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從來不是錯誤-《高敏感也是種天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高敏感是種天賦《暢銷經典版》+《實踐篇》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

這世界上有不少性格纖細、敏感的人,我也是其一。

據統計,全球高敏感族大約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其特徵是在生物學上對周圍環境的細微變化更加敏感,會在情緒、社交、心理或物理上展現出更強烈的反應。

在我成長過程中,數不清、記不清有多少次被周圍的人,不論是親人、朋友、同學、同事或是主管,甚至不知何方來的網路民眾說:「你太敏感了!不要那麼敏感!」對他們而言,這只是一句「帶有關懷」的規勸,但同時卻伴隨了他們自己也無察覺的「貶抑」和「負面評價」在其中。在過往,我會很快地感覺到「我錯了」、「我是個麻煩」、「我帶給別人困擾了」等等的自我批判,這些念頭和感受,著實讓我又陷入更下一層的內心地獄,覺得自己生錯了個性,也苦惱著自己為什麼要那麼敏感,讓人批評?

raw-image


所幸,三十一歲之後,我就讀心理與諮商研究所,轉職擔任諮商心理師,我的天地與視野有非常劇烈地變化。我的高敏感帶給我某種天賦,讓我更可以聽見人們表面話語裡的更深層感受,除此之外,我的細膩與高度理解的特質對我的心理諮商工作帶來非常重要的助力。

有別於過去,我開始感謝我的特質,也以這個特質開展我的專業發展,並且對社會的脈動、人們的心理需求,多了更敏銳的觀察與體會,並創作出一本本心理療癒相關著作。常有讀者回饋我,我將他們說不出的心情、講不清的遭遇說出來、寫出來了。像這樣的回饋,我相信也是高敏感特質帶給我的好處。

高敏感在各行各業皆可獲得卓越成長的機會,誠如本書作者桑德.伊麗絲所言:「纖細或高敏感並不一定只會帶給你限制,它也能為你開啟新的可能性」。

然而,一旦你放棄成為真實的自己,企圖在某種僵化而缺乏多元的社會環境中,被強調不要想太多、快速且粗糙的文化所認同,那麼你會非常痛苦,陷入不停的自我懷疑、自我苛疚中,無法坦然地接納自己,更談不上將你的特質勇敢發揮,以各種嘗試的機會去為自己找到高敏感特質最適合的那條路、那個位置、那個環境與那個生態。

桑德.伊麗絲所撰寫的《高敏感是種天賦》《高敏感是種天賦②實踐篇》在全球皆是暢銷書籍,更幫助為高敏感特質感到苦惱與自我懷疑的無數讀者,改變觀念、對自己的認知,可說是高敏感族群的救贖之書。

事實上,當你好好閱讀這兩本書,就會不斷地發現高敏感的優勢與可貴之處,例如:高敏感族都擁有豐富的內在,也有與人連結的高超能力,在旁人很難察覺有什麼問題的地方,高敏感人都能快速察覺。

