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我輩中人》父母中年世代的寫照

更新於 發佈於

不美好的「中年」標籤

若是描述中年人的形象,腦海中不乏會出現一個沈重、疲憊的形象,「中年失業、失婚、危機……」 「照顧老年人與小孩的上下夾擊」等等人生的陋與苦席捲而來,令人對中年感到戒慎恐懼。

確實在這個年齡段,身上的包袱最重、挑戰也最多,但同時也是累積了前半生的智慧與經驗,在面臨各種關卡中擁有更的應對策略、能力。

年紀增長並不代表成為了大人

每個人多少都會帶著一些創傷長大,而有些人不願同樣加諸在別人身上,選擇更善待世界,而另一些人抱著受害著心態,繼續加害這個世界。

年齡漸大,傷口的疼痛轉為對世界的憤怒,將所有過錯歸咎於他人,好讓自己能合理正確的生存,並且有了『長輩』這樣的免死金牌,好讓他們對他人的加害顯得正當。

或許出自於善的同理心、包容、妥協,就是逐漸這些人失去正視與修復自己能力的原因。

何謂成為大人,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卷,但不猶疑地寫下自己的信念,善待自己的同時胸懷他人,或許就是身為大人的態度吧。

照顧者的枷鎖

第貳章節:『照顧老去的父母才真正理解人生』是我受到最多心靈衝擊的一段。我的父母也在成為照顧者,當中的辛酸與無奈是我們旁觀的子女無法體會的, 如同書中提到的:「我們都希望能把父母照顧好,可是,怎麼樣才叫做好呢?」

老去,並不如同病會痊癒,在這漫長的最後一哩路,只有不時或不斷發作的痛苦,即使哪個時刻走到了終點,也不會有勝利者出現,只有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彼此消耗直至某一方氣絕。

不管如何耗費心力,他們都不會變好,因為,他們沒有病,他們只是老了,並且越來越老。

工作不適應可以辭職、情人不適合可以分手,可是家中老者卻無法這樣拋下,無論是養育的情份、社會的道德,如此沈重的枷鎖套牢在照顧者上,這當中或許還要面對手足之間相互推讓責任的難堪場面。

我喜歡寫在這篇章書扉的話:

