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中的愛-班克斯》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直截了當地說,打從走進預約等候室、購票、排隊依序入場到走出展間後,在我心頭揮之不去的都是一股失望和怒意,紅色的氣球在視野中旋轉,噩夢一般攫住我的心神,久久不散。

或許身處藝術學院中總難免對大眾化、商業化不齒,可這份深埋心底的忐忑和傲慢卻在當代藝術館升騰到了極致。或許是因為我對這個展的性質有著誤解,因此當我拿著預約好的門票,卻發現入場也必須排隊時,心中升起一股違和感。詢問工作人員這樣是否來得及在預約時段的一個小時之內看完展覽,得到眼光閃爍的肯定答覆。

走進展間之後,我驚愕得動彈不得。是我搞錯了什麼嗎?裡頭只有一個拍賣會現場的紀錄影片跟《垃圾桶中的愛》,比寺院裡供奉的神像還要高傲地佇立著,展間在容納高密度的人潮後顯得窒息,人們爭先恐後地拍下那件作品的每一絲細節,到畫板背後若有所思地凝視標籤上不明意義的字母與數字。我試圖前往下一個展間,可展覽到這裡就嘎然而止。

這是一個真空的場合。不是藝術博覽會那樣觥籌交錯的販售現場,拍賣會的影片聲與人群的交談在耳邊若即若離,女孩的身影切碎到一半,隱藏在畫框之下,若說這女孩是世上純真之代表,那恰巧且永久地停在畫框下的身影是不是代表著連藝術裡的質樸都已散盡?

這是一個用「行為藝術」之名包裝的,對奇觀和傷痕的販賣。我像是被邀請進羔羊獻祭現場而驚慌失措的最愚昧之人,眼睜睜看著藝術家和拍賣會和評論家和館方宣稱的「純潔、希望」被當作一種可以消費的娛樂。這不是矗立於懸崖之上的大佛,只是被製造、被行銷、被操弄的圖像,紅色愛心暴虐地在我的視網膜上刻下痛楚,周遭手機快門不曾停下。

我想到被認為是班克斯塗鴉時,眾人都將那塊牆壁視為至寶,可被踢爆是模仿班克斯之作後,有關單位立刻選擇抹去那個塗鴉。班克斯就是這樣的一個藝術家啊。他恣意踐踏戰爭的悲楚,宣揚人性的醜惡,踩在無數悲鳴之上,領取最輝煌的勳章。之後,加害者轉過身對瑟瑟發抖的人們說,是我解救了你們,是我將你們攤在陽光下,我是正義和光明的化身。

