候,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智慧,但是在求職、升遷及社交方面,往往因年齡因素而面臨不公平待遇。這種歧視影響中年人的職業發展,並且會對他們的自信心、心理健康和人際關係造成壓力。 因此,我覺
前言 前幾篇文章提到的是高齡社會的狀況及即將面臨的超高齡所可能帶來的問題,想想看2045年的台灣。每三個人就有一個是老人—沒有勞動力,甚至生活都無法自理,需人照護的長者—,不管長照措施再齊全,照護工作再完善,都無法因應這樣的狀況,事實上,在台灣也已出現照護者與被照護者同歸於盡,其餘媒體沒報導的照護
Thumbnail
隨著台灣社會高齡化現象日益嚴重,高齡環境和失能照護需求逐漸成為重要議題。長壽是珍貴的禮物,但也伴隨著健康的挑戰。許多高齡者面臨著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其中一部分人可能因為年齡或慢性疾病導致失能。 這使得照顧家人成為許多人的重要責任。然而,長期照顧失能家人可能會給照顧者帶來巨大的身心壓力。因此,學會在
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台灣 65 歲以上的人口佔比,於 2018 年即超過 14%,使台灣成為高齡社會,2025 年,超過 20%,我們也將邁向超高齡社會。同時,今年的內政部列冊住宅全為 65 歲以上老人住宅數達 71.56 萬,僅 1 名老人獨居宅數為 54.25 萬,在人口外移至經濟發展重鎮的現代,
Thumbnail
台灣正迅速進入高齡化社會,這對住宅環境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對於適老化住宅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應老年人可能的健康狀況,許多家庭需要重新配置其居住環境。這些改造不僅提高了居住安全,也幫助老年人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減少對家人或照護者的依賴。從文章中了解如何打造適合高齡者的舒適環境!
Thumbnail
喜歡旅遊的同時,照顧長輩也是一件幸福的事。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照顧86歲失能的老母親的女兒,帶著老母親走遍臺灣各地及離島的故事。通過這些經歷激發了作者的創作力,並且找到新的情感出口和潛能。故事裡充滿著對親情的感動和對旅行充滿期待的情感。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阿姨妳先抬腳,然後頭看正前方...」週末一早,在「練健康」健身房裡的第一堂私人教練課程,由31歲的健身教練鄭宇劭和78歲的許阿嬤揭開序幕。 像許阿嬤一樣投入規律運動的銀髮族未來將越來越多,因為台灣將在明年(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20%。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所
Thumbnail
隨著政府拋出長照3.0的政策,長期照護又再度躍上新聞版面。台灣已步入超高齡社會,年輕人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另外,現代人工作繁忙,在照護長輩上已沒有過往事必躬親的耐心。為了方便甚至不惜動用一些不恰當的手段來照護長輩,今天來帶大家認識這些己所不欲,勿施於長輩的照護之惡。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台灣社會高齡化現象日益嚴重,高齡環境和失能照護需求逐漸成為重要議題。長壽是珍貴的禮物,但也伴隨著健康的挑戰。許多高齡者面臨著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其中一部分人可能因為年齡或慢性疾病導致失能。這使得高齡環境建設和失能照護成為社會共同關心的議題......
Thumbnail
在台灣,隨著社會快速變遷和勞動市場競爭加劇,年齡歧視在現代職場和社會中逐漸成為一個突出問題。 雖然中年人相比年輕時候,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智慧,但是在求職、升遷及社交方面,往往因年齡因素而面臨不公平待遇。這種歧視影響中年人的職業發展,並且會對他們的自信心、心理健康和人際關係造成壓力。 因此,我覺
前言 前幾篇文章提到的是高齡社會的狀況及即將面臨的超高齡所可能帶來的問題,想想看2045年的台灣。每三個人就有一個是老人—沒有勞動力,甚至生活都無法自理,需人照護的長者—,不管長照措施再齊全,照護工作再完善,都無法因應這樣的狀況,事實上,在台灣也已出現照護者與被照護者同歸於盡,其餘媒體沒報導的照護
Thumbnail
隨著台灣社會高齡化現象日益嚴重,高齡環境和失能照護需求逐漸成為重要議題。長壽是珍貴的禮物,但也伴隨著健康的挑戰。許多高齡者面臨著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其中一部分人可能因為年齡或慢性疾病導致失能。 這使得照顧家人成為許多人的重要責任。然而,長期照顧失能家人可能會給照顧者帶來巨大的身心壓力。因此,學會在
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台灣 65 歲以上的人口佔比,於 2018 年即超過 14%,使台灣成為高齡社會,2025 年,超過 20%,我們也將邁向超高齡社會。同時,今年的內政部列冊住宅全為 65 歲以上老人住宅數達 71.56 萬,僅 1 名老人獨居宅數為 54.25 萬,在人口外移至經濟發展重鎮的現代,
Thumbnail
台灣正迅速進入高齡化社會,這對住宅環境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對於適老化住宅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應老年人可能的健康狀況,許多家庭需要重新配置其居住環境。這些改造不僅提高了居住安全,也幫助老年人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減少對家人或照護者的依賴。從文章中了解如何打造適合高齡者的舒適環境!
Thumbnail
喜歡旅遊的同時,照顧長輩也是一件幸福的事。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照顧86歲失能的老母親的女兒,帶著老母親走遍臺灣各地及離島的故事。通過這些經歷激發了作者的創作力,並且找到新的情感出口和潛能。故事裡充滿著對親情的感動和對旅行充滿期待的情感。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阿姨妳先抬腳,然後頭看正前方...」週末一早,在「練健康」健身房裡的第一堂私人教練課程,由31歲的健身教練鄭宇劭和78歲的許阿嬤揭開序幕。 像許阿嬤一樣投入規律運動的銀髮族未來將越來越多,因為台灣將在明年(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20%。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所
Thumbnail
隨著政府拋出長照3.0的政策,長期照護又再度躍上新聞版面。台灣已步入超高齡社會,年輕人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另外,現代人工作繁忙,在照護長輩上已沒有過往事必躬親的耐心。為了方便甚至不惜動用一些不恰當的手段來照護長輩,今天來帶大家認識這些己所不欲,勿施於長輩的照護之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