若能減少習慣性地否定自己與自我懷疑,高敏感族便可不用那麼內耗,也有機會在自己的一片天中,發光發熱地綻放自己,做自己生命的溫暖太陽。

#本文收錄於《高敏感是種天賦》《高敏感是種天賦②實踐篇》中🎆全新上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建崑-avatar-img
2024/08/24
我直到一年前罹患「腦鳴」(通稱耳鳴)之後,才被專科醫師診斷為「大腦過敏」。 我也算是高敏的人,過去常以敏於感受而沾沾自喜,在職場上也幹得不錯;退休之後,轉為數位平台作者,也獲得初步成果。 尚未拜讀您介紹的書,幸運地先拜讀大作;已克服自我懷疑及自我定罪的錯謬,非常感謝。💐
avatar-img
蘇絢慧的療癒沙龍
4.3K會員
221內容數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p>
2024/10/05
# 蘇絢慧嚴選推薦書籍 有一句話這樣說:「孩子愛父母是天性,而父母愛孩子卻未必。」 珍妮特•麥考迪(Jennette McCurdy)從小做為童星,因參加熱門影集的演出而聞名,然而,她成長過程伴隨諸多創傷、身心巨大的壓力和傷害。而這一切的發生皆因她與母親的矛盾、糾葛羈絆和各種複雜難解的愛恨情怨有
Thumbnail
2024/10/05
# 蘇絢慧嚴選推薦書籍 有一句話這樣說:「孩子愛父母是天性,而父母愛孩子卻未必。」 珍妮特•麥考迪(Jennette McCurdy)從小做為童星,因參加熱門影集的演出而聞名,然而,她成長過程伴隨諸多創傷、身心巨大的壓力和傷害。而這一切的發生皆因她與母親的矛盾、糾葛羈絆和各種複雜難解的愛恨情怨有
Thumbnail
2024/08/24
心理師的工作向來讓人們產生很多想像,像是以為能擁有魔法能力的解決當事人困擾,或是像感應式的不需要當事人說出什麼,就能看透人內心的世界。又或者以為心理師有透視人內心想法的本事,什麼都逃不過心理師的法眼。當然,還有其他投射性的想像;覺得心理師像永不下山的太陽,持續的溫暖照耀⋯⋯
Thumbnail
2024/08/24
心理師的工作向來讓人們產生很多想像,像是以為能擁有魔法能力的解決當事人困擾,或是像感應式的不需要當事人說出什麼,就能看透人內心的世界。又或者以為心理師有透視人內心想法的本事,什麼都逃不過心理師的法眼。當然,還有其他投射性的想像;覺得心理師像永不下山的太陽,持續的溫暖照耀⋯⋯
Thumbnail
2024/08/14
你人生的大地震在何時發生過? 曾經發生人生大海嘯嗎? 是否經歷過人生的暴風雨? 即使,我們非常希望人生「無常」不是真的,期盼生活能安穩不變、永保安康。但事實上,人生有各式各樣意想不到的景況及遭遇,讓人措手不及,無力招架。
Thumbnail
2024/08/14
你人生的大地震在何時發生過? 曾經發生人生大海嘯嗎? 是否經歷過人生的暴風雨? 即使,我們非常希望人生「無常」不是真的,期盼生活能安穩不變、永保安康。但事實上,人生有各式各樣意想不到的景況及遭遇,讓人措手不及,無力招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是一位低敏感人,過去與高敏感的朋友相處時總是能善盡開導他們的角色,但當我成為了高敏兒的母親才真正意識到朝夕相處的感覺有多麼令人感到窒息,甚至數度被逼到絕境而崩潰,幸好我認真研讀了國內外各式各樣的書籍,才讓我對「高敏感」的特質有了更深的認識,從此面對孩子的各種情緒反應及言行都能更冷靜面對。
Thumbnail
我是一位低敏感人,過去與高敏感的朋友相處時總是能善盡開導他們的角色,但當我成為了高敏兒的母親才真正意識到朝夕相處的感覺有多麼令人感到窒息,甚至數度被逼到絕境而崩潰,幸好我認真研讀了國內外各式各樣的書籍,才讓我對「高敏感」的特質有了更深的認識,從此面對孩子的各種情緒反應及言行都能更冷靜面對。
Thumbnail
常常被說想太多?容易社交疲乏?總是顧慮太多又容易受到別人的情緒影響?發現常常在人群中格格不入的你,其實可能是高敏感族群!然而,對於高敏感族群來說,認識自己的特質、覺察自身情緒不舒服,並懂得適時地放鬆、恢復能量比起一般人來說更為重要!想知道高敏感人特徵有哪些?身為高敏感族群又該如何自我調適?療日子特別
Thumbnail
常常被說想太多?容易社交疲乏?總是顧慮太多又容易受到別人的情緒影響?發現常常在人群中格格不入的你,其實可能是高敏感族群!然而,對於高敏感族群來說,認識自己的特質、覺察自身情緒不舒服,並懂得適時地放鬆、恢復能量比起一般人來說更為重要!想知道高敏感人特徵有哪些?身為高敏感族群又該如何自我調適?療日子特別
Thumbnail
高敏感人群在別人眼中是奇怪的人嗎? 在幾年前高敏感這個詞其實還不怎麼出現,而是因為越來越多人透過網路,去分享自我探索後才漸漸讓高敏感這個詞被看見。 曾經我也不知道自己是高敏感人,我只知道自己很容易因為別人的情緒和想法而受到影響,當我看過越來越多網路上分享的文章和影片之後才知道我原來也是高敏感人群中的
Thumbnail
高敏感人群在別人眼中是奇怪的人嗎? 在幾年前高敏感這個詞其實還不怎麼出現,而是因為越來越多人透過網路,去分享自我探索後才漸漸讓高敏感這個詞被看見。 曾經我也不知道自己是高敏感人,我只知道自己很容易因為別人的情緒和想法而受到影響,當我看過越來越多網路上分享的文章和影片之後才知道我原來也是高敏感人群中的
Thumbnail
高敏感族源自於美國心理學家依蓮艾倫博士(Dr. Elaine Aron)在1990年對一群對於情緒以及外在刺激特別敏感的人進行一系列的研究,並為這群人命名為高敏感族。 有些不理解的人可能會對於高敏感一詞感到困惑,這難道是為了個人的脆弱脫罪嗎? 本篇帶你完整了解高敏感人的特徵與自我照顧。
Thumbnail
高敏感族源自於美國心理學家依蓮艾倫博士(Dr. Elaine Aron)在1990年對一群對於情緒以及外在刺激特別敏感的人進行一系列的研究,並為這群人命名為高敏感族。 有些不理解的人可能會對於高敏感一詞感到困惑,這難道是為了個人的脆弱脫罪嗎? 本篇帶你完整了解高敏感人的特徵與自我照顧。
Thumbnail
覺得自己經常因為家人或朋友隨意的一句話情緒就陷入憂鬱,或者是很常感覺自己對周圍的光線、聲音、氣味感到敏感,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究竟怎麼了?試著閱讀這本書興許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Thumbnail
覺得自己經常因為家人或朋友隨意的一句話情緒就陷入憂鬱,或者是很常感覺自己對周圍的光線、聲音、氣味感到敏感,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究竟怎麼了?試著閱讀這本書興許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