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開職場的絆腳石——「學校思維」,你才會更進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個道理我最近才深刻的懂了,剛好昨天看到朋友在討論這個議題,也寫一篇文章分享給大家。

讓我們一起在職場中成長!

讓我們一起在職場中成長!

我相信各位一定常看到「不要對面試官說『我會好好學習』」或是跟老闆承諾「我的個性好學」,因為在職場/商場中,有能力的人一定好學,好學只是基礎,不是特長,公司要的是「能夠拿出成績的人」。至於你學習認不認真,只能是「好印象」。

為什麼說這是會阻礙你職場的「學校思維」?

或者我們應該說,這不是學校思維,而是「還沒長大的思維」

1.努力就好,成果其次,請務必把結果放前面

請不要把這句話拿來安慰自己。職場要的,就是成果,我們直接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客戶,付錢訂了8/10月餅要送到指定地點,你能夠接受對方突然說:「不好意思,機器突然故障,無法在指定時間送到。」的說詞嗎?

你會希望對方努力將成品趕出來,如果真的趕不出來,對方提出的其他方式「退款、改期」你才會接受,對吧?

職場也是如此,大家拿公司的薪水,或是案主的費用,就是希望對方可以協助完成某些事。每個人都很努力,這是基本的配備。

2.沒有段考、期末考,沒有標準,你要為自己訂下目標

學生時期,我們的目標由「外力」訂定——你的父母,或是導師,你會知道做了什麼、分數達到多少,可以獲得什麼,如果沒有,會怎麼樣。

但職場,不一定。

好的公司,會訂定出相對應的挑戰和加薪、升遷的條件,讓員工可以自行選擇要不要挑戰。(致瑋老師的EAS九大循環—薪酬制度,就有這一環,老師的公司,或是輔導案,都進行薪酬透明或是職級和薪酬的聯動設定,不過這是屬於制度部分,給高階管理層參考)

