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只會活到20歲:

更新於 2023/08/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個未成年人的獨白

第二篇:快轉世代,我錯過了什麼

雖然標題看似很嚇人,但我希望這輯文章能夠讓大家從一個高中生的角度,來看我們現今的生活樣貌。或許壽命長短不會是我們能決定的。
不過,倘若活得久但生活地不如己願,那這麼長的壽命和只有20年的壽命相比,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甫結束的瓊斯盃,我個人認為還蠻熱血的,雖然很多國家派的不是國家隊主力,而是職業隊,甚至美國派出的是大學隊,但他們依然憑藉超強的團隊戰力取勝。

中華藍獲亞軍(圖片翻攝自中央社)

中華藍獲亞軍(圖片翻攝自中央社)


不過你是否看完一整場比賽呢?先別急著否認,我自認大多數的比賽皆為看緯來賽後出的精華集錦,偶爾才可能看個兩、三節的正賽。

雖然看精華並不能直接斷定就是「雲球迷」、「一日球迷」,但為什麼我們會選擇即使沒時間看整場比賽,還是會看一下精華,而非直接不看呢?

再舉一個例子好了,你平常都開幾倍速追劇呢?一倍、兩倍,還是四倍,還是甚至看YT上面的「X分鐘看完XXX」,我們這麼急迫地看完一部,又換下一部,劇情上一秒仍是悸動,下一秒卻是落寞地離開,然後不明就裡地場景早已又切換了一輪。

可我們真正看見、記住的內容是什麼?劇情、演員的美貌,還是快速掠過的音樂,但當別人問起你是否看過時,我們又能對答如流地暢所欲言任何故事情節、特點,我們就這樣似懂非懂地追一部部,看著一場場比賽,但在我們快轉時,除節省部分時間外,跟上大眾所追捧的潮流,我們還因此錯過什麼?    

  



近期,我去參加了「金馬經典影展:影迷新世代」的活動,這次的主題為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在這三天,我看了他的三部作品:十誡1生命無常、愛情影片、雙面薇若妮卡(目前正在看藍色情挑中,未來希望也能寫一篇專文)

在第一堂電影課時,吳德淳導演解析了幾個鏡頭,其中最令我感到驚訝的是—愛情影片的開頭,雖然僅兩、三分鐘,但當導演從燈光的光影變化、人物的細微動作,甚至是鋼琴與吉他間的入拍點、高低音,解釋此分別代表著男主和女主,一瞬間稍縱即逝的開頭畫面,瞬間被一一細膩剖析於我的面前,這樣的細節,是一個人觀影也無法感受到的,更遑論快轉,重點是開頭竟然就已經……先賣個關子!,等你們看完這部電影就會發現這個細節。

但難道只有奇士勞斯基對細節如此重視嗎?還是其實仍有許多導演都有他所追求的細節存在,只是我們未曾察覺呢?或許我們沒機會每部電影將鏡頭一一拆分、解析,因為那很有可能破壞了它的連續性,甚至成了過度解讀,曲解原意(就像國文閱讀測驗一樣)但我知道倘若我們以快轉的方式略過,那電影也將成為純資訊、沒有訊息的媒體!     

或許比賽也正是如此,當我們只關注於精華和剩下的數據,作為衡量一位球員的好壞唯一的依據,那他們場上的拚勁與熱情,我們又該從哪個數據略之一二呢?

有時候我會想,快轉代表的是這個世代的人對於緊湊生活帶來的解方,
但當我們選擇快轉時,錯過的又會是什麼?我們又再苦苦追趕的是什麼?
好似我們應該一直往前衝,但衝到前方等待我們的是什麼?
不知道,或許是看到另一群人,正在努力繼續往前衝吧!         



附記:這個暑假花了兩週的時間在做成年禮的影片,雖然很緊湊,遲交了好多天,但也讓我在這麼多次做影片的經驗中,悟出一個道理:不要認為別人會了解到你花多少的努力,但同時也不要強加自己耗費的心力於別人的身上,希望他們能夠體會,反正某些人會開兩倍速,一下就把你的努力給略過了,但這並不代表我不值得繼續努力下去,我很喜歡諾蘭導演的一句話:「我不希望你們追夢,反倒是應該追求現實。追求現實,並不是要以犧牲夢想作為代價,而是以現實作為夢想的基石。」只有在符合現實的前提下,這個夢想才能持久,不易被外在因素所改變,而非先射箭,再畫靶,自以為自己多麼接近夢想。

不過仍有另一點,讓我覺得奇怪,為什麼大家平時這麼喜歡快轉,但卻又這麼喜歡用底片的造型搭配倒轉(我自己也會用),來表達對過去的回憶與懷念。
快轉與倒轉,兩個非常矛盾的動作,卻稀鬆平常地並存於生活中,但我們卻不曾留意過「當下」?
(這又是另一篇文了,希望有機會可以分享)

