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圖的隨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雖然使用隨時可以上網的智慧型手機才二年多,第一個下載的App Line,不知不覺也累積了數百位朋友與六十多個群組。

朋友的私訊每天傳來的訊息數量還好,畢竟大部分人還是有事情才會用私訊聯絡,倒是那六十多個群組裡,大約有十來個很活躍,單個群組每天還有數十個,甚至上百個新的訊息。

有的群組風氣很好,大家只會傳跟當初成立群組主要目的相關的訊息,但是有的群組就會有少數一、二個人「犯規」,會傳自己家裡的家務事。倒是有趣的是,在這六十多個群組裡,居然沒有一個會出現有關政治的話題,也沒有推銷商品的宣傳,不知是我手機裡的群組比較特別?還是大部分人的手機群組都是如此?

剛才數了數,有四個群組,會有人每天早上固定傳一張道早安的圖片,有時候我會好奇,每天在群組傳早安圖的人有沒有發現,群組數十個人裡,只有他一個人傳?就像我也同樣好奇,會跟大家報告個人私事的人,有沒有自覺到整個群組只有他一個人這麼做?

當然,我不是批評或嫌惡那些會傳早安圖的朋友,只是偶爾會猜想,我到了幾歲時,也會開始傳早安圖給朋友?

人不要太鐵齒,每個人都是平凡人,或者說都是正常人,都是芸芸眾生,所以會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時候到了,自己應該也會做同樣的事。

前一陣子跟朋友聊天時,她說:「以前最討厭朋友動不動就傳孫子的相片來,想不到最近做了祖母,看到超級可愛的小孫子,實在忍不住想分享給所有朋友。」

我聽到這段告白時,覺得非常好笑,但是剛好也再度提醒自己,要寬容開放地接受一切現象,不管到了幾歲,千萬不要憤世嫉俗地看什麼都不順眼,整天不斷埋怨,因為假如我們處在對方情境時,或許會如同對方般,甚至會做得更離譜,更誇張也說不定呢!

