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算算看你的退休每月花費
- 消費型支出:食、衣、住、行、通訊、育、樂、醫療保健、交際應酬、其他
- 非消費型支出:利息支出(房貸)、經常性移轉支出(孝親費、婚喪喜慶禮金)
消費陷阱:
- 住家設備、電器使用請小心,重新裝潢與購置很貴的。
- 退休後別衝動買一輛過不久後你會想賣掉的賓士車,並戒掉3C等昂貴興趣。
- 防範「廻力鏢小孩」,退休後,就該過以自己為主的人生。
- 即便大家都在旅遊,也不要一定跟著去。搭乘台鐵的區間車,找幾個小站下車,漫遊花東,風景也是世界級。
- 勤於健身保養自己,是最基本可開銷的拿分題,牙齒和眼睛別弄壞了。
- 退休前務必還掉有害的貸款,像是信用貸款;而房貸也要小心,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升息。
最低底線是和一般台灣人過得一樣好,以2021年來說:
- 全台平均是2萬3,513元
- 消費最高的臺北市是3萬2,305元
- 消費最低的南投縣是1萬7,579元
- 計算財務自由的數字
- 你打算幾歲退休?
- 預估壽命是多少?
- 想要怎樣的退休生活?
- 退休後是不是會有收入?
如果通貨膨脹(一般用「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來衡量)是一般政府認為合理的水準2%。建議:若遇嚴重通貨膨脹,可控制消費以免退休金不夠用
類型1>經濟風險
1.通貨膨脹風險,或是、科技/醫學進步的風險
2.利率風險3.投資風險
4.匯率風險
2>健康風險
5.長壽風險
6.醫療費用風險
7.長期照護風險
類型3>家庭風險
8.婚姻風險
9.其他家庭成員的風險
10.自己成為看護的風險
4>政策改變的風險
11.政策改變的風險(勞保年金問題)
12.戰爭風險
類型5>其他風險
- 13.天災風險
- 14.接受不適當的理財建議、被詐騙風險
定主軸、列清單:不怕虛度退休生活
- 退休生活漫長
- 退休生活別成為家人的壓力:找到生活重心,對於分散焦距在家人的注意力,會非常有幫助。
- 退休是值得被尊重的身份:如果你自己不安排好自己,就有可能會被別人安排。
- 計畫趕不上變化:從興趣中常識和探索,也許你也會和我一樣,無心插柳,無中生有創造出一個工作出來,讓退休財務安全多一個備胎。退休後的人生,還是有無限的可能。
- 人生無常,但退休生活也可能比你想得漫長。
動手嘗試8個點子,充實「第三人生」
「不要害怕辛苦。」
「不要覺得人生過一半,沒可能。」
「想幾件可能有興趣的事,就動手去試試看。」
第一人生(Fist Act):25歲之前的成長階段。
第二人生(Second Act):25~55或65歲之前,發展職涯、成家立業及為老後儲蓄的階段。
第三人生(Third Act):是指55~80以上這段時間,可以有時間和空間發展第二次生涯的機會。
第四人生(Fourth Act):指最後必須面對終老的階段。
能不能再次成長、心境成熟、擺脫世俗眼光,發展出真正的興趣,並且能助人、傳承、貢獻自己。
透過關鍵16問評估該不該提早退休
退休金準備
1.是因為想要陪伴父母、想要跳離職場的火坑而急於想退休,卻沒有仔細按照前面章節所說算過經濟面行不行?
2.用前面提到3.3%法則(或甚至3%)計算你生活費和退休金,你是否已經過關了(請記得如果有負債,必須從退休資產中扣除,並逐一確認那些晚年會發生的醫療與照護費用是否已有保險保障,或是從理財計劃中能支應)?
3.你身上背多少人?配偶、父母、子女,未來會不會可能是你退休生活變數?父母養老金真的足夠嗎?有沒有可能成年子女回家打秋風?
4.萬一熟年離婚,或是配偶有變故,你是否能經濟獨立,一個人生活?
5.你有仔細算過,提早退休會讓你少多少勞保/公保、勞退給付?就算你65歲時,你的資產比你工作表現不怎樣的同梯少1,000萬元,你也會義無反顧?
理財成熟度
6.你對於本書介紹的長期穩定投資,了解與接受有多少?會不會覺得這樣理財太無聊?有沒有易於新鮮的投資方式吸引可能性?
7.你會不會比較大而化之,覺得紀錄費用和資產變化很麻煩?(的確有人會因此過一陣子之後才發現情況失控)
8.離開工作是因為壓力太大?是因為看到網路上有很多人退休後遊山玩水也想效法?還是你真是的是有從旅行中看見不同的意義?也有很想去從事的興趣?
9.對本書分享的退休理財和退休生活規劃,你是充滿了期待想嘗試,還是感覺壓力大?
10.沒有名片與頭銜,對你來說是不是很重要的事?你同梯位居要職,撞見正穿著拖鞋去菜市場去市場買菜的你,你是否會感到尷尬?
11.你是否有自覺,退休後的自己不會成為家人精神壓力的來源?
12.對於退休,你家人是否贊成,還是有顧慮?你是否了解他們的顧慮,也能溝通自己的主張,獲得他們的認同?當家人不認同時,你是否會感到很大的精神壓力?
13.你是否習慣獨立?還是沒有親友陪伴就不太行?當你以前的同事朋友都忘記你這個人的存在,你會不會主動出擊去找朋友?
14.退休後是否有可以互相協助的親友團?當憂慮的時候,有沒有人可以理解你的人能夠聊一聊?
15.退休後有沒有可能家人認為你反正沒事,所以把長輩照顧責任全部交給你?
備案計畫
16.萬一進入退休發現退休金不足時,你是否有其他創造收入的副業,或是重返職場的可能?
如果以上任何一提有疑慮,我都建議你先釐清再談退休。
如果能夠持續一個學習型的人生,即便不是最富貴,也能成為一個很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