但一般未引進制度的公司,不會給你這麼清楚的方向,於是,我們需要學習自己為自己設定目標。

你不能等著外力為你設定,如果你不想在原地踏步,找個你信得過的對象——長輩、朋友或是導師,去討論你的未來前景可能怎麼做,或是對方怎麼做。

對方的路線不能完全複製,還是必須依照自己的人格特質和狀態、專業領域做安排。

3.覺得把事情做好就好,其他不用管,但人脈,也很重要

能力是一個,但更重要的是「人和」。

不是要和他人打成一片,變成朋友,而是需要學習彼此合作,因為在職場上,彼此的工作都會有連動,你的工作可能會影響下一個人,而另一位同事的工作,可能會影響你的進度。

保持和他人的友好關係,不代表成為「便利貼」,而是與人為善,你有來我有往,工作上幫一把。

也要留點時間給工作上會時常互動的對象,有禮貌、尊重對方,花點時間互動,深耕彼此的感情,累積自己的人脈。有一天,萬一你有需要幫忙,也才有援手。

結論

職場的身價是由自己經營的。它不會隨著時間增長,隨著時間主動成長的只有年齡,能力和經驗的深度需要刻意練習和累積,我喜歡主動勝於被動。

也希望你會喜歡,一起積極的經營自己的未來。


我是Tera,人生到了中年,開始回顧與持續的修正、學習,不管何時,我們都能自己的人生「跨領域、跨狀態」,創造一片新的天空。

avatar-img
32會員
24內容數
中年轉職,從文科跨領域對商學感到興趣,一路走來如何將原本陌生的商學,融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職場觀察,開始覺悟與省思,願我的紀錄可以給你一些回饋和不一樣的切入點看世界,從不一樣的角度看職場,實現個人願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er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你想「寫」是單純的紀錄和抒發,這篇文章你可以跳過; 但如果你想「寫」,還希望可以擴大讀者、認識不同的人、甚至讓書寫成為被動收入,為你帶來另一個職業領域的可能性,以下的分享會對你有些幫助。
工作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公司賣命,也不僅僅是賺「工資」,更多是透過現在的工作累積經驗和實力,這些都是你練起來以後,別人搶不走的能力,甚至,會真正隨著時間的累積,而成為你個人獨具的實力。
剛剛看完倉鼠少女的新文章,突然很有感慨——做事與做人,都同樣重要,尤其是做人這一塊。 尤其這幾年,感觸特別深刻,說來慚愧,都是用人生的經歷去痛過才知道,不論是在職場或是人生中,如果早點知道就好了。 尤其當你未來,希望可以往上發展時,那十分重要。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傳統的「不務正業」觀念正在被重新詮釋。我們不再僅限於本科專業,而是積極追求跨領域學習和多元發展。
畢業季到了,相信許多新鮮人對未來充滿憧憬,或是帶著一些憂慮,不知道自己的未來職涯這樣規畫可好?聽前輩、聽長輩們說,到底職場和自己想的一樣不一樣?
根據經理人這篇華爾街日報的整理,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想在職場提升自我價值(薪水提高)的我們,需要掌握的基礎技能(硬實力)有哪些?哪些技能可以幫我們加分?
如果你想「寫」是單純的紀錄和抒發,這篇文章你可以跳過; 但如果你想「寫」,還希望可以擴大讀者、認識不同的人、甚至讓書寫成為被動收入,為你帶來另一個職業領域的可能性,以下的分享會對你有些幫助。
工作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公司賣命,也不僅僅是賺「工資」,更多是透過現在的工作累積經驗和實力,這些都是你練起來以後,別人搶不走的能力,甚至,會真正隨著時間的累積,而成為你個人獨具的實力。
剛剛看完倉鼠少女的新文章,突然很有感慨——做事與做人,都同樣重要,尤其是做人這一塊。 尤其這幾年,感觸特別深刻,說來慚愧,都是用人生的經歷去痛過才知道,不論是在職場或是人生中,如果早點知道就好了。 尤其當你未來,希望可以往上發展時,那十分重要。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傳統的「不務正業」觀念正在被重新詮釋。我們不再僅限於本科專業,而是積極追求跨領域學習和多元發展。
畢業季到了,相信許多新鮮人對未來充滿憧憬,或是帶著一些憂慮,不知道自己的未來職涯這樣規畫可好?聽前輩、聽長輩們說,到底職場和自己想的一樣不一樣?
根據經理人這篇華爾街日報的整理,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想在職場提升自我價值(薪水提高)的我們,需要掌握的基礎技能(硬實力)有哪些?哪些技能可以幫我們加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別想著一步到位。 工作的本質是他人以財物換取你有價值的勞動,市場的影響與你的能力是否有價值佔了很大的比重。 先從不討厭與合理待遇的開始嘗試與探索,先求有、再求好、也許成為事業、再者成為志業。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職場上,員工的能力與意願哪個更為重要。通過分析星星標記、向上標記、向右標記和問號標記所代表的不同類型員工,提出了自我驅動力比能力更重要的觀點。這種自我驅動力的主動積極對個人的成就至關重要。文章還探討了自我驅動力的特質和最終目標。
Thumbnail
提早領悟職場智慧能省去彎路,建議身上帶入公司文化感,展現向心力;堅持解決問題而非對立,共同努力共同成長。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需要職業倫理?專業一定要有倫理嗎? 職業倫理,又可以稱為職業道德、職業原則、或是工作原則。 這是一個鮮少被討論的議題,但我們可能更常討論到「學生思維」 遇到學生思維的同事或是下屬,讓他的同事感到辛苦的是: 消極、被動接受安排 無法獨力完成任務 做完,但沒有做
Thumbnail
打工者必須釐清打工不是打雜,而是培養職場競爭力的過程。對工作的態度決定生活質量和人生的層次,隧道視野效應理論描述視野越小,能力提升越受限。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別想著一步到位。 工作的本質是他人以財物換取你有價值的勞動,市場的影響與你的能力是否有價值佔了很大的比重。 先從不討厭與合理待遇的開始嘗試與探索,先求有、再求好、也許成為事業、再者成為志業。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職場上,員工的能力與意願哪個更為重要。通過分析星星標記、向上標記、向右標記和問號標記所代表的不同類型員工,提出了自我驅動力比能力更重要的觀點。這種自我驅動力的主動積極對個人的成就至關重要。文章還探討了自我驅動力的特質和最終目標。
Thumbnail
提早領悟職場智慧能省去彎路,建議身上帶入公司文化感,展現向心力;堅持解決問題而非對立,共同努力共同成長。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需要職業倫理?專業一定要有倫理嗎? 職業倫理,又可以稱為職業道德、職業原則、或是工作原則。 這是一個鮮少被討論的議題,但我們可能更常討論到「學生思維」 遇到學生思維的同事或是下屬,讓他的同事感到辛苦的是: 消極、被動接受安排 無法獨力完成任務 做完,但沒有做
Thumbnail
打工者必須釐清打工不是打雜,而是培養職場競爭力的過程。對工作的態度決定生活質量和人生的層次,隧道視野效應理論描述視野越小,能力提升越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