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處的社會,是個「積極向上」的成就導向社會。然而,絕大多數的人是含辛茹苦的過了一生,無臭無味的出現又消失在這個世界。每個人如何有個具價值又有尊嚴的人生呢?
被稱為「先知」的拿撒勒人耶穌,以一位默默無名的鄉下人,遊走周遭小城鎮,宣揚他生活理念。由於他的「人生定向方案」,擄獲了貧苦的廣大基層老百姓,轟動了羅馬行省猶太自治區,讓猶太自治政府受到威脅,處決了這「麻煩製造者」。但是耶穌的「人生定向方案」卻無法被處決。
不用武力,而用和平軟實力征服羅馬帝國的耶穌「人生定向方案」是什麼呢?
行走傳道授業解惑的拉比(猶太信仰的教師,如伊斯蘭的阿訇)耶穌,對滿山滿谷的聽眾大聲喊出(因為第一世紀還沒有「大聲公」):「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拿到今日二○二三年的我們這兒來說,耶穌真是太離譜了!人生就是要幸福、要快樂啊!「要幸福、要快樂」這麼說是因為我們日子太苦了——學生要上十小時課加補習三小時,上班族要工作九小時外加班三小時,失業者惶惶終日二十四小時,青年懼於經濟問題不婚不生不養還為小三小王傷心一輩子(有時如此說並不誇張)……所以,若我們不顧現實,只一味追求歡笑,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實情就是:我們的苦是讓我們陷入哀傷中,只是不想面對(那就背對好了,總要解決啊!)。這麼說來,耶穌的話豈不是正正符合現代人的需要嗎?
耶穌的聽眾,就如「貧下中農」,是「羅馬和平」下的受恩者,卻在勞苦重擔的工作謀生中生活著。彼得.布勒哲爾的歡樂農村畫絕不是這群百姓的寫照,反而可想像窮困的中東貧脊土地種橄欖、少數綠洲種糧麥、搭著帳篷趕著牛羊的貝督因,等等。若第一世紀有照相機,一些人物照片的臉,肯定是滄桑悲苦的(可參國家地理雜誌的一些中東農村百姓生活照)。耶穌的聽眾絕大部分是過著哀痛人生的人(偶有稅吏撒該那種有錢可惡的人),當他們聽到「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必定十分認同,因為這就是說給自己聽的。
哀慟的人是什麼樣的人呢?耶穌指的是那些「悲慟,哀傷,悲悼,憂愁」的人。當時農民的生活,大概都是在這些情緒下度日吧?耶穌沒有作心理諮商,而是以信仰的角度,宣告說:你們在哀傷中度日的人,要歡呼,要快樂起來吧!因為你們是被上帝看重嘉許的!你的人生是有價值的,雖然有苦楚,但你們在冥冥未見中,會被上帝安慰,受到上帝鼓勵;何況即使現在生活中,你寬心來看,有飯吃有衣穿,身體健康,有兒女在身旁,就可說是上帝帶來的安慰了!
以今日眼光來看,可別譏笑耶穌的意思。我們或許認為「有飯吃有衣穿,身體健康」不是最基本的人權嗎?是沒錯,卻不是理所當然!若不相信上帝,也要相信命運(這麼說,其實命運就是上帝。)有話說:「今晚脫下的鞋子,明早不知是否能穿上。」就是告訴我們人生無常,我們永遠不知下一秒的事情。我們要快樂,但不必排除哀痛,甚至要勇於真實的面對日常的哀痛,不讓歡樂的假象掩蓋事實。
學習哀痛流淚吧!因哀痛之後,必有安慰,必有它的價值。詩人說:「錫彼收穫樂/償彼耕耘淚/去時皆嗚咽/含淚播種子/來時應怡悅/帶笑刈嘉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