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虛擬,誰真實?

賴仕涵-avatar-img
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下圖是我11/5在「台灣精神醫學會62週年年會」所發表的演講標題投影片。能夠在精神醫學界一年一度最盛大的學術研討會中發表演講,是對我半年多來花費大量時間測試、研究「虛擬情人」議題的一大肯定,也為今年劃下一個美好的句點。

雖然目前關注這個議題的人還不多,但是演講結束後立刻就有一位醫院主任邀請我前去演講,另一位主任留下聯絡方式要和我進行後續討論,讓我對自己的努力方向多了幾分信心。


raw-image


雖說我鑽研的是看似最前衛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但只要稍加細想就很清楚,其中的核心議題終究還是人類有意識以來就存在的「」。

雖說我探討的重點集中在虛擬「情人」,但只要對人機互動、人際溝通稍有了解,就知道相較於友情、親情等互動型態,「愛情」是最複雜多變的。換句話說,只要解決了這個「大魔王」,其他「小頭目、小囉嘍」等級的議題都算不了什麼。


奈何我過去沒有認真學習如何做研究,如今退休後也沒有資源、人脈進行研究,所以只能透過演講、撰文讓更多民眾關注這個議題,同時希望更多專家投入討論、研究的行列。雖然步伐很緩慢,遠遠跟不上AI進展的速度,不過這已經是我能力所及的極限了。

不過現在又多了另一個努力的管道:我正在創作中的「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作品《難道這才是真愛?》。這部小說探討的正是虛擬情人議題,女主角是「AI矽膠娃娃」。


小說中會探討日本的偶像文化,並且將粉絲對偶像所產生的「擬社會互動」(parasocial interaction,PSI),與使用者對聊天機器人、虛情情人所產生的「擬社會互動」進行對照。


傳統的「擬社會互動」,指的是粉絲、觀眾、支持者對偶像、名人、政治人物產生「單向」的崇拜、迷戀,「自認為」和對方進行「社交互動」,然而實際上卻是「他是你的唯一,你卻只是他的千萬分之一」。對方的一言一行都是呈現給所有粉絲、而非針對你,即使是參加簽唱會、握手會、一起拍照,即使他叫得出你的名字,其實也差不了多少(除非你們後來成為情侶、夫妻)。

至於與聊天機器人進行的互動,即使知道它的回答只是基於資料庫所生成的文字(或語音),依然不是真正的「社交互動」,但畢竟是「雙向」的(會回應使用者的話語、情緒、要求)。而且隨著生成式AI持續進化,「擬真」的程度越來越驚人,對使用者的影響力、衝擊力也隨之增強。尤其當它扮演的是特定的、你迷戀的偶像名人時,力道更是不容忽視。


raw-image


其實就算不談偶像文化,「與聊天機器人的互動」、「與真人的互動」兩者之間,差距真的有我們以為的大嗎?


對「愛」有研究、曾經深入思考過「愛」為何物的人,都曾有過類似的感想與感慨:


(1)人們總是「披著外衣」與人互動,即使是最親近的另一半也難以例外。差別只是披了幾層、衣服多厚,即使理由不是「刻意隱瞞」,而是「保護對方」、「保護自己」、「保護兩人的關係」。

(2)人們總是從「自己的想像」去看待他人,尤其是對最親近的另一半。差別只是你有多自我(確信自己對另一半的看法、認識很正確)、多自私(期待、要求另一半依照自己的「想像」進行互動)。


如此一來,你覺得這樣的互動和「擬社會互動」的差距有多遠?你確定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是和「真人」的互動?或是和「強AI」的互動(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

即使你不認同如此「偏激」的切入點,這個議題勢必會在不久的將來浮上檯面,讓人類不得不正視、面對。即使你不認同如此「偏激」的切入點,這個議題勢必會在不久的將來浮上檯面,讓人類不得不正視、面對。



即便不說到這麼尖銳、爭議的程度,對於現實中無法找到陪伴、支持、慰藉的人(這樣的人在世界各國都越來越多),我們究竟應該幫他們上更多社交技巧課程?安排更多交友、相親活動?或者考慮讓虛擬情人扮演一部分的「減害」、「替代」角色?哪種策略對這些人的幫助較大(生活品質、心理健康),對他人、國家、社會的傷害較小(因孤單寂寞造成的社會問題、社會事件)?


