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上 及早建立「老年朋友圈」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的line,出現一干「高中同學」、「大學同學」甚至「大學社團學長姐」,還有青春時期的「狐群狗黨」,最奇特是「前公司退休人員」,大家突然熱衷連絡起來,還成立群組,不僅每天早、晚相互問候,群組裡打屁喇賽,還三不五十相揪要聚會。
這些「老朋友」,許多至少已經10年、20年以上沒有連絡,有的甚至當年在同一個時間、空間都沒那麼熟識,突如其來的「熱絡」,有些突兀,也讓人恐慌。
倒不是害怕對方有什麼目的或是詐騙,而是想「這麼久沒見面,多年來的經歷與生活圈已大大不同,見面要聊什麼呢?」

也許大家都到了「某一個年齡」,事業上衝刺已過頂點,逐漸走下坡;有些人甚至已提早退休。在「有閒」的前提下,開始試圖尋覓「當年的友誼」。

我個人比較「喜靜不喜動」,也堅信「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對於一些言不及義、吃吃喝喝、喧嘩吵鬧的聚會,總覺得倒不如在家安靜喝杯茶、看本書,甚至做運動健身,還更有益身心。
記得之前,曾百忙中抽空參加一場同學會;這些「很久不見」的同學,在某一個同學豪宅中吵鬧,整場只想拍一些搞笑照上傳臉書,在豪宅內不斷上演「一起跳高高」戲碼,我深覺得對不起這位屋主同學,擔心我們一離開,他馬上被其他鄰居投訴。
還有一次千里迢迢北上參加「前公司老同事聚會」,大家言不及義的吃飯、喝酒;之後再回公司喝咖啡敘舊,但大家全都在「八卦」別人的事,我還發現自己講的任何線索,也會成為他們的八卦話題,後來決定再也不參加這樣「三姑六婆」的聚會。

「找回當年交友圈」,對許多逐漸從工作、事業淡出的中年人來說,也許是試圖建構出一種「退休生活模式」。

畢竟以往我們幾乎是「集中火力」在工作與照顧子女、拼搏生活,所有的人際圈,都與工作有關;一天24小時也都在職場與生活中打轉,很難有時間與老朋友連繫。
但在退休或職場走下坡,等同人生一下子「抽空」,出現大把的時間,若沒有培養出自己的興趣,或建立朋友圈,生活確實會空虛又無聊,甚至因此加速憂鬱、衰老。

但「朋友圈」,還是要慎選,不必勉強,重點是「合在來,不合則散」。

不管當年有多麼要好,畢竟在經歷不同環境與生活經驗,已有不同的三觀。彼此若能汲取人生經驗、互相陪伴取暖當然很好,若相處起來格格不入,或話題不搭,也無須太過勉強。
我自己對這些「朋友圈」,盡量採取開放的態度;雖然目前工作還是很忙,但總要為未來退休做打算,還是要累積一些友誼。

我選擇先加入群組,有空就與大家聊上幾句,沒空就開啟「靜音」模式,甚至太忙時,對這些聊天的話或老人圖,可直接略過或刪除;反正在群組裡,能聊則聊,安靜隱藏也可以。

至於那些盛情聚會、邀約,我建議如果真的有空,也可以去走動走動,或許還是能從友人言談中有所收獲,累積經驗值;至不濟也算打發時間,或滿足自己「對老朋友近況」的好奇心。

