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圖書館台灣雲端書庫
📚閱讀時間:7小時
在獨立書店初遇《老派少女購物路線》,覺得這本封面真的是紅得很過節又老派,封面紙質略有些粗糙,摸起來很討喜。翻閱內文,散文行文流暢,主題說的無一不是飲食,卻又不只是飲食;描述食物的氣味與口感詞藻不過多堆疊修飾,質樸又美味,讓我想到記憶中學生時期學校對面滷得很入味、口感一咬就斷的無骨滷排骨。
這本書,我慢慢的看了七個小時才讀完。常常是在得空的假日時拿著閱讀器一邊就著日光仔細的感受,畢竟洪愛珠筆下的潮州滷鵝似乎還聞得到老滷的香味、蘆洲的切仔麵店霧氣濛朧,彷彿手往鼻前一揮就能聞到大骨湯的味道,實在不適合空腹時閱讀。
但作為一本飲食文學,它不走「跟著我這樣吃就對了」的那種權威路線,紅愛珠說自己又是「偏執」又是「迷信」,我看了會心一笑,很有同感——年歲漸增,逐漸理解很多時候對於口味上的奇怪堅持,是心中某塊不可被動搖的信仰、是在名為生活的激流中為數不多的錨。不管生活怎麼巨變,至少這個味道還在的安心感無可取代。
本書以「母後」作為時間的切割點,讓食物的氣味作為媒介穿越時空遙遠地對望。讀來雖有些感傷,但更多能夠感受到遺產有時不只是物質上的,還有精神上的——能夠在懷念故人時或煮或吃有著共同回憶的食物,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馬世芳替這本書寫的序是這樣說的。
憶起那碗牯嶺街的魚丸湯——我很想說:那樣的魚丸湯再也沒有了,但那樣未免誇大不實:起碼「義芳」的福州魚丸,老實說,未必輸給記憶中那一碗。
而讓我們魂牽夢縈,後來再也沒有了的,永遠是一些其他的東西。
我深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