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次的實戰分享中,我提到了在使用Obsidian時,並未採用卡片盒筆記法中的『索引編號』,而是嘗試了使用Obsidian的標籤功能進行筆記的管理。雖然標籤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筆記的整理和連結,但是在卡片盒筆記法中,每則筆記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索引編號』,這種編碼方式的概念非常巧妙,它充當著筆記之間脈絡的連結橋樑。有了『索引編號』,我們能夠更有效地瀏覽和尋找特定的筆記,也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筆記之間的相互關聯性。所以這次我實際嘗試將『索引編號』的想法,利用到我的讀報筆記之中。
在初次的實戰中,我很遺憾地無法順利將卡片盒筆記的『索引編號』編碼方式成功加入到Obsidian的筆記中。(也可能是因為我對Obsidian還不夠熟練)因為我發現卡片盒筆記索引編號的編碼格式無法直接設定成Obsidian的『標籤』,所以也無法將筆記之間的關聯視覺化成關聯圖。
另外,我嘗試使用YAML語法設定筆記的文本資料,並使用Dataview程式來查詢筆記的關聯,但只能將關聯筆記生成成List和Table的形式,無法生成關連圖。
面對問題無法解決,我決定找出替代方案並繼續進行實戰測試。
1. 結果可以接受,但樹狀結構的關聯圖還不太滿意。
雖然操作流程圖能夠勝任替代『索引編號』的角色,但目前的樹狀結構關聯圖還不盡如人意。我對它的視覺化效果有些要求,希望能進一步改進和優化。
2. 以操作流程圖做重點說明:
2-1. 建立筆記(圖一):在決定收錄一條新聞作為筆記時,我會賦予它一個『唯一』標記,方法是利用模板插入功能(主要使用YAML文本+標籤功能)。同時,我也提醒自己不要過度做標籤分類,最多只做到三層,以免陷入為了滿足標籤分類而進行無謂的分類。
2-2. 定期維護(查看關聯圖)(圖二):信息是動態的,因此我會定期查看和維護已建立的筆記,建議每週進行2~3次。使用視覺化的關聯圖方式,我可以清楚地了解筆記的分佈結構,並且這樣激發大腦思考出新的想法,例如問題、解決方案、深入研究和新議題等。
2-3. 製作專案索引筆記(圖三):當多則筆記可以串聯成一個脈絡時,我會使用Obsidian的搜尋和鏈接功能,製作一則專案索引筆記。這樣做的好處在於豐富筆記的層次、分類以及寫作輸出,有助於更有效地管理和呈現知識。
1. 索引編號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概念,它能讓每則筆記都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然而,在使用Obsidian進行實戰測試時,無法如預期地將這種編碼方式完全套用進去。這也提醒我們,雖然有許多理念和方法可以借鑒,但實際應用時仍需因應工具的限制進行調整。
2. 筆記軟體是輔助工具,不要陷入將軟體反客為主的迷思。例如,過度分類標籤或是無法呈現理想的樹狀結構關聯圖,這些問題並不是絕對必要的,只要持續吸收新知,問題應該可以迎刃而解,千萬不要糾結在當下,忘記整理筆記成為知識才是重點。
3. 在建立屬於自己的操作流程時,我明白了持續精進對工具的練習和操握的重要性。透過使用YAML文本資訊並進一步做Dataview的筆記維護管理,可以更有效地處理和維護筆記。
總的來說,這次實戰讓我對卡片盒筆記法和Obsidian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儘管遇到了一些挑戰和限制,但這並不影響我持續探索和改進的動力。我期待藉由不斷精進操作流程和技能,打造出一個更有效率、更有彈性的知識花園,讓它成為我在學習和工作中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