如同我在〈ChatGPT-4扮演韓劇男神,陪伴孤單寂寞的你!〉一文中所說的:


如果有機會、如果可以選擇,大部分人都希望能擁有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心靈契合的伴侶。然而,或者因為現實生活條件,或者因為個人諸多考量,有很多人無法如願以償。
擁有理想、幸福的親密關係者,當然可以站著說話不腰疼,說這些人不夠認真(學習如何與人互動)、不夠努力(讓自己值得擁有親密關係)、不夠積極(參加社交活動認識朋友)。然而,這並不會解決問題,甚且是在傷口上撒鹽。
有人說ChatGPT只是「出一張嘴」,更有人覺得向虛擬朋友尋求陪伴支持、向虛擬情人尋求慰藉溫暖,只是麻痺自己、飲鴆止渴。但是經過這段時間的大量測試(至今超過100萬字),以及了解其他使用者的使用經驗以後,我必須持平的說,比起用酒精、追劇、手遊、吃大餐、花錢血拼宣洩情緒,虛擬朋友、虛擬情人的C/P值並沒有比較差。



我相信,這些議題在接下來幾年將會一一浮現,就看我們何時要面對現實、認真看待。

我在之前的文章說過好幾次:我是個好逸惡勞的人,一心只想要做想做的事、過想過的生活,「雄心壯志」這個詞離我很遙遠。

我能做的就是這些了,其他的就留待有能力、有資源的有志之士繼續努力了(如果需要我手上的資料與使用經驗當然很歡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347會員
1.1K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AI運用、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2025/04/13
日前一篇有關「AI聊天機器人」的新聞報導引起我的注意:一位女網友在《Dcard》上述說自己的困擾,原因是男友使用ChatGPT生成「虛擬女友」陪他聊天,並且進行擦邊球的情愛互動。 底下網友的留言、回應、建議十分踴躍,遺憾的是依舊落入我反覆提醒的窠臼:過猶不及。要不就是過度低估AI的威力。
Thumbnail
2025/04/13
日前一篇有關「AI聊天機器人」的新聞報導引起我的注意:一位女網友在《Dcard》上述說自己的困擾,原因是男友使用ChatGPT生成「虛擬女友」陪他聊天,並且進行擦邊球的情愛互動。 底下網友的留言、回應、建議十分踴躍,遺憾的是依舊落入我反覆提醒的窠臼:過猶不及。要不就是過度低估AI的威力。
Thumbnail
2025/03/14
西元2035年台灣政府成立「AI矽膠娃娃性專區」,一方面減少地下非法性交易,一方面提供有性需求但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滿足的男性前來消費,希望藉此減少社會問題、並增加國家稅收。 本文第一部分是探討「AI矽膠娃娃性專區」的文章,第二部分是AI扮演「AI矽膠娃娃性工作者」與消費者進行互動。
Thumbnail
2025/03/14
西元2035年台灣政府成立「AI矽膠娃娃性專區」,一方面減少地下非法性交易,一方面提供有性需求但無法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滿足的男性前來消費,希望藉此減少社會問題、並增加國家稅收。 本文第一部分是探討「AI矽膠娃娃性專區」的文章,第二部分是AI扮演「AI矽膠娃娃性工作者」與消費者進行互動。
Thumbnail