raw-image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些天在廣播節目中訪問「退休練習曲」這本書的作者江育誠總經理。 三年前疫情剛爆發沒多久,今周刊在這本書出版之前安排了我與江總的對談。時隔三年,他的氣色更好身材更是標準,活力十足,完全不像七十歲的人。 一見面他就很興奮地說他跟太太剛從法國巴黎long stay回來,實現他多年來的願望,也很認真地浸
昨天下午應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之邀,與時報文化的趙政岷董事長一起搭配,針對公共圖書館的館員以及學校的圖書教師,進行一場線上座談。 這也是以經典作品為主題的系列演講中的一場。 經典文學很重要,某個觀點來看,有點像我們為什麼要保留古蹟一樣,這些歷經時代考驗與淘選而留下來的作品,其實也保留了時代的集體記
喜多川泰是日本療癒系的作家,或者該說是勵志心靈派的青年導師吧?他的書經常被日本文部省(教育部)選為中學生必讀課外讀物,台灣翻譯了將近十本他的著作,其中好幾本還是由我寫序。     看他的書有點像是一齣適合闔家觀賞的日劇,劇情非常生活化,充滿畫面而且很感人。這本去年暑假出版的「書房的鑰匙」,談閱讀,
 最近這些年,不管到圖書館或書店,看到滿坑滿谷印刷精美內容豐富生動,種類繁多的兒童圖物,內心總是充滿許多複雜的情緒,一方面是羨慕現在的孩子有這麼多精彩的書可以看,可是另一方面又很感慨現在的孩子因為影音聲光娛樂太多,很容易失去了安安靜靜進入閱讀世界的機會。我的童年時代沒有電玩,沒有什麼才藝班補習班,也
雖然孩子上了大學之後,為人父母可以卸下大部分的教養工作,因為他們基本上已經是成年人,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但是在放手的同時,我覺得父母應該也要陪伴他們一起去思考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並且採取何種態度回應這個世界,我不希望孩子真摯的理想與純真受挫後,變成憤世嫉俗的年輕人,也不願意孩子變得又功利又世俗,趨炎
在生活中常看到許多驕縱奢華,目空一切的小孩,感慨之餘不免想到,難道他們的父母親不知道這樣反而會害了孩子嗎?甚至也有許多家境一般的家庭,他們的孩子到了三十來歲,在保護之下變成了逃避工作與挑戰,無所事事在家當米蟲的「啃老族」。   已有許多研究指出,一個要什麼有什麼的孩子,最後會非常不快樂,美國有個調
前些天在廣播節目中訪問「退休練習曲」這本書的作者江育誠總經理。 三年前疫情剛爆發沒多久,今周刊在這本書出版之前安排了我與江總的對談。時隔三年,他的氣色更好身材更是標準,活力十足,完全不像七十歲的人。 一見面他就很興奮地說他跟太太剛從法國巴黎long stay回來,實現他多年來的願望,也很認真地浸
昨天下午應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之邀,與時報文化的趙政岷董事長一起搭配,針對公共圖書館的館員以及學校的圖書教師,進行一場線上座談。 這也是以經典作品為主題的系列演講中的一場。 經典文學很重要,某個觀點來看,有點像我們為什麼要保留古蹟一樣,這些歷經時代考驗與淘選而留下來的作品,其實也保留了時代的集體記
喜多川泰是日本療癒系的作家,或者該說是勵志心靈派的青年導師吧?他的書經常被日本文部省(教育部)選為中學生必讀課外讀物,台灣翻譯了將近十本他的著作,其中好幾本還是由我寫序。     看他的書有點像是一齣適合闔家觀賞的日劇,劇情非常生活化,充滿畫面而且很感人。這本去年暑假出版的「書房的鑰匙」,談閱讀,
 最近這些年,不管到圖書館或書店,看到滿坑滿谷印刷精美內容豐富生動,種類繁多的兒童圖物,內心總是充滿許多複雜的情緒,一方面是羨慕現在的孩子有這麼多精彩的書可以看,可是另一方面又很感慨現在的孩子因為影音聲光娛樂太多,很容易失去了安安靜靜進入閱讀世界的機會。我的童年時代沒有電玩,沒有什麼才藝班補習班,也
雖然孩子上了大學之後,為人父母可以卸下大部分的教養工作,因為他們基本上已經是成年人,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但是在放手的同時,我覺得父母應該也要陪伴他們一起去思考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並且採取何種態度回應這個世界,我不希望孩子真摯的理想與純真受挫後,變成憤世嫉俗的年輕人,也不願意孩子變得又功利又世俗,趨炎
在生活中常看到許多驕縱奢華,目空一切的小孩,感慨之餘不免想到,難道他們的父母親不知道這樣反而會害了孩子嗎?甚至也有許多家境一般的家庭,他們的孩子到了三十來歲,在保護之下變成了逃避工作與挑戰,無所事事在家當米蟲的「啃老族」。   已有許多研究指出,一個要什麼有什麼的孩子,最後會非常不快樂,美國有個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筆者有些朋友,可能認識也有10年以上,有好些群體裡的朋友更是以15、20年了。而這些群體,當然也不是沒見面或者人數龐大的,其實很多反而是人數不多,都很親密的。 很親密的,曾經是......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早上起床後的見聞。內容包括協助同事解決工作問題和參與家長群組討論教育問題。作者反映了家長在解決子女問題時可能遇到的挑戰,並提出了他的看法。
Thumbnail
假如我問你,你有多少朋友,,在第一時間你會想到多少人?從哪個角度判斷的呢?
Thumbnail
