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戀?戀網? — 我們如何從親密「滑」向疏離?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來源:New York Behaviroal Health
《在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一書中,Sherry Turkle闡述她的兩個發現:一是從個人與社會的發展中看到「孤獨中新型親密關係」,另一是從網路社會中觀察到「親密關係中的新型孤獨」

  • 「孤獨中的新型親密關係」
  • 「親密關係中的新型孤獨」
兩者皆是奠基在人類的社交天性在網路發展下所產生的兩難。書中提到:

「我們把機器人嵌入人性脆弱的每一個故事,人要求的太多,機器人的要求比較容易應付;人會令人失望,機器人不會。」

換句話說,我們對於網路的歸屬,是源自我們的脆弱。「孤獨中的新型親密關係」便從我們的人性脆弱面萌生。
在Simon Sinek 的一段訪談中特別提到千禧世代的我們是如何對科技成癮,導致我們逐漸不再與他人社交。Simon特別提到:
人類生來就有歸屬感的追求,我們也渴望與他人產生連結,但是在我們最應該學習如何建立人際關係、練習社交技能的國高中時期,讓手機介入了這一段旅程;導致很多學生不懂得如何與他人互動建立長遠以及有意義的兄弟情誼、好姊妹。面對現實生活的社交無助感,於是我們繼續投身到網路世界尋覓慰藉。
我們越是使用社群媒體、交友軟體,反而只是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疏遠他人;而這就生成了「親密關係中的新型孤獨」
雲端情人劇照(來源:華納)
2014的一部電影「雲端情人」(her)便完美結合上述的兩種關係
導演史派克瓊斯表示:
這部作品裡的許多觀念是攸關科技和我們所生活的世界,那會創造連結,也會產生疏離,同時能闡明我們隨著社會整體的改變方式。
電影同時也提了一個問題:
人工智慧能不能教人們甚麼是愛?
我認為這問題背後的意涵就如同;我們製造出一個機器去教導人們與生俱來就會的能力。「孤獨中的新型親密關係」及「親密關係中的新型孤獨」彼此對人們的影響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對於科技的依賴已經無法再讓我們回到原始生活,但同時我們對於愛與被愛的渴望也不曾式微過。
交友軟體是增加曝光彼此的能見度,並不是作為可替代的濾鏡現實(filtered reality)。如果每個用戶都能用心經營、體驗、規劃、紀錄自己的生活,那我相信社群媒體、交友軟體會在每個精采生活的碰撞下交織出美好的交流空間;但往往,我們在上頭看到的,除了將每天有限的額度左滑右滑完之後,剩下的只不過是生理需求的硬碰硬......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6會員
    216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的其他內容
    ╴ 感謝天下獨立評論刊登此文 從社交網路到行為修正帝國,你我被「按讚」制約的人生 ╴ Tim Wu在書中提到一個很特別的商業趨勢:「注意力被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從21世紀初期的點擊誘餌興起就有發現這樣的蹤跡,透過泛娛樂的內容來吸引大眾的注意力...
    我們幾乎是在手機上過自己的人生(來源:網路) 《注意力商人》的作者Tim Wu (吳修銘)指出,注意力產業由來已久,至今已經歷了四種不同階段。四個階段分別為: 報紙 電視 電腦 手機 然而這四個螢幕(階段)並非是獨立存在,而是不同時期的主要大眾媒介,也是廣告爭相搶奪注意力的來源。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上卷 這一套書(上卷、下卷)是含金量極高的讀本!書中非常鉅細靡遺地詳述甚麼是「監控資本主義」,如何開始?由誰開始?何時開始? ╴ 我用自身的經驗來分享書中的一個全新概念 行為剩餘(Behavioral Surplus)
    既不闡述真相也不掩蓋事實,那就是放屁 — 《放屁》2019
    今天的機器已不斷探索出那些隱藏在海量資訊中的相關性,以及萬事萬物間的隱蔽關係;這些人類無法感受也無法表達的「暗知識」,將徹底重塑世界。 — 《 AI背後的暗知識 》, 2020
    《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 在我處在憂鬱症的一年半後,我碰巧來到池上這個地方。 這是我在暑假時環島就經過的,不過池上給了我一種很獨特的感覺,到了那裡我感受不到自己的情緒被拉扯也不會有資訊過載的疲乏;相反地,我感覺到自己被群山環抱、被稻田擁簇,而我喜歡那樣的感覺。
    ╴ 感謝天下獨立評論刊登此文 從社交網路到行為修正帝國,你我被「按讚」制約的人生 ╴ Tim Wu在書中提到一個很特別的商業趨勢:「注意力被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從21世紀初期的點擊誘餌興起就有發現這樣的蹤跡,透過泛娛樂的內容來吸引大眾的注意力...
    我們幾乎是在手機上過自己的人生(來源:網路) 《注意力商人》的作者Tim Wu (吳修銘)指出,注意力產業由來已久,至今已經歷了四種不同階段。四個階段分別為: 報紙 電視 電腦 手機 然而這四個螢幕(階段)並非是獨立存在,而是不同時期的主要大眾媒介,也是廣告爭相搶奪注意力的來源。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上卷 這一套書(上卷、下卷)是含金量極高的讀本!書中非常鉅細靡遺地詳述甚麼是「監控資本主義」,如何開始?由誰開始?何時開始? ╴ 我用自身的經驗來分享書中的一個全新概念 行為剩餘(Behavioral Surplus)
    既不闡述真相也不掩蓋事實,那就是放屁 — 《放屁》2019