因為年紀愈長,其實生活逐漸封閉,對交「新朋友」一事興趣缺缺,生活圈變窄。
我的老媽就是如此,高學歷的她,在老朋友逐漸老去或病逝,目前生活只剩兒女與孫兒,但「晚輩」對她的「陳年舊事」早聽過N次,孫兒常不留情地批評「阿嬤你又在講古時候的事了」!讓老人家受挫頗深。
早一點建立「老年朋友圈」;與「老朋友」聊天時,至少大家都有大把時間可以廢話,甚至還有共同的「古時候」;如果可以,就試著敞開胸懷,踏出與「舊友們」的第一步吧。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公司裡同一辦公室處理簡單文書的小姐們向我求助,她們聲涙俱下地說,長期遭到其中資歷最深、年紀最長的女同事「職場霸凌」。 女同事對我訴說時,全身還發著抖;據說她們還常私下抱頭痛哭、互相取暖;也有人因此想離職,辭呈都已打好。 這件事,並非只有一、二個月,而是長達數年的「忍耐」。 職場霸凌,與校園裡的不
    在工作場域上,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機車的上司,以刁難下屬為樂;也有狐假虎威的同事,拿雞毛當令箭地假傳聖旨,讓你被迫接下該他做的「屎事」;更有可能背後插針的屬下或同事,讓你不小心「暗箭」上身。 我在職場打滾多年,學到的是「至少我不害人」,但適度的「裝死」「裝傻」,或許可以避掉很多不必要的危險。
    聚會中,朋友說著自己剛去日本的種種趣事,一整個餐會,別人完全插不進話;一開始大家還興緻盎然,但超過30分鐘後,開始有人發呆放空,有人滑手機。 每個聚會中,常有人負責高談闊論,有人微笑聆聽。
    年輕時,人生總覺得有「無限可能」。 職場上換工作不難,「跳槽」更是件好事;往往愈跳愈好,愈跳愈大公司、薪水也才談得高。 談戀愛也是如此,不喜歡或個性不合,就揮揮衣袖;失戀與甩人,是經常的事,「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但步入中年,「改變」卻變得如此之難、舉步維艱。 在婚姻或感情裡,得要忍氣吞聲,即使已
    在成長的過程,我們常覺得要「見義勇為」。 看到不公平的事,應該站出來主持正義;見到朋友有錯處,「是朋友」就該告訴他;老闆做了錯誤決定,也該像魏徵一樣當老闆的「明鏡」,勇敢表達。 但隨著年紀增長、經歷愈多,才知道「沈默是金」
    最近網路知名作家「莉莎夫人」,以自身工作經驗描述公司組織裡,若「顧問」多了,會是一種災難。 所謂「顧問」,是組織裡非正式的編制人員,轄下可能沒有任何員工,也沒有特定業務,但也因此,「什麼都可以管」,也「什麼都不必負責」。
    最近公司裡同一辦公室處理簡單文書的小姐們向我求助,她們聲涙俱下地說,長期遭到其中資歷最深、年紀最長的女同事「職場霸凌」。 女同事對我訴說時,全身還發著抖;據說她們還常私下抱頭痛哭、互相取暖;也有人因此想離職,辭呈都已打好。 這件事,並非只有一、二個月,而是長達數年的「忍耐」。 職場霸凌,與校園裡的不
    在工作場域上,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機車的上司,以刁難下屬為樂;也有狐假虎威的同事,拿雞毛當令箭地假傳聖旨,讓你被迫接下該他做的「屎事」;更有可能背後插針的屬下或同事,讓你不小心「暗箭」上身。 我在職場打滾多年,學到的是「至少我不害人」,但適度的「裝死」「裝傻」,或許可以避掉很多不必要的危險。
    聚會中,朋友說著自己剛去日本的種種趣事,一整個餐會,別人完全插不進話;一開始大家還興緻盎然,但超過30分鐘後,開始有人發呆放空,有人滑手機。 每個聚會中,常有人負責高談闊論,有人微笑聆聽。
    年輕時,人生總覺得有「無限可能」。 職場上換工作不難,「跳槽」更是件好事;往往愈跳愈好,愈跳愈大公司、薪水也才談得高。 談戀愛也是如此,不喜歡或個性不合,就揮揮衣袖;失戀與甩人,是經常的事,「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但步入中年,「改變」卻變得如此之難、舉步維艱。 在婚姻或感情裡,得要忍氣吞聲,即使已
    在成長的過程,我們常覺得要「見義勇為」。 看到不公平的事,應該站出來主持正義;見到朋友有錯處,「是朋友」就該告訴他;老闆做了錯誤決定,也該像魏徵一樣當老闆的「明鏡」,勇敢表達。 但隨著年紀增長、經歷愈多,才知道「沈默是金」
    最近網路知名作家「莉莎夫人」,以自身工作經驗描述公司組織裡,若「顧問」多了,會是一種災難。 所謂「顧問」,是組織裡非正式的編制人員,轄下可能沒有任何員工,也沒有特定業務,但也因此,「什麼都可以管」,也「什麼都不必負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重要關鍵字有: MOOVO, 自行車, 體驗, 城市, 騎乘, 智慧自行車, 日常生活, 濕透
    Thumbnail
    大部分的心理治療界,經常認為成人心理混亂的問題根源,必然全來自於有缺陷的童年;只要孩童期夠好,成年期也會平安穩定。如果這個關於發展的古老精神分析模型確實無誤,那麼在個體五歲以後,就不再需要在治療上或發展上做任何事情,只要解開早期所造成的錯誤即可。
    Thumbnail
    今年是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130年冥誕,也是賴和文教基金會成立30年。2005年,有一群大學剛畢業的研究生、住院醫生,以賴和的作品寫歌,組成了一個「鬥鬧熱走唱隊」,出版了《河:賴和音樂專輯》。這群成員各有非音樂領域的專業,在教育界、醫療界、影視界,今年鬥鬧熱走唱隊2
    Thumbnail
    再過幾天,就是我四十五歲生日。我送了兩份生日禮物給自己:一本由鍾穎老師翻譯的著作<中年之路>。另一份,則是我開始接受心理諮商服務。
