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中的愛-班克斯》觀後感

2023/08/0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直截了當地說,打從走進預約等候室、購票、排隊依序入場到走出展間後,在我心頭揮之不去的都是一股失望和怒意,紅色的氣球在視野中旋轉,噩夢一般攫住我的心神,久久不散。

或許身處藝術學院中總難免對大眾化、商業化不齒,可這份深埋心底的忐忑和傲慢卻在當代藝術館升騰到了極致。或許是因為我對這個展的性質有著誤解,因此當我拿著預約好的門票,卻發現入場也必須排隊時,心中升起一股違和感。詢問工作人員這樣是否來得及在預約時段的一個小時之內看完展覽,得到眼光閃爍的肯定答覆。

走進展間之後,我驚愕得動彈不得。是我搞錯了什麼嗎?裡頭只有一個拍賣會現場的紀錄影片跟《垃圾桶中的愛》,比寺院裡供奉的神像還要高傲地佇立著,展間在容納高密度的人潮後顯得窒息,人們爭先恐後地拍下那件作品的每一絲細節,到畫板背後若有所思地凝視標籤上不明意義的字母與數字。我試圖前往下一個展間,可展覽到這裡就嘎然而止。

這是一個真空的場合。不是藝術博覽會那樣觥籌交錯的販售現場,拍賣會的影片聲與人群的交談在耳邊若即若離,女孩的身影切碎到一半,隱藏在畫框之下,若說這女孩是世上純真之代表,那恰巧且永久地停在畫框下的身影是不是代表著連藝術裡的質樸都已散盡?

這是一個用「行為藝術」之名包裝的,對奇觀和傷痕的販賣。我像是被邀請進羔羊獻祭現場而驚慌失措的最愚昧之人,眼睜睜看著藝術家和拍賣會和評論家和館方宣稱的「純潔、希望」被當作一種可以消費的娛樂。這不是矗立於懸崖之上的大佛,只是被製造、被行銷、被操弄的圖像,紅色愛心暴虐地在我的視網膜上刻下痛楚,周遭手機快門不曾停下。

我想到被認為是班克斯塗鴉時,眾人都將那塊牆壁視為至寶,可被踢爆是模仿班克斯之作後,有關單位立刻選擇抹去那個塗鴉。班克斯就是這樣的一個藝術家啊。他恣意踐踏戰爭的悲楚,宣揚人性的醜惡,踩在無數悲鳴之上,領取最輝煌的勳章。之後,加害者轉過身對瑟瑟發抖的人們說,是我解救了你們,是我將你們攤在陽光下,我是正義和光明的化身。

掌聲如雷貫耳。

raw-image
15會員
43內容數
主要在台北看展覽,以藝術大學理論組學生的身份做一些簡單的評論。希望能跟喜歡看展覽的人一起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