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筆記EP7-頭暈的風險很多,沒有想像這麼簡單,醫療衛教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

今天家人的生病,剛好我人在鳳山,得知家人掛了屏東基督教醫院的急診,我馬上趕去醫院看父親。其實臨床很多頭暈症狀的患者,所以不免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以下是臨床小筆記,分享給路過的你們一些醫療知識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經驗分享嗎?可參考我的醫療實戰筆記-醫療衛教篇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真實故事嗎?可參考我的醫療實戰筆記-醫療實況篇
喜歡我的臨床筆記嗎(含民眾更多新知識),可以參考我的-醫療實戰筆記
還有更多的故事可繼續分享給路過的你/妳們


前言故事分享

而躺在病患上的父親跟我說,早上開始就頭暈不適,也一直無法改善,所以只好來急診,因為父親的血氧(氧氣濃度)還有95%以上(正常人是95-100%),所以沒有掛上氧氣流量醫材。

而我要說的是老人家的頭暈,是一種警訊不要忽視,不要覺得多休息就好,因為頭暈的背後都有一種身體的警訊

老人家頭暈臨床最常見的原因

1.耳內不平衡:如耳石滑脫、梅尼爾氏症(極少)、前庭功能異常等等,通常隨著老人家頭部轉左或轉右邊有可能會更暈的情況,而耳石滑脫可以利用復位術讓耳石有機會回歸正位,而其它症狀就是藥物控制使用及門診耳鼻喉科追蹤。

2.貧血:貧血原因太多了,有可能上腸胃道出血(因為老人家最常吃止痛藥而導致的潰瘍)、下腸胃道出血(近日持續解黑便)、或是腎臟功能偏差的老人家.....等等諸多因素而導致的頭暈,這就需要先確認慢性疾病及抽血檢驗來評估是否要做輸血治療來改善,或是腸胃道出血施打胃藥針劑等。

3.心臟疾病:有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腎功能疾病的患者,這個是不能忽略的危機,尤其是心臟病患者(甚至放過心臟支架)可能會致命,所以這個不能忽略,如果是突然性的眩暈,建議去急診求治,抽血檢查及心電圖等等,預防勝於治療。

4.腦血管疾病:有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突然性的頭暈且未改善,仍有中風的危險因子,而這時更要確認中風高危險症狀如下


辛辛那提腦中風評量表

  1. 手臂下垂:請病人雙手手掌向上平舉10秒鐘,評估病患是否有單側無力或手臂下垂的情形。
  2. 臉部下垂:請病患露齒微笑,評估病患的臉部嘴唇是否對稱。
  3. 語言評估:請病患重複你說的句子,評估患者是否有口齒不清、答非所問或無法表達的情況。
  • 病人若有其中一個異常且此異常為突然性發生者,有72%的可能為腦中風。
  • 若3個皆為異常則有大於85%的可能性為腦中風。


洛杉磯中風評估

  1. 年紀大於45歲
  2. 沒有抽搐或癲癇的病史
  3. 症狀發生<24小時
  4. 病人平時不是坐輪椅或長期臥床者
  5. 血糖值介於60和400 mg/dL之間
  6. 有單側不對稱的情形:臉部表情,握力,手臂力量的強度。

若以上答案皆為是,表示病患可能為腦中風病患

一般民眾都建議先看辛辛那提腦中風評量表,有類似症狀需要立刻到急診求治,勿拖延時間,因為醫師會先確認是缺血性腦中風還是出血性腦中風,都是有黃金時間的。


結論

因父親曾是心臟病患者,有放過支架,所以我父親頭暈都不敢忽視,藉由頭暈分享一些醫療知識給各位參考,老人家有的情況,一定要謹慎,家人的健康需要家人來守護,你們做到了嗎?

喜歡這篇醫療日記的朋友,麻煩幫我按下愛心,並且記得追蹤我,雖然不如專業部落客寫很多吸引亮點,但這都是我很努力想分享給大家的心得及方式,希望各位路過的民眾,可以更了解我們醫療的生態及醫療常識,有健康才有更好的人生,一起和我加油努力~我們下一篇見!

