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做人處世的道理,如果早點理解就好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剛剛看完 社畜逃脫筆記(小倉鼠)的新文章,突然很有感慨——做事與做人,都同樣重要,尤其是做人這一塊。

尤其這幾年,感觸特別深刻,說來慚愧,都是用人生的經歷去痛過才知道,不論是在職場或是人生中,如果早點知道就好了。

尤其當你未來,希望可以往上發展時,那十分重要。

1.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保持謙虛,有利無害。

技能,只要學了就會、經驗累積多了,手感就會出來。每個人開花的時間長短,都由自己決定。

而我們的厲害,只是因為和旁人比起來,比較擅長而已。有比我想得更多的人,在某個領域裡有鑽研和歷練。

而且,當你識得力量時,你會發現,對方也同樣識得你,我們希望的,是彼此欣賞交流,而非彼此競爭一較高下(當然,案子要拿下來時,還是公平競爭啦!)

2.與人為善,人情留一線

以往的我十分剛烈,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不知為何一直抱著,當然,看起來很帥,但不太有好下場。

人是群居的動物,許多事真的沒辦法一個人完成,如果有團隊、有組織,一起努力,除了各方都有強者幫你,你也會有被支持的溫暖感,一起打拼的感覺,你如果嚐過一次,會感動萬分。

那是能在你失憶時為你加油鼓舞,在雀躍時一起開心的夥伴們。一起慶賀,非常美好。

3.勇於認錯,第一時間道歉

前段時間朋友們在討論「當你犯錯時,第一個反應怎麼辦?」

我曾經幹過犯錯時大腦呆滯,想著把事情搓掉,下場?當然再被罵一次。

後來坦然的承認錯誤,雖然第一時間真的覺得很丟臉,巴不得在自己消失,但道歉後,心裡的壓力小很多,也能很快和對方找到解法,不讓事件蔓延。

4.耐心,才能創造,耐得住等待,才會花開

raw-image


好友志鵬兄轉發的烤雞圖一直釘在我心上、因為太痛了,我把好好的雞烤得難吃到爆,還有什麼比這更痛呢?

人的一手好牌,會因為自己的自大傲慢(就是我)而烤得慘不忍睹。因為烤雞需要時間慢燉,完成有時需要時間開花,就像種子需要從土中發芽生根,但何時會完成?不知道。

如果你不停翻土又一直打擾他,三天兩頭愛澆不澆,該做的事有沒做,可能差兩天就發芽了,但你已經離開了,或是你用了大量的肥料澆灌它,哇~那無疑是直接把它淹死,也不用活了。

耐心,等待,持續耕耘,積極練習與作為。

5.為人著想,系統思考

有時候我們以為的「隨意」,或是臨時變動,可能會造成他人的困擾。

像家人和對方約時間,對方臨時才說會晚十分鐘,但我們已經到附近了,只好在窄巷裡繞來繞去等。

如果對方願意提早跟我們說,我們就能避免尷尬的場景,但也許對方有什麼突發不可控的狀況也不一定。

所以保持平常心,多為別人著想一點,之前我也不太懂系統思考的詞到底是什麼意思,簡單說,就是以大局來思考:

當我要做一件事,它的流程是什麼、我在事件中扮演什麼角色、如果我的時間、事項有變動,會不會影響別人?造成別人的不便?如果會的話,我要如何提出其他的方案,或是提前討論,處理後續的影響?還是我可以如何調整我的工作範疇,使之影響範圍縮小?

杜書伍先生在《將將〉一書中,把管理職比喻為「開車」,當你還是職人時,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就好,就像騎摩托車,移動性高;

當你成為基層主管,你開的是轎車,車內有四到五個人,假設每個人有固定的任務和方向,要分別去四到五個地方,在某個時間點完成某件事,開車的人就要思考:路線如何安排?誰先誰後一切才會順暢。

如果臨時變卦或是有異動,就可能會影響其他幾個人的行程,或是帶著一群人往錯誤的方向去。

此時,影響的人數已經從一人到四人,再往上去,中階、高階主管甚至是總經理、老闆,一個決定的影響,都關係著數十甚至上百人,對於決策、影響範圍,更是廣大。

如果我們在做決定時,能夠體察他人,了解局勢,全盤掌握;在臨危授命或接受改變時,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為他人思考「有什麼是我可以做的」,哇!那確實是一位讓人超愛的對象。

不論是人生或是公司職涯,都是。

只可惜,我的個性太硬也太傲,繳了許多人生的學費才理解這些,也還好,我很幸運的碰到很棒的導師,願意指導我。

這些雖然是老生常談,以前讀書時放在課本上,總覺得俗不可耐,但都是人生扎扎實實的保命符,哈哈~或是人見人愛的好人緣符吧!雖不求讓每個人都喜歡,那太鄉愿,但絕對能讓我們遇到貴人和好夥伴的時機大大增加!