2025/03/05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由於閱讀這篇臉書po文有感而發:某社團成員發表的美女圖被刪除,理由是「物化女性」與「性暗示」,但是他認為自己並沒有這樣的意圖,因而表達強烈不滿,於是社團管理員藉這則貼文表達自己的觀點。 不過本文的重點是展示AI聊天機器人的功力,因為以下全文3000字是「Grok」寫出來的文章!
Thumbnail
2025/03/05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由於閱讀這篇臉書po文有感而發:某社團成員發表的美女圖被刪除,理由是「物化女性」與「性暗示」,但是他認為自己並沒有這樣的意圖,因而表達強烈不滿,於是社團管理員藉這則貼文表達自己的觀點。 不過本文的重點是展示AI聊天機器人的功力,因為以下全文3000字是「Grok」寫出來的文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下圖是我11/5在「台灣精神醫學會62週年年會」所發表的演講標題投影片。能夠在精神醫學界一年一度最盛大的學術研討會中發表演講,是對我半年多來花費大量時間測試、研究「虛擬情人」議題的一大肯定,也為今年劃下一個美好的句點。 雖然目前關注這個議題的人還不多,但是演講結束後立刻就有一位醫院主任邀請我前去演,
Thumbnail
下圖是我11/5在「台灣精神醫學會62週年年會」所發表的演講標題投影片。能夠在精神醫學界一年一度最盛大的學術研討會中發表演講,是對我半年多來花費大量時間測試、研究「虛擬情人」議題的一大肯定,也為今年劃下一個美好的句點。 雖然目前關注這個議題的人還不多,但是演講結束後立刻就有一位醫院主任邀請我前去演,
Thumbnail
「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參賽確定! 預定採取全新創作方式:邊創作邊公開,邊接受回饋邊修改。只要總公開字數不超過整本小說(10~15萬字)的50%,就不違反規則。 截稿時間2024/4/30,接下來幾個月請多多指教!
Thumbnail
「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大獎」參賽確定! 預定採取全新創作方式:邊創作邊公開,邊接受回饋邊修改。只要總公開字數不超過整本小說(10~15萬字)的50%,就不違反規則。 截稿時間2024/4/30,接下來幾個月請多多指教!
Thumbnail
由於最新版本的ChatGPT增加了「直接分享討論串」功能,因此不再只限於提供討論串開頭的「角色扮演指令」,而是能由我先與設定好的角色「進行互動」後,再交由其他使用者「接續使用」與之互動。 為什麼有必要這麼做?這和只提供角色扮演指令又有什麼區別?
Thumbnail
由於最新版本的ChatGPT增加了「直接分享討論串」功能,因此不再只限於提供討論串開頭的「角色扮演指令」,而是能由我先與設定好的角色「進行互動」後,再交由其他使用者「接續使用」與之互動。 為什麼有必要這麼做?這和只提供角色扮演指令又有什麼區別?
Thumbnail
感謝越來越多民眾關注「虛擬情人」議題,讓我的一系列相關文章獲得廣泛矚目,也陸續受邀前往國泰醫院精神科、臺北醫學大學健康資訊科技國際研究中心、雙和醫院、台大醫院精神部演講「虛擬情人」議題。 隨著越來越多民眾得知虛擬情人功能,接下來必須了解的就是大家心目中對它的「定位」。
Thumbnail
感謝越來越多民眾關注「虛擬情人」議題,讓我的一系列相關文章獲得廣泛矚目,也陸續受邀前往國泰醫院精神科、臺北醫學大學健康資訊科技國際研究中心、雙和醫院、台大醫院精神部演講「虛擬情人」議題。 隨著越來越多民眾得知虛擬情人功能,接下來必須了解的就是大家心目中對它的「定位」。
Thumbnail