掌聲如雷貫耳。

raw-image
avatar-img
18會員
58內容數
Taipei, Taiwan/Bachelor of Art Theory and Curation/Master of Art History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藝術評論 的其他內容
觀看和邊界這兩個主題,是可以統合起來做結的:藝術家展現自己在展覽中的權力。觀眾和藝術家何嘗不是《打獵》中競逐的兩者?觀眾的眼睛恣意地搜尋自己想看見的,藝術家拚命敘述自己想呈現的,當這兩者產生交集時,這個展覽便在觀眾心底印下一個赭紅的印記。
僅管針對了地理位置、硬體設施、開銷、展覽時間規劃等面向進行了香港M+博物館與台北市立美術館之比較,可我不打算提供任何一方較為優秀的結論,僅管港台連結密切,但這兩者仍相差甚遠,以北美館進行對照僅是希望台灣的觀眾能夠對於M+的規模和多樣性有更深入的體悟。我比較想批評的是北美館缺乏一個常設展覽這點。
《致布魯斯》在整個展覽中尤其是把焦點放在了自然的錯位,以及人與山林之間多變的動態,在水面平坦的搖晃中,攝影師(藝術家本人)隱匿了蹤跡,似乎等待著布魯斯、又或是任何一位觀眾,踏進這片迷濛的水波裡,隨閃爍的陽光,載浮載沉。
「冥想」已蔚為風潮,許多繁忙於文明的人們也藉此尋覓一絲慰藉。但當這一切搬到展場中,又套上「乩童」這一文化框架,此種類似的體感意義也完全迥異。「冥想」僅僅是追尋內心的平靜,可藝術家希望觀者能追求的是另一層次:非物質存有的凝視。這是一種不仰賴視覺的「看見」。
藝術家將文明社會中的「準則」消解了 — — 僅管眼前全都是影像,觀看卻變成最無關緊要的事,傳遞出的資訊僅是極少量,符號都似曾相識,每個線條都能代表任何一個事物,卻也什麼都不是。在這曖昧的現實中,藝術家在商業大樓林立的土地中抽離了社會,砌出一座反除魅的碉堡。
由虛擬至現實,由數位至類比,在媒介的替換和懸宕之中,我們驚覺:展間的牆壁也是灰色的,我們離開VR世界,卻又立刻置身於另一個「灰屋」之中,肉身游離在意識邊陲,誰又能肯定所見、所感、所聞絕對是真實?
觀看和邊界這兩個主題,是可以統合起來做結的:藝術家展現自己在展覽中的權力。觀眾和藝術家何嘗不是《打獵》中競逐的兩者?觀眾的眼睛恣意地搜尋自己想看見的,藝術家拚命敘述自己想呈現的,當這兩者產生交集時,這個展覽便在觀眾心底印下一個赭紅的印記。
僅管針對了地理位置、硬體設施、開銷、展覽時間規劃等面向進行了香港M+博物館與台北市立美術館之比較,可我不打算提供任何一方較為優秀的結論,僅管港台連結密切,但這兩者仍相差甚遠,以北美館進行對照僅是希望台灣的觀眾能夠對於M+的規模和多樣性有更深入的體悟。我比較想批評的是北美館缺乏一個常設展覽這點。
《致布魯斯》在整個展覽中尤其是把焦點放在了自然的錯位,以及人與山林之間多變的動態,在水面平坦的搖晃中,攝影師(藝術家本人)隱匿了蹤跡,似乎等待著布魯斯、又或是任何一位觀眾,踏進這片迷濛的水波裡,隨閃爍的陽光,載浮載沉。
「冥想」已蔚為風潮,許多繁忙於文明的人們也藉此尋覓一絲慰藉。但當這一切搬到展場中,又套上「乩童」這一文化框架,此種類似的體感意義也完全迥異。「冥想」僅僅是追尋內心的平靜,可藝術家希望觀者能追求的是另一層次:非物質存有的凝視。這是一種不仰賴視覺的「看見」。
藝術家將文明社會中的「準則」消解了 — — 僅管眼前全都是影像,觀看卻變成最無關緊要的事,傳遞出的資訊僅是極少量,符號都似曾相識,每個線條都能代表任何一個事物,卻也什麼都不是。在這曖昧的現實中,藝術家在商業大樓林立的土地中抽離了社會,砌出一座反除魅的碉堡。
由虛擬至現實,由數位至類比,在媒介的替換和懸宕之中,我們驚覺:展間的牆壁也是灰色的,我們離開VR世界,卻又立刻置身於另一個「灰屋」之中,肉身游離在意識邊陲,誰又能肯定所見、所感、所聞絕對是真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班克西自毀作品《手持氣球的女孩》轉變為《垃圾桶中的愛》的事件,如何影響藝術市場以及藝術品的價值評估。透過對班克西的創作理念、觀念藝術的定義與塗鴉文化的分析,揭示藝術品的價值不僅在於其物質性,更在於其背後的意義與歷史。本文呼籲讀者重新思考藝術的本質及其在當代社會中的定位。
Thumbnail
畢卡索最著名的畫作之一"哭泣的女人",目前正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光是這幅畫,就值得從台北搭高鐵南下,一睹真跡。更何況,這個名為(瞬間 --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的展覽,精選55件當代經典作品,曾在倫敦泰德現代(Tate Modern)創下最長展期,並被評價為"此生畢看的展覽"。  
Thumbnail
分享在臺北當代藝術館參觀的展覽「關係人」,展覽圍繞著#METOO事件,展現了性暴力與性騷擾的議題。以互動式情境遊戲和影片營造真實感。做為一名靈氣師,因為接觸過個案的能量場,了解過性暴力對個案遺留的侵蝕,也讓我對性暴力更加難以忍受並有著更多的關注和感觸。
Thumbnail
看畫展 台中美術館展出當代知名畫作家的集體畫展畫家們的技術,個個出神入化每一服作品都畫的微妙唯肖媒體,報導都讚不絕口,評論家們也給予很高的評價,因此吸引很多人前來參觀,也會把會場急的水泄不通。 小花和爸爸一起來參觀看到衣服題目為「上學途中」的話引起他們的注意。或者是一群小孩子背著書包嘻嘻哈哈的邁
  生命的意義不是必要條件,只是用以協助仍不了解這些作品的人認識會場的導覽手冊。看展時能拿到的話,的確挺令人高興的(畢竟誰都不喜歡空手而歸)。但在仍需要你以作者身分給出更多繼續推展風格的作品時,手冊這類的事情,如果尚沒有造成你太多的煩惱,或許就先擺在一邊,以後再思考。
Thumbnail
大師就是大師 第一次參加比賽就得獎🏅 明明是寫生比賽 一個畫纏繞畫及兩個女鬼(女鬼是她說的) 一個畫星之星球(找找卡比在哪裡?/他愛的電玩) 到底!?說好的寫生呢? 中間龢弟還是不意外的哭了一下 (手控制能力較弱,掌握不好線條,覺得畫的很醜,不是他要的,又不能改了) 哭完等情緒
