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bsidian中探索數位筆記與卡片盒筆記法的實踐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Obsidian:引領思考的工具

Obsidian的Slogan是"Sharpen Your Thinking"。自從我於2020年11月開始使用Obsidian,這個數位筆記軟體就深深吸引了我。透過Papaya 電腦教室的影片介紹,我花了不到兩小時就被這個工具所吸引。

Obsidian與Idea Emergence

隨著對Obsidian的不斷探索,我發現了Nick Milo的Linking Your Thinking(LYT)方法。他強調使用Obsidian來促使「思考湧現」(Idea Emergence)。

內容地圖(Map of Contents;MOC)

在尋找有關「內容地圖(MOC)」的資料時,我偶然發現了朱騏在Medium上發表的文章。這也讓我找到了一位能夠長期交流知識管理和數位寫作的好友。

卡片盒筆記法:挑戰與困境

Obsidian非常適合實踐「 #卡片盒筆記法」,但也有其挑戰。

卡片入庫的困難

我發現,從2020年11月至今,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一個主要挑戰是「卡片入庫」的過程,即將「筆記」整理到「卡片盒」中。

筆記與卡片的差異性

在將筆記整合到卡片盒的過程中,會發現「筆記」和「卡片」之間存在某種差異性。只有明確了解這種差異,我們才能在Obsidian中有效地實踐卡片盒筆記法。

如何在Obsidian中成功實踐筆記與卡片盒筆記法?

明確的定義和品質管控

要成功實踐,我們需要對「筆記」和「卡片盒」有明確的定義,並設定品質管控標準。這樣,在筆記數量增多的情況下,我們能發揮更大的協同效應。

回答三個基礎問題

  • 什麼是「筆記」?
  • 什麼是「卡片」?
  • 什麼是「卡片盒」?

我的操作定義:筆記、卡片與卡片盒

筆記=非卡片

在Obsidian中,「筆記」對我來說是任何「非卡片」的Markdown檔案。

卡片=筆記+脈絡

而「卡片」則是「筆記+脈絡」。這個定義也決定了我們使用Obsidian的最終目的。

卡片盒:脈絡的儲存庫

卡片與脈絡

根據「卡片=筆記+脈絡」的原則,「卡片盒」與脈絡有著密切的關係。

補足脈絡

在Obsidian中,由於我們追求卡片的簡潔性,因此很多脈絡會被省略。這些省略的脈絡應由「卡片盒」來補足。 總結而言,要在Obsidian中有效使用卡片盒筆記法,對「筆記」、「卡片」和「卡片盒」的深入理解是不可或缺的。

raw-image


avatar-img
540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AI要用得好,要有足夠的個人數據。 本文章分享我於2023年8月利用數位卡片盒持續累積個人文本數據的策略。
本文章分享我於2023年7月使用Obsidian與Notion做個人知識管理的實務。
AI要用得好,要有足夠的個人數據。 本文章分享我於2023年8月利用數位卡片盒持續累積個人文本數據的策略。
本文章分享我於2023年7月使用Obsidian與Notion做個人知識管理的實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你有在使用卡片和筆記系統嗎?這是一種強調有效連結和處理知識的知識管理系統 因為Notion沒有視覺化的連結與白板,所以其實我曾經嘗試過使用其他軟體 最後還是回來Notion 加上自動編號之後,目前這個模板讓我寫作輸出的時候輕鬆很多 只需要專注地寫下所有想法跟收集來的摘要,最後簡單排序就能組成文章了!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個非常實用的知識管理工具,它將筆記拆分成小的知識點,讓您更輕鬆地紀錄和檢索。這篇文章介紹了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思想、四大優點,以及Heptabase和Obsidian兩款受歡迎的數位筆記工具,並通過實際案例呈現了卡片盒筆記法的具體應用。
Workflowy是清單式筆記軟體,其特點在於打破「頁面」的概念,每一則內容都被放置在一個節點下,而整個筆記庫本身就是由一個無盡的、無限層級的節點所構成。這個軟體的設計原理,也許能夠解決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阻力。
經過大約兩年使用筆記軟體的過程,赫然發現,不少筆記軟體都將「雙向鏈接」與「卡片盒筆記法」掛鉤,但若仔細看盧曼的操作方法,「雙向鏈接」與盧曼對於卡片筆記的連結方式無法直接地等同起來。 觀察盧曼為筆記編號的方法,雖然其核心也是連結,但其連結筆記的方式有其特定的邏輯。 其實筆記的「編碼」關注的就是邏輯
安裝Obsidian 雖然我已用慣了Evernote和Heptabase 但總覺得還是少了什麼 看了朱騏的《卡片盒筆記法的數位應用實戰指南》 覺得還是來試試吧 E用來搜集資料,H用來畫心智圖,O用來作摘要 用得上手後,再將三者整合,或是只留下一個或兩個 https://open.spo
Thumbnail
寫下來是唯一重要的事 專注在寫作上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區別看似不錯以及真正優質的論點 卡片盒筆記讓人可以專注在思考上,而不是記憶 關於寫作,你需要知道這些 處理複雜度的最好方式,就是盡量讓事情愈簡單愈好,只遵守幾個基本原則 改變工作習慣,會經歷一段一直回想到舊有模式的時期 成功並不是靠著強大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你有在使用卡片和筆記系統嗎?這是一種強調有效連結和處理知識的知識管理系統 因為Notion沒有視覺化的連結與白板,所以其實我曾經嘗試過使用其他軟體 最後還是回來Notion 加上自動編號之後,目前這個模板讓我寫作輸出的時候輕鬆很多 只需要專注地寫下所有想法跟收集來的摘要,最後簡單排序就能組成文章了!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個非常實用的知識管理工具,它將筆記拆分成小的知識點,讓您更輕鬆地紀錄和檢索。這篇文章介紹了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思想、四大優點,以及Heptabase和Obsidian兩款受歡迎的數位筆記工具,並通過實際案例呈現了卡片盒筆記法的具體應用。
Workflowy是清單式筆記軟體,其特點在於打破「頁面」的概念,每一則內容都被放置在一個節點下,而整個筆記庫本身就是由一個無盡的、無限層級的節點所構成。這個軟體的設計原理,也許能夠解決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阻力。
經過大約兩年使用筆記軟體的過程,赫然發現,不少筆記軟體都將「雙向鏈接」與「卡片盒筆記法」掛鉤,但若仔細看盧曼的操作方法,「雙向鏈接」與盧曼對於卡片筆記的連結方式無法直接地等同起來。 觀察盧曼為筆記編號的方法,雖然其核心也是連結,但其連結筆記的方式有其特定的邏輯。 其實筆記的「編碼」關注的就是邏輯
安裝Obsidian 雖然我已用慣了Evernote和Heptabase 但總覺得還是少了什麼 看了朱騏的《卡片盒筆記法的數位應用實戰指南》 覺得還是來試試吧 E用來搜集資料,H用來畫心智圖,O用來作摘要 用得上手後,再將三者整合,或是只留下一個或兩個 https://open.spo
Thumbnail
寫下來是唯一重要的事 專注在寫作上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區別看似不錯以及真正優質的論點 卡片盒筆記讓人可以專注在思考上,而不是記憶 關於寫作,你需要知道這些 處理複雜度的最好方式,就是盡量讓事情愈簡單愈好,只遵守幾個基本原則 改變工作習慣,會經歷一段一直回想到舊有模式的時期 成功並不是靠著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