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我在YouTube上看到了一個有關『高手』解決問題的影片,其中提到了『系統思考』這個詞。那一刻,這個詞彙似乎在我腦海中閃過,彷彿有一段相似的經驗。幾個月後,在圖書館的書架上,我看到了一本早年曾風靡一時的《第五項修煉》。翻開書頁,才恍然大悟,原來在這本書中,作者彼得·聖吉曾強調過『系統思考』的重要性。
這突如其來的回憶引發了我重新探索『系統思考』的渴望。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十年,但重新回顧『系統思考』的內容,我並沒有感受到與時代脫節的落伍感。相反,這個概念似乎更加歷久彌新,證明其真正的價值和持久的影響力。然而,同時也激發了我一些後悔的情緒。為什麼以前我沒有更深刻地理解這個概念呢?為什麼要等到親身體驗後,才能明白『系統思考』所預見的事情呢?
1-1. 功能(目標): 在系統中,功能代表著系統的主要目標或目的。舉例來說,一家公司的功能可能是提供特定的產品或服務,以獲取利潤。這個目標是系統運作的核心,各個要素和連接都圍繞著實現這個功能來協同合作。
1-2. 要素: 要素是系統中的各個組成部分,它們共同協同合作,以實現系統的功能。在公司的例子中,不同的部門(如業務、製造、財務)就是要素。每個部門負責特定的任務,並通過協作共同實現公司的整體目標。
1-3. 連接: 連接是各個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方式,使它們能夠協同合作,共同實現系統的功能。在公司中,連接可以是不同部門之間的流程和溝通。舉例來說,訂單處理和產品生產的流程將不同部門的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確保整個公司能夠協同工作,實現提供產品或服務的目標。
2-1. 適應力: 系統具備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能夠在面對不同情況時做出調整,以保持有效運作。舉例來說,當市場景氣不佳時,各部門會聯合或分別思考如何因應,以減輕景氣衝擊。
2-2. 自組織(進化的能力): 系統能夠自行調整和進化,以應對變化的需求。持續著你的例子,經歷適應不佳的衝擊後,系統可能會自發地進化,尋找更有效的方法應對未來可能的不景氣狀況。
2-3. 層次性: 系統具有層次性,意味著在其內部存在不同層級或結構,以支持整體運作。就像你提到的公司,隨著營運穩定,各部門可能形成層次結構,將工作進行分工,以協助公司更有效地運轉。
系統的動態特性經常被忽視,我們常常只著眼於解決眼前的問題,而忽略了解決問題可能引發更多問題的可能性。就像浴缸的例子,我們為了提高存量,可能會考慮增加流入量或減少流出量。然而,這些解決方法可能會在一個方面帶來改善,同時對另一方面造成負面影響。
4-1. 增強迴路型:成長上限、成長與投資不足、公有地的悲劇、富者愈富
4-2. 調節迴路型:惡性競爭、飲鴆止渴、目標侵蝕、捨本逐末
隨著蘇聯的解體、柏林圍牆的倒塌,以及網際網路的迅猛興起,我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全球化時代。在這個時代裡,國家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資訊、人流和貨物在不同國家之間自由流通,形成了所謂的『世界是平的』的全球環境。在這場全球變革的潮流中,美國傲視領袖地位,成為主導全球的國際霸主。然而,與此同時,中國也正在這場浪潮中迅速崛起。
中國的崛起可以追溯到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這項政策帶來了經濟增長的契機,並通過招商引資和人口紅利,讓中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逐漸地,中國被冠以『世界工廠』的美譽,其經濟發展的速度令人驚嘆。然而,這種崛起也引發了對現有國際秩序的衝擊,尤其是對美國霸主地位的威脅。
隨著全球化的推進,中國的崛起讓美國開始感受到壓力。美國認為,中國的快速發展可能會動搖其在全球經濟和政治格局中的主導地位。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美國展開了一系列經濟制裁行動,對中國進行施壓。這一系列的衝突和經濟戰爭,使美中關係變得緊張,也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
然而,這場戰爭並非只關乎經濟利益,更牽涉到全球供應鏈、科技發展等多個層面。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變得更加凸顯。同時,美國在某些科技領域的優勢也受到了挑戰,尤其是在晶片製造領域。為了保護自身的科技領先地位,美國採取了更加嚴厲的措施,例如晶片制裁法案,導致一些國際知名大廠紛紛宣布『去中化』,尋求其他替代方案。
這些措施不僅對中國造成了衝擊,也影響了其他國家。印度、越南和泰國等國家因去中化而得以加速本國產業發展,但同時,一些國家像韓國則因為過於依賴中國的半導體製造而受到晶片戰爭的牽連。
台灣,作為美中之間的角力籌碼,也深受這場戰爭的影響。台灣在兩岸政經關係中本就處於複雜的境地,而晶片戰爭更使其處於風險之中。
在這個龐大而相互關聯的世界系統中,我們可以運用系統思考的觀點來解析美中戰爭的複雜局勢。
1. 美國的成長上限與全球化: 在上世紀,美國取得了霸主地位,然而隨著全球化的興起,其優勢逐漸喪失。這種情況類似於系統思考中的「成長上限」模型,表現為一個系統在發展過程中,因為某些制約而無法持續成長。
2. 中國的崛起與惡性競爭: 中國的崛起被比喻成「成長上限」遭遇到美國的制裁,如同系統思考的「惡性競爭」模型。當兩個元素在一個系統中相互競爭,缺乏合作與協調,可能導致僵持和不穩定。
3. 作用力的層級和局限性: 我們身處於這個巨大的系統中,但由於處於較低的層級,我們的影響力有限。這個情況類似於系統思考中的「層級效應」,不同層次的參與者在系統運行中有著不同的影響程度。
4. 共識與新連接的重要性: 在系統中,影響戰爭進程的主要要素是具有能力和權力的國家(美國和中國)。如果雙方無法建立共識、創建新的目標,以及建立更好的連接,戰爭可能會進入僵持,類似於系統思考中的「穩態」。這使我們想起俄烏戰爭的僵局,其中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合作導致了長期的僵持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