壹百壹拾貳年
捌月 貳拾貳

    avatar-img
    4會員
    1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tari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我只會活到20歲|一個未成年人的獨白 第一篇:標籤化的世界,我會是誰 雖然標題看似很嚇人,但我希望這輯文章能夠讓大家從一個高中生的角度,來看我們現今的生活樣貌。或許壽命長短不會是我們能決定的。不過,倘若活得久但生活地不如己願,那這麼長的壽命和只有20年的壽命相比,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作者:D編(流星雨) 撰文日期:2022/06/17 *原文撰寫於Talk Talk News 此文章再度上傳至網路,僅作為教育用途使用,若有任何疑慮,煩請告知,謝謝
    此僅為在美術課時進行藝術鑑賞課程,所撰寫個人想法,也歡迎大家在下方一起討論其他想法
    如果我只會活到20歲|一個未成年人的獨白 第一篇:標籤化的世界,我會是誰 雖然標題看似很嚇人,但我希望這輯文章能夠讓大家從一個高中生的角度,來看我們現今的生活樣貌。或許壽命長短不會是我們能決定的。不過,倘若活得久但生活地不如己願,那這麼長的壽命和只有20年的壽命相比,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作者:D編(流星雨) 撰文日期:2022/06/17 *原文撰寫於Talk Talk News 此文章再度上傳至網路,僅作為教育用途使用,若有任何疑慮,煩請告知,謝謝
    此僅為在美術課時進行藝術鑑賞課程,所撰寫個人想法,也歡迎大家在下方一起討論其他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努力學習並找到屬於自己的重點,至少,是個不會人云亦云的開始。
    Thumbnail
    我不是無神論者,但是也沒特別的宗教信仰。 我相信萬物皆有靈,而且我也相信自身的存在是來自於靈魂而不是肉體。 是靈魂定義了我是誰,而不是外表跟肉體。 說直白點,肉體只是載具,只要我的靈魂意識還在,那麼所謂的轉世只不過是換個戴具而已。 而你是誰? 這就是由你的自我認知跟成長記憶所定義的。
    Thumbnail
    Photo by Chris Malinao Burgett on Unsplash How to be everything 是一本談論關於多重潛能者的書,如果你對於未來想做的事不是那麼明確,或是對於很多事都感到有興趣,也很有興趣去探索和學習,那你有可能就是一位多重潛能者。 作者艾蜜莉.霍布尼克
    Thumbnail
    「北部很缺電,中部不缺電,南部電很多」反而陳柏惟立委團隊用一張圖三句話和幾個關鍵數據第一時間就清楚解釋了林飛帆洪申翰動輒數千上萬字學術文青體沒辦法講清楚的台灣能源配置問題。
    Thumbnail
    每每遇到公司老板或高階主管們,很常聽到的抱怨:下面的人都各作各的,主管們問題很多,都要我下來盯;制度訂了也沒用,管理一團亂;業績沒作到,還要求加薪加班費⋯⋯ 這些抱怨來自於沒有完整的組織管理架構,即使有所謂的「制度流程」常流於形式而變成「人治」。自然就會出現很多管理上的問題。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到了生命的最後五分鐘才想到要改弦更張,盡去做些平常沒做、不想做、不敢做的事情,那豈不是在表明他在死前對自己既往的人生感到懊惱,產生了莫名的追悔,覺得自己「活錯了」或「白活了」? 「安靜地躺下來,胡思亂想或什麼也不想。」這個答案既不偉大,也不動人,但卻是我經常在做的事,也是我偏愛的生命情調。
    Thumbnail
    我目前主要的兩種教學場域,其中一個是與基金會合作,去到偏鄉小學上藝術與人文課程。一間學校安排兩堂課的時間,也就是一個半小時。一個半小時,究竟我能跟這些我第一次見面,而且可能只見一次面的學生,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呢?
      如果早晨起來,發現人類都不見,只剩下一群會說話的貓,那會是什麼樣的光景?   不,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吧!至少一開始我是這麼認為的。   「阿昱,起來了,時間不晚了。」   我被人輕輕的搖了醒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努力學習並找到屬於自己的重點,至少,是個不會人云亦云的開始。
    Thumbnail
    我不是無神論者,但是也沒特別的宗教信仰。 我相信萬物皆有靈,而且我也相信自身的存在是來自於靈魂而不是肉體。 是靈魂定義了我是誰,而不是外表跟肉體。 說直白點,肉體只是載具,只要我的靈魂意識還在,那麼所謂的轉世只不過是換個戴具而已。 而你是誰? 這就是由你的自我認知跟成長記憶所定義的。
    Thumbnail
    Photo by Chris Malinao Burgett on Unsplash How to be everything 是一本談論關於多重潛能者的書,如果你對於未來想做的事不是那麼明確,或是對於很多事都感到有興趣,也很有興趣去探索和學習,那你有可能就是一位多重潛能者。 作者艾蜜莉.霍布尼克
    Thumbnail
    「北部很缺電,中部不缺電,南部電很多」反而陳柏惟立委團隊用一張圖三句話和幾個關鍵數據第一時間就清楚解釋了林飛帆洪申翰動輒數千上萬字學術文青體沒辦法講清楚的台灣能源配置問題。
    Thumbnail
    每每遇到公司老板或高階主管們,很常聽到的抱怨:下面的人都各作各的,主管們問題很多,都要我下來盯;制度訂了也沒用,管理一團亂;業績沒作到,還要求加薪加班費⋯⋯ 這些抱怨來自於沒有完整的組織管理架構,即使有所謂的「制度流程」常流於形式而變成「人治」。自然就會出現很多管理上的問題。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到了生命的最後五分鐘才想到要改弦更張,盡去做些平常沒做、不想做、不敢做的事情,那豈不是在表明他在死前對自己既往的人生感到懊惱,產生了莫名的追悔,覺得自己「活錯了」或「白活了」? 「安靜地躺下來,胡思亂想或什麼也不想。」這個答案既不偉大,也不動人,但卻是我經常在做的事,也是我偏愛的生命情調。
    Thumbnail
    我目前主要的兩種教學場域,其中一個是與基金會合作,去到偏鄉小學上藝術與人文課程。一間學校安排兩堂課的時間,也就是一個半小時。一個半小時,究竟我能跟這些我第一次見面,而且可能只見一次面的學生,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呢?
      如果早晨起來,發現人類都不見,只剩下一群會說話的貓,那會是什麼樣的光景?   不,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吧!至少一開始我是這麼認為的。   「阿昱,起來了,時間不晚了。」   我被人輕輕的搖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