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媒體人物的關係:擬社會互動/追星科學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隨著時代和娛樂科技的演進,加上疫情推移,實體社交的隔絕與受限,
人們與媒體人物擬社會親密度增加,最喜歡的媒體人物對我們來說變成是個人社交網絡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可以不常與住在隔壁的鄰居互動,但卻會在下班時打開電視或手機,觀看最喜歡的Youtuber、偶像、戲劇。

人們滿足人際需求的方式,正在大幅度的改變,與媒體人物的擬社會互動成為新型態關係選擇。

「擬社會互動」是媒體研究中的重要學術名詞

擬社會互動(parasocial interaction, PSI)指的是人們與媒體人物建立的關係,也就是粉絲與偶像建立的互動關係。是粉絲研究中相當重要的學術名詞和概念。

補充:另一個較晚提出的相近名詞「擬社會關係」(parasocial relationship, PSR)認為,擬社會互動(PSI)特指用媒體當下的互動(during an episode of media use ) ,而擬社會關係(PSR)則指的是結束媒體使用後持續的關係維持(persisting across tie)。不過在描述和研究上,這兩者時常混用擬社會互動也包含了與媒體人物持續的關係的涵義。

❤️「擬社會互動」現象提出

這個詞在1956年由Horton與Wohl提出,用來指稱媒體人物與媒體受眾之間建立的互動關係,這樣的互動關係與面對面的現實人際關係不同,有以下特點:

  1. 具有想像的色彩 (追星中的想像也很有意思,之後再介紹之~)
  2. 單向的:偶像面對的粉絲群人數龐大,通常無法針對每一個人進行互動、故而很難發展成一對一的雙向關係。
  3. 由表演方(如:偶像或媒體)主導、
  4. 難以辯證:粉絲通常很難透過實際相處、直接核對心中的想法,故而使得其對媒體人物的了解難以辨證。
  5. 不易相互發展成真實關係。
擬社會互動的五個特點:具有想像的色彩、單向的、由表演方(如:偶像或媒體)主導、難以辯證、不易相互發展成真實關係。

Horton和Wohl稱之為一種親密的幻覺(illusion of intimacy), 透過相信這樣的幻覺,促成粉絲們的想像,粉絲被鼓勵以忠誠來回饋偶像, 例如:幫助偶像爭取或維持(演藝事業上的)成功,這樣親密的擬社會關係於是被維持甚至長久發展。

從以上的描述,不難發現,在1960年代人們對擬社會關係的研究多強調其與現實關係的不同之處,也傾向以較負向的、與現實關係互斥的角度看待粉與與偶像的關係。

❤️近代對「擬社會互動」的更新觀點

提出時的1960年代娛樂圈和媒體科技和現在當然有很大的不同, 其一便是互動方式更多元,雙向互動因而可能發生, 當代的粉絲能夠在推特、IG、Bubble、Weverse等地方,與名人和其他媒體人物進行直接交流,而這樣的交流更有助於加強彼此的擬社會關係。

近期在擬社會互動研究上較受歡迎的觀點是:

雖然擬社會關係與真實人際關係不完全相同,但不可否認地,這種關係中形成的依附、和對這種關係存在的感知是真實存在(Schiappa et al., 2007)。也就是說,雖然我與偶像素未謀面,但她仍可能是我心中的重要他人、她帶給我的感受也不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是個人感受到的真實。

❤️近代「擬社會互動」研究發現

多篇心理因素(例如:孤獨感、害羞、依附)的研究發現,以補償或匱乏觀點出發的研究假設大多未獲支持。也就是說...

人們並「不是」受到在現實人際或生活貧乏的才去追星補償之。

相反,一些好的心理因素或特質(例如:安全依附、高認知功能)反而跟追星的投入、喜好有正向的關係。

我們可以說:

⭐對於親密和與人連結的需求,我既可以選擇透過朋友、伴侶等現實關係滿足, 也可以透過追星(及與偶像的擬社會關係)來滿足,他們可以相互補充。

⭐跟偶像(媒體人物)建立情感連結,是一種正常的過程, 是一種滿足人際需求的新型態關係選擇,而不是異常或病態的表現。

raw-image

本篇文章文獻參考: 1. Horton, D., & Wohl, R.R. (1956). Mass communication and para-social interaction. Psychiatry, 19, 215–229. 2. Schiappa, E., Allen, M., & Gregg, P. B. (2007). Para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television: 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s. Mass media effects research: Advances through meta-analysis, 301-314. 3. 張嘉芸(2023)。跨國追星粉絲人際依附風格與擬社會互動之關係研究—想像互動功能的中介效果。﹝碩士論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模仿犯》我們與惡,或許沒有什麼距離雖然沒看過原著,但我知道原著很強大,得知要改編劇集的消息,加上一字排開用資金堆砌出來的演員陣容,讓平常極少看台劇的我,默默期待起劇集上線的那天。
Thumbnail
avatar
Jill
2023-04-06
其實我們都沒有做好準備與病毒共存其實不要光看什麼大人思維 而是有沒有心理準備在這場疫情下,有多少人離世 . 至於喊著共存有罪的 麻煩去看對岸這種防疫防的毫無人性的 喔,我們公正點,別看那種封城的措施,而是看平常狀況 . 不了解的去問對岸的,平常出外省~搭車~到底哪些行為需要72小時內的核酸檢測報告的 然後再來問 . 在這次疫情
avatar
愛瘋言瘋語的狼飄
2022-05-28
我們與悶的距離—你的簡報設計,有沒有考慮到場地?這幾年出版的簡報書籍,或是舉辦的簡報課程,都喜歡高舉「觀眾為王」的口號;意即簡報內容要與觀眾有關聯性,是他們日常所想所畏,來引起注意力;這樣做故然沒有錯,然而在內容以外,從簡報設計的角度,你有沒有為觀眾去思量過呢?你會為特定的觀眾和場地調整投影片設計嗎?壞設計而悶慌了觀眾,再好的內容又如何傳遞呢?
Thumbnail
avatar
上班族簡報日常
2021-04-25
社交媒體與取消文化間的關係,以及為什麼長遠來說我們該謹慎地使用黑名單功能。網路交流的運作模式在近幾年中發生了轉變,社交媒體和各種自訂化空間紛紛興起。在同一時間,網路和現實的分界線開始模糊,而這些連帶影響了我們在真實世界對他人以及他們的意見的態度。
Thumbnail
avatar
蘇格
2021-01-02
敬自媒體創作道路上的我們: 談筆耕路上與Podcast創作的甘苦 2020年一月三日我打開了筆電產出了我的第一篇文章《爐石戰記電競史上女性冠軍誕生,帶你來看遊戲界的性別議題》這篇貌似遊戲公司的公關稿,誕生在結束了為期半年外商遊戲公司實習,實習期間我跟部門主管提議想做一個關於女性電競選手的專欄,探討遊戲圈性別不平等的狀態,以及對於女性選手外在條件的不友善言論等等
Thumbnail
avatar
嘎拉嬉皮GALA
2020-12-18
Instagram崛起的內幕與代價:以及它如何改變了文化、商業、科技、媒體,與我們每一個人在這本書我試圖提供最真實的Instagram的故事, 除了我以外,沒有加上任何濾鏡。 Instagram版的《社群網戰》 繼臉書之後的下一頭社交媒體平台巨獸—— 你所不知道的Instagram,首度完整揭露!
Thumbnail
avatar
臉譜出版
2020-11-26
徐徐微風:我們不怕與眾不同,只怕和別人沒有分別!我們不怕與眾不同,只怕和別人沒有分別! 你對海外生活十分嚮往?究竟哪些國際文化及習慣值得我們學習?目前為止,你人生最大的冒險是什麼?撇除工作職稱,請用一句話定義自己?你會對十年前的自己說什麼?如果有一天錢和時間都不是問題,你打算做什麼?
Thumbnail
avatar
miss aloha
2020-06-05
凝視深淵,擁抱罪惡,當我們與惡沒有距離-記暑假監獄實習記事2019年暑假,共45天,我到監獄實習四等管理員,受指導以一對一親身跟隨管理員執行勤務之方式,在旁觀察學習管理員之職務,並每日記錄工作實習事項。 凝視深淵,擁抱罪惡,當我們與惡沒有距離 實習機關:我眼中的監所環境 來到一個光照不進的地方,一個充滿怨恨、悔過、憂愁、罪惡的,世人不想面
Thumbnail
avatar
Alicebus
201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