Thumbnail
你逛美術館嗎?上一次走進美術館,是什麼時候?看了哪一個展?是為了什麼而走進那座美術館呢?隨著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在美術館或特定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社群帳號的群眾,變成美術館的另一種風景。藝術的公關操作很成功,全民美術館的目標是否也成功了呢?
Thumbnail
有的人說這是一部爆了雷就不用看了的電影…但是相隔了十幾年再重看一次,發現它就跟文學或藝術作品一樣,簡直可以看它個好幾回,因為一部被精心打造的作品,很難一次就可以參透全部奧秘,不同年齡與歷練的人將各自品嘗出不同的味道,也許這也是這部作品的傑出之處吧?   年輕時期走馬看花,這仍然是讓人十足感到震撼
Thumbnail
  先不談本書改編自誰的真人真事、及其中所牽涉的法律及道德議題。我想談的是:文學、文學的力量、文學如何透過聯想、象徵、隱喻,讓真實的感覺超越感官。   “把她弓起來抱到床上。思琪像隻毛毛蟲捲起身來,終於哭了出來:今天沒辦法。為什麼?這個地方讓我感覺自己像妓女。妳放鬆。不要。妳看我就好。
Thumbnail
前些年台灣常有國際級的藝術展演活動。 通常我不太去擠這些大師的展覽,因為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只能快速流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那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的靜靜觀賞真蹟,否則我乾脆就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班克西自毀作品《手持氣球的女孩》轉變為《垃圾桶中的愛》的事件,如何影響藝術市場以及藝術品的價值評估。透過對班克西的創作理念、觀念藝術的定義與塗鴉文化的分析,揭示藝術品的價值不僅在於其物質性,更在於其背後的意義與歷史。本文呼籲讀者重新思考藝術的本質及其在當代社會中的定位。
Thumbnail
畢卡索最著名的畫作之一"哭泣的女人",目前正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光是這幅畫,就值得從台北搭高鐵南下,一睹真跡。更何況,這個名為(瞬間 --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的展覽,精選55件當代經典作品,曾在倫敦泰德現代(Tate Modern)創下最長展期,並被評價為"此生畢看的展覽"。  
Thumbnail
分享在臺北當代藝術館參觀的展覽「關係人」,展覽圍繞著#METOO事件,展現了性暴力與性騷擾的議題。以互動式情境遊戲和影片營造真實感。做為一名靈氣師,因為接觸過個案的能量場,了解過性暴力對個案遺留的侵蝕,也讓我對性暴力更加難以忍受並有著更多的關注和感觸。
Thumbnail
看畫展 台中美術館展出當代知名畫作家的集體畫展畫家們的技術,個個出神入化每一服作品都畫的微妙唯肖媒體,報導都讚不絕口,評論家們也給予很高的評價,因此吸引很多人前來參觀,也會把會場急的水泄不通。 小花和爸爸一起來參觀看到衣服題目為「上學途中」的話引起他們的注意。或者是一群小孩子背著書包嘻嘻哈哈的邁
  生命的意義不是必要條件,只是用以協助仍不了解這些作品的人認識會場的導覽手冊。看展時能拿到的話,的確挺令人高興的(畢竟誰都不喜歡空手而歸)。但在仍需要你以作者身分給出更多繼續推展風格的作品時,手冊這類的事情,如果尚沒有造成你太多的煩惱,或許就先擺在一邊,以後再思考。
Thumbnail
大師就是大師 第一次參加比賽就得獎🏅 明明是寫生比賽 一個畫纏繞畫及兩個女鬼(女鬼是她說的) 一個畫星之星球(找找卡比在哪裡?/他愛的電玩) 到底!?說好的寫生呢? 中間龢弟還是不意外的哭了一下 (手控制能力較弱,掌握不好線條,覺得畫的很醜,不是他要的,又不能改了) 哭完等情緒
Thumbnail
你逛美術館嗎?上一次走進美術館,是什麼時候?看了哪一個展?是為了什麼而走進那座美術館呢?隨著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在美術館或特定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社群帳號的群眾,變成美術館的另一種風景。藝術的公關操作很成功,全民美術館的目標是否也成功了呢?
Thumbnail
有的人說這是一部爆了雷就不用看了的電影…但是相隔了十幾年再重看一次,發現它就跟文學或藝術作品一樣,簡直可以看它個好幾回,因為一部被精心打造的作品,很難一次就可以參透全部奧秘,不同年齡與歷練的人將各自品嘗出不同的味道,也許這也是這部作品的傑出之處吧?   年輕時期走馬看花,這仍然是讓人十足感到震撼
Thumbnail
  先不談本書改編自誰的真人真事、及其中所牽涉的法律及道德議題。我想談的是:文學、文學的力量、文學如何透過聯想、象徵、隱喻,讓真實的感覺超越感官。   “把她弓起來抱到床上。思琪像隻毛毛蟲捲起身來,終於哭了出來:今天沒辦法。為什麼?這個地方讓我感覺自己像妓女。妳放鬆。不要。妳看我就好。
Thumbnail
前些年台灣常有國際級的藝術展演活動。 通常我不太去擠這些大師的展覽,因為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只能快速流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那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的靜靜觀賞真蹟,否則我乾脆就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