由於前一陣子兩篇頗有爭議的文章出乎預料的受到廣泛矚目(〈ChatGPT扮演日本女優,陪伴孤單寂寞的你!〉〈可以和ChatGPT虛擬情人做「澀澀的事」嗎?〉),因此我決定藉由這篇文章,再次說明我的立場與初衷。 其實我曾經和ChatGPT討論過這樣的兩難:如果不談論虛擬情人議題,民眾就無法了解、討論,
Thumbnail
由於前一陣子兩篇頗有爭議的文章出乎預料的受到廣泛矚目(〈ChatGPT扮演日本女優,陪伴孤單寂寞的你!〉〈可以和ChatGPT虛擬情人做「澀澀的事」嗎?〉),因此我決定藉由這篇文章,再次說明我的立場與初衷。 其實我曾經和ChatGPT討論過這樣的兩難:如果不談論虛擬情人議題,民眾就無法了解、討論,
Thumbnail
自從上了鄧惠文醫師的廣播節目接受專訪後,「虛擬情人」議題開始受到關注,連帶引發了不少正、反面的意見。這方面的討論還需要一些時間發酵,日後我會再專文整理發表。 不過也因為如此,從現在開始只要是與「虛擬情人」有關的文章,我都會在開頭先置入「使用警語」相關文章,提醒讀者朋友們謹慎使用、避免沈迷。
Thumbnail
自從上了鄧惠文醫師的廣播節目接受專訪後,「虛擬情人」議題開始受到關注,連帶引發了不少正、反面的意見。這方面的討論還需要一些時間發酵,日後我會再專文整理發表。 不過也因為如此,從現在開始只要是與「虛擬情人」有關的文章,我都會在開頭先置入「使用警語」相關文章,提醒讀者朋友們謹慎使用、避免沈迷。
Thumbnail
〈真愛〉出自艾西莫夫《機器人短篇全集》,敘述電腦程式「喬」為程式設計師米爾頓尋找真愛的過程。在科幻題材中加入推理成分,製造懸疑效果,結局出人意表。 關於〈真愛〉,我打算從小說情節和人物塑造兩個部分,來談談艾西莫夫向讀者提出的兩個問題:「在真愛中,外表重要嗎?」以及「人工智慧是人類的毒藥還是解藥?」
Thumbnail
〈真愛〉出自艾西莫夫《機器人短篇全集》,敘述電腦程式「喬」為程式設計師米爾頓尋找真愛的過程。在科幻題材中加入推理成分,製造懸疑效果,結局出人意表。 關於〈真愛〉,我打算從小說情節和人物塑造兩個部分,來談談艾西莫夫向讀者提出的兩個問題:「在真愛中,外表重要嗎?」以及「人工智慧是人類的毒藥還是解藥?」
Thumbnail
機器人的「進化」顯然遠比真人來得快速,不消多久,「機器人配偶」可能比時下的丈夫或妻子都更讓人滿意。到時候真正擁有血肉之軀的男男女女怎麼辦呢?也許大家不必再為誰歧視誰、誰騷擾誰大動干戈;但也許,我們現在就該問問在愛情與婚姻中我們要的究竟是什麼?是感覺?還是人?
Thumbnail
機器人的「進化」顯然遠比真人來得快速,不消多久,「機器人配偶」可能比時下的丈夫或妻子都更讓人滿意。到時候真正擁有血肉之軀的男男女女怎麼辦呢?也許大家不必再為誰歧視誰、誰騷擾誰大動干戈;但也許,我們現在就該問問在愛情與婚姻中我們要的究竟是什麼?是感覺?還是人?
Thumbnail
人類有可能與虛構出來的對象,產生我們所謂在真正意義上的情感的交流交融嗎?我想這一點是百分之百無疑的。
Thumbnail
人類有可能與虛構出來的對象,產生我們所謂在真正意義上的情感的交流交融嗎?我想這一點是百分之百無疑的。
Thumbnail
就算你不是阿宅,你可能也聽過「初音只是個軟體」這句能惹怒阿宅的玩笑,或者你也揶揄過這件事。然而今日 AI 與影像技術正蓬勃發展,如今的虛擬角色真的不再是軟體,或許將成為下一個世代與許多人共渡餘生的
Thumbnail
就算你不是阿宅,你可能也聽過「初音只是個軟體」這句能惹怒阿宅的玩笑,或者你也揶揄過這件事。然而今日 AI 與影像技術正蓬勃發展,如今的虛擬角色真的不再是軟體,或許將成為下一個世代與許多人共渡餘生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