各位格友,不論你是路過還是我的同伴,歡迎可以追蹤我,一起做討論交流 目前我的主題友分三大類 1.醫療類:包含了臨床上的醫療故事和困境、以及包含一些醫療衛教,了解我們醫療的故事。 2.旅遊美食日記:主要為分享我和老婆去過的地方,並記錄我和老婆的每一個時刻。 3.投資類:主要為提升你投資的理財概念及身旁小資族的故事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近日遇到的病患,我真的覺得救護車備民眾濫用的情況就是當成計程車概念,導致很多真正需要的人只能苦苦等待,浪費很多危及的生命或惡化。
昨天的產檢,其實每次的檢查都讓我擔心、驚喜不停的煎熬,因為老婆是患有神經纖維瘤(Neurofibromatosis type 1,簡稱NF1),這類的患者在台灣真的是少數疾病,二周前看到學會期刊才知道很多事情,知道事情越多煩惱就越多 原來腫瘤的大小會隨著荷爾蒙產生變化,NF 1一生中的變化就在於青
近日的確診人數仍然是持續的出沒,只能說出門在外場所多的時候,口罩還是要有防護,以免又2確.3確診的持續,雖然再次確診的經驗來說(大部分病患)感覺就跟疫苗一樣,頂多呼吸道症狀(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等),但身旁仍有年長的長輩呀!希望不要傳染給長輩,畢竟長輩還會夾雜很多症狀跟慢性病問題,所以我還
今天的急診,又遇到一個個案,家屬抱著3歲小孩來,表示上週四撞到頭部,今天似乎有嘔吐反應,且家屬直接要求要做電腦斷層
近日遇到的病患,我真的覺得救護車備民眾濫用的情況就是當成計程車概念,導致很多真正需要的人只能苦苦等待,浪費很多危及的生命或惡化。
昨天的產檢,其實每次的檢查都讓我擔心、驚喜不停的煎熬,因為老婆是患有神經纖維瘤(Neurofibromatosis type 1,簡稱NF1),這類的患者在台灣真的是少數疾病,二周前看到學會期刊才知道很多事情,知道事情越多煩惱就越多 原來腫瘤的大小會隨著荷爾蒙產生變化,NF 1一生中的變化就在於青
近日的確診人數仍然是持續的出沒,只能說出門在外場所多的時候,口罩還是要有防護,以免又2確.3確診的持續,雖然再次確診的經驗來說(大部分病患)感覺就跟疫苗一樣,頂多呼吸道症狀(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等),但身旁仍有年長的長輩呀!希望不要傳染給長輩,畢竟長輩還會夾雜很多症狀跟慢性病問題,所以我還
今天的急診,又遇到一個個案,家屬抱著3歲小孩來,表示上週四撞到頭部,今天似乎有嘔吐反應,且家屬直接要求要做電腦斷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 1 章 當被照顧者慢慢失能時 ,需要兩種資源: 醫生跟神
Thumbnail
在醫院陪病的頭幾天,家裡醫院來回奔波,倒也沒時間多想。待得家人出院狀況穩定,終於安靜下來獨處,反而胡思亂想起來,念頭紛紛擾擾,半刻不得停。 如果有後遺症怎麼辦?如果當時怎麼樣會怎麼辦?如果未來怎麼樣會…….??? 我不知道我在煩躁些什麼,現在想來,這也許是「後怕」,靜下來了,壓抑住的驚慌
老爸最近小中風,在醫院住了一個多禮拜才回家。我們做兒女的在海外,只能用簡訊慰問。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眩暈持續的情況,以及醫生建議的進一步檢查和治療。作者在文章中也提到了自己在就醫過程中的一些迷糊經歷。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
Thumbnail
父親回來了,住院又歷經了一個多月,今天下班時在家看到父親,我大笑了三聲,還對他說了可喜可賀,歡迎回家! 這些日子,其實都曾想上來方格子發文。但內心有意識的不願意,感覺寫不出一篇文。 寫不出文或許是藉口,可能又是拿人生的身不由己來替自己的開脫。 十二月,除了家裡醫院奔波 也陪母親到醫院照了大腸鏡
我生病了,我知道 我應該看醫生,我知道 可是我害怕 害怕我會好起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 1 章 當被照顧者慢慢失能時 ,需要兩種資源: 醫生跟神
Thumbnail
在醫院陪病的頭幾天,家裡醫院來回奔波,倒也沒時間多想。待得家人出院狀況穩定,終於安靜下來獨處,反而胡思亂想起來,念頭紛紛擾擾,半刻不得停。 如果有後遺症怎麼辦?如果當時怎麼樣會怎麼辦?如果未來怎麼樣會…….??? 我不知道我在煩躁些什麼,現在想來,這也許是「後怕」,靜下來了,壓抑住的驚慌
老爸最近小中風,在醫院住了一個多禮拜才回家。我們做兒女的在海外,只能用簡訊慰問。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說來慚愧 父親生病住院時 我因為白天要上學 放學後還要打工或是去約會 所以能去醫院看望父親的時間與次數 遠不如兩個已經出社會的弟弟和母親..... 記得某次父親化療住院結束 正準備出院時 突然跟母親說 雙腿使不上力..... 後經過醫生檢查 原來是癌細胞壓迫到神經 導致下身癱瘓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眩暈持續的情況,以及醫生建議的進一步檢查和治療。作者在文章中也提到了自己在就醫過程中的一些迷糊經歷。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
Thumbnail
父親回來了,住院又歷經了一個多月,今天下班時在家看到父親,我大笑了三聲,還對他說了可喜可賀,歡迎回家! 這些日子,其實都曾想上來方格子發文。但內心有意識的不願意,感覺寫不出一篇文。 寫不出文或許是藉口,可能又是拿人生的身不由己來替自己的開脫。 十二月,除了家裡醫院奔波 也陪母親到醫院照了大腸鏡
我生病了,我知道 我應該看醫生,我知道 可是我害怕 害怕我會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