    Thumbnail
    忘掉小鮮肉時期的麥特戴蒙、忘掉裘德洛的盛世美顏,風光旖旎的義大利上了黑白濾鏡,長鏡頭拍攝的是斷垣殘壁,既然標題的雷普利都不天才了,放過自己,不需要和1999年的舊版本作比較。 雷普利的故事源自於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小說,敘述默默無名的雷普利因為被造船大亨誤以為是兒子迪基的朋友,被指派去將旅居
    Thumbnail
    一度我還蠻以自己有能力跨界為傲,直到中年失業,我思考下一步何去何從,其實有種被困住的感覺⋯⋯
    Thumbnail
    回首過去20年我的職場生涯,我的心得是每個人的天賦和能力不同,造就了未來發展的不同。就像小孩子一開始小時候看不出差別可是隨著年紀的增長,各自有不同的發展和前途。 一開始進入職場,同輩份相同時期一起進公司的同事,起初大家都做一般比較低階和新手的工作,不容易看出彼此的能力差異。但隨著時間發展,有的人際關
    Thumbnail
    以前曾經覺得29歲老到不行,現在卻真正感覺人生40才開始。 生了小孩的這七年,我都過著今年不知道自己幾歲的日子,甚至當身邊的孩子還是個寶寶,更可以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幾。全職媽媽的生活,24小時都與孩子綁在一起,當了媽媽之後的許多苦痛和喜悅常常都只能自己咀嚼體會,爸爸因為工作性質平假日很少在家,星期一的
    Thumbnail
    今天中午跟一個老朋友吃飯, 他問: 「Daniel,你當初怎麼會想離開待了16年的微軟?去台達電?」 「你前一陣子還獲選模範員工,你是如何辦到的呢?」 其實有不少朋友問過類似的問題,我想不如就乾脆寫一篇文章,以我一個45歳的中年男子,分享轉職第500天的心得,也許可以給想要中年轉職的人一些啟發吧!
    Thumbnail
    生日的那個星期,因為顳顎關節症候群引起的頭痛讓我不舒服,於是獨自前去找中醫為我針灸,醫生在幫我針灸時不經意的說著你怎麼壓力這麼大?要懂得適當的放鬆啊!然後五根針分別插在頭頂與額頭等地方後,我就一個人默默在角落裡落淚...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重要關鍵字有: MOOVO, 自行車, 體驗, 城市, 騎乘, 智慧自行車, 日常生活, 濕透
    Thumbnail
    大部分的心理治療界,經常認為成人心理混亂的問題根源,必然全來自於有缺陷的童年;只要孩童期夠好,成年期也會平安穩定。如果這個關於發展的古老精神分析模型確實無誤,那麼在個體五歲以後,就不再需要在治療上或發展上做任何事情,只要解開早期所造成的錯誤即可。
    Thumbnail
    今年是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130年冥誕,也是賴和文教基金會成立30年。2005年,有一群大學剛畢業的研究生、住院醫生,以賴和的作品寫歌,組成了一個「鬥鬧熱走唱隊」,出版了《河:賴和音樂專輯》。這群成員各有非音樂領域的專業,在教育界、醫療界、影視界,今年鬥鬧熱走唱隊2
    Thumbnail
    再過幾天,就是我四十五歲生日。我送了兩份生日禮物給自己:一本由鍾穎老師翻譯的著作<中年之路>。另一份,則是我開始接受心理諮商服務。
    Thumbnail
    忘掉小鮮肉時期的麥特戴蒙、忘掉裘德洛的盛世美顏,風光旖旎的義大利上了黑白濾鏡,長鏡頭拍攝的是斷垣殘壁,既然標題的雷普利都不天才了,放過自己,不需要和1999年的舊版本作比較。 雷普利的故事源自於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小說,敘述默默無名的雷普利因為被造船大亨誤以為是兒子迪基的朋友,被指派去將旅居
    Thumbnail
    一度我還蠻以自己有能力跨界為傲,直到中年失業,我思考下一步何去何從,其實有種被困住的感覺⋯⋯
    Thumbnail
    回首過去20年我的職場生涯,我的心得是每個人的天賦和能力不同,造就了未來發展的不同。就像小孩子一開始小時候看不出差別可是隨著年紀的增長,各自有不同的發展和前途。 一開始進入職場,同輩份相同時期一起進公司的同事,起初大家都做一般比較低階和新手的工作,不容易看出彼此的能力差異。但隨著時間發展,有的人際關
    Thumbnail
    以前曾經覺得29歲老到不行,現在卻真正感覺人生40才開始。 生了小孩的這七年,我都過著今年不知道自己幾歲的日子,甚至當身邊的孩子還是個寶寶,更可以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幾。全職媽媽的生活,24小時都與孩子綁在一起,當了媽媽之後的許多苦痛和喜悅常常都只能自己咀嚼體會,爸爸因為工作性質平假日很少在家,星期一的
    Thumbnail
    今天中午跟一個老朋友吃飯, 他問: 「Daniel,你當初怎麼會想離開待了16年的微軟?去台達電?」 「你前一陣子還獲選模範員工,你是如何辦到的呢?」 其實有不少朋友問過類似的問題,我想不如就乾脆寫一篇文章,以我一個45歳的中年男子,分享轉職第500天的心得,也許可以給想要中年轉職的人一些啟發吧!
    Thumbnail
    生日的那個星期,因為顳顎關節症候群引起的頭痛讓我不舒服,於是獨自前去找中醫為我針灸,醫生在幫我針灸時不經意的說著你怎麼壓力這麼大?要懂得適當的放鬆啊!然後五根針分別插在頭頂與額頭等地方後,我就一個人默默在角落裡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