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只會活到20歲:

2023/08/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個未成年人的獨白

第二篇:快轉世代,我錯過了什麼

雖然標題看似很嚇人,但我希望這輯文章能夠讓大家從一個高中生的角度,來看我們現今的生活樣貌。或許壽命長短不會是我們能決定的。
不過,倘若活得久但生活地不如己願,那這麼長的壽命和只有20年的壽命相比,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甫結束的瓊斯盃,我個人認為還蠻熱血的,雖然很多國家派的不是國家隊主力,而是職業隊,甚至美國派出的是大學隊,但他們依然憑藉超強的團隊戰力取勝。

中華藍獲亞軍(圖片翻攝自中央社)

中華藍獲亞軍(圖片翻攝自中央社)


不過你是否看完一整場比賽呢?先別急著否認,我自認大多數的比賽皆為看緯來賽後出的精華集錦,偶爾才可能看個兩、三節的正賽。

雖然看精華並不能直接斷定就是「雲球迷」、「一日球迷」,但為什麼我們會選擇即使沒時間看整場比賽,還是會看一下精華,而非直接不看呢?

再舉一個例子好了,你平常都開幾倍速追劇呢?一倍、兩倍,還是四倍,還是甚至看YT上面的「X分鐘看完XXX」,我們這麼急迫地看完一部,又換下一部,劇情上一秒仍是悸動,下一秒卻是落寞地離開,然後不明就裡地場景早已又切換了一輪。

可我們真正看見、記住的內容是什麼?劇情、演員的美貌,還是快速掠過的音樂,但當別人問起你是否看過時,我們又能對答如流地暢所欲言任何故事情節、特點,我們就這樣似懂非懂地追一部部,看著一場場比賽,但在我們快轉時,除節省部分時間外,跟上大眾所追捧的潮流,我們還因此錯過什麼?    

  



近期,我去參加了「金馬經典影展:影迷新世代」的活動,這次的主題為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在這三天,我看了他的三部作品:十誡1生命無常、愛情影片、雙面薇若妮卡(目前正在看藍色情挑中,未來希望也能寫一篇專文)

在第一堂電影課時,吳德淳導演解析了幾個鏡頭,其中最令我感到驚訝的是—愛情影片的開頭,雖然僅兩、三分鐘,但當導演從燈光的光影變化、人物的細微動作,甚至是鋼琴與吉他間的入拍點、高低音,解釋此分別代表著男主和女主,一瞬間稍縱即逝的開頭畫面,瞬間被一一細膩剖析於我的面前,這樣的細節,是一個人觀影也無法感受到的,更遑論快轉,重點是開頭竟然就已經……先賣個關子!,等你們看完這部電影就會發現這個細節。

但難道只有奇士勞斯基對細節如此重視嗎?還是其實仍有許多導演都有他所追求的細節存在,只是我們未曾察覺呢?或許我們沒機會每部電影將鏡頭一一拆分、解析,因為那很有可能破壞了它的連續性,甚至成了過度解讀,曲解原意(就像國文閱讀測驗一樣)但我知道倘若我們以快轉的方式略過,那電影也將成為純資訊、沒有訊息的媒體!     

或許比賽也正是如此,當我們只關注於精華和剩下的數據,作為衡量一位球員的好壞唯一的依據,那他們場上的拚勁與熱情,我們又該從哪個數據略之一二呢?

有時候我會想,快轉代表的是這個世代的人對於緊湊生活帶來的解方,
但當我們選擇快轉時,錯過的又會是什麼?我們又再苦苦追趕的是什麼?
好似我們應該一直往前衝,但衝到前方等待我們的是什麼?
不知道,或許是看到另一群人,正在努力繼續往前衝吧!         



附記:這個暑假花了兩週的時間在做成年禮的影片,雖然很緊湊,遲交了好多天,但也讓我在這麼多次做影片的經驗中,悟出一個道理:不要認為別人會了解到你花多少的努力,但同時也不要強加自己耗費的心力於別人的身上,希望他們能夠體會,反正某些人會開兩倍速,一下就把你的努力給略過了,但這並不代表我不值得繼續努力下去,我很喜歡諾蘭導演的一句話:「我不希望你們追夢,反倒是應該追求現實。追求現實,並不是要以犧牲夢想作為代價,而是以現實作為夢想的基石。」只有在符合現實的前提下,這個夢想才能持久,不易被外在因素所改變,而非先射箭,再畫靶,自以為自己多麼接近夢想。

不過仍有另一點,讓我覺得奇怪,為什麼大家平時這麼喜歡快轉,但卻又這麼喜歡用底片的造型搭配倒轉(我自己也會用),來表達對過去的回憶與懷念。
快轉與倒轉,兩個非常矛盾的動作,卻稀鬆平常地並存於生活中,但我們卻不曾留意過「當下」?
(這又是另一篇文了,希望有機會可以分享)

壹百壹拾貳年
捌月 貳拾貳

    1會員
    1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