    今天的機器已不斷探索出那些隱藏在海量資訊中的相關性,以及萬事萬物間的隱蔽關係;這些人類無法感受也無法表達的「暗知識」,將徹底重塑世界。 — 《 AI背後的暗知識 》, 2020
    《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 在我處在憂鬱症的一年半後,我碰巧來到池上這個地方。 這是我在暑假時環島就經過的,不過池上給了我一種很獨特的感覺,到了那裡我感受不到自己的情緒被拉扯也不會有資訊過載的疲乏;相反地,我感覺到自己被群山環抱、被稻田擁簇,而我喜歡那樣的感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分析中提到科技的迅速發展,如何改變我們對孤獨的理解及應對方式。。從電影《愛情不用翻譯》和《雲端情人》的角色互動,反思人類與AI的情感關係,討論AI是否只是暫時的慰藉還是真正的陪伴。研究顯示,已有產品如Replika幫助用戶減輕社交焦慮,但也引發了對人類情感與AI互動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Thumbnail
    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麻省理工學院(MIT)科技社會研究教授 Sherry Turkle 在她的代表作《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當中談到:孤獨是艱難的,然而孤獨也是必要的。 在數位時代下,很多人常感受到的兩大矛盾。孤獨對人有益,但現代人不會獨處;未來難以預測,於是不再相信未來。
    Thumbnail
    性科技日益強大,提供比許多(大多數?)人類伴侶更大的刺激。 與科技進行性行為避免了約會的乏味和浪漫的挑戰。 聊天機器人女友和虛擬情感將迅速且顯著地流行起來。 是時候為未來親密關係中的危險及益處做好準備了。
    Thumbnail
    虛擬溝通工具已經成為現代人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們提供了便利的方式讓人們隨時隨地與他人保持聯繫。然而,虛擬溝通也帶來了一些挑戰,尤其是對兩性關係中的親密程度和情感連結。在這個章節中,我們將探討虛擬溝通對親密關係的影響,從影響親密感的因素到如何在虛擬溝通中保持真實性和親密
    Thumbnail
    在這個數位時代,社交媒體和虛擬溝通工具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新興科技為我們的兩性關係帶來了許多便利,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本書將探討數位時代對於兩性關係的影響,以及如何在這個新的社會環境中建立健康、穩固的關係。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身處在這個虛擬連結的網絡中,我們或許擁有了更多表面上的「朋友」,但內心的孤獨感卻愈發濃厚。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連結對健康的影響,以及作者在愛情與孤獨中的個人經歷。從大腦、激素和神經可塑性的角度來分析了正向社交和負向社交對人的影響。提出了對於社會關係的看法和對愛情的反思。
    Thumbnail
    分析中提到科技的迅速發展,如何改變我們對孤獨的理解及應對方式。。從電影《愛情不用翻譯》和《雲端情人》的角色互動,反思人類與AI的情感關係,討論AI是否只是暫時的慰藉還是真正的陪伴。研究顯示,已有產品如Replika幫助用戶減輕社交焦慮,但也引發了對人類情感與AI互動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Thumbnail
    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麻省理工學院(MIT)科技社會研究教授 Sherry Turkle 在她的代表作《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當中談到:孤獨是艱難的,然而孤獨也是必要的。 在數位時代下,很多人常感受到的兩大矛盾。孤獨對人有益,但現代人不會獨處;未來難以預測,於是不再相信未來。
    Thumbnail
    性科技日益強大,提供比許多(大多數?)人類伴侶更大的刺激。 與科技進行性行為避免了約會的乏味和浪漫的挑戰。 聊天機器人女友和虛擬情感將迅速且顯著地流行起來。 是時候為未來親密關係中的危險及益處做好準備了。
    Thumbnail
    虛擬溝通工具已經成為現代人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們提供了便利的方式讓人們隨時隨地與他人保持聯繫。然而,虛擬溝通也帶來了一些挑戰,尤其是對兩性關係中的親密程度和情感連結。在這個章節中,我們將探討虛擬溝通對親密關係的影響,從影響親密感的因素到如何在虛擬溝通中保持真實性和親密
    Thumbnail
    在這個數位時代,社交媒體和虛擬溝通工具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新興科技為我們的兩性關係帶來了許多便利,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本書將探討數位時代對於兩性關係的影響,以及如何在這個新的社會環境中建立健康、穩固的關係。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身處在這個虛擬連結的網絡中,我們或許擁有了更多表面上的「朋友」,但內心的孤獨感卻愈發濃厚。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連結對健康的影響,以及作者在愛情與孤獨中的個人經歷。從大腦、激素和神經可塑性的角度來分析了正向社交和負向社交對人的影響。提出了對於社會關係的看法和對愛情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