Steve老師管理課時說過一句話,我印象很深刻,也分享給大家:「職人最重視的,就是把事做好;但如果你要往上、往管理層、往更好的發展去,做人,是更重要的。」

分享給你們,也希望能有一些幫助。我是Tera,人生到了中年,開始回顧與持續的修正、學習,不管何時,我們都能自己的人生「跨領域、跨狀態」,創造一片新的天空。

希望我的一些經歷,也可以給予想改變或正在改變路上的你,一些鼓舞和幫助。讓我們一起為自己努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era的沙龍
33會員
31內容數
中年轉職,從文科跨領域對商學感到興趣,一路走來如何將原本陌生的商學,融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職場觀察,開始覺悟與省思,願我的紀錄可以給你一些回饋和不一樣的切入點看世界,從不一樣的角度看職場,實現個人願景。
Ter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我想跟你分享如何透過學習和行動克服人生低潮,並找到成長方向的歷程。文中提到學習經營管理、生命數字、紫微鬥數等課程,以及透過接下各種合作任務,學習Canva和Excel等工具,進而提升自我能力,並最終從被動接受任務到主動創造價值。
Thumbnail
2025/04/29
我想跟你分享如何透過學習和行動克服人生低潮,並找到成長方向的歷程。文中提到學習經營管理、生命數字、紫微鬥數等課程,以及透過接下各種合作任務,學習Canva和Excel等工具,進而提升自我能力,並最終從被動接受任務到主動創造價值。
Thumbnail
2025/04/23
許多人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感到徬徨,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我分享跟你分享自身經驗,命盤、MBTI等工具雖能提供可能性,但最終的決定權在自己手中。重要的是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並願意為之行動,而非單純依賴工具的指引。
Thumbnail
2025/04/23
許多人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感到徬徨,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我分享跟你分享自身經驗,命盤、MBTI等工具雖能提供可能性,但最終的決定權在自己手中。重要的是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並願意為之行動,而非單純依賴工具的指引。
Thumbnail
2025/02/08
個人品牌經營已成為現代人展現自我與拓展事業的關鍵。本文介紹臉書、IG、Threads、Vocus、Youtube和Accupass等平臺,分析其優缺點,並強調持續經營的重要性。我分享自己的經驗,說明如何透過長期的努力,提升個人品牌在搜尋引擎上的能見度。
2025/02/08
個人品牌經營已成為現代人展現自我與拓展事業的關鍵。本文介紹臉書、IG、Threads、Vocus、Youtube和Accupass等平臺,分析其優缺點,並強調持續經營的重要性。我分享自己的經驗,說明如何透過長期的努力,提升個人品牌在搜尋引擎上的能見度。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我那個年代,曾經有句寫文章都會帶上的經典金句,那就不求做大官,要求做大事。不過,這句話在我高中時,我們的校長非常實在的在朝會說,你還是要先做成了大官,才有機會做大事,所以你要好好的讀好書,考好試,才有機會做大官。嗯以上邏輯,還真沒什麼大錯,當然也有不用當官就能做的大事就是了。  
Thumbnail
我那個年代,曾經有句寫文章都會帶上的經典金句,那就不求做大官,要求做大事。不過,這句話在我高中時,我們的校長非常實在的在朝會說,你還是要先做成了大官,才有機會做大事,所以你要好好的讀好書,考好試,才有機會做大官。嗯以上邏輯,還真沒什麼大錯,當然也有不用當官就能做的大事就是了。  
Thumbnail
起初閱讀時,很後悔沒有在出社會前先看過這本書...... 閱讀過程中一再反思我初入社會時的樣貌,不懂工作倫理、時常率性行事、也處處碰釘子⋯⋯ 心中自忖,若能早些閱讀到,就能更看清世事、更能保護自己。 再進一步身為人母的角度思索,另一個聲音卻出現了。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年後仍舊永保心中的良善,
Thumbnail
起初閱讀時,很後悔沒有在出社會前先看過這本書...... 閱讀過程中一再反思我初入社會時的樣貌,不懂工作倫理、時常率性行事、也處處碰釘子⋯⋯ 心中自忖,若能早些閱讀到,就能更看清世事、更能保護自己。 再進一步身為人母的角度思索,另一個聲音卻出現了。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年後仍舊永保心中的良善,
Thumbnail
剛剛看完倉鼠少女的新文章,突然很有感慨——做事與做人,都同樣重要,尤其是做人這一塊。 尤其這幾年,感觸特別深刻,說來慚愧,都是用人生的經歷去痛過才知道,不論是在職場或是人生中,如果早點知道就好了。 尤其當你未來,希望可以往上發展時,那十分重要。
