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是什麼?(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0 分鐘

考古證據與歷史文獻有什麼差別呢?

中國傳統史學和西方的歷史學本來就存在差異,中國傳統史學傾向在記述歷史事件的同時來評判前人,西方歷史學著重於思考隱藏在歷史事件背後的脈絡,透過各種不同的角度去解釋過去,而非評判是非對錯。以下是以西方歷史學的脈絡來論述。

歷史學與考古學的目標一樣是重建過去,但更重要的是歷史學要去解釋歷史事件的背後原因、導火線,以及這些事情為現代人所帶來的意義。考古學即側重於整體古代社會面貌,而非個別歷史事件。

考古學和歷史學的目的都是研究人類過去。這兩個學科之間的差異除了前者研究由人類起源起的歷史,後者是信史時代後以外,差異更源於其研究的原始資料:歷史學家使用文獻證據、重視書面記錄,考古學家則專注於實體證據。

歷史記錄主要是以時序方式,考古材料則基本上與空間起源有關。歷史學是研究文獻和話語記錄,考古學則是一個古物研究系統,書面記錄不被視為有用的考古證據,除非這些書面記錄是源自某一歷史時空所遺留下的古物。


文:鶴嘴鎬

avatar-img
23會員
198內容數
主筆:彈劍樓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彈劍樓會客廳 的其他內容
考古學是唯一一門以記載、分類和闡釋物質文化為主要目標的學科。考古學主要探究三個範圍:人類起源、人與自然環境的互動和人製造出的物質文化環境。
在沙堆中挖掘恐龍骨和鸚鵡螺化石大概是公眾對考古學的刻版印象吧,但實際上恐龍和鸚鵡螺化石並不是考古學的主要研究對象,而是古動物學的主角,只不過在發掘工作前後都需要考古學的手法來研究。
要拓好拓片,首先需要有適合的材料和工具。
什麼是拓片?拓片技術應用在什麼範疇?
考古學是唯一一門以記載、分類和闡釋物質文化為主要目標的學科。考古學主要探究三個範圍:人類起源、人與自然環境的互動和人製造出的物質文化環境。
在沙堆中挖掘恐龍骨和鸚鵡螺化石大概是公眾對考古學的刻版印象吧,但實際上恐龍和鸚鵡螺化石並不是考古學的主要研究對象,而是古動物學的主角,只不過在發掘工作前後都需要考古學的手法來研究。
要拓好拓片,首先需要有適合的材料和工具。
什麼是拓片?拓片技術應用在什麼範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不同的專利價值相差非常多,這也是許多產品以『專利』來當成賣點吸引消費者購買的一種方式。 尤其是某些保健食品效果會用專利來增加本身的價值讓消費者產生錯覺進而購買,但實則沒有特別的功效。發明專利保護期為20年,取得難度較高,例如某成分擁有某項效果的功能並需有完整實驗結果來佐證才能取得,審查方式:實體審查
Thumbnail
以歷史科系為例,從三個基本面向討論:求知識、論定位、找職缺。 1. 求知識:常見的出發點,就是歷史可知曉過去,判斷未來。 2. 論定位:歷史故事很有趣。 3. 找職缺:歷史直接相關工作有限,延伸機會較多。
  我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中讀到「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差異。當我們理解到歷史書中有一部分屬於纂史者基於其意識形態與身處背景所進行的詮釋後,我們很快就能明白為什麼朝代的開端總有英雄與偉人、朝代的結尾總是昏君與佞臣。我們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底下存在著更多事實。
Thumbnail
真理問題在詮釋學的脈絡中便是意義與否的理解問題,何謂歷史的意義?歷史是否如同經典般是跨時空、效應(影響)歷史的存在呢?詮釋學認為經典的跨時空性必須滿足兩項條件:1.經典為某時代最具代表與原創的東西。2.此原創性的東西進入跨時代。反映到歷史便是歷史是某時代最具代表(如集體記憶的事件;改朝換代、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在一個又一個歷史敘述引起争议甚或被重新書寫後,我的研究兴趣逐漸轉向瞭解和認識歷史。我的寫作也主要集中於歷史文化和政治經濟方面。 在我看來,認識歷史分為三個層次:「事實如何」、「為何如此」和「應當如何」?弄清真相是最基本的,也是異常困難和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由於諸多限制和個人偏好,我主要依靠已有的
Thumbnail
不同的專利價值相差非常多,這也是許多產品以『專利』來當成賣點吸引消費者購買的一種方式。 尤其是某些保健食品效果會用專利來增加本身的價值讓消費者產生錯覺進而購買,但實則沒有特別的功效。發明專利保護期為20年,取得難度較高,例如某成分擁有某項效果的功能並需有完整實驗結果來佐證才能取得,審查方式:實體審查
Thumbnail
以歷史科系為例,從三個基本面向討論:求知識、論定位、找職缺。 1. 求知識:常見的出發點,就是歷史可知曉過去,判斷未來。 2. 論定位:歷史故事很有趣。 3. 找職缺:歷史直接相關工作有限,延伸機會較多。
  我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中讀到「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差異。當我們理解到歷史書中有一部分屬於纂史者基於其意識形態與身處背景所進行的詮釋後,我們很快就能明白為什麼朝代的開端總有英雄與偉人、朝代的結尾總是昏君與佞臣。我們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底下存在著更多事實。
Thumbnail
真理問題在詮釋學的脈絡中便是意義與否的理解問題,何謂歷史的意義?歷史是否如同經典般是跨時空、效應(影響)歷史的存在呢?詮釋學認為經典的跨時空性必須滿足兩項條件:1.經典為某時代最具代表與原創的東西。2.此原創性的東西進入跨時代。反映到歷史便是歷史是某時代最具代表(如集體記憶的事件;改朝換代、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在一個又一個歷史敘述引起争议甚或被重新書寫後,我的研究兴趣逐漸轉向瞭解和認識歷史。我的寫作也主要集中於歷史文化和政治經濟方面。 在我看來,認識歷史分為三個層次:「事實如何」、「為何如此」和「應當如何」?弄清真相是最基本的,也是異常困難和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由於諸多限制和個人偏好,我主要依靠已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