不是每件事都要進入自己的世界,也並非需要邀請每個人來到自己的生命。成熟的人只做篩選、不做教育。 有一段時間人際互動很困擾我,尤其是很一群很愛搞小團體的同事,可能聚會就是在道人長短,剛開始我隱約感覺不對勁,但也有種抱團取暖的感覺,我會說自己的困擾,但不太會跟他們一起講同事的閒話。
Thumbnail
什麼樣的人會讓你再趕往上班的路上,還願意繞道過去跟他打個招呼?又是什麼樣的人,會讓你願意趕赴早上六點半的約?一場清晨的顯現出朋友的好人緣,好人緣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可以創造的,在朋友身上我看到幾個好人緣特質:讓人相處愉快、良好的經營互動、發揮自己特質,身為一個業務,也該創造好人緣。
那些對於自己有廣泛人脈的人來說,在他們離開職場之後,有多少是還有用的人脈?或是好朋友,我是說真的好朋友那種,那種你可以沒事情約出來聊天打屁看電影、COVID期間居家隔離還能幫忙送食物那種。
Thumbnail
  全世界76億人之中,有多少人我們稱得上朋友?你會說這76億人之中,真正跟我輩子有交集的可能不到760人(千萬分之1),那就算在生活有交集,每天朝夕想處的求學階段,全班35人又有哪些人在當時成為朋友,甚至友誼持續到畢業後、出社會後呢?朋友是都變成臉友?還是朋友因為時間的考驗,生活逐漸沒了交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有些人天生熱情,把周遭的人都看作是跟自己親近的人,有好的東西,即使才剛認識,也樂於分享,有好康的消息,總是逢人就說,「自己人好商量、大家都是自己人、我把你當自己人」成了這種人的口頭禪。 不可否認的,人是群聚的動物(至少對多數人而言是如此)。氣味相投、志同道合的人,自然就會聚在一起,彼此之間⋯⋯
Thumbnail
對於自己身邊充滿這麼多的善意與真誠,除了充滿感激,同時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當中,有好多人都讓我覺得,是那種很值得一直維持良好關係甚至應該多投入更多時間與之互動的才是,否則好可惜。不管他們是前同事啊、外部合作夥伴,或者單純是朋友的朋友。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筆者有些朋友,可能認識也有10年以上,有好些群體裡的朋友更是以15、20年了。而這些群體,當然也不是沒見面或者人數龐大的,其實很多反而是人數不多,都很親密的。 很親密的,曾經是......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他早上起床後的見聞。內容包括協助同事解決工作問題和參與家長群組討論教育問題。作者反映了家長在解決子女問題時可能遇到的挑戰,並提出了他的看法。
Thumbnail
假如我問你,你有多少朋友,,在第一時間你會想到多少人?從哪個角度判斷的呢?
Thumbnail
不是每件事都要進入自己的世界,也並非需要邀請每個人來到自己的生命。成熟的人只做篩選、不做教育。 有一段時間人際互動很困擾我,尤其是很一群很愛搞小團體的同事,可能聚會就是在道人長短,剛開始我隱約感覺不對勁,但也有種抱團取暖的感覺,我會說自己的困擾,但不太會跟他們一起講同事的閒話。
Thumbnail
什麼樣的人會讓你再趕往上班的路上,還願意繞道過去跟他打個招呼?又是什麼樣的人,會讓你願意趕赴早上六點半的約?一場清晨的顯現出朋友的好人緣,好人緣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可以創造的,在朋友身上我看到幾個好人緣特質:讓人相處愉快、良好的經營互動、發揮自己特質,身為一個業務,也該創造好人緣。
那些對於自己有廣泛人脈的人來說,在他們離開職場之後,有多少是還有用的人脈?或是好朋友,我是說真的好朋友那種,那種你可以沒事情約出來聊天打屁看電影、COVID期間居家隔離還能幫忙送食物那種。
Thumbnail
  全世界76億人之中,有多少人我們稱得上朋友?你會說這76億人之中,真正跟我輩子有交集的可能不到760人(千萬分之1),那就算在生活有交集,每天朝夕想處的求學階段,全班35人又有哪些人在當時成為朋友,甚至友誼持續到畢業後、出社會後呢?朋友是都變成臉友?還是朋友因為時間的考驗,生活逐漸沒了交
許多人常說電腦手機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的感情變得冷漠,但事實上人們從網路千禧年爆發以來,就有不少熱門的社群軟體,主軸仍然是社交。例如:PTT、奇摩即時通、台灣論壇、無名小站等,直到現在大家熟知的FB、IG、推特,甚至最新的抖音和小紅書短影片為首的社群。這些經過好幾十年,仍然是3C發展不可或缺的一
Thumbnail
有些人天生熱情,把周遭的人都看作是跟自己親近的人,有好的東西,即使才剛認識,也樂於分享,有好康的消息,總是逢人就說,「自己人好商量、大家都是自己人、我把你當自己人」成了這種人的口頭禪。 不可否認的,人是群聚的動物(至少對多數人而言是如此)。氣味相投、志同道合的人,自然就會聚在一起,彼此之間⋯⋯
Thumbnail
對於自己身邊充滿這麼多的善意與真誠,除了充滿感激,同時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當中,有好多人都讓我覺得,是那種很值得一直維持良好關係甚至應該多投入更多時間與之互動的才是,否則好可惜。不管他們是前同事啊、外部合作夥伴,或者單純是朋友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