照顧是一種承擔,把心靈打磨出貴重的光芒。
這光也照亮了未來,使我們看清老的模樣。

結語

曼娟老師的文筆一直是如同春風般溫柔又有能量的。我總是不禁在文字間不停對照自己的父母,設想他們的心境,時而感嘆、心疼,卻也感受到中年這個時期所要面臨的危機四伏與自身在歲月之下能夠面對他們的力量與智慧。 當中許多的真實故事是那樣令人唏噓,我僅能窺見一小片段,而那些故事主角仍堅強的面對生活給予的巨大磨難。照顧者、失婚者、失業者,又或在家庭之中苦苦掙扎一個又一個相似的例子,站在人生中途,過去的業、未來的茫,同時重壓下來,如何才能不被擊潰?被擊潰後,其實也只能起來繼續向前走著。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un 微 微 ✹ 的沙龍
1會員
6內容數
2025/04/18
有時候,下起雨來還比較好 在不知道還能多厚重的烏雲底下,空氣黏膩在皮膚上,感覺水氣都凝滯著呼吸道,內心還有風雨欲來的幽微不安。 在雨與晴之間,彷彿被暫停的時間。 所以說,當然第一滴雨落下來的時候,我是鬆一口氣的。 有時候是準備好的,來得及撐開一把傘,或躲進屋簷下。 有時候就只能任由雨,
2025/04/18
有時候,下起雨來還比較好 在不知道還能多厚重的烏雲底下,空氣黏膩在皮膚上,感覺水氣都凝滯著呼吸道,內心還有風雨欲來的幽微不安。 在雨與晴之間,彷彿被暫停的時間。 所以說,當然第一滴雨落下來的時候,我是鬆一口氣的。 有時候是準備好的,來得及撐開一把傘,或躲進屋簷下。 有時候就只能任由雨,
2023/09/09
閱讀過深度工作力後,我將作者建議的策略與個人工作生活情況做整理,與大家分享: 將深度工作內化至生活的策略步驟: 壹、以分鐘為單位安排時間,並隨時檢視其成果與變化 開始時必須藉由比較「原先安排」與「實際情況」來思考當中變因在哪 影響深度工作時間情況: 突發的義務事件 對目前工作感到無聊後分心
Thumbnail
2023/09/09
閱讀過深度工作力後,我將作者建議的策略與個人工作生活情況做整理,與大家分享: 將深度工作內化至生活的策略步驟: 壹、以分鐘為單位安排時間,並隨時檢視其成果與變化 開始時必須藉由比較「原先安排」與「實際情況」來思考當中變因在哪 影響深度工作時間情況: 突發的義務事件 對目前工作感到無聊後分心
Thumbnail
2023/09/09
在這間生意有些不好的便利店,吸引著在人生當中迷失與失意的各種人物,並且在相遇之後相互救贖的暖心故事。 每個小短篇的人物都十分接地氣,有時甚至會莞爾一笑:「真的會有這樣的人啊。」彷彿可以在他們身上,看見不同時期被社會遺忘的人物縮影。 但在這平凡的人物形象下展開的故事,卻會令人好奇他們如何在這個人生迷
Thumbnail
2023/09/09
在這間生意有些不好的便利店,吸引著在人生當中迷失與失意的各種人物,並且在相遇之後相互救贖的暖心故事。 每個小短篇的人物都十分接地氣,有時甚至會莞爾一笑:「真的會有這樣的人啊。」彷彿可以在他們身上,看見不同時期被社會遺忘的人物縮影。 但在這平凡的人物形象下展開的故事,卻會令人好奇他們如何在這個人生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中年危機是許多人在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代表的不只是個人的心理、情緒和價值觀的變化,還會深刻地影響我們與他人的關係,特別是與最親近的人。 在中年這個階段,我們可能會遇到事業上的瓶頸、身體上的逐漸老化,甚至對未來產生的不確定感,這些情緒和壓力往往會延伸至家庭關係,特別是夫妻、親子和與父母
Thumbnail
中年危機是許多人在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代表的不只是個人的心理、情緒和價值觀的變化,還會深刻地影響我們與他人的關係,特別是與最親近的人。 在中年這個階段,我們可能會遇到事業上的瓶頸、身體上的逐漸老化,甚至對未來產生的不確定感,這些情緒和壓力往往會延伸至家庭關係,特別是夫妻、親子和與父母
Thumbnail
人生四十,三明治夾心,照顧年老父母、培育年幼子女,職場也有了新機遇伴隨而來的更重大責任。人屆中年,彷彿新手上陣,自以為年紀不小,卻對忽然排山倒海而來的新關口,頻頻感窒息想逃。 你,是否亦然? 今天看到讀墨新書作者韓星姬心理醫師的《給我40歲的女兒》便迅雷入手,都是一
Thumbnail
人生四十,三明治夾心,照顧年老父母、培育年幼子女,職場也有了新機遇伴隨而來的更重大責任。人屆中年,彷彿新手上陣,自以為年紀不小,卻對忽然排山倒海而來的新關口,頻頻感窒息想逃。 你,是否亦然? 今天看到讀墨新書作者韓星姬心理醫師的《給我40歲的女兒》便迅雷入手,都是一
Thumbnail
不美好的「中年」標籤 若是描述中年人的形象,腦海中不乏會出現一個沈重、疲憊的形象,「中年失業、失婚、危機……」 「照顧老年人與小孩的上下夾擊」等等人生的陋與苦席捲而來,令人對中年感到戒慎恐懼。 確實在這個年齡段,身上的包袱最重、挑戰也最多,但同時也是累積了前半生的智慧與經驗,在面臨各種關卡中擁有
Thumbnail
不美好的「中年」標籤 若是描述中年人的形象,腦海中不乏會出現一個沈重、疲憊的形象,「中年失業、失婚、危機……」 「照顧老年人與小孩的上下夾擊」等等人生的陋與苦席捲而來,令人對中年感到戒慎恐懼。 確實在這個年齡段,身上的包袱最重、挑戰也最多,但同時也是累積了前半生的智慧與經驗,在面臨各種關卡中擁有
Thumbnail
身為50年到60年所謂「嬰兒潮」世代(西元1946-1964) 到「X世代」(西元1964-1980)的父母,我覺得是現今最辛苦的父母,面臨的衝擊也最大。上有父母或者翁姑要奉養;下有新世代年輕人新思維挑戰,每一次的碰撞或者不稱為溝通的溝通都是一次次挑戰,挑戰著自己的忍耐底線,有時甚至懷疑:一
Thumbnail
身為50年到60年所謂「嬰兒潮」世代(西元1946-1964) 到「X世代」(西元1964-1980)的父母,我覺得是現今最辛苦的父母,面臨的衝擊也最大。上有父母或者翁姑要奉養;下有新世代年輕人新思維挑戰,每一次的碰撞或者不稱為溝通的溝通都是一次次挑戰,挑戰著自己的忍耐底線,有時甚至懷疑:一
Thumbnail
按內政部公告的國人平均壽命80.6歲, 40歲已過了一半的人生, 正常來說此時不論在工作,家庭或個人性格上都趨於穩定的狀態, 為什麼有中年危機的現象?!
Thumbnail
按內政部公告的國人平均壽命80.6歲, 40歲已過了一半的人生, 正常來說此時不論在工作,家庭或個人性格上都趨於穩定的狀態, 為什麼有中年危機的現象?!
Thumbnail
我們正身處於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也是最美好的年代之一。從年輕到年老,每個階段都伴隨著各自的危機和挑戰,需要我們勇於轉變和成長。無論是青年時的迷茫,中年時的重重壓力,還是老年時的迎來變革,我們都常感到焦慮。 以下是我感受到周圍環境所帶來的影響,以及我個人對此的一些想法。 1.青年危機 在
Thumbnail
我們正身處於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也是最美好的年代之一。從年輕到年老,每個階段都伴隨著各自的危機和挑戰,需要我們勇於轉變和成長。無論是青年時的迷茫,中年時的重重壓力,還是老年時的迎來變革,我們都常感到焦慮。 以下是我感受到周圍環境所帶來的影響,以及我個人對此的一些想法。 1.青年危機 在
Thumbnail
人們常常說中年的人生一片灰暗,了無生趣,更以危機處處來形容這一個步入中年的年齡群組。就這樣,中年與危機又被劃上等號......
Thumbnail
人們常常說中年的人生一片灰暗,了無生趣,更以危機處處來形容這一個步入中年的年齡群組。就這樣,中年與危機又被劃上等號......
Thumbnail
這裡說的中年,是從40歲前後就開始算了。在台灣,這年齡層的壓力特別大,因為台灣最好的「向上流動」的機會在「四、五年級生」,到了「六年級後段」,靠認真唸書、考試可以致富的機會越來越小。
Thumbnail
這裡說的中年,是從40歲前後就開始算了。在台灣,這年齡層的壓力特別大,因為台灣最好的「向上流動」的機會在「四、五年級生」,到了「六年級後段」,靠認真唸書、考試可以致富的機會越來越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