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鈍感力-推薦給生活中敏感的人

2023/08/1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平時不是一個看書的人,

最近會開始拿起書來看,是我清晰的認知道我的神經質已經不是能依靠簡單地透過親友的打氣、取暖能緩解的。

我內心的糾結不可名狀,在內耗了幾個月後,哭也哭過了,也沒有勇氣逃跑,我決定透過看書來直面我的內心。

我自己不了解的事,世界上那麼多本書,總有一個作者,可以以文字的形式,闡述我心靈的缺口。

這也許沒有盡頭,或許也找不到答案,但這個開始對我而言,意義重大。

正文開始:

會拿起這本書是因為,我很喜歡中國知名主持人-何炅,他曾經在節目上提過一個詞"鈍感力",這個詞彙當時是我第一次聽到,基於好奇上網搜索,我發現他的由來是一本書。

作者是日本的渡邊淳一老師,當然由於平時我不大看書,吸引我的顯然不是作者名氣(抱歉,我叫得出的作者名,恐怕只停留在學生時期的詩詞古人),而是這本書的封底印著"不要甚麼都往心裡去",著實是乾涸的我所需要的水源,當然全書只有約200頁,更是讓閱讀小白的我,有自信可以堅持看完的份量。

這本書共分為十七章,內容遍及了鈍感力在人生中不同的方面產生的效果,如:

  • 職場:面對他人的批評,有堅韌的內心可以迅速恢復狀態。
  • 生理:對於外部刺激,身體機能不會過度反應,不對生活造成困擾。
  • 愛情:在戀人相處中,需要彼此包容,感情方可長久。
  • 女力:女性在重大環境變化時,其實反而可以迅速重振旗鼓。
  • 母愛: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可以是一切苦痛為無物的本能。

那"鈍感力"究竟為何?

鈍感力就是適應環境的力量。

人生中總會遭遇大大小小的風雨,無論這衝擊的是內在還是外在,我們總有痛苦但仍無法逃避或不願放棄的時刻。

而這時"敏感"就會成為你向前進很大的阻礙。

比如當你職場上遇到不好的同事或主管,對你的狀態造成困擾,而你又無法逃離這種情境,為了生存下去,你勢必要忍受這個環境。

愛情也是,你跟另一伴總有不合的時刻,是要為此分手嗎?但想想也不是涉及到原則性問題的重大問題,敏感的自己也容易為此夜不能昧。

當然上述這些講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老實說再為此困擾的時刻,拿起這本書真的能讓人內心輕鬆不少。

作者在這本書並未提及該如何鍛鍊這種能力,只是提及了這股力量可以充當人生的潤滑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所以我就舉兩個對我最有幫助的兩個章節吧。

其一是作者以前當手術助手時(作者有從醫經驗),當時指導主任是一名說話嘟嘟嚷嚷的人,當手術中他人的輔助不到位時,便會出言訓斥,例如"手腳太慢""快點兒,拿牢靠些""你眼睛往哪看呢?",都是些可大可小的小抱怨,但是想像自己是當眾被指責的人,多少會走心,若是抗壓性較低的人,或許還會萌生出"我是不是不適合這行的?"的自我懷疑。

當時作者的前輩S醫生,是指導主任的第一助手,相比其他人待得更久,不知是否因為外表給人好欺負的感覺,事實上遭主任最多的訓斥、哀最多的罵。

但S醫生有一個特質,當被指責時,他總會以"是、是"的輕輕兩字回應主任,而當這種回應一來一往重複久了,氛圍中傳來規律的"是、是",不免讓人有種看小品的感覺,甚至讓周圍的人也放鬆下來了,S醫生表現出油鹽不進、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甚至讓作者產生了這個手術能順利進行下去,都是託了S醫生的福。

當然旁人心情舒坦了,讀者總會可憐當事人S醫生,總覺得他心裡總有疙瘩在吧?哪有甚麼都不放在心上的人,但作者轉述每次見到S醫生手術完,下班也仍是跟大夥一起談笑風生,絲毫看不出剛剛在眾人面前被訓斥感到丟臉的痕跡,最後的S醫生也成為進步最快的學生,往後甚至在一間大醫院當上院長及名譽董事。

而到了這種境界的S醫生,真的不得不說鈍感力的才能在他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這則小故事給我的感受是,能力跟心態同等重要,外在環境的衝擊或多或少的對我們會造成影響,但是我們得清楚目前對我們重要的究竟是甚麼?這些負面的東西真的有讓你內心世界荒蕪的價值嗎?我想讓人們對於生命中的傷害給予價值,肯定是毫無價值,既然如此就不要因為不值一提的東西傷害自己。可以傷心個一天,但別把他當一輩子傷口反覆折磨自己。

而另一個章節則是得意忘形的力量。

得意忘形總讓人產生負面印象,但是作者在新人作家時,常常被退稿,無法刊登自信之作,這種被否定的感覺肯定難受,但作者常去的酒店媽媽桑總是在這種時候說"不會啊,我覺得你很有才華",並大力地拍這作者的背加油打氣,而這一來一往久了真也成了作者的自信源泉,就像加了油的車一樣,又能行萬里路。

另一個例子則是作者曾問一名A畫家一個問題,"你怎麼成為一名畫家?",A畫家的答案其實我聽過很多畫家或漫畫家都有類似的經歷,小時候A畫家(簡稱小A)的鄰居大嬸看到小A的畫作總會說"小A畫的真漂亮啊,大嬸我大吃一驚阿。"而下一次看到新作品時,又會說"真了不起,你畫得比以前更精美了。",這些良性的互動成為了小A成為畫家最初的芽。

這個章節讓我感觸很大的原因是,我小時候也有相似的經驗,大人給我的評價常常是聰明、優秀,甚至我跟A畫家一樣從小都被誇過很擅長繪畫,但分歧點在於我從小就是嚴重的冒牌者症候群,我總覺得大人給我的評價只是基於愛,也不是專家、不夠客觀,我自己知道我程度在哪,那怕到現在我都有這個症狀的影子。

但反過來說,文中的媽媽桑和大嬸難道就是大文豪或大畫家嗎?顯然不是,而這就是面對這種誇獎所需的鈍感力,不要總覺得我自己不匹配,或是質疑對方的誇獎,當你覺得自己不配,那就真的會照這個劇本走下去,能力不發揮是會被上天收回的。

而且當別人批評會沮喪,表揚卻又懷疑,那旁人確實也挺不好做人的,我看了都難受,所以坦率地接受他人的表揚,你所需要的應對不過是一句羞澀且又自信的"謝謝"。

結語:

鈍感力讓我們在生活中可以不要執著於苦痛而自暴自棄,不要做出讓往後的自己都後悔的決定,不要敏感,不要焦慮,你雖然沒有成功,但你也不失敗,慢一點決定,鈍一點面對,我想這是文明社會裏需要重新提倡的價值。

門外斜陽
門外斜陽
一個普普通通的小資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