Thumbnail
剛剛看完倉鼠少女的新文章,突然很有感慨——做事與做人,都同樣重要,尤其是做人這一塊。 尤其這幾年,感觸特別深刻,說來慚愧,都是用人生的經歷去痛過才知道,不論是在職場或是人生中,如果早點知道就好了。 尤其當你未來,希望可以往上發展時,那十分重要。
Thumbnail
★大人,更應該學會好好偷懶! ●覺得自己明明很努力, 回過神來卻發現自己變得越來越不幸。這種情況不時可見,對不對? 所以,比起工作,睡覺比較重要;與其省錢,不如對自己好點,買個哈根達斯;大量閱讀自己喜歡的小說,而不是商管書。與其成為大家都崇拜的人,不如成為自己能夠一直喜歡下去的自己。 ●你已經非常努
Thumbnail
★大人,更應該學會好好偷懶! ●覺得自己明明很努力, 回過神來卻發現自己變得越來越不幸。這種情況不時可見,對不對? 所以,比起工作,睡覺比較重要;與其省錢,不如對自己好點,買個哈根達斯;大量閱讀自己喜歡的小說,而不是商管書。與其成為大家都崇拜的人,不如成為自己能夠一直喜歡下去的自己。 ●你已經非常努
Thumbnail
去年表弟剛進入職場,聊天過程中讓我有機會回想當初,思考我可能會告訴過去的自己什麼,藉以跟他分享並提供一點鼓勵。 第一個提醒是很殘酷的老生常談,職場真的不是學校; 第二個提醒是不用太害怕犯錯; 第三個提醒是臉皮真的要厚一點; 如果有人能夠借鑒我的經驗被鼓勵到,那就太好了, 祝福所有的新鮮人。
Thumbnail
去年表弟剛進入職場,聊天過程中讓我有機會回想當初,思考我可能會告訴過去的自己什麼,藉以跟他分享並提供一點鼓勵。 第一個提醒是很殘酷的老生常談,職場真的不是學校; 第二個提醒是不用太害怕犯錯; 第三個提醒是臉皮真的要厚一點; 如果有人能夠借鑒我的經驗被鼓勵到,那就太好了, 祝福所有的新鮮人。
Thumbnail
新年第一天,先祝大家新的一年都變成職場神獸!​ 一直都很喜歡聽朋友在職場上遇到的人事物,​雖然朋友總氣得牙癢癢,但是對吃瓜民眾來說,我總是嘖嘖稱奇,​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麼不一樣的人。​ 以下寫出我的三個心得:​ #把專注力回歸自己​ #面對恐懼​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Thumbnail
新年第一天,先祝大家新的一年都變成職場神獸!​ 一直都很喜歡聽朋友在職場上遇到的人事物,​雖然朋友總氣得牙癢癢,但是對吃瓜民眾來說,我總是嘖嘖稱奇,​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麼不一樣的人。​ 以下寫出我的三個心得:​ #把專注力回歸自己​ #面對恐懼​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Thumbnail
用心也用力,但是否有時候的我們用力過度了,自己卻不知情呢?放慢一下腳步,打開這本書,也許也是一種提醒自己的方式。
Thumbnail
用心也用力,但是否有時候的我們用力過度了,自己卻不知情呢?放慢一下腳步,打開這本書,也許也是一種提醒自己的方式。
Thumbnail
今天分享的是丁菱娟的《你不必走得快,但一定要走的遠》 丁菱娟是世紀奧美公關的創辦人,從一開始在職場上的菜鳥,到老鳥,再到自己創業。現在則是以幫助年輕人成長,透過演講及教書,或擔任創業家的創業導師。 這本書區分為菜鳥與老鳥兩種位置上可能遇到的困難及選擇,作者提出的看法,以下是我自己讀完,喜歡並有認同
Thumbnail
今天分享的是丁菱娟的《你不必走得快,但一定要走的遠》 丁菱娟是世紀奧美公關的創辦人,從一開始在職場上的菜鳥,到老鳥,再到自己創業。現在則是以幫助年輕人成長,透過演講及教書,或擔任創業家的創業導師。 這本書區分為菜鳥與老鳥兩種位置上可能遇到的困難及選擇,作者提出的看法,以下是我自己讀完,喜歡並有認同
Thumbnail
職場與學校是大不相同的。 職場和學校最大的區別就是,再也沒有人會理你、會管你,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去爭取,交際圈也一樣。 今天主要講畢業前後需要做哪些轉變。
Thumbnail
職場與學校是大不相同的。 職場和學校最大的區別就是,再也沒有人會理你、會管你,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去爭取,交際圈也一樣。 今天主要講畢業前後需要做哪些轉變。
Thumbnail
步入社會三年多,每到一個新環境,除了學習工作上的必須職能外,公司的文化禮儀、人情世故也是職場上必修課,公司裡的老大哥,老大姊總喜歡對遇到人際困擾的新人說:「在職場,做人比做事難」!這天大的道理,其實人人都馬知道,不過,當有人一心只想好好做事的時候,卻一直被「只想做人,不想做事」人纏著,這種時候...
Thumbnail
步入社會三年多,每到一個新環境,除了學習工作上的必須職能外,公司的文化禮儀、人情世故也是職場上必修課,公司裡的老大哥,老大姊總喜歡對遇到人際困擾的新人說:「在職場,做人比做事難」!這天大的道理,其實人人都馬知道,不過,當有人一心只想好好做事的時候,卻一直被「只想做人,不想做事」人纏著,這種時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